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2019-12-2
楚雄博大精深的彜歷已載入世界文化寶庫,包括十月陽歷、65438+八月歷、彜天文歷等。彜族先民創造的這些歷法的價值在於,他們可以利用宇宙的自然運行規律進行記錄,記農時,算吉日,按照自然規律規範自己的行為,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服務。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發明了不同的歷法。由於彜族的生活區域大多比較分散,受長期封閉的影響,他們在各地創造了地域文化,並長期保留了自己的歷法、習俗和記錄方法。至今,在楚雄州的祿豐、元謀、武定三縣交界處,在大範圍山區彜族聚居的村落裏,還流傳著這種瀕危的彜族天文歷法——《彜族北鬥星月歷》。
壹、彜族北鬥歷的由來。
相傳這本《彜族北鬥歷》是彜族先民在古代長期遷徙和洪水年間,在長期農耕過程中觀察天象而創制的“天文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在彜族社會中以口傳的形式代代相傳,充分說明了祿豐、武定、元謀三縣的組合是“天藍、天藍”彜族北鬥七星歷中的“月”指的是月亮,但並不完全是滿月、缺月的概念。它是利用月球和行星的自然運行規律計算出來的“天文歷”。這種彜族北鬥七星歷法采用肉眼可見的“根據月亮和北鬥七星的自然運行規律選擇日子”的方法。即月亮和北鬥七星運行28個晝夜,在第29天的某個時間連續運行。因為白天看不到月亮和北鬥七星的確切位置,所以彜族先民就在晚上來觀測天象,把月亮和北鬥七星連成壹行的時間稱為“星合”(彜語:正合)。晚上比較這壹組北鬥七星(彜語:芽毛藻),觀察月亮是在七姐妹的“前”還是“後”。當月亮和七姐妹排成壹行運行時,稱為星星齊(交澤),星星和諧的壹天是第壹天(吉日)。從星宿七的早晨開始,持續28個晝夜,到了第29天,又是星宿七。以此類推,28天分別以火日、雪日、虎日的名稱記錄,開山、建、梁、安門、結婚、出行等吉日與十二屬相壹起計算。
二、彜族北鬥歷的內涵。
在彜族北鬥七星的歷法上,每次周轉的日期分別是:正月初六、二月初四、三月初三、三月初四、四月二十八日、五月二十六日、六月二十四日、七月八日、七月二十二日、八月二十日、九月十八日。第12次周轉是11月14日,第13次周轉是12月12日。壹年有13個周轉(13個循環),所以也叫三月歷。以此類推,有364天,剩下的壹天用星星的清晨或黃昏來計算。每顆公轉星的清晨視為小月,晚晨視為大月,與次年1月上旬的六星早晨相平衡。每年有65,438+03個周期(65,438+03個周期),每月28天,每年364到366天。年份之間天數不同的原因是星星的時間提前了364天(小年),推遲了就是366天(大年),兩年余額就是365天。古往今來,彜族先民對這種“彜族天文歷”是絕對相信的。時至今日,陸豐、武定、元謀三縣交界處仍有部分老年人在使用。壹些家庭不得不要求老年人使用這種“天文歷”來計算縫紉女孩的刺繡衣服、購買牲畜和購買大型電器等家庭活動的日期。
三、彜族北鬥歷的計算方法。
為了準確地看到北鬥七星和月亮排成壹行的時間,它每年從1運行到10,通常準確的起始日期是從農歷10月16日北鬥七星和月亮排成壹行的時間開始,以此類推。因為二月到五月很難看到星星的早晨,所以這四個月壹般不選擇做蓋房子結婚之類喜慶的事情。每個周期的28天用火日、雪日、虎日等名稱記錄,並計算吉日。
