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壹,人口41.14.76萬(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拉祜”壹詞是本民族語言中的壹個詞匯。“拉祜”是老虎的意思,“拉祜”是烤肉的意思。因此,歷史上拉祜族被稱為“獵虎人”。
拉祜族起源於古甘青羌族,早期過著遊牧生活。後來逐漸南移,最後定居在瀾滄江流域。這個民族主要分布在瀾滄江兩岸的普洱、臨滄地區。其中78%位於瀾滄江以西,北起臨滄、耿馬,南至瀾滄孟連。
拉祜族的婚姻程序
拉祜族經歷了血緣群婚、族內對偶婚、轉婚制、壹夫壹妻制等。,並長期實行族內對偶婚。所以內部血緣群體是父系和母系混居,導致了雙線大家庭制度的長期共存。近代以來,拉祜族主要實行壹夫壹妻制的宗法大家庭制度。
拉祜族青年的婚姻壹般要經歷串婚、訂婚、結婚等幾個過程。串婚其實就是青年男女談戀愛的過程,但是有明顯的季節性。按照傳統習俗,串婚只能在每年的“火把節”(即農歷6月24日)進行,直到次年春耕農忙。通常情況下,尤其是農忙季節,拉祜族地區的許多村莊都禁止青年男女在壹起談戀愛,否則不僅會受到人們的譴責,還會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
從事
訂婚是基於串婚。年輕男女把自己的戀情告訴家人。雙方父母在知道孩子已經定下意中人的情況下,要求媒體求婚。如果父母同意求婚,就會喝媒人帶來的酒。如果他們拒絕喝酒,甚至推翻酒,他們就會拒絕或不滿子女的婚姻。求婚成功後,可以舉行訂婚儀式,多在男方家,也可以在女方家。到時候,媒人會帶著米酒、雞、肉、鹽、茶到女方家,準備飯菜,招待她的父母和親戚,然後雙方邊吃邊商量嫁妝和婚期。訂婚後,青年男女必須去對方父母家工作壹段時間。如果他們發現對方不能勝任工作或者性格不好,可以據此解除婚約。
結婚
婚禮通常從臘月到春節舉行。從女方生活的,由女方家結婚,婚禮在女方家舉行。如果妳住在妳丈夫的房子裏,他會娶妳。男方結婚,新郎帶著嫁妝去女方家。到了女方家,他先給嶽父壹筒水,以示敬意。下午,將舉行盛大的婚宴。在婚宴上,新娘和新郎必須坐在凳子上。新郎要主動幫助新娘,新娘會把食物還給新郎,以示相互尊重和愛護。晚飯後,新娘的父母為新婚夫婦舉行了壹個捆綁儀式。捆綁儀式結束後,新娘的親戚朋友陪同新人回到新郎家。壹系列類似在新娘家舉行的儀式也在新郎家舉行,然後婚禮就結束了。拉祜族婚姻自由的傳統和以離婚為恥的觀念,會因為喜新厭舊而被人詬病。如果壹方提出離婚,必須付給另壹方壹定的錢。申請離婚的男性比申請離婚的女性支付更多的錢。離婚後,雙方可以復婚。拉祜族還實行房屋轉讓制度,即妻子在丈夫去世後可以轉讓房屋,但只能轉讓給哥哥,不能轉讓給弟弟。寡婦再嫁時不會受到歧視。
結婚那天,男女雙方都會在家裏殺壹頭豬。男方先把豬頭送到女方家。豬頭劈成兩半後,壹半留在女方家,另壹半由男方帶回。然後,女方也這樣做了,把自己家殺的豬頭送到男方家,切成兩半,壹半留在男方家,另壹半由女方自己帶回來。之後,男女雙方將各自的兩半豬頭放在壹起,以示骨肉之親,新婚和睦之意。
這壹天,新郎新娘會壹起下山挑水劈柴,然後把新挑的水和柴交給女方家,同時給公公婆婆送飯。然後,新娘和新郎回到男方家獻上水和米,然後在村廟裏磕頭祭肉。然後,村裏的長輩們主持祭祀村神的儀式。儀式結束後,新娘和新郎去男女雙方的家裏祭拜他們的祖先和父母及親戚。這些儀式完成後,新郎新娘會和賓客壹起吃雞粥,然後進入婚禮的高潮——大型二重唱。
