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利克斯·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於1809年出生於漢堡的壹個猶太家庭。他的祖父是哲學家摩西·門德爾松,父親是成功的銀行家。費利克斯在壹個養尊處優、教養良好的環境中長大。母親是鋼琴家,她教了他第壹堂鋼琴課。芬妮·卡西裏修女(1805-1847)是壹位創作型鋼琴和作曲家,也是菲利克斯珍貴的朋友。
鋼琴神童費利克斯·門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9歲開始公開演奏,10歲為詩篇19作曲,12歲創作鋼琴四重奏(op.1),14歲組織自己的私人樂隊,65438+。20歲時,他通過指揮巴赫去世後第壹次公開演出《馬太受難記》來宣傳巴赫的作品。這是1829,演出地點是柏林歌唱學院。引起轟動,成為著名的指揮家。他為巴赫作品的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同年,他去英國指揮倫敦愛樂樂團,這是他十次英國之行的第壹次。在蘇格蘭度假後,他用《赫布裏底的序曲》和《蘇格蘭交響曲》(第三號A小調)表達了自己的印象,雖然這兩部作品是他在1830-1831年訪問意大利後才寫成的。在羅馬認識了柏遼茲,開始醞釀《意大利交響曲》(A大調第四號)。下壹個主要站是巴黎(1831-1832),在那裏我遇到了李斯特和肖邦。1833年,他回到德國,完成了意大利交響曲,並在杜塞爾多夫成為音樂總監。1835成為萊比錫著名的布廳音樂會的指揮。1837嫁給了塞西爾·讓·雷諾,他出生在法國的壹個胡格諾派家庭。1842與舒曼等人創辦萊比錫音樂學院。他設法再次訪問英國,並於1846年在伯明翰音樂節上指揮了他的清唱劇《以利亞》,獲得了輝煌的成功。此時,他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第二年他心愛的姐姐去世,對他的打擊很大,加速了他的死亡。六個月後他去世了。年齡38歲9個月1天。
[編輯此段]投稿
門德爾松是繼莫紮特之後最完美的音樂形式大師。古典傳統和浪漫趣味在他的作品中完美結合,給人壹種詩意的優雅。他擅長將優美的旋律帶入正式的古典形式。他不僅是熱情贊美自然的詩人,也是善於運用虛幻畫筆的山水畫家。他的音樂被稱為“描述性浪漫主義”。
門德爾松作為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的才華得到了鋼琴老師的鼓勵,如瑪麗·比戈(在巴黎)、路德維希·伯格、莫·舍萊和澤赫特(他們於1817年在柏林教他作曲)。
在他短暫的壹生中,創作了大量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他的作品溫柔舒適,清麗恬靜,完整嚴謹,矛盾沖突少,充滿詩情畫意的幻想,反映了他生活中的安定富足。他的《手指洞穴》、《第壹鋼琴協奏曲》、《無詞歌》、《意大利交響曲》、《蘇格蘭交響曲》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門德爾松最早的“成熟”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1826)和《赫布裏底群島》(1830-1832),展現了他精湛的技巧和獨特的旋律風格,標誌著標題或描述性音樂會序曲創作史上的重要階段。在他後期的作品中,他的視野得到了極大的拓展(交響樂、協奏曲、清唱劇、合唱曲、室內樂、鋼琴曲、管風琴奏鳴曲和歌曲),但在“技巧”或表達方式上卻沒有太大的進步。他的許多音樂作品的簡潔、優美與和諧在《以利亞》的伯明翰首演中達到了頂峰,為維多利亞中期的音樂興趣樹立了壹個標準。但他也大膽探索,被低估的《宗教改革交響曲》(D小調第五號)中不同尋常的結構和瓦格納風格就證明了這壹點。無字的鋼琴獨奏曲精致迷人,讓人無法連續聽完壹首又壹首,卻又充滿了令人賞心悅目的創新。他著名的演出《馬太受難記》極大地促進了巴赫音樂的復興。自從他指揮布廳樂隊以來,名氣越來越大,管弦樂演奏也因為他的指揮樹立了新的標準。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1)波段:
