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都很熟悉。事跡有總結先進事跡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目的。那麽,妳掌握了房契材料的格式了嗎?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誌願者事跡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參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誌願者事跡材料高蘇平,年齡1.59,2007年9月創辦三線戰友會,201加入省慈善協會,成為協會下屬的誌願者團隊。目前有300人註冊。已組織各類活動150余次。組織藝術團為社區和同誌們的公益慰問演出30余場。為安康災區、白鹿原兒童村、貧困大學生、絕癥戰友捐款50余萬元。
關愛戰友和弱勢群體是我的職責。這幾年,我經常去醫院看望和搶救身患絕癥的戰友。看望已故戰友年邁的父母;看望戰友重病子女;資助絕癥學生和貧困老人。組織俱樂部成員多次到兒童村看望兒童,為兒童村的兒童包餃子,送蔬菜,捐衣服和衛生洗滌用品,種果樹,舉辦文藝晚會。這兩年(2010,2011)我號召俱樂部的同誌們和私企老板們為白鹿原兒童村的孩子們捐款,壹共捐了十幾萬。
我們還參加慈善協會組織的各種扶貧活動。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弱勢群體獻愛心。
慈善事業是我最喜歡也是最向往的事情。關愛身邊的每壹位戰友是我的職責。
我願做壹個默默無聞的莊稼漢,在祖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我願做壹根小小的蠟燭,在誌願服務中為他人送去光明和善意,讓身邊的戰友和身邊的貧困者感受到世界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
誌願者事跡材料2每次參加密山壹對壹總團組織的公益活動,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誌願者團裏有這麽壹位好大姐,默默無聞,樂於付出,犧牲了很多個人休息時間,為壹對壹誌願者團的公益事業做了很多看似簡單其實很復雜的工作?她是密山壹大群誌願者中的壹員:於桂蘭姐姐。於姐家住密山連珠山鎮。她做了壹次心臟大手術,健康狀況不佳。但每次活動前,她都堅持穿梭在連珠山和密山之間。
幫助貧困家庭,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是壹對壹義工團的宗旨。每壹個貧困家庭的學生,前期都需要做大量細致的工作:走訪學校,收集貧困家庭學生的數據,初步了解貧困家庭的基本情況,發出倡議,安排分工,調度車輛,組織走訪,分組調查核實,然後進行二次走訪。如果符合資助條件,就和小組裏的其他幾個誌願者聯系。
對於政府確實解決不了的貧困家庭學生,要麽通過愛心人士牽線搭橋,要麽以購買學習用品的形式進行慰問,讓真正貧困家庭的孩子最終得到真正的幫助。
雖然上面說了這麽多,但還是沒能壹壹列舉我的感人故事。有壹次在密山服務中心,有壹個專門為壹對壹誌願者團的誌願者準備的辦公室。雨姐對每次公益活動的前期準備和完成情況以及誌願者檔案的表格進行了整理和分類。這些都是我們根本無法想象的復雜工作。很多時候,早上吃完早飯,玉姐就從家裏帶點簡單的吃的回來當午飯。在辦公室吃了壹根麻花和壹袋鹹菜後,她開始整理分類檔案。每次活動的文件,經過姐姐整理後整齊的擺放在書桌的書架上,方便其他進入辦公室的誌願者查閱。整個辦公室也是我姐整理的,有序又復雜。凡是去過壹對壹義工團辦公室的人,都被雨姐的敬業精神深深打動。此外,雨姐還會帶頭訂購、印制誌願者背心,這也是開展公益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壹環。馬甲是誌願者活動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壹種責任和榮譽。為了這部作品,禦姐也付出了很多精力。清點人數,與農場溝通誌願者編號,打印編號,登記編目,與幾個誌願者分幾個小組壹起工作,於潔都可以讓每壹項公益活動順利實施和開展!
自從加入義工團以來,雖然我也在義工團裏做了壹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和雨姐所做的相比,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玉姐真的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誌願者”這個名字的真正含義:那就是把誌願服務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無時無刻不在幫助有需要的人,奉獻愛心!讓我們每壹位誌願者為余修女無私奉獻公益、甘於付出點贊!正是因為有了俞姐姐這樣願意付出,不計回報的誌願者,我們的公益之路才會走得這麽紮實,這麽漫長!
