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中國人如何看待晚清日本人?與梁啟超相比,黃遵憲走得更深。

中國人如何看待晚清日本人?與梁啟超相比,黃遵憲走得更深。

晚清時期,尤其是戊戌變法失敗後,中國出現了壹股日本留學熱。當時剛剛經歷過明治維新的日本,在政治經濟制度上向西方靠攏,在文化上大量翻譯西方書籍,改革教育制度培養人才,國力大增。與此同時,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喚醒了中國的有識之士。

清末北洋派留學生到日本。

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意識到,這個曾經的學生時代的東方鄰居已經今非昔比。中國的知識分子和年輕人也在尋找民族復興之路,日本成為了參照的對象。當時的日本,國力強,成本低,距離短,很快成為很多年輕人留學的選擇。張之洞也是這壹潮流的倡導者。他在《勸導》中描述了去日本的好處:

壹條路省錢,可以多送;二是貼近中國,便於考察:三是東方語言貼近漢語,易於理解;第四,西文書籍非常復雜。凡不需要西學的地方,東方人都加以刪節,隨意改動,以利學習。中東的情況和習俗都差不多,很容易模仿,事半功倍。

黃遵憲和許多日本青年都跑到日本去學習知識,梁啟超就是其中之壹。雖然中日文字都使用漢字,通過“書面對話”可以大致了解對方的意思,但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很容易產生誤解。梁啟超的速成日語教材《中日如何讀》,只告訴人們“日語中的實詞和虛詞要反過來做漢語”,導致很多誤解。雖然這是為了快速學習知識,但不建議正確學習日語。

梁啟超與《飲食店集》

1871年(同治十年),中日簽訂《中日和解規則》,結束了兩國數百年的隔絕狀態,正式建交。《中日和解規則》第四條規定,兩國均可派遣兵權大臣,並帶家屬及隨行人員到首都。黃遵憲是中國第壹任駐日使團參贊,地位僅次於使節。

黃遵憲銅像

黃遵憲壹行到達日本時,明治維新剛剛開始,他和使團人員成為近代中國第壹批觀察和研究明治時期日本的先驅。相對而言,黃遵憲對日本的考察更為深刻和透徹,也成功地向國人介紹了日本的真實情況,有助於晚清官員和知識分子了解東方近鄰。比如他的《日本國誌》就是近代以來中國研究日本的代表作,其中的《風俗誌》是最有特色的壹部。廣泛涉及祭祀、婚姻、喪葬、服飾、飲食、居住、樂舞、宴飲、神道、佛教、宗族、社會等。

黃遵憲與日本語言雜詩。在異國生活,語言是必須克服的困難。與晚清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同,日語和漢語是同義詞。黃遵憲認為,日語和日語是獨立的認知對象,作為語言存在,具有完整的形/音體系。日本歷史上明確使用的“日本語”、“日本語”等概念,顯示了黃遵憲對日本獨立的認識。另壹部作品《日本雜詩》中的61-66,詳細記錄了他的日語知識。

日本雜詩

61號講述了日語的起源——“神代字”,詩中雲:

蔔筮部的名字在國學中流傳甚廣,三輪殿額不清。自然畫橫平豎直,各國翻身倒地。

作者對這首詩做了這樣的評價:“或者說,布蘭登的原話流傳到了古代,藏在布布家族裏。平田土雲這幾年鼓吹神學,依據的是鐮倉八阪寺和河州三倫寺這種東西,不分伯仲。我拿過來壹看,略似蝌蚪,或似鳥篆,不知從何時起。”也就是說,根據現有的記載,不知道日本本土文字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第62首寫的是日語四十七個假名和發音特點,即所謂“發源於其中的五音是阿依吳的哽音,能控制壹切音”,第63至66首進入日語內部問題——日語方言與漢語的矛盾、日語的形成、假名與漢字的關系、日語三大語音系統以及現代翻譯對日語的影響。

日本雜詩舉隅

第六十二首:雲東來,虛詞助語。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變得害怕陸紫,我終於恨王鮫人不工作。註解是:《古字補遺》說:上古之事,口口相傳。自從王仁來的《論語》和錢文問世後,人們開始閱讀。但《國史》的案例說:第壹次教語文,知無不言,謂之名象,而助語徒然,無象可指。它的本地語前面都是實詞,後面是虛詞,和漢語不對應,教起來很困難。這裏的“地方語言”顯然是相對於漢語而言的日本固有語言,其含義很容易理解,即指出了日語和漢語在語法順序上的區別。

黃遵憲的語言文字思想非常認同日語假名,認為其假名通俗易懂,方便百姓。宋65:“三歲不懂事,學語言學壹本書,不難。春蟲秋蛇滿紙。妳媽睡覺吃飯都怎麽樣?”其中“春蟲秋蛇”指的是平假名的視覺形狀,認為日語中使用假名便於人們學習文化知識:“因此,其他國家的孩子學了英語後可以看小說和作家的書。漢語裏用的都是假詞,而且只用假詞,女人都是不講道理的。"

這與他的文學思想和社會觀念有關。黃遵憲在《日本史》中提出,書寫要“使天下所有的農民、工人、商人、天真的婦女都能使用文字”。日語借助假名,使人們的語言和文字壹致,而這種壹致帶來的簡潔,是各種層次的人掌握文化知識的便捷途徑。他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日語假名是壹種民族語言。

日本平假名

19世紀和20世紀,西方世界科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其在此基礎上對東方的“征服”,使得壹些被迫打開國門看世界的東方知識分子開始反思自己的語言。清末的中國,明治時期的日本,都曾主張拒絕漢字,改造漢字。在近代日本文字改革運動中,羅馬字的倡導者把漢字和假名作為壹個整體組成的日語置於羅馬字的對立面,全盤否定,主張采用西式拼音文字。在中國,拼音改革方案不下幾十種。黃遵憲對語言的思考雖然沒有把語言納入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範疇,但卻開啟了這壹進程。

中國的拼音運動曾經風靡壹時。

日本(95)日語(1)假名(1)

  • 上一篇:吉兇時間:2065 438+2005年8月28日吉兇?
  • 下一篇:關於田橫海節的由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