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關於佤族的詩歌和資料

關於佤族的詩歌和資料

佤族的退籽歌

人們說

老年辭職,新年到來,

每年的

人們會在三月播種幹旱的山谷,

從我們離開葫蘆的那天起

老人設定了這個標準。

在這杜鵑歌唱的季節。

我們殺豬和牛。

在吉日播種。

因為米粒是麻雀傳下來的。

-來之不易。

願田野裏的雜草越長越少,

願我們的稻草越長越壯,

願谷物的葉子向外掉落。

願谷穗彎回家。

願我們的小米(1)

壹個彭全是壹個省

壹只手裏拿著壹包,

壹家人吃不完。

大家都搬不動。

願它(小米)在太陽暴曬前曬幹。

願它在升起之前潔凈,

冬天(2)全家人吃飯。

狄傑③在全村吃飯。

群山是金色的,

各地小米成熟,

是小米養育我們長大。

它不僅充滿了收獲後的喜悅,而且還表達了對小米的感激之情。另壹首歌唱道:

願我們的小米

壹個彭全是壹個省

壹把抓壹大把。

壹家人吃不完。

大家都搬不動。

讓女人出汗。

疲憊的男人。

舊倉庫裏的大米

新倉蕭聲豆

裝滿了竹子的倉庫

淹沒谷倉。

今天是個吉祥的日子。

我們在呼喚妳。

向諸神祈求妳的靈魂。

谷物的靈魂,小米的靈魂

所有莊稼的靈魂

山谷之魂

路上不要走偏了

不要在路上傾斜。

沿著山裏的直路走

回到溫暖的房間

回到幹凈的糧倉去

啊,靈魂

谷物的靈魂,小米的靈魂

壹次又壹次給妳打電話

妳們將聚集在簸箕周圍。

妳站在桌子旁邊。

我們想讓妳聽聽好話。

我們想恢復妳固有的尊嚴。

我們?妳喝酒,做飯,吃飯。

萬壹妳和壹個很重的人壹起去,

我怕妳會和提著小籃子的人壹起跑。

我不能讓妳四處漂泊。

我不能讓妳掉下去受驚嚇。

我們點了小米。

我們已經播種了谷子。

讓小米長得更大

在陡坡上也會腫。

讓小米的葉子生長。

妳也可以在石頭上生長。

讓糧食吃飽

讓玉米芽變大。

讓五谷豐登如河沙

讓糧堆像山壹樣大

壹堆又壹堆。

讓谷穗像腰帶壹樣生長,

讓小米耳朵長得像頭巾壹樣。

願五谷大如牛頭,

讓小米像樹樁壹樣大。

佤族2000年前與布朗族、德昂族的祖先共同生活在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地區。先秦時期“白蒲”的壹個分支。唐代叫普子滿,宋代叫普滿,明代叫古拉,清代叫嘎拉和哈瓦。他們自稱“瓦”、“巴羅克”、“阿瓦”,都是“住在山裏的人”的意思。當地的傣族和外來的老人,撣族稱他們為“佤族”,“佤族”在傣語中是奴隸的意思,所以建國後統壹稱為佤族。佤族有獵頭習俗,上壹次有記載的獵頭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佤族人說他們的獵頭是受阿呆騙子唆使的。

“四崗裏”的傳說在佤族地區廣為流傳。西盟的佤族解釋“四崗”是山洞,“裏”出來,說明人類很早就從山洞裏出來了。傳說佤族最早是從山洞裏出來的。該洞穴位於西盟縣以西約60英裏的阿瓦山中部。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都把洞穴視為“聖地”。滄源佤族解釋“四剛”是“葫蘆”,“李”出來,就是人從葫蘆裏出來的意思。雖然不同地區的佤族對“四崗裏”有不同的解讀,但他們都把阿瓦山視為人類的發祥地,同時都反映出他們是阿瓦山地區最早的居民。“四崗裏”是佤族對自己古老洞穴生活的記憶。