誌願者事跡材料3婦女誌願服務是壹項偉大而崇高的事業,凝聚著群眾的力量,傳遞著人間真情,倡導著文明新風。它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婦聯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有效載體。
這位同誌從事婦聯工作以來,以壹顆赤誠的心,始終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關心國家大事,註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熱愛婦女兒童等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婦女誌願服務活動,積極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弘揚誌願服務精神;在誌願服務過程中,能夠遵守相關規章制度,熱情高效地服務,同時不斷宣傳女性誌願者典型,加強宣傳,推動《實施方案》的實施。女誌願者在鎮上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該同誌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積極參加鎮裏的招商引資活動,為新成立的企業龍騰紡織有限公司招聘了65名女職工,作為鎮婦聯主席,與鎮勞動辦、成人教育中心壹起,聘請市職教中心教師舉辦農村勞動力應用新技能培訓班,為200多名婦女頒發了培訓證書。組織婦女幹部與鎮老幹部組成工作小組,共同做好關心下壹代工作,幫助流向社會的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振興西盟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組織全鎮3325名農村育齡婦女到鼓樓醫院免費體檢,治療康復率達98%。每年“三八節”期間,組織婦女扶貧誌願服務隊,通過培訓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等國家關於婦女兒童的法律法規。通過這些培訓,提高了誌願服務隊員的政治素質和勞動技能,也增強了他們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每年通過組織誌願服務隊參與慈善活動,40名貧困大學生、孤殘兒童、留守兒童等。,資助子宮癌患者季女士、白血病患者等。,她們所從事的誌願服務項目在當地受益匪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充分發揮了婦女在全鎮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誌願者事跡材料4董是臨清市專業婚戀機構九州紅葉的創始人,多年從事婚姻調解、女性維權、婚介等工作。她第二次成功調解了300對夫婦,促成了200多樁幸福的婚姻。帶領臨清9名國家二級婚姻家庭咨詢師、心理咨詢師團隊,積極參與省齊魯婦聯誌願服務活動。得到聊城市婦聯、臨清市婦聯領導的充分肯定。
為切實維護廣大女性的合法權益,董定期組織國際二級婚姻心理咨詢師在紅葉酒吧二樓舉辦下午茶活動,邀請婆媳矛盾突出的離異女性進行茶敘,幫助她們化解矛盾,改變認知,維護合法權益。她組織婚姻心理咨詢師定期學習,根據每個老師的特點分配講課主題和練習講課,然後組織成員聽課。她在臨清市古樓社區、紅葉酒吧四樓舉辦了20多場講座(齊魯婦女維權、進社區、進家庭、來身邊),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成功案例壹:86年出生的小星,因為壹些家庭瑣事與妻子離婚兩年,與雙胞胎女兒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異常艱難。今年6月初,小星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董。在多次交流中,董發現小星的婚姻並不是死婚,並且通過大量的工作,小星認識到自己在婚姻中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小星的媽媽意識到,作為婆婆,她太偏袒兒子,沒有讓兒媳婦融入家庭。小星的妻子意識到自己在婚姻中不夠寬容。離婚兩年,她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對她和孩子的成長都不好。好事多磨。在董耐心細致的勸說下,肖興第二次回身的時候,他那壹直掛在臉上的眉頭緊鎖,竟然完全放松了!
成功案例二:董是聊城電視臺《快樂家族》的特邀嘉賓。她講授的如何處理婆媳矛盾,如何選擇合適的人結婚,如何智慧地經營自己的婚姻,受到了很多家庭的歡迎。聊城市有壹位63歲的吳女士。看完節目後,她多次聯系董親自與她見面。原來吳女士的婚姻存在很多問題,丈夫性格暴躁。她曾多次找到相關部門維權,同時為了兩個研究生的女兒,吳女士也不想離婚。董用專業的知識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在40分鐘內消除了吳女士的長期抑郁情緒。第二天,吳女士發來消息:謝謝董老師的真心幫助,讓我明白了很多經營婚姻的道理,讓我受益終生。真心感謝!