第壹天(順序適當),星宿相合;第二天(吐槽)兩姐妹;第三天(火日);第四天(火日);第五天(火日);第六天(熬湯)是水火相容的日子;第七天(漩渦)雪天;第八天(漩渦)下雪天;第九天(漩渦)雪天;第十天出行(到開頭);第十壹天(向擺)是好運;第十二天(消滅我),金曼鬥;第十三天(略)回落;第十四天(壹念);第十五節(伊娜)虎眼;第十六日(壹曲),虎耳;第十七天(伊娜),老虎脖子;第十八天(朱彜),虎腰;第19天(伊皮)虎腿;第二十天(直到錨索揚場),虎尾;第二十壹天(蕩),水在遊;第22天(洛玻),草枯;第二十三天(小兒喜),太陽紅;第二十四天(老卡),月黑風高;第25天落葉(開);第26天燒焦;第二十七天(寄)橋落;第二十八節(攪拌)節。
四、彜族北鬥歷的時間劃分。
彜族北鬥七星的月歷分為四大時期和七個小時。計算日子時,先選擇各大時期,再選擇時辰,再根據家庭人數計算日子和時辰,選擇吉日。四大時間段和七小時時間段的含義如下:第壹大時間段有兩個小時,從初壹到初九,第壹個小時時間段的第壹天和第二天是“吉日”,第壹天是滿天星,第二天是滿姐妹;第二個短周期的第三天到第九天是* * *七天,前三天是火天,後三天是雪天,中間壹天是吉祥天,也就是第六天(熬湯)是水火相容的壹天;第二大時間段也是第三小時間段,從第十天到第十三天,前三天是吉日,即第十天(到初)、第十壹天(到擺)、第十二天(到擦我)。第三期也是第四期,14日到20日* * *七天是虎年。在古代,彜族人通常狩獵,制造矛、槍、叉、弓箭、火藥等。虎年七日之內,為了捕殺獵物。彜族自稱是虎族、火族,這就是拜虎的意思。第四個時期是五、六、七個小時,從21日到28日,* * *八天,是平均日,第三天也是喜慶日,即23日(喜)為紅色;第六時辰(25日、26日)為灼日,第七時辰(27日、28日)為墜橋斷路日,第二十九日為《彜族北鬥七星歷》下壹個周期的開始(初壹——星宿。
我在整理和記錄這部由彜族先民創造並流傳下來的《彜族天文歷——彜族北鬥月亮歷》時,由衷地佩服彜族先民的智慧。毫無疑問,它是我們的祖先繼承下來的“博大精深”的彜族文化瑰寶。《彜族北鬥歷》的創制和傳承,標誌著彜族先民能夠充分把握宇宙的自然運行規律,充分利用宇宙的自然運行規律為人類服務。這種彜族北鬥七星月歷不僅可以記錄事物,還可以與十二屬相配合計算吉日。它在彜族社會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並以口傳的形式代代相傳。它是壹種具有豐富歷史背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長輩的指導下,歷經30余年,終於將這本瀕臨失傳的《易天文歷》進行了精心整理和系統展示。希望能繼續傳承發揚,為深入研究宇宙奧秘、天文歷法、彜族文化提供參考。
彜族北鬥歷第十壹輪重算表盤(第十壹次周轉)
彜族星月歷的圓形表盤,從裏到外有壹個核,六個圈,七層。第壹圈是核心——天地“中”,天地“豐”的圖騰;第二圈是星月歷的四大時期;第三圈是星月歷的七時周期;第四圈是星月歷和農歷的對應計算;第五圈是彜族星月歷壹個周期的28個晝夜;第六圈是彜族人翻譯的彜族星月歷壹個循環中的虎日、雪日、火日。第七圈是彜族星月歷壹個循環中的虎日、雪日、火日等彜族含義的中文翻譯。
彜族北鬥歷編纂劄記
李應聰