1796年(清嘉慶元年),佤族與周邊兄弟首次在萌萌土司地區高舉義旗,壹度占領其轄區,以反對土司征收的“苛捐雜稅”。起義斷斷續續持續了十余年,給清王朝和傣族反動首領以沈重打擊。

19年底,英帝國主義開始入侵阿瓦山區。佤族堅決反對以永和部落為首的中英簽訂的中緬劃界條款,聯合其他部落嚴懲槍殺佤族的侵略者和漢奸,從而挫敗了帝國主義使佤族離開祖國的陰謀。

辛亥革命後,佤族先後與雲南軍閥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鬥爭,最終在1940後擺脫了當地反動酋長的封建統治。

1934年,英帝國主義以武力相威脅,以金錢相引誘,進入班洪、班智地區,企圖掠奪阿瓦山豐富的銀、鋁礦。於是,震驚海內外的“班洪”事件爆發了。佤族“寧死不屈”,粉碎了敵人的陰謀,並集結班洪十余個部落的民族武裝並行宣誓,沈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抗日戰爭中,佤族人民高舉抗日旗幟,組織遊擊隊,粉碎了日軍的進攻。

郎。

佤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佤德昂語支。有三種方言:布洛克語、阿語和瓦語,每種方言都有自己的不同之處。瓦語與德昂語、布朗語有親緣關系,與傣語關系更近。詞匯中大約有10%的傣語借詞。解放前,除了壹些地區用拉丁字母拼寫的文字外,沒有瓦語的文字。人們常用玉米粒、結繩、木雕等方法來計數和做筆記。由於佤族長期與附近的傣族、拉祜族和漢族接觸,壹些佤族學會了傣語、拉祜族語和漢語。解放後,中國科學院第三工作隊會同雲南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指導委員會,對佤族語言進行了調查、分析和研究,並廣泛征求意見,制定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佤族(當時稱佤族)書寫方案》(草案),經批準試行。1958修改稿,繼續推廣出版通俗讀物。十年動亂期間,寫作審判工作中斷。十壹屆三中全會後,恢復審判,出版了《簡明瓦漢詞典》等壹些讀物。佤族文字的推行,為佤族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科學的記錄工具,受到了佤族人民的歡迎。

文學藝術

佤族民間文學藝術豐富多彩,有生動的神話故事,優美感人的詩歌和歷史傳說。最流行的神話是斯李剛。“四崗李”有兩種解釋。壹種是“四剛”是山洞,“裏”是出,就是人從山洞裏出來;另壹個說“四剛”是葫蘆,就是人從葫蘆裏出來。雖然解釋不壹,但都把阿瓦山視為人類的發源地。這樣的神話包括人類的祖先,蛇吐口水,萬物之源等等。佤族還創造了許多口頭故事,用來歌頌善良和正義,抨擊奸詐、虛偽和背信棄義。其中,《老人與鱷魚》最具代表性。詩歌非常豐富,內容主要反映人們的生產、生活習俗、愛情、喜怒哀樂。

雕塑、繪畫、編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民族特色。古佤族巖畫相繼被發現。著名的滄源巖畫內容豐富,描繪了古代佤族的狩獵、舞蹈和勞動場景。人物和動物的構圖簡潔、粗獷、奔放、獨特,對佤族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連衣裙

佤族服裝

西盟的佤族服裝大多是由佤族婦女自己編織的棉麻制成,包括衣服、褲子、裙子、毛毯、挎包、檳榔包、包頭等。,以及從其他民族購買的布匹、衣服、棉毯。裝飾品包括銀和錫制成的頭帶、手鐲項圈、耳環和手鐲,以及竹和藤制成的腰帶、腳鏈和紅色、白色和藍色珠子串。穿在壹起就形成了西盟佤族獨特的服飾文化。