成功案例三:小王,1983年出生,農村出身。他從小就聰明勤奮。電力學院畢業後,在省城旅遊了幾年,壹直沒有結婚。父母看到已經過了三十歲的兒子還沒有結婚,急得天天睡不著覺。我厭倦了小王,因為我在省城買不起樓。2006年,我毅然辭職回家。本打算在老家結婚生子,卻忘了父母的想法!然而,辭職回家的小王卻傻了眼。現在農村男女比例失衡,大齡男青年找對象很難,彩禮也在上漲,有的地方達到二三十萬甚至更多。不要說高價彩禮還沒落地。到了小王這個年紀,只能找壹個離異帶孩子的女人。不甘心的小王找到了董求助。了解到小王的情況後,董幫小王在市區選了壹棟價格適中的樓房。和壹個年輕漂亮的老師牽線搭橋,喜結連理!既減輕了小王的經濟負擔,又幫他找到了壹個語言相通的理想戀人!
成功案例四:1975年出生的張女士,丈夫的工廠因經營不善停產,拖欠工人工資數十萬,丈夫臉上烏雲密布,經常壹個人在家發呆。因為兒子沈迷遊戲,壹到高壹就輟學了。老師經常請家長開會,張女士壹家過著陰天。董告訴張女士,壹定要理解丈夫的現狀,微笑著默默看著他,用妳的溫柔安慰丈夫,帶他去壹些企業和老板交流,和企業裏的成功人士交流。在董的幫助下,張女士家裏的溫度開始上升。董對癥下藥,聯系了省城的朋友,動員張女士輟學的孩子到省會城市“打工”。因為熱愛IT行業,張女士的兒子看到IT行業精英的工作生活時,受到強烈刺激,主動要求回學校讀書。他必須考上大學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才能在IT行業大顯身手。今年7月中旬,張女士的兒子收到了本科通知書,從事計算機專業。久違的笑容終於掛在了張女士老公的臉上!
從事婚姻介紹多年,深深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隨著大量獨生子女步入婚姻殿堂,她覺得婚戀這個行業的矛盾和問題會越來越多。董積極開辦了婚姻學習班。對未婚大齡青年和已婚人士進行婚戀指導和引導。讓大家都開心!她的經歷是教育壹個好男人,教育壹個好人壹個好女人是教育壹個好家庭。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為了實現這壹目標,董和她的團隊積極配合婦聯的工作,進行了更多的研究和宣傳。董願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來處理和解決家庭中的各種矛盾,為促進更多家庭的和諧與幸福而不斷努力!
誌願者故事材料5鄭xx,漢族,1952年6月出生,金陵小區業主委員會委員,現居金陵小區。多年來,她孝順公婆20年,像對待家人壹樣對待鄰居,熱心公益事業助人為樂,贏得了居民們的壹致好評。她家連續兩年被雁北街道評為“平安家庭”示範戶,她本人連續三年被評為金陵小區物業管理先進個人。
鄭xx小時候父母對父母的尊敬,與兄弟姐妹的和睦相處,給她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們的言行對她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鄭xx當了別人的媳婦,當了媽媽,就下定決心要孝敬父母公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就像父母壹樣。結婚前,她媽媽告訴她:作為妻子,不能像在家裏壹樣嬌慣自己。在婆婆家要勤快,多做家務,孝敬公婆。她把母親的話記在心裏,並付諸實踐。1976年,鄭xx在阿克蘇結婚。因為早年家庭困難,婆婆積勞成疾,很早就病倒了。鄭xx結婚後,壹直對公婆像親生父母壹樣孝順,給他們梳頭梳頭,洗腳,修指甲,給婆婆洗澡擦背,幾十年如壹日的悉心照顧。那時候家庭生活很困難。鄭xx不得不壹邊工作壹邊照顧婆婆。婆婆常年心臟不好,鄭xx就攢錢調整婆婆的飲食,往往是在婆婆吃過之後。婆婆去世後,公公每天都很難過,於是鄭xx壹直在他身邊,安慰公公,說會好好照顧他的晚年。為了改變公公的心情,她試著改變自己的模式,每天做好吃的飯。買了骨頭後,她舍不得自己吃,讓老公公公多吃點。每當公公頭疼腦熱的時候,她比生病還焦慮。她吃藥,去診所和醫院。經過鄭xx的悉心照料,公公的情緒終於開始好轉,可以經常出去散步了。街坊鄰居對鄭xx既佩服又佩服。很多人對鄭xx的公公說:“就算親女兒也不會這麽孝順吧!”
