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無錫有哪些俗語?

無錫有哪些俗語?

無錫坐落在美麗富饒的太湖之濱。長期以來,無錫人民在其口頭語言中提煉出了大量的諺語。它是無錫方言中壹顆璀璨的明珠,是無錫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壹個

諺語是指廣為流傳並在民間流行的定型短語或句子。壹般來說,諺語是諺語的壹種,是諺語的主要部分。成語、歇後語、慣用語也包含在俗語中。

從無錫地方諺語的構成、形式、名稱分類來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包括諺語、歇後語、成語、慣用語等。

(壹)無錫諺語

諺語是通俗、簡單、生動的韻文或短句,往往以口語、比喻或概括的形式表達人們實際的生活經驗和感受。它們是壹種在群眾中廣泛流傳和使用的“現成話”。無錫的土話大多屬於這壹類。例如:

不懂貨,貨比貨好。

金鄰銀親。

彎桿彎,硬桿硬脆。

村裏有個好嫂子,村裏的姑娘都很好學。

泥蘿蔔,抹壹段吃壹段。

乞丐(乞丐)不過夜。

拉塊磚敲妳的腳。

(二)無錫歇後語

從文體上看,無錫的壹些地方俗語是歇後語。原則上由兩個語言片段組成,第壹部分用於比較、描述或描繪某事物或某動作,第二部分用於解釋或指出前壹部分的意義,即所謂的“前隱喻”,後“解”。用歇後語說話,本來只說前半部分,不說後半部分,留給別人去體會,所以叫歇後語。現在常見的是前後兩部分都“全盤托出”。例如:

大浮動楊梅-只吃沒有袋子。

出椽子——先爛。

下雨的時候,稻谷會幹枯。

老和尚敲著木魚——真篤。

修道士想要錢,他們想賣掉它。

宜興的壹個茶壺——伸出壹張嘴。

用三個手指捏壹只蝸牛——拿穩了。

駱駝摔倒了,摔跤了——兩頭都不是真的。

人急如債——拿著鍋在街上賣。

(三)無錫四字成語諺語

無錫的壹些地方諺語是四字格成語,具有很強的隱喻性和轉喻性,可視為四字格諺語。例如:

額頭在嚼舌頭啃骨頭。

壹只死螃蟹,壹座寶塔,還有泰山。

朝南的賊,不要空手說閑話。

無錫本地諺語中有壹些整齊簡潔的成語,雖然用現代漢語說就是吃完不餓:“黃昏吃面,午夜吃粥”。窮的時候不吃粥,富的時候不蓋房子。也就是說,不要因為窮就喝粥,肚子會變大。反之,妳會吃得更多,吃得更窮。等妳有錢了,不要急著蓋房子,還是等有了更多積蓄再說。因為“沒有三年的油醬,請不起泥水匠。”

——戀愛婚姻中,我們需要“挑挑揀揀”,但人品呢?還是選門?“能挑頭,不能挑門”;而有的則是“先看房,再看郎”。

——孩子從小就要狠抓培養教育,打好基礎,因為“不怕長大,就怕養不起來”;“從小看到老半個。”談到孩子的未來前景,經常有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上樓好,下樓搬磚不好。”

——“不看久了就會脫穎而出”,意思是發光的不壹定都是金子。人是需要打扮的,但是打扮太多反而會適得其反:“漂亮只是漂亮,裝漂亮會惹人笑。”

——“少吃多嘗,多吃壞肚子”,意思是適可而止,不貪。

——“看著別人的包袱不難”就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也有“做事情不經過也不難”的意思。

——有壹些可怕的話要說:“舌下含化,令人反感”“冷粥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打個比喻,請人不對,識人不對:“請合作者蓋房子”。

——談節氣與服裝的關系《吳春三,冰凍八九》;“白露未露。”預報天氣多雲轉晴:“晴天早雨”;“幹燥的冬天是至日崩潰的壹年”;“夏天頭上打雷,半個黃梅回來。”“夏天至日不給人苗,冬天至日不給人表”,意思是夏天的至日白天最長,冬天的至日黑夜最長。

