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春節有什麽特點?

春節有什麽特點?

廣州的春節花市

廣州的春節花市廣州素有“花城”之稱,壹年壹度的春節花市舉世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和盆栽橙子,各大公園都舉辦春節展覽,尤其是除夕前三天。各區主題街道上設置彩色建築,豎立花架。全國各地的花農紛紛蜂擁而至,擺好陣勢,賣起了鮮花和橘子。這些街道有十英裏長。花開花落人潮如潮,直到第壹天淩晨才散去。這是廣州獨有的。

廣州種植花卉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期,珠江南岸的莊頭村就有不少香花田,南漢王劉維的寵物紀素馨就是莊頭的花姑娘。每天早上,花農們采摘鮮花,在五仙門渡口過河,在老城門口賣,就是平時的花市。壹年壹度的花市形成於19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花市是在藩司前,也就是現在省財政廳的區域內,後來搬到了雙門第。除了賣花,還賣古董、雜貨架、年夜飯產品。

辛亥革命後,舊城被拆,藩府前的區域更加開闊,遊客更多,也擴展到了十八府和高第街壹帶。除了茉莉花,還有水仙花、吊鐘、牡丹、山茶花、菊花等等。許多公司、餐館和飯店也訂購時令鮮花。在西關地區,也有給大戶人家和商店送花的花販。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花街變得更加繁榮。

廣州人愛在春節插桃花,所謂“壹枝桃花滿春光”。壹朵美麗的桃花插在大廳裏,滿樹繁星,喜慶的燈光,綠色的絲杏絲帶,真的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僅在家裏受人喜愛,在各大賓館飯店也裝飾上壹朵大桃花。桃花成了廣州春節的“聖誕樹”。

金桔象征著“好運”。其實現在人們喜歡的是它小而豐富的造型:三四十厘米高的小樹,果實累累,閃閃發光,綠色的枝葉相互支撐,放上幾個座位真的很可愛很有趣。類似金桔的四季橙、金蛋、朱砂橙也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普通家庭只買其中壹種。與之相似的是代代相傳的果實,意思是代代繁衍:佛手果實,如同手掌,如同信徒壹般優雅莊重,深受善男信女的青睞。

水仙花將在春節插上。臘月初,市場上有大量從福建漳州運來的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育,通過調節水溫和日照來控制花期。水仙似乎能理解人的感受,常常在除夕壹家人吃團圓飯的時候,或者在正月初壹的鞭炮聲中輪流綻放,帶給人們無窮的樂趣。俗話說“花開富貴”,這恰好是個好兆頭。此外,水仙花清秀、婀娜、芳香,是家家必備。

近年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許多象征財富和幸運的花木。比如枝葉碧綠的“發財樹”,嫁接仙人掌的“福星花”、“好運來”,甚至標有價格的數字也與致富有關。比如壹棵富貴樹定價168,與廣州話中的“壹路”諧音;壹朵桃花售價88元,寓意“發發”;38元,即重生(廣州話“3”與“生”音相近)。廣州的花語在民間生活中占有相當的地位。

潮汕春節習俗

除夕

農歷新年的最後壹天叫除夕,潮汕習俗稱之為“過年”。

除夕之前,人們忙著準備各種年貨:買雞鴨魚肉;添加新衣服;新購買的家具和用具;買年畫,春聯等。特別想買橘子、青橄欖等水果,作為吉祥的象征,歡迎親朋好友。過年前,男的要新理發,女的要“拉臉”。現在的女性大多都是理發美容。

農歷12月24日是“神仙”上天述職的日子。從那天開始,家家戶戶都在打掃衛生,收拾東西和票據,這叫“撿”。

除夕前壹兩天,家家戶戶都在做各種年貨。

除夕夜出門的家庭都要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火爐旁吃團圓飯。晚飯後,大人給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壓歲錢”。晚上,農家的水缸要盛滿水,米缸要盛滿米,燈不能滅,象征著“壹歲有余”、“年年有余”的吉兆。

除夕守夜的習俗非常普遍。等待新年的到來,新年鐘聲響起,家家戶戶響起鞭炮聲。

春節

農歷正月初壹叫元日,是新年的頭,春天的開始。在天堂的黎明,聽到了炮聲。家家戶戶廳堂裏的大桌子上,紅色的盤子裏擺滿了好運(就是橘子比橙子大,所以叫好運)、青橄欖和各種精致的糖果。門前張燈結彩,晚輩祝老壹輩茶。這壹天,大部分家庭應該吃素,至少早餐不吃肉。吃完早飯,大人小孩帶著大吉到親戚朋友家拜年,主客互致祝福,恭喜發財,添福。主人用大吉,檳榔(古代習俗敬檳榔,現在換成青橄欖),和* * *工夫茶招待妳。客人贈送大吉祝賀主人好運,主人要用大吉回贈,據說是回贈的美好願望。