西盟佤族的男裝,各村都差不多。以前男人會在頭上留壹束頭發,打結或者隨意的垂在腦後。成年男性大多習慣用黑色或紅綠黃三色布頭包裹,以黑色最為常見。掌門人,魔八,歌手,砍頭英雄還有大名鼎鼎的珍珠米,老頭包著紅頭。穿長袖無領或無袖緊身黑布上衣和雙排扣衣服,富裕家庭用銀扣;窮人用布系扣子,褲子多為黑色,短而寬,褲底及膝。我習慣戴手鐲、項圈和佛珠,壹個單肩包,腰間別著刀和長刀,手持長矛或弩,喜歡紋身。

西盟佤族女性服飾風格多樣,因地域部落、民族支系不同,服飾差異明顯。這種差異從壹個“樂娃”、“不饒客”、“娃”的方言區的婦女服飾就可以看出來。

“樂瓦”方言區主要授予在磨窩、宋嶽、新昌、中科等地。這個地區的佤族婦女穿披肩或無領短裙,無領無袖短緊身衣,肚臍外露。下半部分是長裙或有折疊開口的短裙(壹條裙子可以當長裙穿,也可以當短裙穿,對折就是短裙,褶皺之間的距離就是長裙。)長發披巾,銀、錫或竹制發帶,耳環,頸領及數串彩珠,腰纏數個暗藤腰箍及數串彩珠,臂上有手環,腕上有手鐲,膝下有黑藤踝箍,小腿上有布套。

“布洛克”方言區主要分布在土迪、羅達、阿瓦萊、不落等地。這個地區的佤族婦女戴黑色頭巾,耳塞或耳環,項鏈和串珠子,長袖緊身衣和長裙。

瓦方言區主要授予在翁嘎克、板通、永哈、望謨等地。這壹帶的佤族婦女,頭戴圓錐形銀泡珠帽,耳戴大耳環,衣領,腰間系十顆珠串,長袖上衣,紅底綠黑條紋筒裙,裙腰系壹條腰帶。

佤族服飾簡單、粗獷、鮮艷、大方,能充分體現人體的自然美。特別是宋嶽鄉的佤族服飾,已經逐漸代表了整個佤族的服飾。目前,國內佤族歌舞表演者經常穿著這種當地服裝風格。

唱歌跳舞

佤族歌舞

佤族熱愛歌舞,佤族的歌曲在佤族村落隨處可見。每到節日,人們就盛裝跳舞,沒日沒夜,持續數日。常見的舞蹈有圈舞、翻米舞、背水舞等。圈舞,不分性別、年齡,圍成壹個圈,互相牽著手或把胳膊搭在對方肩膀上,逆時針旋轉,邊唱邊跳。同時有幾個男的領唱,大家對答,歌詞往往是即興的。煮飯舞和挑水舞充分表現了佤族人民勤勞樂觀的性格和對生活的熱愛。樂器有銅鼓、象腳鼓、響棒、笛子、三弦、木鼓、蘆笙等。

佤族民歌中,勞動歌、風俗歌、情歌非常豐富,多聲部民歌有“打調”。

佤族民歌多為羽調、征調,旋律通常為拉、多、熱,或so、多、熱,為骨幹調,音域較低,音域較窄。終止的特點是同音字。節奏以規律的兩拍為主。結構多為上下句對應的單段或兩對上下句組成的復段,並在此基礎上稍加改動重復;還有的在歌曲開頭加壹個搖擺腔,或者在歌曲結尾加壹個襯腔。歌唱的主要形式是獨唱或合唱,其中領唱部分的即興性輕而強,領唱部分的和聲是固定的。所有的節日和娛樂都伴隨著簡單的舞蹈動作和打擊樂。歌詞喜歡使用比喻手法,更喜歡加入直接的旁白。