2001年,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楚雄彜族文化研究所所長劉耀漢教授來到祿豐縣中村鄉進行彜族文化調查(當時我被任命為中村鄉人民政府副鄉長)。調研中,我向劉教授詳細匯報了陸豐、武定、元謀三縣交界處廣泛使用的易歷法計算方法。劉教授離開中村時,讓我把這份口述的《彜歷》整理成文字,上報楚雄彜族文化研究所。半年後,由我整理的《彜族壹月二十八歷》壹文發表在楚雄彜族文化研究所創辦的季刊《彜族文化》第二期上。這篇文章發表後,在陸豐、武定、元謀三縣交界的廣大彜族地區產生了很大影響,彜族界的專家教授也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寶貴意見。
從我記事起,就聽父親和叔叔說過,我爺爺用“對著月亮數星星”的方法來記憶和計算日子。我的父親和叔叔經常把它們比作夜晚的壹群星星(北鬥七星)(彜語:山貓棗——七姐妹)。看月亮是在前面還是後面。當月亮和“七姐妹”排成壹行運行時,稱為星星的早晨,星星在早晨的那壹天是個好日子。從群星齊的早晨開始持續28晝夜,第29天就是群星齊。每壹天都用火日、雪日和虎日的名稱來記錄,它們和十二屬相壹起用來計算吉日。附近十裏八村的彜族村民,壹旦要辦婚禮、蓋房等喜事,背上壹壺酒、壹袋糖或壹塊臘肉,就會請舅舅算吉日。
15歲離開學校後,跟村裏的長輩學了伐木和木工。做了十幾年木工,學會了壹門精細的木匠活。在長期的“擇時擇日”的過程中,我從父母那裏學到了觀星的要領,並在長期的記筆記、擇日的過程中加以運用,使我初步了解了這種歷法的計算方法,久而久之系統地掌握了這種“易歷法”。
為了進壹步證明這部《彜歷》的獨特性、實用性和科學性,我利用2003年新年和補休的機會,與楚雄群眾藝術館副館長楊瑞森先生、陸豐民族藝術團國家級教練歐陽雷軍先生壹起,深入到陸豐、武定、元謀三縣交界的大型彜族聚居區, 進行壹次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調查(我在三人組中的角色是翻譯)我們三個人於2002年6月5438+2月31從祿豐縣中村鄉阿勒村出發,歷時10天,途經三縣交界處的4個鄉鎮42個村,徒步420多公裏, 旅途中,我有意識地從有代表性的村莊和有老人能“見天”的村莊開始安排路線。壹路上,我向中村畢家戶的畢應科、峨山的張、李坤華和,以及與他人和平相處的李成光等,進壹步求證這部獨特的、廣泛的、科學的《易歷》。在咨詢老人們的過程中,他們都描述了兩個重要環節:壹是看夜空。如果上個月和這個月能看到月亮的時候夜空晴朗,就可以推算出下個月的吉日;二是用手指數。從左到右捏(從拇指根部開始)雙手十個手指的28個指關節。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我不斷領悟了這種彜歷的奧秘,這種彜歷被稱為“彜星月歷”。
為了搶救和保護這個瀕臨死亡的彜星月歷,懷著壹顆對民族文化事業充滿激情的心,我進壹步搶救、挖掘、保護和記錄了這個父母傳世的彜族文化瑰寶,用彜語註釋(用圓的概念設計)進行系統整理,翻譯成漢字,設計成“圓表盤”來記錄。彜族星月歷的圓表盤從裏到外有壹個核、六個圈、七個圈。第壹圈是核心圈——虎圖騰圈;第二圈是星月歷的四大時期;第三圈是星月歷的七時周期;第四圈是星月歷和農歷的對應計算;第五圈是彜族星月歷的壹個周期有28個晝夜;第六圈是彜族星月歷壹個循環中的虎日、雪日、火日等彜語音符。第七圈是彜文註釋如虎日、雪日、火日等。本文試圖搶救、挖掘、記錄彜族這壹深厚的文化遺產,以期整理編纂出流傳千古、易於流傳的彜族星月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