每個人都在這個單身時代的大戲裏,每個人都可以在精神上保持單身。愛情和房價壹樣高,婚姻的風險比股票還多。在這個時代的單身劇裏,所有的單身者都必須選擇合適的角色,然後去冒險。
文/黃俊捷
2007年,更多的人在遭受婚姻的糟糕路況,幸福處於十字路口:2006年的“第四次單身潮”、“第四次婚姻革命”之後,2007年黃金周的離婚潮,80後“閃婚+閃離”的遊戲態度,無疑增加了中國的單身人口。
離光棍節還有160多天,但“人人心裏都是單身”的免費時代已經到來。從邏輯上講,每個中國人只有壹個選擇。但從精神層面來看,戀愛中的孤獨失敗者、偽單身、亞婚甚至幸福家庭主,都可以保持“單身心態”。在沒有道德譴責的年代劇裏,單身可以理解為男女戰爭的開始,也可以理解為只是壹場探索人生的角色扮演。
自由行遊客
2007年,單身者選擇了“獨處”,而不是“孤獨”。更多的城市正在建設新的地鐵線路,更多的人正在搬到郊區。這些年輕的城市單身貴族和單身庶民繼續為了得到夢想而失去夢想,為了得到夢想而失去愛情。
壹個人為了退休金投機,買了小戶型攢錢,開著時速2公裏的小排量車在堵路...年輕人崇尚生活中的“極簡主義”,把7-11當成餐廳,盡量精簡家務,雇傭小時工。對他們來說,臺灣省的電視廣告歌7-11便利店。在《新周刊》早前進行的壹項關於單身者生活質量的調查中,專家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單身是社會發展提供的壹種“單身自娛模式”。
老舍在《離婚》中寫道:“革命青年壹旦結婚,就老實了。”2007年,這種觀點已經過時了——單身、高品質生活的願景正在成為中國時尚雜誌的封面,更多的中國年輕人開始逃避婚姻。2006年,來自上海、廣州、南充、長沙等地的“80後”年輕夫婦暴露出婚姻脆弱的問題,“閃離”現象有蔓延之勢。日本有句話叫“因激情而結婚,因經濟而離婚”。在中國,這些年輕人成了“因激情而結婚,因脆弱而離婚”的代表。
鄭州市金水區婚姻登記處的陳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結婚不到壹年就離婚的,已經占到離婚家庭的1/4以上”。上海閔行區法院已經開始總結80後離婚現象。結合法官的分析,在父母家吃飯的獨生子女都是高危人群,罪名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經驗,生活烹飪技能差,缺乏耐心和寬容,吃老人,對感情的幻想多於現實”。所以“在婚姻中很難扮演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20世紀50年代的離婚大多是包辦婚姻;60年代離婚多是階級;70年代離婚多是因為路線。”很明顯,這句順口溜後面應該還有壹句:“80年代離婚,因為想不通為什麽結婚。”在60、70年代出生的人看來,很多80後的婚姻都是無所適從、缺乏安全感的,但他們大多是因為無產可分、無兒無女而註重自我享受和婚姻的“自由行客”——他們的單身現象是這個時代的投影。按照被指“損害社會道德”的蘇格拉底的說法,結婚或獨身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反正壹個人肯定會後悔的。
發問者
2007年,河南壹位44歲的妻子帶著丈夫離婚(但不到10分鐘就復婚了),原因是她覺得自己買了20年的豆芽有點粗。在原因壹欄,他們填上了“性格不合”這個抽象名詞——逃離婚姻的中年人越來越成為“中國式離婚”的目標受眾。他們已經消除了對離婚的恐懼,相信海倫·羅蘭的話:“愛是追求;婚姻是追逐;離婚是個問題。”
“當‘伴侶關系’的預期收益超過保持單身或繼續尋找配偶的成本時,個人會選擇結婚。”諾貝爾獎獲得者加裏·S·貝克爾說。那麽,離婚者可能只是想改變生活的交易方式——婚姻市場的資產重組頻率在加快:雖然共有家庭可以獲得規模經濟,但愛情和房價壹樣高,婚姻比股票風險更大,所以更多人考慮在被套之前趕緊平倉。芝加哥街頭的廣告牌上寫著“人生苦短,離婚吧”;中國的成熟男女都說“離婚就是不良資產的剝離”。