1964年,在壹次佤山軍民聚會中,熱鬧歡快的場面激發了駐錫盟佤山戰士楊正仁的創作靈感,創作了《佤族唱新歌》。40年來,《佤族唱新歌》在全國各地傳唱。

樂器

佤族木鼓

木鼓:佤族的聖物,已成為民間舞蹈中不可或缺的樂器。《木鼓舞》豪放豪放,節奏鏗鏘,表現了佤族淳樸的民風。

短笛:短笛是壹種佤族樂器,流行於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的壹些鄉村。管子由竹子制成,長約16 cm,有壹個方形吹孔和四個壓孔。音色高亢明亮。演奏時,用右手拇指堵住左桶孔,食指和中指按兩個孔,左手食指和中指按兩個孔。右手中指經常快速開合產生顫音。

擔擔:擔擔由白竹制成,長18厘米,管徑1.5厘米。沒有竹笛,沒有笛塞,沒有彈簧。吹孔有大有小,管子上有四個方形的壓孔。主要為男性演奏。

瑪西:瑪西是佤族婦女喜愛的樂器,由無接頭的竹筒制成,長45厘米,直徑1.90厘米。上緣有壹個三角形的吹口,沒有彈簧。管子上有四個圓形壓孔。佤族男人遇到心愛的女人,先用當彈壹首民謠吸引眼球,再唱壹首情歌示愛。如果女人感興趣,他就用當·Xi演奏,然後表演二重唱。

嗯嗯:嗯嗯,竹子做的,有圓形和方形的孔。無春,多為佤族中老年婦女所喜愛,善於表達悲傷,用於喪葬。

宗教信仰

過去,佤族信仰多神教和萬物有靈論,尤其是西盟的佤族。這主要是因為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佤族的生產力極低,無法科學地解釋自然現象,無法擺脫自然和疾病帶來的災難,從而產生恐懼心理。

鬼神崇拜

在佤族人的觀念中,山川、河流、生物以及壹切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都有“靈魂”或“鬼神”。“鬼神”是中文翻譯的意思。佤族不區分“鬼”、“神”、“祖”,但他們是同壹個概念。他們相信“鬼神”主宰世間萬物,會給人們帶來安全和幸福,所以崇拜他們。錫盟的佤族最崇拜的是“木義基”。滄源的佤族稱為“美吉”,他們視其為主宰萬物的最高神,是創造萬物的“大鬼”,創造了動物、植物和人。佤族每年都要舉行宗教祭祀,用歌舞來取悅它。敲木鼓是為了讓它聽到鼓聲,受到崇拜。新房竣工時,要搭竹凳,清除“木易吉”等鬼神,幫助擺脫自然和疾病帶來的各種災難。“木義基”掌握著人的生命。夢見它是吉兆,夢見被它拖走是死亡的征兆。所以,人平時的壹舉壹動都不能得罪它,否則就不幸了。民間認為“木義基”是最高的神。它就像光、火、空氣,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它有許多兒子:那些管理地震的被稱為“Graroum”,那些管理提升的被稱為“Daluan”等等。這些鬼神大小不同,但沒有任何統治關系。他們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大的管大事,小的管小事。所以,祭鬼消災祈福是沒有用的,要祭其他鬼神。肚子疼的話,只需要祭出“弘”,祭出“木義基”是沒用的。

祭祖

“喲黑老翁”(按新水的意思)也叫“普開鐵”日。傳說人類從“四港”出來後就不會說話了,沒有道理。他們要到河邊洗臉才能說話,所以這壹天是“普開鐵”日。所以後來佤族無論遷到哪裏建村建寨,都是先撈水,從而形成了佤族每年1月3日舉行收新水活動的歷法。這壹天,全村人不能下地,也不能遠行。壹大早,村裏負責送水的小臥郎就敲響了木鼓,召集全村人。每家每戶都帶著壹碗米飯來到小沃郎家。壹個扛著竹子的壯漢跟著莫巴來到水源邊修理、更換水槽。莫巴把煮熟的老鼠放在水源邊作為祭品,喃喃自語。新水進村,先讓有威望的老人把水取來,送到水總管的家裏,也就是狼的家裏,煮爛飯給大家吃,然後每家每戶就可以把水拿去用了。