大年初壹上午,許多舞獅班和英文歌曲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家家戶戶拜年,主人放鞭炮歡迎。也有手搖常青葉(俗稱搖錢樹)或手執書,貼在人家門上的“壓歲錢成寶”等吉祥句子;或者那些吹嗩吶,敲竹板,唱歌,造四句,說吉祥話挨家挨戶拜年的,都是趁著要點錢。在初二和初三,農村城鎮組織了許多文化活動來慶祝春節。除了搭起戲棚表演潮劇、山戲、皮影戲外,還有大鑼大鼓隊、虎獅隊、英文歌隊、舞龍隊在沿街村落行進表演。還有電影,球類,書畫展,燈謎等等。白天黑夜,人們蜂擁而至,盡情遊覽觀賞,壹派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

吃團圓飯

家家戶戶的房子全部裝扮壹新後,除夕將至。於是,家庭主婦們忙著準備壹年中最豐盛、最有意義的團圓飯。團圓飯,顧名思義,就是過年的時候壹家人聚在壹起聚餐,連已故的祖先也不會忘記。所以,做好團圓飯後,家家戶戶都要先“拜老公”(祭祖)。祭祀祖先時,要將代表祖先的香爐從神龕上取下,放在祭壇上,然後焚香祈禱,請祖先用餐。然後老少依次跪拜,充分展現了潮人的傳統美德,謹慎到底,追求遠方,壹切美德孝順為先。祭祀結束後,祭祖的食物被重新加熱,大廳裏擺了壹大桌,全家人圍了上來。這是每個家庭團聚的美好時刻。不管平時壹家人相隔多遠,或者平時有多少青春痘,這時候也要談笑風生,不能說什麽傷心的話,也不能吵鬧。晚飯後,家庭主婦們忙著收拾桌子,於是壹場大掃除活動開始了。這壹次,我們不用太在意清潔,只是為了清潔。不像年底那次,要刷松枝草。然後他在爐子裏生了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祀上帝的供品——素食。素菜種類很多,有芋頭、紅薯、大棗、花生、芋頭、紅薯等。素菜的所有材料都應該在中午準備好並晾幹。炒素菜的時候,火好了就放鐵鍋,註入大量花生油。當油燒開後,將這些材料與粉漿混合放入鍋中,它會在油鍋中發出吱吱聲和氣泡。烹飪時,黃澄澄尤其誘人。這時候如果家裏有客人,女主人會奉上壹盤剛炒好的素菜,再泡上醇香的工夫茶,讓妳品嘗美味的潮汕小吃。

發壓歲錢

發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長輩要給晚輩錢,能掙錢的也要給長輩寄錢。錢不能直接送去等壹段時間,要裝在盈利包裏或者紅紙包裏看。這就是俗稱的“壓腹壓腰”,意思是從年初到年底,口袋裏都會裝滿現實和財富。特別有意思的是,孩子睡覺的時候,他的父母會在他的肚子口袋裏放壹張大鈔票,醒來後再拿回來。

新年快樂,送大橘子

拜年,又稱“拜”。初壹的淩晨,人們起床穿上新衣服,做的第壹件事就是祭奠自己。往往是晚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把期望給晚輩。早飯後,他們每個人都給親戚朋友拜年。潮汕俗話說“初壹初二有拜年之意,初三初四無意拜年。”都說越早拜年,越能看出它的誠意。所以有的人起床後馬上去給親戚朋友拜年,回來後才吃飯。無論人們帶多少禮物,橘子(潮州橘子)都是不可或缺的。橘取其諧音“大吉”,多或少無所謂,但不能是奇數。拜年的人進了親戚朋友的門,要看著不同的人,說不同的問候語。對老人說壹句“新年好”“壽比南山”,他們會齜牙咧嘴。對於有工作的,說“工作順利”“新的壹年進步”,聽的人會很愉悅;如果妳是商務人士,妳聽到最多的就是“新年大賺”、“發財利市”;如果孩子在讀書,最希望的就是在新的壹年裏學習進步,取得優異的成績。給他們發這個問候,他們會對妳很友好的。落座後,主人會泡著名的潮汕工夫茶招待客人。臨走前,主人會在受禮人的禮物中留下兩個橘子,然後拿出自己的橘子進行交換,以求給對方帶來好運。幽默的人出門拜年,往往只在褲兜裏放兩個橘子。拜年後,那兩個橘子還在他的褲兜裏。因此,好心人把年初的拜年稱為“換橙運動”。

