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大吃壹驚,馬上叫小和尚架好梯子,小心翼翼地用鋤頭把茶樹從石頭縫隙裏挖出來,輕輕放在竹籃裏,移植到鐵鼎香爐裏,放在壹個巖寺的院子裏精心照料。
在普祖師的精心栽培下,茶樹長得葉茂芽壯。師傅還用“壓枝育秧”的方法,把茶苗從母株上分離出來,移植到巖寺右下新開墾的茶園裏,稱為“杏林茶”。
有壹年,安溪發生旱災,疫病流行,病人腹瀉,皮膚潰爛。人們紛紛來到清水巖,向普祖師求方。同時,師傅在開藥方時,采摘杏林茶園的茶葉,炒熟後放入清水中煮沸,用浸過水的茶葉反復擦洗患處。療效顯著,壹市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很快消除。宋徽宗當政時,蔡京等官員當政,安溪狀元覃逸等仁人誌士想利用蔡京在安溪文廟頒發茶王大賽金牌的機會,苦於缺少能摘得茶王桂冠的茶葉,普祖師就送給覃逸“杏林茶”,並根據茶樹是天地孕育的事實,移植到原先供奉觀音大師的鐵鼎香爐中,將茶葉命名為“鐵觀音”。覃逸以鐵觀音獲得茶王金獎。鐵觀音因此而出名。蓬萊李嘉存以李老伯為首的善男信女來到清水巖,請普祖師賜茶苗。大師欣然同意,於是選擇了壹個吉日,舉行了隆重的“送秧”儀式。李老伯代表大家接受了鐵觀音茶苗。
李老伯帶領許多人在李嘉存種植和養殖鐵觀音,然後從蓬萊傳到安溪各地。
李老伯對普祖師的好意心存感激。每年他烘制四季新茶,必先請普祖師品嘗鑒賞。看到李老伯的虔誠,師傅寫了“年香”作為禮物。李老伯開起了“年香茶店”專營鐵觀音。很快,“年年香茶鋪”的生意非常紅火,暢銷全國,成為北宋的茶葉品牌。鐵觀音因此聞名於世。
由於朝代更替,“年香茶店”幾經沈浮。如今,“仙景飄香”的李老伯後人李天德先生,傳承先輩“以質為本,誠信經營”的風格,復興茶業千年的引領力量。“年年香茶業”將與同仁壹起為弘揚中國茶文化做出巨大貢獻,迎來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