祭谷是佤族最神聖的祭祀,是壹種帶有人祭的“血祭”形式。整個祭祀過程壹般需要十天。除了壹只或幾只黃牛,全村人進入狂歡季節,敲鑼打鼓,載歌載舞。解放前,這壹習俗在中國大部分佤族地區已經廢除,現在已經消失。

平民住宅

佤族民居

佤族村落大多居住在山區。以前佤族有給獵人頭獻木鼓的習俗,山寨裏的人互相砍殺,樹敵,互相爭鬥,需要集體的力量來抵抗。所以佤族有很強的群體意識。他們往往以壹個或幾個姓氏組成幾十個家族,大家族幾百個都是山寨。小屋周圍有護城河、溝渠和兩到四個大門。寨溝,壹條進入寨門的隧道,長約20米,深2至3米,寬2至3米。窄溝比窄溝更深更寬,四周是窄溝,窄溝和窄溝沿,荊棘密布,人、畜和野獸極難穿越,只有從窄門才能進入茅屋。

佤族的房屋是竹木結構,有茅草屋頂和竹制建築的“幹柱”。樓上有人住,樓下養牲畜或堆柴火。房子有三門:正門、客門、鬼門。正門是主人家日常出入的門。客人門位於建築物的側面,供客人進出。鬼門在正門對面。它只在妳是鬼的時候使用。平時要避免從這個大門進出。樓內有三個火坑:主火坑、客火坑、鬼火坑。主火坑是主人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做飯、取暖、睡覺的火坑。鬼火坑只有在家裏有大鬼或者死人的時候才會打開。客火坑是給客人取暖的,客人住宿也在客火坑旁邊。佤族的房屋建築技術原始粗糙,接近自然。

佤族人在大門旁邊的墻上展示自己的野牛頭骨,以示富貴。在鬼門關旁邊的墻上展示自己獵殺過的獸首頭骨,展示鬼神的保佑和狩獵的收獲。

編輯此段落

佤族的生活習俗

規定飲食

佤族以大米、小米、小紅米為主食,喜歡做雞爛飯、鵪鶉肉湯、牛肉酸菜。在村落活動和宗教祭祀中,也有負責分發飯菜的老婦人。他們很有聲望,知道他們的故事,知道儀式規則,熟悉村莊社區的成員。共享餐食時,能做到不遺漏、不重復、公平分配,外賓會得到特別照顧。

爛米飯:錫盟地區的佤族,無論主食副食,幾乎都吃爛米飯,就是米飯菜和椒鹽壹起煮成稠粥。飯做好了,全家老少圍著主火坑蹲著,主婦把飯盛在木碗裏分發給家人。壹般壹次分,根據每個人的胃口。分飯的時候有外人在場,妳也能分到壹份。佤族不喝開水,習慣喝涼水。

苦茶:佤族用大沙罐泡苦茶,沒有沙罐就用大茶罐。茶,壹般用生綠茶,或者自制的大葉茶,煮壹兩次左右的茶。像火坑上的蔬菜壹樣慢慢煮。把茶徹底煮熟,直到壺裏只剩下三五口茶。剩下的幾口是苦茶。喝酒時習慣提起罐子。在滄源諾良地區的佤族,新煮的茶幾乎和茶膏壹樣濃,喝半口就夠解渴了。這樣煮出來的苦茶,就像文火煨的中藥湯。雖然很苦,但是喝了之後感覺很爽。對遠離寨子,在田間勞作的佤族有著神奇的解渴作用。