壹個逃跑者要達到目的並不復雜:烏幹達人只需要殺壹頭牛;尼泊爾人只需要在伴侶的枕頭下放兩顆檳榔;沙特人只要對配偶說三聲“離婚,離婚,離婚”,就分手了。10月2003年,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實施後,中國人只要帶上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離婚過程不會超過20分鐘——廣州壹對沖動的夫妻45天內離婚兩次。
然而,逃跑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也很多:傳媒大亨默多克為離婚支付了654.38+0.4億歐元,政治捐款人薩珀斯支付了654.38+0億歐元,軍火大亨卡舒吉支付了7億歐元——對於已婚的中年中產階級來說,單身無疑是壹種奢侈,他常常要削減多達50%的資產來換取虛幻的自由。不是每個人都像切爾西的老板。離婚背後毫無懸念,是普京總統授意的。
“五壹”黃金周期間,上海、廣州等地出現離婚高潮。在廣州天河區,離婚需要預約,排隊有時要壹個月。“當妳娶了壹個好女人,妳在暴風雨中找到了壹個避風港;娶了壞女人,妳就在港灣裏遇上了風暴。”結婚有風險,膽小;中國人的抗災能力明顯提高了——正如壹篇關於“離婚潮”的文章所說:“100年前,康有為說男女是事,但偏人情是好的;100年後,《中國式離婚》裏的劉東北說,婚姻法應該明確規定婚姻期限不得超過三年。好的話再延續三年,拉下來不好。”
精神單身者
2007年5月,《法制晚報》記者從2006年北京法院和民政局辦公室的離婚數據中分析出壹個結果:“三年之癢”已經取代了“七年之癢”。根據法院判決的離婚案件,他們發現,2005年,北京離婚的第壹原因是“外遇”,而2006年,北京離婚最多的原因變成了“家庭生活瑣事”。
《單身公害》這首流行歌曲讓“單身公害”變成了網絡流行語。已婚人士可以通過“批評”單身人士來獲得壹些樂趣,但在單身潮中,他們不僅僅是旁觀者。當愛情和婚姻被視為二律背反,當鎮海民政局發現“互聯網”和“經濟”成為婚姻的兩大殺手時,更多的已婚人士產生了“單身心態”——周末婚、法式婚(分房睡)、偽單身、亞婚、試離婚...他們有雙重身份,既是婚姻主人,又是精神單身。可能會認為他們也是戀愛中的投機者。
價值觀變了,就像《現代城市的單身社區》這本書提出的:“壹種與傳統遊戲規則相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就像壹棵生命力極強的熱帶藤蔓,以茂密的枝葉在我們身邊蔓延——男人和女人掙脫婚姻的束縛後,將如何生活?”
“如果只有基於愛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那麽只有持續愛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恩格斯的名言常被簡化為“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當更多40歲以上的中產階級結婚後,就沒有這種好分好分的自由時代了。在想象和教育閃婚離婚的“80後”時,不敢保證他們的內心不會出軌。或許這也是壹種心態:F4暗暗羨慕F4。
壹個角色扮演和壹個國家的未來
根據2007年全球退休生活調查,中國的年輕人從32歲就開始計劃養老。對於單身男女來說,養老不是每個月在銀行存625元那麽簡單。對於那個無望的未來,他們的人生課本裏還得加上股票、基金、房地產課程,還得為自己準備壹份專屬的保險計劃:買終身壽險還是定期壽險?要不要辦理壹些醫療保險,意外保險,癌癥保險?