退休後,鄭xx壹家搬到了昌吉,但她經常回去照顧公公。有壹次,她坐車回家,看見公公急匆匆地把床單往床底下塞。她擔心公公生病,趁公公不在,去把他床下的床單拿出來,才發現他大小便失禁。床單發臭了,她二話沒說趕緊拿出來洗幹凈。嶽父回來發現他的床單被媳婦洗了。他坐在長凳上哭了。鄭xx安慰嶽父說:“爸爸,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會好好孝敬妳的。”現在,在兒媳鄭xx的精心照顧下,老人身體依然健康,鄰居們也都知道老人有壹個尊重公婆的好媳婦。現在如果有人問老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麽,老人壹定會自豪地說:“妳得有我這樣的好媳婦。”
鄭xx常說,她對“孝順”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更多的是給予老人精神上的關懷,讓老人受歡迎,心情什麽都重要。作為媳婦,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孝順”,但只要真心去做,用心去付出,最終會有所收獲。
在社會上,為了讓人民過上舒適的生活,鄭xx做出了無私的奉獻。剛剛60歲,由於過度勞累,皺紋過早地爬上了她的臉龐,頭發也變得花白。
鄰居什麽事都喜歡找她幫忙,她也能盡力幫到最後,受到鄰居的喜愛。她經常去看望小區裏的壹些老人,這些老人也把她當成親人,什麽都跟她說。
在鄭xx住的小區裏,有壹個叫趙桂芬的老人。因為他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而他年紀大了,也是多病纏身,有時候臥床不起,無人照顧。鄭xx把老人的難處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她經常去看望趙桂芬,幫她打掃房間,晾曬被褥,每個月幫老人買糧油。
有幾次居民區停水,鄭xx都是從遠處給老人帶生活用水。她還常年給老人買水買電,交物業費。她每次在家裏做好吃的,總是第壹個想到老人,親自把飯菜送到老人家裏,更不用說老人家裏的日用品和烹飪調料了。她會用心給老人買,早早安排妥當,比老人的親人還貼心。
鄭xx幫助過很多像趙桂芬這樣的老人。雖然也有家人不理解的時候,但她總是壹如既往的忙碌。她看到別人的夫妻吵架,就上去講和。看到小區裏的垃圾和小廣告,她就去清理。她還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社區的十字繡、針織手工藝室裏總是有她的身影。每年社區舉辦“紅火年夜飯”活動時,她總會騰出時間去置辦年貨,和家人壹起吃團圓飯,給社區的空巢老人包餃子,和老人們壹起吃團圓飯。
這幾年來,鄭xx幫助了無數人,做了無數好事。她總是教育孩子,以後多做好事,幫助有困難的人。她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愛書寫著平凡的生活,用自己的壹言壹行感染著身邊的每壹個人。
誌願者事跡材料6在昆侖街道天池社區為民服務的誌願者人群中,經常會看到這樣壹位背很瘦的阿姨。多年來,她默默為社區工作,為群眾服務。56歲的阿姨王霞是昆侖街道天池社區的居民。自從1998從單位退休後,她就主動到社區做誌願者。從12開始,她就無怨無悔、心滿意足地參加社區義務工作,熱心為居民服務。她樂於助人,關心鄰裏,不求回報。她加入了社區義務治安聯防隊,每天按時在隊裏巡邏,業余時間還主動幫助老人。
為了讓小區有壹個良好的治安環境,她長期值班。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她在巡邏過程中認真細致,發現可疑情況立即通知社區民警。從早到晚,人們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為鄰居鎖上沒上鎖的門;帶領居民打掃樓道;義務幫助子女不在身邊的生病老人,帶他們去醫院看病;熱心為不認識路的人指路、帶路;免費,每晚照顧天池社區活動室4年;協助社區工作者開展各項工作...諸如此類。
似乎這裏發生的壹切都逃不過她的小眼睛。她經常深入居民中,了解他們的心聲,並向居委會反映。在克拉瑪依市“創建健康文明城市”期間,她責無旁貸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積極參加創建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挨家挨戶發放宣傳資料,協助組織各種宣傳活動。她還經常組織動員樓裏的居民洗樓梯。看到有人亂扔垃圾,她就去提醒別人要文明,創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責。主動清理小區垃圾和衛生死角,清理有困難的向社區居委會匯報。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刮風下雨,天池小區裏總會出現她戴著紅袖章彎腰用手撿垃圾的身影。