泡酒:泡酒也是佤族喜愛的飲料。在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的年份,佤族不僅在節假日釀造泡酒,平日裏也家家戶戶釀造泡酒。客人上門,主人將發酵好的紅曲倒入酒桶,倒入泉水,蓋上竹筍,浸泡壹刻鐘,再將導酒管插入桶底。利用虹吸原理,把酒桶放高,酒就會流出來,被引入竹杯。主人嘗了第壹口,然後按座位順序向客人敬酒。佤族習俗泡酒也是友誼的象征。長期以來,互贈酒的習慣壹直流傳。寨子裏有人結婚,親戚和同姓鄰居都給新人送酒。主人端出壹桶桶浸泡過的酒給參加婚禮的人喝。

嚼檳榔:西盟佤族非常普遍的嗜好。幾乎每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隨身攜帶檳榔包或檳榔盒。工作日下班休息或說話時,嘴裏有壹塊檳榔。他們的檳榔不是樹的果實,而是用栗子葉和酸橙煮的。因為制作簡單,所以大部分人都會做。這種檳榔嚼久了會逐漸變黑,久了也不會褪色。根據佤族的說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牙齒變黑,還可以保護牙齒不被昆蟲吃掉。唐代有滇西南“黑池人”的記載,大概指的是嚼檳榔牙齒發黑的佤族。佤族視黑牙紅唇為美,認為牙齒越黑越討喜。

婚俗

在壹夫壹妻制的基本前提下(歷史上有些有錢人也有壹夫多妻制),佤族婚姻也有同姓未婚者的特點,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的表親小夥子十七八歲就開始“串姑娘”,訂婚後還辦了婚禮。

佤族家庭屬於宗法制度,婦女壹般靠丈夫生活。在年輕的佤族男女結婚之前,男子必須為女方家庭工作壹段時間,從幾個月到壹年或兩年不等,作為與女方和女孩結婚的補償。這種形式有從妻子住所過渡到丈夫住所的痕跡。

青年男女壹般選擇在農閑時節結婚:壹是在農歷四月,即佤族舉行割去牛尾、搭建木鼓房的祭祀活動之前;二是9月至12月,從築臺完成到祭祀水鬼。佤族姑娘出嫁,父母要為她準備嫁妝。嫁妝主要包括衣服、被子、紡織工具和生產工具。女孩結婚時佩戴的銀飾,不會結婚,而是借來壹兩年後歸還父母家,或者新郎家出錢。

佤族的婚禮儀式比較簡單,婚期* * *三天。第壹天,男女都請本村村民吃了頓飯。第二天,男方給女方家送了聘禮,裏面有壹些現金,壹些結婚用品,給女方家的禮物。第三天,父母拉著姑娘的手,隨婚禮隊伍送到男方家。新娘到男方家,Moba會殺雞看蔔,祝福新婚夫婦。

歷史上,佤族部分地區保留著搶婚的習俗:男方趁著姑娘在外打工,邀請伴侶將姑娘接回自己家,然後舉行婚禮。這種習俗現在很少見了。佤族現在是壹夫壹妻制,歷史上也有壹夫多妻制。在壹夫多妻制家庭中,第壹任妻子在家庭中沒有特殊地位,第二任妻子不受歧視。

過去,佤族也有換房的習俗。丈夫去世,妻子可以轉給弟弟。如果弟弟結婚了,她也可以在小姑、小姨的同意下,成為弟弟的小老婆。如果女方不想換房,也可以改嫁,但彩禮必須由新夫家支付給亡夫的兄弟或同姓家庭。如果夫妻感情不和,也可以離婚,但如果是男方提出的,就不退嫁妝;如果女方提出,彩禮返還。

佤族的愛情形式“梳頭愛語”

佤族“梳頭愛語”的戀愛形式非常獨特有趣。是集愛、樂、歌、舞、禮、德於壹體的獨特風格,是佤族獨特文化的體現。

“梳頭情話”是佤族青年男女擇偶的重要內容。居住在瀾滄江、怒江亞熱帶叢林村舍的佤族,學了農活就可以談戀愛,只是不允許談戀愛和同姓結婚。“雪”(小夥子)和“蹦哥”(小姑娘)之間的愛情,壹般是在秋收時節和冬春時節進行。月亮出山照亮竹樓時,西諾穿上幹凈的衣服,掛壹個單肩包(裏面裝著給蹦哥的禮物和煙具),拿著樂器(木琴或蘆笙、笛子),邀上幾個朋友,把樂器演奏到蹦哥家去“串門”,享受“梳頭”的快樂。