晚上,會有新房子。到時候,客人尤其是年輕人會擠滿新房,玩得不亦樂乎。鬧新房的傳統流程是:新娘端來壹盆熱水,親切甜蜜地叫丈夫洗腳。當丈夫把腳放進盆裏時,妻子幫他洗腳。這時,鬧房的人故意把火坑的灰沾在新郎的腳上,讓新娘再洗壹遍,或者把火坑的灰撒在熱水裏,讓新娘再洗壹遍新郎的腳,穿上壹雙娘家帶來的新鞋。據說這樣做是為了測試新娘脾氣是否溫和,是否和藹可親,做事是否麻利乖巧。此外,新郎新娘還可以表演節目,向新婚夫婦索要香煙、糖果、酒等。
在婚禮當天的晚上,人們演奏蘆笙,載歌載舞慶祝拉祜族兒童的婚姻,通常娛樂活動直到午夜才結束。
婚禮結束後,新郎在親朋好友的陪同下,帶著鋤頭、毛毯等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以及壹只公雞和壹只母雞,陪同新娘到女方家。上門時間壹般是三年,期間新娘來女方家。上門時間壹般是三年,期間新郎可以回家看望父母,幫忙幹活。上門期限屆滿後,丈夫可以帶著妻兒回自己家住,也可以自己蓋新房,另設新門。如果在探視期間繼承了女方家的財產,就要永遠留在女方家。
拉祜族婚姻習俗的特點
為假日聚會找個伴
拉祜族青年男女尋找伴侶,主要是在節日聚會的場所。她們選擇對象的壹般條件是:男的要會犁耙砍柴鏟麻紡麻線打獵,老實勤快,相貌是次要的;壹個女人應該會挑麻線,會織布,會縫衣服。她要勤奮善良,長得漂亮不漂亮是次要的。如果壹個年輕人喜歡壹個女孩,他應該用藤條編織壹個腳鏈和壹個項圈送給她。如果女生覺得喜歡,就送壹條五色線織成的腰帶給男生,表達愛意。雙方接觸了壹段時間,自以為滿意後,男方告訴了父母,讓媒體牽線搭橋。習慣上說三聲再見;第壹次帶壹包茶,壹包煙,壹瓶燒酒;第二次,帶兩個茶葉罐,兩把煙,二十碗酒;第三次,帶壹塊土布,兩州小米(每州6公斤左右),壹尺青布,就可以選婚期了。
結婚不請客,離婚請客。
拉祜族有個習俗:結婚不用準備酒席。婚禮當天,壹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通常會先祝福新婚夫婦,然後姑娘們和小夥子們打扮得漂漂亮亮地陪伴著新娘和新郎,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拉祜族人認為,壁爐象征著夫妻雙方都有壹顆火熱的心,人們圍著它載歌載舞,是對新婚夫婦相愛壹生的祝福。拉祜族人過去在婚禮當天招待客人,比如自己的幹煙、烤茶、松子、栗子,從不提倡排場。但是拉祜族的離婚就很不壹樣了。按照他們的習俗,提出離婚的壹方要準備豐盛的酒席請客,客人不用送禮。這種帶有“懲罰”性質的習俗旨在告誡年輕人在選擇伴侶時要慎重考慮,壹旦結婚,就必須相愛壹生。同時,“離開婚宴”也含有警告雙方以後不要互相仇視的意思。
拉祜族的婚俗文化
拉祜族壹般實行族內通婚,很少與其他民族通婚。婚姻制度是壹夫壹妻制。壹夫多妻制為傳統習俗所禁止,也為眾人所詬病。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包辦婚姻很少。拉祜族的婚俗各地都差不多。青年男女談戀愛主要有兩種方式:有的女人主動,有的男人主動。求婚和訂婚的時間通常在秋收之後。如果女方主動,會邀請本村的姑娘到另壹個村唱優美的情歌,本村的小夥子會出來歡迎。青年男女找到心愛的愛人後,男方邀請人去女方家做媒,在女方家的吉日結婚。
新婚之夜,新婚夫婦不在家中過夜,而是去山上投宿,第二天由親友接回。婚禮當天,壹般不辦酒席。通常是由村裏的長輩先祝福新婚夫婦,然後由身著盛裝的青年男女陪伴新郎新娘,整夜圍著熊熊的爐火跳舞,祝願新婚夫婦壹生壹世的愛情。在這類地區,男性壹般要加入Zan三年,但也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在很多地方,男人在約會的過程中是主動的。如果壹個年輕人愛上了壹個女孩,他會拿著她的頭跑到壹個安靜的地方,女孩會跟著他。如果母親不喜歡,她會向年輕人要頭巾以示拒絕。如果母親在壹個山洞裏,他們會坐下來表達他們的感情,並互贈禮物。然後男方委托人請親戚朋友,給家裏送壹定的彩禮。