——反映農業生產的農業諺語:“小麥要搶,水稻要養”;“白露迷人,秋分稻美,寒露無綠稻,初霜齊落”,表現了白露後四節氣中水稻成熟收割的情況。

無錫的壹些地方俗語,表達了壹些無錫人的社會心態,比如“壹陣風”,就體現了從眾心理。“壹白遮三醜”代表了壹部分人的審美觀點,認為白色好看。“壹窩金銀,不如壹窩在家草”,道出了壹些無錫人的鄉愁。無錫當地的壹些諺語具有思想性,具有勸諫的功能,可以作為壹種信條來指導人們。如“吃什麽,做什麽”,人要有責任感,要有事業心,要兢兢業業;“越吃越懶”,“只有懶人,沒有懶地”,“豬困於長肉,人困於拆屋”,都是勸人要勤快,不要偷懶。“如果妳想享受快樂,妳的鼻子是朝北的”意思是生活是活著的,所以不要只是想享受快樂。“罵人沒好話,打架沒好拳頭”,意思是互相吵架不是好事。這些諺語深刻、發人深省、富有哲理和教育意義,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積極作用。

雖然以上只是壹個例子,但是我們真的可以看到無錫當地諺語的豐富。從天文到地理,語文和人事,都有說法。它是我們無錫人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知識和智慧的結晶。雖然壹句諺語只是總結了壹點知識和壹段經歷,而且很多諺語都屬於匿名作者,但細想之下,卻顯示了民眾對社會和自然的理解能力,我們可以從壹句好的諺語中領悟到做人之道和做事之理。

無錫地方諺語充分體現了民族諺語的許多特點。第壹,短小精悍,有很強的概括力。它像壓縮餅幹壹樣,把豐富的內容濃縮成精辟的語言,如“百步無輕擔子”“懶人挑重擔”“懶人說懶話”等,都用簡潔的語言說明了深刻的道理。

第二,它也有兩句結構。兩個分句往往是成對的,結構相同,用詞相等,意義相關或相反。如“火要空心,人要實心”,“弓罵對方,斯特恩說話”,“聰明壹世,無知壹時”,“多壹個癢,多壹個債”。

三、常見的結尾用在兩句諺語中,如“三月三,蒜蓉炒馬蘭”、“六月六,貓狗洗冷水澡”、“我很緊張,但我很普通”、“早起三燈,夜裏心慌”、“我年輕,上了轎子還得換”。有些甚至有同樣的遺言。如“壹日三餐,壹夜好飯”,“對妳客氣算妳走運”,“房子有幾千間,還缺壹間”,“壹個泥水匠,十八個襯瓦匠”,“媳婦做第壹件事,老太婆做第壹件事”。這些諺語朗朗上口,悅耳動聽,易於記憶。

第四,用詞平實自然,像家常悄悄話,通俗易懂。如“三天鮮四天累”、“大嘴小喉”、“幫幫忙,越幫越忙”、“得了痢疾的兒子對自己好”

無錫本地諺語有哪些個性?主要表現在:

第壹,鮮明的地域性帶有明顯的地方文化印記。

無錫本地諺語是當地諺語的變體。“壹方水土,壹方人,壹方話”,產生於無錫人生活的壹定自然和社會環境,與太湖流域和江南水鄉的自然風貌、風俗習慣密切相關。比如“螺螄殼做道場”“吃屎吃醬板頭”“風壹吹就拉帳篷”“夏天頭上來個雷,半個梅回來”等等說法,都是當地擁有的,都是無錫人耳熟能詳的。

無錫的壹些風俗習慣也催生了壹些諺語。如大叔,無錫人壹般稱他為“老大叔”。在人際關系上,他是僅次於父母的親人。家裏有了糾紛,就要請他調解裁決,於是就有了“叔大天下”的說法。有人把街道熱心調解民間糾紛的幹部稱為“老伯伯”。“朝南”是因為無錫人請客吃飯,有名望的人或長輩總是坐朝南。以前老人壹個月吃壹次素食,有時候年紀大了還要多吃壹天素食。因此,這句諺語後來常用來形容壹些不幸的事情。其他諺語,如“長夏見三鮮”,“冬季至日大如壹年”,“做媒吃十八蹄”,也顯示了風俗和人情。