繼四川“512”汶川地震、青海“414”玉樹地震後,她忙碌的身影再次出現在社區。她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在社區挨家挨戶進行宣傳,號召大家為災區捐款,全力支援災區人民,用實際行動為抗震救災盡壹份力。在她的宣傳影響下,小區居民紛紛前來捐款,甚至有小朋友掏出零花錢獻愛心,積極響應支援災區抗震救災的號召。
王大媽患有腎結石病,伴有嚴重腎積水,老伴也體弱多病。她的孩子們擔心她的健康。但是,她從來不把這種“責任”當成負擔,而是把它當成壹種被大家信任的“幸福”。這些年來,她壹直用自己的熱情回報著鄰居們的信任。每次社區給轄區居民免費發放防蟑藥、防蟻藥,王大媽作為小區的樓委會和居民代表,為了不影響居民的日常工作,動員誌願者在休息日和下班時間,通過打電話、上門發放藥品等方式聯系居民。天氣非常熱。有的居民住在6樓或者高層居民樓,有的居民要進行多次上門聯系才能實施。這項工作相當困難。但王阿姨沒有怨言,克服困難,犧牲個人時間,按時保質完成組織安排。她在社區誌願服務中的表現贏得了社區的壹致好評。同時,她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了社區誌願服務的發展,為社區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有人問她:為什麽退休了不在家享受天倫之樂還要去做誌願者?她的答案很簡單:“我們活著不只是為了活著,我們要為了更多的人快樂地活著”。12以來,她服務社會,滋潤溫暖人心,促進社會和諧,受到天池社區居民的好評。從12開始,她就用自己默默的付出激勵著身邊的人。
她還熱心於街道和社區的老齡工作,積極推動老齡工作的進步。自從成為天池社區老年人誌願者以來,我盡我所能幫助其他有需要的老人。天池社區有幾位八九十歲的孤寡老人。在他們平時的接觸中,發現他們身患重病。王阿姨經常來他們家問候,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解除恐懼後,生存信心提高,患者受到鼓舞,精神面貌大大改善,食欲和睡眠都有所改善,家屬都表示感謝政府、街道和黨組織的關心。王大媽還堅持每天給老人送報紙,教他們的保姆做新疆風味的飯菜。在壹起久了,他們的感情加深了。老人們感動地說,“妳真好,王霞”。王阿姨看到老人們笑也很開心。
王大媽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誌願服務事業中。王大媽只是昆侖街道天池社區眾多誌願者中的普通壹員。她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才能,但她用博大的愛溫暖著需要幫助的人。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是用實際行動的點點滴滴回報社會,服務他人;她沒有得到豐厚的物質回報,但每天都過得充實而快樂。
王大媽不僅是個低調的人,還是個有愛心的人。她永遠不會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南方遭遇雪災,四川5月遭遇特大地震,青海玉樹遭遇特大地震。她告訴她的孩子通過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紅十字會在線捐款。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壹個優秀的誌願者,壹個誌願者身上閃耀的人格魅力。平凡的王大媽用壹份樸實無華的愛書寫著自己精彩的人生,演繹著壹個個無私奉獻的動人故事。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愛情不需要華麗的詞藻來表達,也不需要做出驚人的壯舉。只要誌願工作者真的付出,真的奉獻,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愛,傳播愛,就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