婚禮在壹個男人家裏舉行。儀式結束後,新郎需要帶生產工具到女方家,壹般是三年,但有的只幫三天。由於夫妻倆難以長久相處,請村裏長輩作證,點蠟燭向天地之神祈禱,男女各持壹根絲線的壹端,巫師祈禱後,將絲線燒掉,這叫離婚。拉祜族離婚,按照其習俗,離婚壹方需要辦豐盛的酒席請客,客人不必送禮。其目的是告誡年輕人擇偶要謹慎,不可輕率。同時,“離開婚宴”也意味著離婚雙方以後不要互相仇視。由於各種歷史和社會原因,拉祜族青年男女殉情事件較多。
西雙版納的拉祜族嚴格實行壹夫壹妻制,保留著從妻生活的習慣。婚戀方式因枝而異。搶頭巾是拉祜族西部(黃瑚)年輕男子主動向年輕女子求愛的壹種形式。拉祜族西部的青年男女壹般十五六歲就開始社交活動,選擇合適的人。青年男女在生產活動中互相接觸,增進了解;在公開的娛樂活動中,他們發生親密關系,表達愛意,然後轉向單獨幽會,決定戀愛關系。
在拉祜族西居住的村落裏,壹般都有寨子寺廟和牲畜場。晚上,青年男女經常在寨廟、寨場附近吹奏葫蘆絲、弦(調)進行對唱活動,用歌聲試探對方的心思,尋找心儀的伴侶。壹旦發現有對對方有意思的人,大家就會停止唱歌,支持這對男女談歌,為他們編詞表白,暗中展開競賽。有時候還有人代唱,讓他們更加深情,最終成為戀人。
每年春節、火把節來臨的時候,拉克西都會進行歌唱活動。尤其是春節期間,村裏的男女老少都集中起來唱歌,有的人壹跳就是十幾天。青年男女利用唱歌的機會來談論愛情。男青年經常夾在女生中間,和女生握手跳舞,低聲挑逗,用手指表達感情。小夥子壹旦看上壹個女生,就壹直和她握手,和她跳舞,多次做出愛的暗示。舞會結束,那幫人會伸手搶走姑娘的頭巾,離開村子,帶領姑娘單獨去見他。女生如果對另壹半有意思,就會跟著她,找個僻靜的地方傾吐心聲。如果妳對幫派沒有意圖,妳可以追回去拿頭巾,也可以不理。事後可以找人送點禮物給搶頭巾的團夥,把頭巾拿回來。伴侶收到禮物時,也要把頭巾還給帶禮物的女孩。
青年男女通過公開情話、幽會等方式確認戀愛關系後,應互贈定情信物。男方父母要讓媒人帶著米酒、茶葉、煙酒等禮物及時到女方家提親。求婚通常需要三次拜訪才能得到答案。女方父母見媒人再三央求,便收下了聘禮,表示同意這門婚事,擇日舉行婚禮。
拉祜西既有從妻生活的古老習俗,也有從夫生活的習慣。所以,在約定婚期的時候,就要決定是從妻子那裏過,還是從丈夫那裏過。住在妻子家的,在妻子家舉行婚禮,婚宴主要由女方組織;已婚男子在婆家舉行婚禮,婚宴主要由男方安排。婚禮當天,男女雙方都會殺豬,為親朋好友辦酒席。雙方互贈半個豬頭,兩家的豬頭互相重疊,表示“骨肉相親,新婚團圓。”
婚宴結束後,新婚夫婦會在他們的男性伴侶和女朋友的陪同下,用竹筒帶來清澈的泉水,為他們的父母提供象征性的飯菜和食物。然後他拿了壹管清水給了男方父母,還象征性的敬了壹杯米飯和蔬菜。敬完水和飯後,巫師帶著新娘和新郎去翟廟拜神,然後進入新房展示他們的婚姻。如果經濟特別困難的家庭無力舉辦婚宴,男女雙方可以相約出村,壹起在山裏住幾夜,然後回家,表示已經結婚。對此,村民也表示認可,不歧視。
解放後,所有的人都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結婚手續,過去繁瑣的禮儀得到了極大的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