(指人)回到原籍或原單位

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兒們回娘家,和丈夫、孩子壹起拜年。女兒回娘家,必有壹大包餅幹糖果,由母親分發給左鄰右舍,如同過年的情景。如果家裏有很多女兒,而這些女兒沒有在同壹天回來,那麽我們就必須壹次分享壹個。禮物挺薄的,就四塊餅幹。但卻體現了濃濃的親情,真正的“禮輕情意重”,表達了姑娘對鄉親們的思念。女孩子回家,如果家裏有外甥,姨媽又要出錢。雖然她在大年初壹給了壓歲錢,但這壹次有了不同的意義。這種習俗被潮汕人稱為“吃宵夜”。顧名思義,只是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潮汕地區的春節禁忌

因為正月是壹年的開始,潮汕人往往將其視為新年吉兇的標誌,所以新年期間有很多“禁忌”。語言方面,凡是“破”、“壞”、“無”、“死”、“光”、“鬼”、“殺”、“病”、“痛”、“窮”等不吉利的詞,都是忌諱說的。還要避免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不中頭獎”,預示著疾病和兇災。所以,即使這壹天孩子遇到了麻煩,也不要打,不要訓斥,免得哭個沒完。行為方面,端杯、端盤、端碗、端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碎。當妳不小心打破它們時,取水只是壹種形式。禁止掃地的習俗正逐漸被消除,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人往,地上有大量的紙屑和垃圾。不清洗真的很害人。所以從講究衛生開始,很多年輕人對這些傳統的禁忌習俗並不是很講究。

這壹天不允許債權人前來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壹天對借貸雙方都不吉利。也要避免從別人口袋裏拿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壹把口袋掏出來,可能會導致壹年被“掏空”的危險。

避免死人和葬禮,因為會給家庭帶來厄運。同時,不要在這壹天理發,因為人們總是在這壹天把理發和葬禮聯系在壹起。這壹天,甚至禁止殺生。殺戮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難。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為了快速的食欲而毫無顧忌的去吃新鮮的食物。

飲食方面,這壹天嚴禁吃藥。否則認為會導致常年生病,不斷吃藥。初壹早餐不吃肉有幾種方法:壹種是這頓飯吃得快,作用等於壹年;另壹個比喻勤儉持家,不鋪張浪費。

西江船屋春節習俗

在粵西北西江肇慶段的“小三峽”水面上,仍有壹些以船為家的“船家”。這些漁民中的壹些人世世代代住在船上。大部分在船上做飯,大部分還是燒柴火。漁民還喜歡種植紅薯、油菜、洋蔥、蒜苗等。在河岸的空地上補貼他們的生活。

春節過後,漁民們在他們的住處掛上了寫有吉祥祝願的紅色橫幅。他們喜歡在船頭貼上“壹路順風”,在船艙貼上“壹切順利”、“歲歲平安”,還有獨特的金錢剪紙圖案的“紅錢”。此外,他們還要在船頭放鞭炮,先祭拜祖先,在岸上拜神靈,保佑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有腐竹(福祿)、芹菜(勤勞)、大蔥(聰明)、生菜(富貴)、橘子(吉祥)、蘋果(平安)、馬蹄鐵、箭頭(均生育子女)等。

湛江的春節

和全國其他地方壹樣,春節是民間最隆重、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但湛江的春節也有地方特色。壹般來說,農村從準備到春節結束需要壹個月左右的時間,從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準備,包括裝修房屋,購置家具,添置新衣,采購各種年貨。年貨有蔗糖、糯米、年畫、對聯、糖果、餅幹、鞭炮,壹年賺的錢大部分都用來過年了。

2008年的29號或者30號,最熱鬧的場景就是殺豬,池塘抓魚,趕年夜飯,男女老少壹起出動。晚上,家家戶戶都貼出了“年紅”,既有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大多數對聯都與財富等有關。軍屬烈士家屬在大門口張貼民政部門頒發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對聯,廚房、豬雞攤張貼“吃飽飯”、“六畜興旺”。團圓飯後,是壓歲錢。12: 00,家家戶戶鞭炮齊鳴,辭舊迎新。

大年初壹,農村普遍流行三大禁忌:不殺生,不倒水,不掃地。壹些農村地區仍然習慣禁食。大年初二,我開始走親訪友。妳來,我就走。這壹時期,大部分村鎮都有舞獅、遊魂、遊行、大戲、武術表演、球類運動,各種民俗活動持續半個多月。

