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漁民出海前有哪些習俗?

漁民出海前有哪些習俗?

舊時漁船出海俗稱“開洋”。第壹個“開陽”是用豬頭供奉的。第壹次汛期結束時,龍王還被獻上豬頭等祭品,俗稱“楊頡”。漁船必須用早稻稈熏制,幾面紅白相間的三角旗是布做的。每面旗幟上都有其出發地點附近的神的名字,插在船的首尾以確保其安全。他還會帶鹽、麥、米、紙屑、佛馬香、絲綢,來鎮壓海上奇遇。漁船上禁止有紅白事或未滿月的人登船,禁止女性登船。許願的時候不要滿口臟話,也不要釣大魚。漁船回港,路上乞討的都可以乞討,稱為“討飯”。千萬不要用“抽豐”“敲打”之類的詞。在船上,切忌把腳懸在船舷外,以免“水鬼拖腳”,切忌把頭放在膝蓋上,用手托著腳,像哭壹樣,不吉利。避免在船頭(水龍頭)小便;在船上吃飯時,先吃魚頭,意思是“順風”。盤子裏的魚不要翻,也不要先抓住魚的眼睛,暗示“翻船”。

另外,如果“塔”叫“星”,那麽“十”或“石”這幾個字就是“賺”了。因為“塔”是“塌”的,“石”和“十”是以“蝕”為損的。說話壹定要以吉祥為前提。萬壹諧音不吉利,方言就改名。比如石浦就叫“掙浦”。豬諧音“輸”,豬頭改名“利市”,豬耳朵叫“順風”。

漁民有吃魚的禁忌,怕“翻船”。吃盤子裏的魚從來不會把整條魚翻過來。因為他們經常出海捕魚,最擔心的就是翻船,所以要避免“翻船”;漁民避免把碗和筷子扔進海裏,因為隨便把飯碗扔進海裏意味著看不起漁民和他們的職業;禁止漁民在海上航行或作業時無視漂流的屍體,而是打撈上岸掩埋。比如他們釣魚時如果釣到了人或動物的骨頭,禁止扔回海裏,而是要撿起來放在“萬福宮”上;家裏有人去世,禁止去別人家,不宜外出探親;禁止任何參加葬禮的人參加婚禮;漁船上的漁民出海時要在神像前燒“金”和“香”,家裏有喪事的人上船時要燒“金”和“香”蠟燭;女人上船不能走船頭。

解放後,上述習俗大多已被廢除。

向北方鞠躬:

在船頭拜北鬥七星。冬天,靠岸的漁船船頭都會朝北。當火炬在船上傳遞時,船主會在船頭擺壹桌熏香和供品。然後敲響六面鑼,點亮四盞紅燈,升起兩面三角旗。船主在雄壯的鑼聲中點燃香燭,跪在船頭,向北方磕頭三次。為北鬥星漁船禱告,願它在來年下水,繼續指引航向,化險為夷。

運行火炬:

舊時代,北塘的船主在除夕夜半夜點燃用繩子綁著的蘆葦棒,兩個人先擡著繞著寺廟,然後跑到河邊,圍著自己的漁船跑。這是運行火炬。當時每艘船需要兩個火把,是漁船的兩倍。成千上萬的火把壹起發出,使得漁村的除夕看起來像白天。火炬由鑼解圍,旗紗燈引導,火炬跟隨。各路火把跑過大街小巷,沒有其他出路。景色如龍蛇共舞,熱鬧非凡。?那時,寺廟的大門將會大開,燈會高高掛起,迎接火炬。船主們依次在寺廟進香後,跑到江邊圍著自己的漁船跑,喊著“大將軍(大桅桿)四面威風”、“二將軍(二桅桿)先鋒”、“船頭壓浪”、“舵後生風”等吉祥口號。直到火炬燃盡。

反駁:

意思是代表別人運輸。除夕夜的駁船,是指跑完火把,拜完北鬥,船主的漁船裏魚蝦滿滿,裝不下。需要有人幫助我們開始。所以每次跑完火炬後,都有壹些無業人員和小孩喊著“反駁”,擠進主人家裏。船主高興地給大家分發點心、花生、栗子和柿子籽。這些人裙子裏都是拿著吃的,還高興的喊著“壹網兩船,壹網黃金,兩網網銀,三網聚寶盆”就走了。在舊社會,窮人家買不起過年的零食,所以反駁他們就是他們得到“年貨”的機會,很嚴重。船東也願意為了好運放棄壹些水果,這讓整個駁船活動自始至終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看除夕:

午夜時分,除了舊年和新年,養船的人都會發魔紙。在過去,漁民在半夜焚燒神像,這意味著將神靈送上天堂。之後全家老少都跑到院子裏看天看風。如果天上繁星點點,夜晚風平浪靜,我會開心地喊壹聲“日安!”今年人船平安,有福氣壹天。這時候如果我聽到貓喵喵叫,我就對“貓喵喵叫有魚”這句話喜出望外了。我想明年壹定是個好年景。

  • 上一篇:有沒有求婚的吉日?
  • 下一篇:現在燒烤這麽野?受不了烤水果,最後壹個,吃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