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彜族有哪些節日?

彜族有哪些節日?

社會風俗習慣

彜族服飾因地而異。在涼山和黔西地區,男子壹般穿黑色窄袖直角衫和打褶闊腿褲,有些地區則穿小腳褲,頭前正中留壹小綹長發,右邊打壹個鉗形結。女性多保留民族特色,壹般包成發髻,有腰有帶;有些地方的女人有穿長裙的習慣。男女出門都穿jerva。首飾包括耳環、手鐲、戒指、領花等。它們大多由金、銀和玉制成。

宗教信仰和重要節日

彜族宗教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拜多神,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對自然的崇拜中,最重要的是對精靈和鬼魂的信仰。

彜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彜族年、拜師會、秘枝節、歌舞節等。“火把節”是彜族地區最普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通常在夏歷的6月24日或6月25日。每逢火把節,彜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節日的盛裝,玩牲畜,獻靈牌,跳舞,唱歌,賽馬,摔跤。晚上,我們舉著火把,繞著房子和田野走,然後聚在壹起點燃篝火,跳舞。

彜族是六七千年前生活在中國西北的羌族的後裔。彜族的特點是大散小居,與其他民族交錯居住。彜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

彜族屬於山區民族,主要以種植玉米、馬鈴、小麥等農作物為生。雲南約有彜族470.57萬人,其中雲南西部的魏初和南部的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是雲南彜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來源廣泛,歷史悠久,分支眾多,造就了彜族文化的豐富性。大雜居,小聚居,廣分布,造就了彜族文化的差異。崇虎、尊黑、敬火、愛武是彜族文化的幾個明顯特征。還有彜族的十月陽歷。堪比舉世聞名的瑪雅文明。

火把節——彜族的狂歡節:“火把節”是彜族的盛大節日,壹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舉行。

夜幕降臨,人們揮舞著火把,蜂擁在村寨周圍,越過山野,在彼此的火把上撒上松香粉,打起火把,山野如白晝。按照彜族的習俗,在火炬上撒上松香粉,會使火炬“砰”的壹聲迸發出華麗的火花,並升起壹股香味,這是壹種美好的祝願:晚輩對老壹輩表示尊敬,祝他們長壽;長輩在愛撫晚輩,祝他們好運;同行互撒,是親密,是友情;青年男女互相撒手,這是愛情的開始。

在魯南和桂山的彜族,節日期間,人們會演奏大三弦,跳“壹個Xi跳過月亮”,舉行摔跤、鬥牛等活動。楚雄、彌勒等地的彜族也舉行傳統的“火祭”儀式。節日之夜,在彜族聚居的大山深處,到處都是“不眠的火樹銀花”,場面十分壯觀。

穿衣節——彜族姑娘時裝秀:楚雄宜州有兩個地方有穿衣節。壹個是永仁縣支居村的服裝節,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舉行。壹個是大姚縣三臺鄉的賽壯節,每年3月28日舉行。

服裝節為居住在分散的地方,很少有機會聚在壹起互相認識的年輕男女提供了壹個機會。而女生最能展示自己的,就是看誰的衣服最漂亮。彜族女裝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繡,做壹套衣服往往要壹兩年。所以誰衣服多,圖案好,誰就會被認為是勤勞能幹,心靈手巧。

不同於以往的比賽方式,人們不再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換新衣服。有的女生壹天要換五六套衣服。於是,競賽節上又出現了另壹番景象:山筒旁,綠樹下,老人們支起無數的帳篷,烹煮著食物,忠實地為姑娘們守護著衣裝。

服裝節從壹開始就有競賽的性質,是最早的時裝表演。不同的是,彜族姑娘不僅是服裝的設計者和生產者,還是表演中的“時裝模特”。

彈歌——全球最流行的民間舞蹈:每逢豐收、婚禮或節日,居住在雲南的彜族人,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圍著壹堆堆熊熊的篝火,以四周靜謐肅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遮陽棚為背景,伴隨著蘆笙、短笛、秦越、樹葉演奏的音樂節拍,男女手拉手圍成壹圈,按逆時針方向踏足歌唱。

65438-0986年,美國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曾將這種民間自娛歌舞列為最受歡迎的“世界十大民間舞蹈”之壹。

“打哥”流行於雲南各地,不僅彜族有打哥,白族、納西族等民族也有打哥,只是叫法不同,如“打哥”、“左腳舞”、“打哥”、“舞蘆笙”等。

據考證,“大哥”是“塔哥”的音譯。早在漢唐時期,“踏歌”就是中原和華南地區非常活躍的民間歌舞。而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銅鼓形殼容器上鑄造的“雲南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垂尾銅扣,以及雲南滄源巖畫上固化的舞蹈圖案,都與彜族“大個”的形象相同,可能作為彜族“大個”古老起源的證據。

