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業筆記》的作者托馬斯·林奇1948出生於底特律,1974接管了密歇根州米爾福德的家族殯儀館。除了是殯儀員,他還是知名的詩人和作家,還在壹所大學任教。這可以解釋為什麽他的書雖然寫的是陰郁的死亡,卻充滿了溫柔的詩意。
我對家庭殯葬行業最直觀的認識來自於HBO的美劇《六尺之下》。在閱讀《殯葬人筆記》的介紹時,我發現托馬斯·林奇拍攝的兩部關於殯葬業的紀錄片成為了《六尺之下》的靈感來源。但個人感覺《六尺之下》這部劇代表了另壹種溫度的死亡,詭異又黑又壓抑。
回到《送葬人筆記》,感受這本書所傳達的死亡的溫度,壹種近乎溫柔的詩意和壹種明亮的幽默感。如何看待葬禮,本質上與死者無關,完全是為了生者的儀式。正如書中所說:
死者無欲無求,生者無休無止。
今天的故事。壹個老人得了病,從發現到死亡只有49天。家裏人很遺憾,沒有在他活著的時候為他花錢,所以葬禮比平時隆重,花了更多的錢。花的錢更多的是為了活人的安心。
關於親人的葬禮,我自己也有過兩次經歷。親人的葬禮就像是在排練自己死後的經歷,吵雜,淩亂,像壹場鬧劇。這也是死亡的溫度,像38度的高燒。這樣的死亡讓我感到擔憂。
《葬禮筆記》這本書傳遞出的柔情,讓我想起了日本電影《葬禮師》。如果死後能被如此溫柔對待,是否能壹點點減輕死亡帶來的巨大恐懼?
讓我引用壹本書上的話:
我的同事韋斯利·賴斯又壹次花了壹整天壹夜小心翼翼地縫合了壹個小女孩被砸碎的頭顱。壹個瘋子引誘了她,並用棒球棒把她打死了。出事那天是學校照相日。這個小女孩早上打扮得很漂亮。壹個女學生穿上她最好的衣服,和媽媽揮手告別,去見攝影師。她在公交車站被騙走,第二天在南邊公路附近的灌木叢中發現了她的屍體。瘋子強奸她後掐她的脖子,用刀捅她,最後用棒球棒打她的頭。當它被發現時,蝙蝠被留在她的屍體旁邊...................................................................................................................................................................18個小時後,堅持要見女兒最後壹面的母親來了,她見到了女兒。是的,女兒死了,身體滿目瘡痍,但臉又恢復了原狀,不再是犯罪分子留下的恐怖。她的頭發,她的身體,都是她原來的樣子,而不是罪犯強加給她的血淋淋的壹片.....Leslie做的就是我們殯葬行業所說的“好葬禮”。就是照顧死者,為他們服務。
好的葬禮就是好好照顧死者,服侍他們。
相信所有活著的人都能從上面的壹段話中得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