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黃道吉日 - 潘的家譜是分代的

潘的家譜是分代的

姓氏來源

潘(Pān)姓有四個來源:

1,出自米姓,【mǐ】是春秋時期楚國公潘崇之後的始祖名。據《族譜》記載,顓頊後裔陸壹生有六子,第六子名紀廉,賜姓糜。在周成王,他的後代熊逸被任命在京山建立京國。公元前740年,靖王熊通自稱吳王,公元前689年其子改楚王,稱楚王。根據姓氏源流、潘氏族譜和《楚家史誌》記載,公族之子潘崇幫助楚王繼位,被立為太師。他的後代以祖名為姓,被稱為盤石。從此,潘在楚國成了壹個有權勢的家族,因此得名潘。

2.出自周代人嵇之口。孫後,以城名為氏。據《元和氏典》記載,第十五子高,命其子在(今陜西安、鹹陽)采糧,其後人以城名為氏,稱盤石。

3.出自古時候以為姓,以國名為氏的姚。根據中國的姓氏,出生在姚遺址,他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延慶縣東北),後潘遷至陜西興平北。商朝時,舜的後裔建立了潘,後被滅於商朝末年,所以他們的後裔以國為氏,稱之為潘氏。

4、來自他的姓氏:

(1)據《管氏誌》記載,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鮮卑改為多羅氏,單姓潘。

(2)清康熙末年,臺灣省安石大社(今臺灣省臺中市深港)酋長阿木向清廷投降,賜姓潘;光緒年間,臺灣省高山族歸化清廷,賜姓潘(這也是臺灣省高山族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3)滿、水、京、孟、土家族、彜族、瑤族、仫佬族、回族、壯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都有潘姓。

潘崇楚國稱王時,潘氏家族的名臣潘崇是太子商賈的老師。楚王時,潘崇大力支持太子商賈,繼位為楚穆王。潘崇因幫助商臣繼位有功,被封為太師、楚穆王,還把自己當太子時的全部財產都給了他。從此,潘成了楚國的大家族。後人讀了潘重興對潘姓的貢獻,所以尊他為潘姓始祖。這種觀點的正確性可能是相當高的,因為古籍中春秋時期姓潘的幾乎都是楚人。

遷移分布

春秋戰國時期,潘氏主要發展在今天的湖北省,此後,潘氏少數人遷徙到山東、湖南等地。漢代潘北遷滎陽中牟(今河南省),至三國時,發展興盛,成為滎陽縣望族,其始祖為東漢獻帝時書《左序》。東漢時,潘幹因為做官,遷居江蘇溧陽。潘幹是這裏的祖先。東吳右將軍潘璋,從(今山東冠縣)遷到建康;東吳瀏陽侯潘卓,漢壽(今湖南常德)人;孫權夫人潘夫人,浙江惠濟人。這說明在三國之前,潘氏已經流傳到上述各地,其中以中牟潘氏最為興盛。晉朝時,徐攀的後裔孫攀才被任命為廣材。北魏時,潘姓由八多駱氏改為漢駱氏,並逐漸形成洛陽第三郡潘姓,其始祖為。本期潘彩的第八個孫子潘少燁出生在隨州(今湖北省隨縣)。唐初,父子創張,河南固始人隨其入閩。這壹時期,潘少燁的曾孫潘定居杭州,是因為他是杭州刺史,這期間遷居陜西的後裔興盛,而江夏(今湖北武昌)的唐朝秘書監潘素仁,自稱是漢朝潘卓的後裔。可見,東漢末年至唐朝,潘氏從中牟名門望族衍生出眾多分支,而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去,繁衍生息。張羽潘氏興盛於唐代,五代時成為南唐著名的地方家族。宋朝時,過了盤節,人們就遷到廣東和雲南。元明清時期,潘氏已遍布全國。如今,盤的分布很廣,特別是廣東、江蘇、安徽、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上述八省的潘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69%。潘是中國第52大姓,人口眾多,占中國漢族人口的0.42%。

歷史上偉大的名字

潘崇:春秋時,楚成王,助楚穆王繼位。他被穆王封為大老師,也是掌中之陰。

潘璋:甘(今山東冠縣),三國時期著名的人。關公父子打敗麥城後,被潘璋俘虜。(與明下潘璋不同)

潘嶽:安仁,滎陽中牟(今河南)人,西晉文學家、名臣。善於點綴修辭,善於鋪陳細節,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強調形式美的傾向,因此在當時被尊為陸機。以“貌美”著稱,在文學上擅長詩文,與同時代作家陸機齊名。他的悼亡詩廣為傳誦,明朝編有《潘黃門集》。

潘總:晉代吳城(今湖州)人。孫恩起義,隨其父魯豫當兵。士兵砍了他的父親,但他跪求保護,被砍了四刀。壹個人說:“殺壹個孝子是不吉利的。”於是父子倆都免了。後官至遂昌長。南宋元嘉改名純孝,免其家三世稅租。