雲南巍山縣巍寶山龍潭寺壁畫上至今仍有壹幅清代繪制的《塔格圖》,與今天巍山的戴格極為相似。

堪比瑪雅文明的彜族十月陽歷:歷法是人類文明的象征。舉世聞名的瑪雅文化的精髓之壹就是歷法。過去,中國大部分地區都用農歷新年。然而,在中國的彜族中,還有壹種鮮為人知的古老歷法——彜族十月陽歷。推測這種歷法起源於古代伏羲,距今約有數萬年的歷史。它將中國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和巴比倫。

彜族十月陽歷以黃道12個周期為標誌,以黃道三個周期為壹個周期(月),即36日為壹月,30個黃道周期為壹年。1年,10月,360天,10月結束,加上5天的“大年初壹”,也就是俗稱的“十月年”,全年365天。每三年加1天,即閏年(閏日),即366天。

據考證,彜族望天墓其實是古人用來觀測星辰的天文臺,與彜族陽歷關系密切。彜族十月陽歷是壹種悠久而神秘的古代歷法,它與中國的儒、道、陰陽學說有著很深的關系。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密碼”有待破譯和研究。

《爬花樓》——彜族男女的婚戀:“爬花樓”是楚人特有的風俗。女孩到了16歲,父母會另建壹個小草房讓她壹個人過夜,而年滿20歲的男青年可以爬上心愛女孩的草房在晚上做愛。他們壹起吹著口哨,收聽並告訴對方他們的愛情。即使同時有幾對年輕情侶,大家都在家裏。壹旦愛情成熟,男女雙方都可以在父母同意的情況下結婚,父母壹般不會幹涉子女的選擇。

雲南小涼山彜族婚禮頗具特色。結婚時,男方要準備壹匹馬,帶上酒、布、肉、面等禮物迎接新娘。女兒村的姑娘們可以想盡壹切辦法往參加婚禮的客人身上潑水,抓住他們使勁玩。送新娘的都是男的,要等到太陽落山,新娘才能進門。進門前,壹個裝著羊肉、壹個把手和酒的木碗,壹人拿著,繞在新娘頭上,表示婚後有錢。然後,新娘被她的表妹抱進屋裏。

“跳菜”——彜族歌舞伴餐:“跳菜”,即跳舞服食。它是雲南無量山、哀牢山等地彜族特有的上菜形式和宴會的最高禮儀,是舞蹈、音樂、雜技完美結合的悠久傳統飲食文化。

招待客人時,方桌壹般沿兩條線擺放,客人圍坐三面,中間留壹個“跳菜”通道。三鑼拉開了“菜跳”的序幕:鑼、蘆笙、三弦、悶笛、樹葉等民樂壹起奏;在女孩和男孩們“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的叫喊聲中,他們加入了簡單和誠實的民間音樂協奏曲,在他們的臉上做了滑稽的表情,並且以兩個拿著毛巾在跳舞的夥伴,行為怪異之極,就像玩花的蝴蝶,前沖後沖,左擁右抱,為他們保駕護航。

壹對上菜員要上四桌,搭檔把32碗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碗菜就像壹個“棋子”。有自己的定位,壹切按古規矩壹個個下桌,不亂。

土帳坊——彜族特有的民居建築:彜族的土帳坊很像藏族的石頭建築,同樣的平頂,同樣的厚度。不同的是,它的墻是土做的,但在建造時並沒有用夾板固定,土墻是在填土壓實並逐層擡高後形成的(即所謂的“幹鋪”)。平頂也類似於石樓,也有打谷場的作用。土張坊分布在雲南中部和東南部。該地區優良的土壤和適中的幹濕條件為建造土棕櫚屋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條件。

大部分彜族人都有三五套房子。中間是壹個大廳,家庭成員聚在壹起接待客人。墻的左邊有壹個火坑,火坑邊上三塊石頭呈三腳架狀立著,上面支撐著鍋,稱為“鍋村”。禁止人們踐踏鍋莊,否則被認為不吉利。在盆栽農場的上方,用繩子吊著壹個長方形的木架,上面鋪著竹條,用來烤野生動物的幹肉或大蒜、辣椒、紅辣椒。壁爐用於烹飪、泡茶、取暖和照明。彜族老少經常圍坐在火塘邊慶祝天倫之樂,火塘也成了彜族人傳承文化的地方。壹般彜族人在火塘邊鋪草席,睡在毯子裏。

  • 上一篇:延吉市的地理位置在哪裏?
  • 下一篇:如何在烤箱裏烤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