葬禮

佤族的安葬采取兩種方式:土葬和風葬。村裏正常死亡埋在土裏,村外被獵頭或其他意外突然死亡埋在風裏。下葬的棺木上蓋著用整木挖的槽,下葬時棺木用竹席包裹。家裏死了壹個孩子,死了兩天;死了大人,死了三天;去世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已經去世三天多了。在死屍進入棺材前跳棺材舞,沒日沒夜地敲棺材,直到死屍進入棺材下葬。佤族過去有向獵人頭獻木鼓、旱谷或盜屍頭的習俗。所以寨子裏正常死亡的人,都被埋在屋前的菜園子裏,或者房子的太陽底下,以防被盜。對於在寨子外編造獵頭或其他意外死亡的,屍體不擡回家,而是猝死後用白布包裹,搭起竹臺,將死者放在竹臺上安葬。村裏有人自然死亡,全村停工壹天。如果孕婦難產死亡,或者有人非正常死亡,全村都會停工幾天。無論誰死了,親戚和朋友,村裏所有的家庭都送來壹碗米飯,人們幫助舉行葬禮。死者下葬那天,要請本才(巫師)做鬼,主人把豬和牛肉分發給村裏的親戚家。

還有壹些佤族的料場,沒有獵頭的習俗。所以人不是埋在堆料場裏,而是有專門的墳墓埋葬死者。

禁忌

不能騎馬進村,必須在村口下馬;避免別人摸自己的頭和耳朵;避免隨意進入木鼓房;不要跨火坑,不要把腳放在三腳架上,不要用棍子打三腳架。忌諱給女生送裝飾品;忌諱客人坐在婦女坐的鼓墩上或在家數錢;如果在門前放壹根木桿,說明家裏有病人,家裏女人生孩子,外人禁止入內。忌:不能騎馬進村,必須在村口下馬;避免別人摸自己的頭和耳朵;避免給人吃辣椒、雞蛋、辣椒;避免隨意進入木鼓房;忌諱給女生送裝飾品;忌諱客人坐在婦女坐的鼓墩上或在家數錢;如果在門前放壹根木桿,說明家裏有病人,外人禁止入內。忌:雞、狗、豬、牛、馬不允許每天購買或宰殺以上動物,但購買就好。忌:白雞、老鼠肉、蜜蜂不能待客。忌:第壹碗酒或茶是給客人喝的,要自己喝,以示無毒。忌:孕婦不宜吃為招魂、祭祀神靈而宰殺的動物肉類食品。

規矩

佤族人豪爽好客,以酒待客為先,以為無酒為禮。佤族招待客人和敬酒的習俗多種多樣。壹種是敬酒的主人先從自己身上抿壹口,以驅散客人的各種警告,然後依次遞給客人。客人必須喝下提供給他們的酒,並盡力將其幹以示誠實,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另壹種形式是主人和客人都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遞給客人。客人用右手接過後,稍微落地或用右手將酒彈在地上,表示對祖先的尊重。然後主人和客人壹起喝酒。佤族有不敬酒給無知不厚道的人的習慣。每當兒子出門,客人離開,主人也會送上壹份“送別禮物”。也就是給親戚或者客人敬酒。那時,主人會用葫蘆(盛酒的容器)盛酒,先喝壹口,然後送到遠方的客人或親戚口中。客人需要把葫蘆喝光,以表示他們的家庭和友誼永遠不會忘記。

  • 上一篇:搬家的祝福語怎麽寫?搬新房子有什麽意義?
  • 下一篇:夢見媽媽腿傷的預兆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