彭妮:潘嶽的侄子,官銜太常清,在文學上與潘嶽齊名,號稱天下“二潘”。他的詩講究修辭,給人娛樂的答案。明代編纂了《潘太昌集》。

潘美:大明(今河北省)人,北宋名將,為南漢、南唐、北漢的滅亡立下了汗馬功勞。雍熙三年(即986年)攻遼,潘美因指揮不當被貶,使名將楊業落入敵手。

潘閬:壹個偉大的名人,宋太宗是壹個學者。他的詩風格清新,常常有塵封的詞句。

潘壹:青田,宋代學者,研究百家,古文,很多彜族人畢業於其他學校。

潘璋:字立夫。金華人。明成化八年進士。歷任工商司司長、都永司司長、四川司司長、陜西副大使。曾經去鏡湖辦竹木證,政治不苛刻,學到了很多東西。提督是學政治的,他主張正統之學,成就了很多人。有意培養河州秀才鄒之。後來,他以坦率和敢於說話而聞名。他修復了宋濂的墓,寫了墓誌銘。他死在官位上,蜀人聞訊,在三公廟腳下痛哭,考上了明觀。

潘磊:江蘇吳江人,清代初學,從事經學和歷韻研究,參與明史編纂。

潘大臨:黃岡人,宋代詩人,與其弟大觀皆以詩著稱,有《克山集》。

潘自忠:字不壹樣。宋代的松陽人。經理曾江洲不拍馬屁,不誣告人,努力破案。

潘繼勛,浙江婺城(今吳興)人,明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師。嘉靖二十九年,從大理寺左入國子監,任右都禦史。他當了二十七年宰相,深知地勢險要易,成就顯著。著有《兩江拙見》、《陳端巨著集》、《河防概論》等。

潘誌恒:歙縣(今安徽省)人,明代文學家,著有《敘曲》《武舉》等劇評,並有《涉河詩集》。

潘:江南吳江(今江蘇)人,明末清初初學,著有《國史考據》,顧推薦細讀。

潘:浙江慈溪人,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強調日常生活中對真理的追求,提出了“渾然壹體”、“見於人心”的學說,著有《求善錄》。

潘儀君:江蘇蘇州人,清初畫家。他的兄弟潘貽正、潘儀君、潘貽寅、潘貽藻都是著名的畫家。

潘作梅:字小野,號潔平。清代吳城(今湖州)人,安吉人。雍正元年,朝貢。關海寧是壹位學者。寒官二十年,非慕容立。博學多才,精通書法。畫山川給倪雲林帶來快樂。

潘祖蔭:尹波這個詞。江蘇吳縣人。十七歲,要盡量選順天鄉的成績單。1999年,他得到了他的祖先潘的80大壽禮物。鹹豐進士,光緒元年授予大理寺卿,任禮部右侍郎。次年,刑部右侍郎,輔禮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四年,調司右侍郎,仍任工部左侍郎。五年,調任戶部左侍郎,升任都察院左副主任做禦史,升任工部尚書,加少保親王爵位,調任刑部尚書。有《四本堂文集》兩卷和《外集》兩卷,但沒有專門的詩集。《逸仙詩集》收錄了《貴由夏日南苑合唱集》中的20多首詩歌。有壹卷貴由小霞南苑合唱集。

潘宗耀:這個詞就是虹橋。清代永嘉人。嘉慶六年舉人。江浦知縣李丹徒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還有“武伊美嚴宅史超”。

潘自忠:廣西岑溪縣人。中國* * *生產黨黨員。65438年至0929年,參加廣西百色起義,任中國紅軍第七軍基層幹部。他參加了建立和鞏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年在河池整編,任連長。隨主力北上,轉戰桂、黔、湘、粵、贛邊界。參加湘贛蘇區第二次反圍剿。同年,進入中央蘇區。歷任紅三軍團某團副營長、營長、副團長,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三、四、五次反圍剿和紅軍長征。轉到部門專員。1935年夏,死於穿越四川草原途中。

潘:本名於,又名平姐,祖籍。華容道人。1906(光緒三十二年)率軍響應李起義,逃往日本並加入同盟會。次年8月,參與組織* * *會議。1908回國,參與創辦商報。幾天後,焦大豐在湖南搞了個大接觸,被任命駐紮在越州。1911年收復長沙後,率起義軍進入華容縣,領兵援武漢。南北會議成立時,他擔任* * *理事會和湖北團的主任。“二次革命”期間,他被任命為袁俊總司令部代理參謀長。輸了就死在日本。保家衛國戰爭期間,他回國出兵討袁,被授予嘉禾章和二等功。後來轉入出版社,在天津擔任《泰晤士報》中文版總編輯。曾任熱河特別黨部東北邊防軍政治部主任兼參謀長,熱河省政府秘書長。他被軟禁,獲救後定居北平,閉門讀易。“七七事變”後,小兒子被送上抗日前線,被日軍逮捕關押,精神失常。出獄後,他在家中去世。

潘天壽,浙江寧海人,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擅長寫意花鳥、山水畫。他的布局擅長“危破險”。他的筆墨富有金石之氣,古樸蒼勁,氣勢恢宏,集詩、書、畫、印於壹爐,還擅長人物和指畫。著有《中國繪畫史》、《論治印》。

潘漢年:宜興桂晶人。1925入黨。65438年至0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機關報《國軍日報》主編。1928年調入中共中央宣傳部,負責文化界統戰工作,先後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左記文化總同盟”黨總支書記。65438年至0933年任中央局宣傳部長..65438-0934參加長征,任總政治部宣傳部長、地方工作部長。65438年至0935年,領導香港、廣州、武漢、上海等地的對敵鬥爭和統戰工作。1949上海市委副書記、副市長。1955因“間諜”問題被捕判刑。1977因病去世。

  • 上一篇:求2013領取黃道吉日證書
  • 下一篇:生日找吉日詢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