這種單壹身份帶來的壓力和焦慮,並不是專屬的個人問題。《中國青年報》描述了壹位27歲的中國普通青年的單身生活:“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處於新壹輪城市青年單身浪潮中,這在中國社會引起了壹些焦慮。”
布蘭妮·斯皮爾斯婚姻失敗,情緒低落。她剃了頭發,變得肥胖,然後體重下降。隨著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穿著女仆制服的女孩被迫吸引年輕人到血站獻血——單身問題無疑增加了全世界社會學家的工作量:在過去的25年裏,美國的結婚率下降了近30%,直到“9.11”才迎來結婚生育高峰;日本戰後嬰兒潮第壹代進入退休,從“成田離婚”到“婚前離婚”(蜜月結束時離婚),單身無疑讓老齡化社會雪上加霜。
中國的單身觀念也來源於全球單身工廠,但中國人顯然沒有像美國那樣皈依,也沒有像日本那樣深受老齡化社會的影響。1995,在上海大公司工作的單身女性獨自拿到了住房補貼,記錄在單身人士大事記裏。這讓壹直為不結婚不買房發愁的中國人開始了情感上的自我選擇。到了2007年,北京上海的單身男女早已突破百萬,中年人不再害怕離婚,兩億人口的80後突然出現了離婚潮...在《新周刊》和搜智調查機構采訪的1024名單身中國人中,有244名中國人將選擇單身等同於選擇生活方式。對於壹個人來說,單身只是壹種角色扮演,它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經濟清單;但對於壹個國家來說,壹般“421”家庭模式下的單身潮足以影響壹個國家的未來走向:
中國的青年人口在1978年達到頂峰,但這壹代人少了孩子和老人要養活,這直接成為壹個國家生產和消費的動力,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但在2007年,根據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人類發展局局長伊曼紐爾·希門尼斯(Emanuel Jimenez)的預測,這種“人口紅利”將在2010左右在中國消失——突然,在那個充滿背叛和自由的婚姻時代的場景裏,擁擠的城市、消費的壓力、社會保障、過度發展的環境和人口老齡化將伴隨妳做出決定。
溫馨提示:單項聯合調查分析報告
文/楊洪澤劉(搜智調查機構)
《新周刊》雜誌聯合情報研究機構和www.00100.cc進行了壹項“中國單身報告”調查,旨在全面了解中國單身現狀、觀念和存在的壓力。選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16個有代表性的城鎮對20歲以上市民進行電話抽樣調查,回收有效樣本1024份。聯合課題組的研究表明,單身人士是壹個自我意識很強的群體,崇尚消費,享受生活;面對傳統觀念,他們從自己的人生經歷出發,做出單身與否的選擇;單身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太大的壓力。相反,他們對目前的單身生活感覺良好,但婚後仍渴望進入婚姻生活,生兒育女。
大多數移民都是單身。
本次調查中“單身”的定義為未婚人群,其中未婚和單身人群占52.73%;未婚和戀愛中的占23.44%;未婚同居占19.73%;離異者占4.10%,“純”單身者占多數。調查顯示,受訪者住房情況以租房為主,占31.64%,且多為90平米以下的小戶型,占72.46%。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這壹比例尤為明顯,深圳單身租房比例高達52.73%。這類城市外來人口比例高,住房情況以租房為主。然而,由於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差異,很可能單身者在流動人口中的比例相對較高。
提倡消費,註重享受生活。
調查顯示,28.6%的人購買奢侈品不加考慮;16%每周至少去壹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場所;31.6%的人在自娛自樂或聚會等社交消費上花費最多,只有5.4%的人為未來做儲蓄保險,可見現在的單身人士更註重自己的生活品質,崇尚高消費生活。尤其是月入七千到兩萬的人,這三項的數據都比其他人高。
選擇單身更多的是出於現實條件。
至於受訪者單身的主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選擇最多的是生活方式選擇,占23.8%;對於單身觀念的形成,大部分受訪者是從現實條件(45.3%)和自身生活經歷(40.3%)來選擇的,而面對傳統的婚姻觀,38.1%的大多數人態度是不為所動,這只是輕微影響了30%的單身者。
這說明人們對單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單身不是婚前的真空,而是壹種可以選擇的生活方式。另壹方面,人們選擇單身更多的是出於自身的現實條件和對自身生活經歷的判斷,周圍的人、文學作品甚至傳統觀念對他們的影響都不大。主要是現在的社會環境導致生活節奏加快,人們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單身也可能是壹種無奈的選擇。在各類職業中,大中型企業的企業主/股東/副總裁選擇“生活方式選擇”最多,占40.9%,這類人的工作壓力最大,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問題。
