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雕影壁位於町田鎮町村中部文化宮前,建於清中葉。整個影壁采用磚雕灰塑工藝建造,立面四柱三拱。開間寬度為1.42m,次間寬度為0,96m,磚砌橋臺高度為0,4m。四根檐柱下堆著圓形柱基,開間上有壹個磚雕方,檐下和爬房的轉角處分別有兩根吊柱。第二間有磚雕額方,柱頭和扁身部各放三級臺階在外側拖跳磚雕鬥拱,下置圓形坐鬥。前檐與明室相同。小瓦頂,雙墜翼掛山頂。屋頂用花草裝飾,書脊破損,四根檐柱上刻有書法對聯。
雖然磚雕影壁的確切年代可以考證,但據當地92歲老人回憶;在他小時候,這個影壁已經存在很久了。據他們的長輩說,這是很久以前建造的。當時影壁後面是民房,當地稱之為橫屋(現已拆除)。現在當地老人還稱之為橫屋牌樓,以前是保安廟(現改為文化宮)。面對寺廟,吳恒的主人當時建造了影壁墻來辟邪。具體開工日期不詳。從其建築風格來看,應該屬於清代中期以前的建築。影壁構造精巧,雕刻精美,主體建築基本完好。它承載著當地的歷史文化信息。雖然墻體等部分構件受損,但仍是壹幅珍貴的建築素描,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佛教在浙江瑞安市高樓鄉上澤村發現大量古寺石塔構件。經過考證,葉挺認為這些石塔構件應該是當地興福寺的原七如來石塔構件,這是本市首次發現較為完整的七如來石塔構件,也是省內罕見的。
石塔構件發現於上澤村桂北山南麓的小福記遺址附近,是農民在修建小福記時挖出的。有塔基、塔身、塔頂等石質構件,不規則地散布在各段、各坡上,共有42件。
石塔塔基高約25厘米,平面六邊形,雕有蓮花花瓣;塔長56厘米,呈六楞瓜腹形,腹有壺門;30厘米塔頂六邊形,檐疊四層,雕椽,檐下雕瓦。塔基、塔身和塔頂都是由壹整塊石頭雕刻而成。
記者在現場看到,石塔構件上有10余字,其中三座塔上刻有碑文:“信女蔡六娘、男陳啟山、宋遠山,捐資建塔,宋於第二年二月在日立祈福延壽之罪。”“大金寶弟子卓公卓才孫卓啟三年之妻張六三娘誠心送來。塔檐上還刻有“卓啟大師新鵬元碭山方丈高僧石”等編年碑文。確定的年代屬於南宋,即建於1258至1263之間,距今已有750年的歷史。
石塔上的雕刻非常精美。整個寶塔是仿木結構,有確切的年代。這是宋代佛教建築的珍貴範例。有7座石塔,高約3米。同時發現如此多的石塔構件,為復原壹座完整的石塔提供了條件。
瑞安高樓鄉上澤村70多歲的老人曹忠生也告訴記者,據說,光福寺始建於唐代,有100多名僧人,100多座寺院,是當時浙南最大的古寺之壹。10歲時,他還看到山坡上矗立著兩座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