五部交響曲(第二部是交響樂大合唱的贊美詩,寫於1840,第三部是蘇格蘭交響曲,寫於1842,第四部是意大利交響曲,寫於1833,第五部是宗教改革交響曲,寫於65438+。
序曲分別是:《仲夏夜之夢》(1826)、《赫布裏底群島》(1830-1832,又名蘇格洞)、《平靜的大海與快樂的航行》(1828)、《美麗的梅柳西娜傳說》。
鋼琴協奏曲包括:G小調(1831)、D小調(1837);雙鋼琴協奏曲包括降A大調(1824)、E大調和小提琴協奏曲(1844)。
(2)合唱作品:
清唱劇有:聖保羅(1834-1836)、以利亞(1846-1847)、耶穌基督(未完成,1847);
交響樂大合唱《聖歌》(1840,有人稱之為第二交響曲);九首詩詞歌賦;九首經典歌曲。
(3)戲劇音樂:
歌劇有:《卡馬喬的婚禮》(1825)、《兒子與陌生人》(1829)、《勞雷利》(未完成,1847);該劇配樂包括《安提戈涅》(1841)、《吉斯的第壹夜》、《瓦爾普》(1831,1842)、《仲夏夜之夢》(1843)和《阿塔利亞》。
(4)室內樂:
六首弦樂四重奏;三首鋼琴四重奏(1822-1825);兩個弦樂五重奏(1831,1845);字符串六重奏(1824);字符串八位字節(1825);兩個三重奏(D小調,1839;c小調,1845);小提琴奏鳴曲和兩首大提琴奏鳴曲(1838,1843)。
(5)鋼琴:F小調隨想曲(1825);e小調隨想曲回旋曲;六首前奏曲與賦格(1832-1837);六集無字歌。
(6)管風琴:前奏曲與賦格三首(1833-1837);六首奏鳴曲(1839-1844)。
(7)歌曲與旋律合唱:鋼琴伴奏的歌曲十套;十壹套旋律合唱。
門德爾松的藝術成就
1,創造了優雅純粹的無字短曲,是壹種在伴奏下旋律如歌的鋼琴小品,其特點非常接近歌曲,可以像日記壹樣記錄日常感受;他為標題交響曲做出了重要貢獻,創作了《仲夏夜之夢序曲》等交織著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特征的著名作品。音樂既包含了古典主義的邏輯,也包含了浪漫主義的幻想。他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技巧華麗,旋律甜美,展現了生活的光明面,是舉世公認的傑作;
2.在音樂的啟蒙運動中,他讓人們忘記了巴赫的作品《馬太受難記》快壹百年了,這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壹,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巴赫。
3.在音樂教育方面,他創辦了德國第壹所音樂學院——萊比錫音樂學院,為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本段】作品欣賞
仲夏夜之夢
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寫過兩部音樂作品。壹首是1826年作者17歲時的鋼琴四手聯彈《仲夏夜之夢》的前奏曲,次年改編成管弦樂,被稱為音樂史上第壹首浪漫主義的標題音樂會前奏曲。另壹個是1843為《仲夏夜之夢》寫的戲劇配樂。其中序曲選擇了當年的序曲。
《仲夏夜之夢前奏曲》是門德爾松的代表作。其曲調活潑歡快,是作者幸福生活和愉悅心情的寫照。這首歌表現了神話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詩意。整首歌充滿了來自壹個65,438+07歲年輕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氣息,也體現了同齡人難以掌握的技巧和優秀的音樂表現力,充分展現了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和獨特才華,是門德爾松創作歷程中的裏程碑。
在虛幻的簡短引子之後,音樂進入小提琴演奏的第壹個輕盈靈巧的主題,描繪了精靈們在朦朧的月光下翩翩起舞。隨後的第二個主題是歡樂愉悅的,管弦樂合奏伴著雄壯的圓號,展現粗獷有力的舞曲,隨即轉向熱情溫順的戀人主題,曲調簡單動人。經過許多音樂的發展和變化,樂隊演奏了壹種新主題的舞蹈,它是幽默和戲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