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年
羌年是流行於四川省理縣、茂縣、汶川、北川羌族自治縣23個鄉鎮羌族聚居區的傳統節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羌年(羌歷年),羌語稱日麥節,日美吉,意為新年、新春、三豐收節。是羌族壹年中慶祝豐收、送祝福、祈求平安的節日。在羌年,每年農歷十月初壹舉行慶祝活動,通常持續3-5天,有些村莊持續到十月初壹。羌年是壹項集祭祀、歌舞、技藝表演、知識傳播、服飾、羌餐為壹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
2006年,羌年被四川省政府列入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6月7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理縣、茂縣、汶川縣申報的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X-82。
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急需保護。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海南省傳統手工藝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中國海南黎族婦女創造的壹種紡織技藝。集紡、染、織、繡於壹體,用棉線、麻線等纖維制作衣服等生活用品。
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ⅷ-19。
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成為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傳統木拱橋建造技術
中國木拱橋的傳統施工工藝主要包括選橋址、築橋臺、整平、架設拱架、放剪苗、立腿、建橋樓等重要步驟。核心技術是架設拱架。
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麥西熱夫
麥西熱夫是舞蹈娛樂活動的名稱,指的是多人參加的大型自娛活動(所謂參與,是指所有參與者都到場,沒有觀眾),以歌舞為主。
中國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壹種古老的印刷方法,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發明的。先做好單字的正文本倒文本模型,然後根據原稿選取單字,在字模盤中排好,上墨打印,打印後去掉字體,以便下次排版時再次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壹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中國北宋清朝時期畢升(970 -1051)發明的粘土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壹個發明家,比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早大約400年。元代,王鎮成功地創造了木制活字,發明了輪排字。明代中期,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廣泛使用銅活字。
中國水密艙室救生艇制造技術
中國水密艙壁船制造技術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中壹項重要的民族傳統手工藝技能。以樟木、松木、杉木為主要材料,船體結構牢固,艙室相互獨立,形成密封水密結構。在“工頭”(對閩南造船人的尊稱)的指揮下,由眾多工匠密切配合完成。
水密艙壁造船技術是中國勞動人民造船的偉大發明。它是在唐代發明的,宋代以後被廣泛采用。這項技術是人類造船史上的偉大發明,對提高航海安全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傑出的才能。
赫哲族依瑪坎
伊瑪坎,赫哲族,是赫哲族的壹種民間藝術評書形式。它最遲形成於清末民初,流行於黑龍江省赫哲族聚居區。赫哲族伊瑪坎的表演形式是壹個人用說話和唱歌來敘述,以說話為主,唱歌為輔,沒有樂器伴奏。赫哲族伊瑪坎的節目類型和表演風格可分為“大唱”和“小唱”。
“大唱法”,即“伊瑪坎大唱法”,指以說話為主的表演,註重並善於表現英雄傳奇的節目內容;“小唱”,即“伊瑪坎小唱”,是指以歌唱為主的表演,註重並善於表達短節目的抒情內容。傳統節目有長、中、短之分,代表作品有希爾達如·莫日根、曼格穆·莫日根等。
赫哲族伊瑪坎是赫哲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門類和審美娛樂方式。它還具有傳承本民族歷史文化的“教科書”功能,具有獨特的價值和重大意義。
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