和其他地方壹樣,深圳保留了豐富的傳統文化遺產和傳統習俗。歷史上,6000多年前先民在此開荒,1700多年前東晉在此建縣,600多年前在此建南投古城、大鵬鎖城,300多年前大量客家人在此定居繁衍。深圳的前身寶安縣,當地居民既有廣府人,也有客家人,部分家庭至今仍居住在此。改革開放20多年來,深圳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和長城以南的百萬施工大軍,從而帶來了全國幾乎所有地區的文化。這就造成了深圳豐富多彩、多姿多彩的民俗,所以深圳的過年習俗極其獨特多樣。

當地傳統習俗

和全國壹樣,深圳的原住民也把春節叫做過年。農村進入臘月中旬,就做準備,做年糕粉,做新衣服,買新鞋帽,理發。23日至25日被稱為“占蔔年”。在送竈神上天的這壹天,家家戶戶都在竈神寶座前焚香點燭,有的甚至為儀式準備了糖果糕點和茶果,委托竈神向玉帝報告壹年來的善惡行為,並代其祈福。女人們開始忙於采摘茶葉(蛋糕)和清洗家具。從這壹天起,有許多禁忌,如不罵人和說謊。

除夕下午,開始過年,請門神、春聯、竈神進屋,宰殺雞鴨。三種動物(雞、魚、豬肉,下同)、幾碗白米飯(用筷子)、茶、酒等。,都插著香燭,祭拜天地和祖先。晚飯壹家人吃團圓飯,出門家人回來吃飯,沒有什麽急事。外人是不會接受的。晚上全家要洗“大吉水”(用橘子皮、柚子葉等。),邊洗邊說幾句好運。洗完後,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開始點年燈,壹直到大年初三才日夜不滅。

正月初壹(正月初壹)子夜,各家各戶去祠堂燒香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來。午飯時,我是素食者,有粉條、紅棗、腐竹等菜肴。萵苣肯定是要吃的。以前有錢人家也吃發菜,靠諧音發財。在這壹天,禁止殺生,不要崇拜上帝,不要給別人錢或東西。

大年初二,稱為“開年”,開始戒殺三鳥。同宗的親戚朋友,鄰居等。互相拜年,給晚輩送“福利”。舞獅隊和麒麟隊也開始走出去走訪各村,進行武術表演。

大年初四是走親戚,已婚婦女回父母家走親戚。

大年初五,雖然新年的氣氛仍然彌漫著“新年占蔔”的味道,但高潮已經過去,人們開始在新的壹年裏工作或耕作。

幾年過去了,直到元宵節。元宵節俗稱燈節。農歷正月十五,有做湯圓(糖丸)的習慣。在農村,晚上家家戶戶都在大門上掛燈,孩子們提著各種彩燈在街上玩耍。去年生男孩的人還會舉行專門的加燈籠儀式,在祠堂裏掛燈籠,壹直到正月末,這叫“點燈”。有些地方選在正月上半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壹習俗被廢除,並於20世紀80年代末恢復。

娛樂民俗

在春節期間,老深圳的居民,尤其是寶安縣的居民,會舉行各種民間舞蹈,主要是舞獅、舞麒麟、舞龍、舞魚燈,分布在各個鄉鎮。其中舞獅、舞麒麟、舞龍較為常見,最具地方特色。舞獅和舞麒麟按屬分布。新安、福永、沙井、松崗和龔銘等粵語區到處都有舞獅活動。在客家人所屬的觀瀾、龍華、龍崗、橫崗、坪山、坪地、石巖、葵湧等地,麒麟舞居多。

舞獅和舞麒麟被賦予了帶來好運和驅除邪靈的願望。表演隊伍龐大,有大鑼大鼓,還有刀槍劍戟的武打場面。每逢過年過節和吉日,舞獅隊和麒麟隊會穿過村莊轉移所有權,或在空地上表演,或挨家挨戶邀請人們在村裏跳舞和祭祀。舞獅在表演上分為“文獅”和“武獅”。《石聞》主要表現了獅子溫和的神態,包括酣睡、舔毛、抖毛、抓撓和打滾。《武獅》表現了獅子勇敢的性格,包括跳躍、墜落、走梅花樁、摘青、踩球等高難度動作,形神相似,栩栩如生。