單身生活感覺不錯。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要求被調查者以0到100的尺度評價自己的單身生活質量,平均得分為71。此外,超過壹半或62.4%的受訪者認為單身沒有給他們帶來壓力,這表明大多數受訪者對單身生活感到滿意,自我感覺良好。
對於37.6%認為自己壓力大的受訪者來說,主要壓力來自家庭,父母的“嘮叨”對單身影響很大。
結婚還是單身生活的終結。
調查顯示,近壹半的受訪者認為單身的持續時間是1-3年,只有5%的人準備單身10年以上甚至壹輩子。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訪者還是渴望婚姻的,單身並不是因為對婚姻本身的恐懼。現實條件成熟後,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步入婚姻殿堂。至於對生育的態度,近60%的人選擇婚後生育,非傳統組織“丁克”家庭的人(不打算生育)仍占少數。
(如需了解本次調查的詳細結果和數據,請訪問www.00100.cc)。
二、“單身經濟報道:單身男女如何賺錢?”》
小公寓,跨界車,婚戀網站,寵物醫院,商業保險...在屬於單身貴族的消費清單中,人們很容易嗅出“單身經濟”的特征,並在現實商業世界中壹壹找到對應的譜系圖。
文/何熊飛
"在已婚家庭中,通常沒有好的香檳。"100年前,英國作家王爾德講的壹個小細節,輕易地摧毀了人們對家庭的美好向往。
100年後,單身正成為壹種新趨勢。在瑞典,年齡在25歲至40歲之間,喜歡獨居,經常有寵物陪伴的單身家庭數量增長迅速,占全國家庭總數的壹半。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丹麥占25%-40%。中國也不例外。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統計,由於“大齡未婚人口”和“低齡離婚人口”並存,中國已經進入第四次“單身浪潮”。“中國未來社會的單身率可能會穩定在30%左右。”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左小思分析。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單身潮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經濟實力的中產階層。這個社區的觀念變了,他們為了享受生活,主動選擇單身。與已婚人士相比,他們看不起儲蓄,熱衷於消費。“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投入了更多時間。我們在壹起討論的不是結婚,而是下次去哪裏旅遊。”宜家廣州商場市場部經理沈燕是壹個典型的單身人士,出生於1970年代末,穿著D & amp;g眼鏡和卡地亞手表,她向《新周刊》記者描述,他們這個群體每個月進入外企壹兩萬的中等水平。單身族群新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也在悄然改變著商業形態,從而催生了“單身經濟”。消費金字塔前30%的單身貴族成為商家的新寵。
單身貴族是“四高”人群:高學歷、高素質、高收入、高壓力。在他們的消費清單中,人們很容易嗅出“單身經濟”的特征,並在現實商業世界中找到相應的譜系:高收入和經濟獨立使他們的消費呈現出享受和投資的雙重結構——單身公寓、小排量汽車、奢侈品牌服裝、配飾和用品、淘寶網購、高端化妝品和個人護理品、各種健身會所、美容美發和貴賓卡等。成為他們消費清單中的主力。高學歷、高質量、高壓力——MBA進修班、海外培訓、旅行、閱讀時尚雜誌、文化書籍、欣賞DVD和黑膠唱片、參加時尚派對、晚會等社交娛樂活動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過度透支,他們也面臨著過早死亡的風險。所以商業保險中的保障型保險(身故、疾病、意外)和理財型保險(教育、養老)成為單身貴族的護身符。
西方經濟學家麥卡錫在2001提出的“單身女性經濟”這壹狹義概念,今天正在逐漸演變和擴大,並在房地產(單身公寓、DIY住宅)、汽車(小排量汽車)、婚姻、社交、教育、保險、廣告、出版、娛樂和傳媒行業創造了巨大的創業機會,在這片富饒的處女地。
結婚和離婚網站:風投的下壹個金礦
“915,915,要我!要我!”徐天利為他的“鉆石王老五婚姻網”取了壹個有趣的諧音。
34歲的新上海人徐天利也是單身漢。他告訴《新周刊》,他和那些心胸狹隘、堅守“寧缺不濫”原則的海歸博士壹樣,去過上海街頭的婚介機構很多次,花了幾千塊錢,也見過幾個人,但他不敢恭維他們的素質和誠信。去婚戀網站更是運氣。
2005年,徐天利決定自己動手。經過市場調研,有商業網站運營經驗的他發現了高端婚介市場的缺口。“2005年,中國有超過1000萬的百萬富翁。如果其中10%的人需要婚姻服務,願意出幾萬元結婚,那將是壹個上百億的市場!婚姻直接影響妳余生的幸福。壹般人在戀愛中可能只花幾千元,但對於我們這裏的征婚者來說,拿出1萬元進行戀愛選擇是完全值得的。”