其次,受語言風格的影響,無錫的壹些地方俗語往往幽默具體。

諺語的產生與最具實踐經驗的勞動人民的語言(尤其是口語)密切相關。有的無錫人在平常的交談中幽默風趣,能巧妙的點出自己的不足,也能有趣的點出世俗。如果妳生氣的時候想打孩子,雖然很生氣,但是妳可以把火憋在嘴裏,只是罵:“妳不懂事,請吃辣花醬!”如果妳拿起壹根竹竿想打它,妳會說:“我請妳用竹筍烤(Kao)肉。”如果妳不小心丟了東西,就會有人用這句話嘲諷批評妳,相當犀利!所以很多俗語,比如“強盜的女兒是賊的外甥”“阿巧的爺爺摸了阿巧的媽媽”“吃東西不知道餓不餓,倒掛著不知道困不困”“我補過牙,斷過腳跟”都是作為群眾日常語言的升華,幽默而合理。

此外,無錫的壹些地方俗語也很生動,充滿生活情趣。比如“男吃如狼虎,女吃如繡,(而且有句話叫‘女人吃幾顆珍珠’),很形象。“鼻煙說鼻涕,自己的鼻涕都滴下來了”“臉老了肚子飽了”,強烈嘲諷了某些人“老實不老實自己”“口無遮攔說別人”“舒服壹陣子”的現象。這些無錫地方諺語之所以生動、含蓄、深刻,是基於無錫人口語的具體形象和生動性。

再次,俗語中有明顯的無錫方言詞或方音。

俗語中使用無錫方言是無錫地方諺語的又壹特色。無錫人壹般說“不”就是“不要”的意思,所以很多諺語中的“不”都要讀作“fe”。比如“看人擔子不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再比如“死”字,在俗語中用“邪氣”代替,如“下雨了,把飯曬幹了”、“熱豆腐燙媳婦了”、“皇帝不著急,急著禍害太監了”、“金錢逼著英雄邪氣了”、“夏天過了夏天,熱死老鼠了”。“風冷,債窮”,用無錫話讀,也讀“風冷,債窮”。“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中的“窩”字,應讀作“寇”。

因為方言發音的原因,無錫本地的壹些諺語寫不出來,比如“口(a)不值錢”“口(a)不旋轉”,就是“啊”的意思,但是字體不知道怎麽寫好。還有就是“達”等“消”的發音,不知道怎麽寫。

第四,在引用上,有些無錫地方諺語原則上不能脫離語境,需要壹定的語境。

因為只說了比喻部分,沒有說解釋部分,所以為了更好的理解,在引用的時候,要先做好鋪墊。比如“租地自產”,就是有人借了東西不肯還的時候經常說的。意思是把別人的東西借過來當自己的。其他如“水蛭聽不到水聲”、“聾子聽不到狗咬人”、“獅子張開嘴”、“摘不到的菠菜頭”、“吃蘿蔔三年”、“冷灰中迸出的熱火花”等諺語也被使用,因為它們不是用在本義上,而是作為比喻,成為語言中壹種非常生動的材料來用作比喻。當然,無錫地方諺語和其他地方諺語壹樣,在使用範圍和對象上有很多局限性。隨著時代的發展,無錫地方諺語也在不斷發展變化,逐漸淘汰了壹些思想性差或難以理解的方言;壹些具有新思想內容的方言使用範圍更廣,甚至接近普通話。我們在使用地方諺語時,特別是在寫作中,要註意對語言的再加工,既有利於推廣普通話,又不違背漢語規範化的宗旨。

來自:百度

  • 上一篇:文言文開幕詞
  • 下一篇:日照莒縣的婚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