麒麟舞的表演和舞獅很像。按照傳統的舞蹈方法,在下山、采綠花、臥園的過程中,采用了酣睡、睡醒、抓撓、抖毛、舔毛、騰躍、摔倒、爬桿、嬉戲等所有動作,表情生動逼真。

舞龍可分為“布龍”和“火龍”。“布龍”流行於布吉、平湖、觀瀾、石巖、龔銘和龍華。“布龍”有4英尺多長,全身用布和鐵絲做成。它的腹部裝有壹根棍子。壹般有8到12人手持五線譜,表演騰躍、翻滾、臥倒等各種龍的舞蹈動作,惟妙惟肖。這種舞龍被認為能帶來好運,所以經常在春節期間表演。“火龍”(也叫草龍)只流行於保安東部南澳鎮的漁民區。清末民初,由於當地無法治愈的霍亂,很多漁民因此喪命。由於迷信,他們認為自己撞上了邪靈,要求龍王驅邪。所以用稻草做成龍形,長約4尺,分十余段。每壹節都有供表演者使用的木棒,桂圓放置燈泡,龍身插香。表演在每年第壹個月的第二個晚上進行。在舞龍活動中,每家每戶都會燃放鞭炮和煙花。當龍經過每家每戶的前門時,它會三拜,然後在壹個開放的空間裏表演各種舞龍姿勢和武術。龍舞燈到處都是,非常熱鬧壯觀。隨著“龍”的遊動,樂隊敲鑼打鼓,穿越大街小巷。龍舞的時候上下發光,就像壹條騷動的龍。舞草龍是南澳大利亞漁民最喜歡的活動。舞龍者的英氣和看舞者的熱情構成了壹幅宏大而歡騰的畫面。

新年新民俗

五六年前,每到過年,深圳數百萬新移民、打工者返鄉團聚。深圳鬧市區冷清,沒有過年的味道。今天,隨著城市的發展,新移民和農民工加強了對城市的認同感。這種情況從根本上改變了。截至今年,已有近七成的人選擇在深圳過年。深圳人口結構和文化結構混合包容的特點,使得深圳過年逐漸形成新的民俗。

大家都很開心。市青年活動中心每年舉辦“深圳是我家”文娛活動,通過“除夕歡樂過年”、“千人餃子宴”、“化妝舞會”、“春節文藝聯歡會”等活動,為留在深圳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舞臺,深受外來務工人員的歡迎,形成了深圳獨具特色的新民俗文化。

參觀花市。作為壹個地處嶺南的城市,深圳過年逛花市的習俗絲毫不遜於廣州和香港。深圳春運今年已經舉辦了21場。花街是壹個花海人的世界,非常熱鬧。新移民和外來務工人員也把逛花市作為除夕夜的必去之地。

除夕的習俗。過年前幾個月,大大小小的飯店、餐廳就壹直在大做文章,打廣告,用各種招數吸引人們提前預定。至於食譜,都是吉祥的,“從此幸福”。

過年旅遊。春節去外地觀光旅遊,是很多深圳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選擇。國內的黑龍江、西藏、雲南、新疆、港澳,國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甚至歐美,到處都有深圳人的足跡。年輕人似乎對聚在壹起吃團圓飯、聊天、看電視、逛花市興趣不大。他們平時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春節假期給了他們壹個放松和旅遊的好機會。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初壹至初四有四五萬人乘坐民航航班出行。

幾大盆蔬菜。隨著香港回歸祖國,與內地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香港同胞和海外僑胞來到深圳和內地過年。近年來,春節期間經羅湖口岸入境的旅客達三四百萬人次。為了迎接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回深圳過年,深圳壹些鄉鎮每年都會舉行專門的社會活動,舞龍舞獅、敲鑼打鼓慶祝新年。深圳下沙的黃氏家族,是宋代從中原遷來的。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後裔遍布中國和世界。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海外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回來過年。每逢春節,下沙村委會通常會選壹天在“黃氏宗祠”廣場上擺上數百桌,海內外數千名黃氏子孫在下沙品嘗最具南粵傳統風味的“大鍋菜”,推杯換盞,敘舊敘新,氣氛熱烈,場面壯觀。這是傳統與現代、本土與海外的結合。

網上拜年。拜年是春節的傳統民俗。除了流行的賀卡、電話、B B電話、手機,深圳人近年來也開始在網上拜年。民間節日和高科技找到了契合點。

當然,深圳過年的新習俗還在形成過程中,新的內容和形式會不斷出現。在本土習俗與內地習俗、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中,在中國最具活力的移民城市文化形態的創造性轉化中,相信深圳終有壹天會成為中國過年習俗的動態博物館。

  • 上一篇:望島吉日2021
  • 下一篇:最近想和壹個大哥拜把子。請黃歷大師幫我選個好日子!非常感謝,如果有結拜的程序就更好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