2006年,2006年6月25日+065438+的“中國百萬富翁第壹次集體結婚晚會”引起媒體喧囂。秋夜,20個身家200萬的單身漢和30個美女登上黃浦江壹艘船票28800元的豪華遊輪,女士們都戴上了口罩。這個拒絕媒體的神秘派對至今讓徐天利津津樂道。“這是我們的第壹次聚會,這個想法是由資深會員提出的。他們認為壹次見很多人會更有效率。”今年情人節,徐天利又舉辦了壹場秘密派對,這次從船上到地上,在壹家五星級酒店。“效果還不錯。由於場地有限,人數不足50人,人太多,不利於質量控制。”
鉆石單身漢婚戀網只註冊兩類會員:壹類是個人或家庭財產200萬元以上的單身富豪,另壹類是品質優秀的美女或青年才俊。"目前,我們有3萬名金字塔結構的成員."徐天利說,“鉆石會員不到65,438+000人,主要是民營企業家、公司高管和藝術家。年費2萬,可享受個人愛心定制和博士顧問團隊服務。全國和省級會員數千,年費3000元,普通會員年費600元。服務與費用成正比。”
“通過制作網站,我的婚姻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徐天利高興地說。他的公司有50多名員工,也在北京開設了分公司。“每年的投資都在幾百萬,大致是量入為出,入不敷出。現在,我也在接受小額風險投資。”
在中國,婚介是壹個大行業。2005年,中國網絡婚戀市場規模約為91億元。根據艾瑞市場的研究,未來三年市場將繼續高速增長,2008年市場規模為6.53億元。這吸引了很多風投的大力投資。成立第壹年,Lily.com已吸收兩輪融資11萬美元。中國交友中心、嫁給我等網站也在蓬勃發展。MSN合夥人世紀佳緣,號稱擁有35萬會員,獲得了數筆巨額風險投資。以逐利為第壹要務的VC,想把他們壹個個變成美國雅虎!個人,matchcom和eharmony是同壹個網婚巨頭。
以結束單身為目的的“婚戀經濟”商機湧動,以結束婚姻為目的的“離婚經濟”也風生水起。最近BBC有了壹個新發現:“如果妳要問中國哪個領域是新的投資熱點,也許沒有人會想到這其實是壹個‘離婚經濟’”!
“結婚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離婚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奉勸徘徊在婚姻道路岔口的人,勇敢離婚吧!”早在2005年,中國就有至少40家由律師創辦的離婚網站,會員大多是40歲以下的白領,其中也有壹些是涉外婚姻。開業第五天,杭州壹家“離婚公司”就受理了5起離婚委托案件,收入9700元。大部分主顧都是有錢人,公司在離婚案件中的財產分割往往收取1%-3%的費用。這是壹條由離婚調查、離婚咨詢、離婚訴訟組成的完整“離婚產業鏈”,“離婚經濟”成為VC的下壹個投資“金礦”。
在美國,10年前興起的交友網站潮也演變成了“離婚潮”,越來越多的情侶通過網絡離婚。壹位美國律師說,他的離婚客戶中有1/5是網上認識的情侶。“免費咨詢,沒有律師,595歐元幫妳離婚”,比利時壹家佛蘭德語的“離婚網站”打出廣告,任何人只要按照網頁上的提示,在家三步就能離婚。“離婚網站”在比利時極其流行,這與比利時平均1/3的婚姻失敗有關。社會學家預測,到2065年,438+00,比利時協議離婚數量將占離婚總數的85%以上,這為在線離婚服務商提供了充足的客戶保障。
單身公寓:出售40平米私人空間
“忘記悲傷,忘記他,開始新的生活。”這是上海某樓盤的巨幅廣告。在去年年底的短短幾周內,這棟擁有520套單身公寓的32層建築就銷售壹空。賣家表示,超過30%的買家是單身女性,年齡在22歲至25歲之間。
“這是專門為單身人士準備的。連牙刷都準備好了。妳只需要背個包就能辦理登機手續。”
離寧波不遠,單身公寓樓也賣得不錯。40平米的空間裏,臥室、廚房、陽臺、家具、空調、熱水器、油煙機壹應俱全。開盤僅1個月,這個樓盤已經賣了300套。也有房地產商熱心組織業主俱樂部,為單身人士提供交友、住小區、鍛煉身體的機會,幫助他們消除孤獨感。
單身潮帶動的單身公寓熱潮,攪動了春情全國各大城市的房地產開發商。“擁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讓妳更加自由。沒有房子,什麽都沒有。只能選擇結婚。”單身女性成為購房潮中的佼佼者。2005年,日本購買房產的最大人群也是單身女性,以至於房地產開發商專門開發了“女性公寓”,這種趨勢也在改變著男女之間的關系。正如伍爾夫在《我自己的房子》中描述的那樣,經濟獨立可以讓女性不再依賴任何人。有了自己的房間,女性可以冷靜客觀地思考,和自己的性別壹起體驗“輕如蛛網的生活”。他們的單身可能是暫時的,也可能是永遠的,只有房子才是他們生命中最強的資本。
壹些住在單身公寓的貴族發現很難買到合適的家具。1998進入上海,1999進入北京,2005年進入廣州的宜家,很快成為單身貴族的最愛。“在我們的客戶中,30%是單身,他們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消費力量。”宜家廣州商場營銷經理沈燕告訴《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