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年的改革,郭是中華姓氏之壹,在百家姓中排名146。在當今中國,按人口排名的100個最受歡迎的名字中,郭氏家族排在第18位,總人口約1000萬。昨日,老家郭家的親戚們開始在馬山祠堂祭拜。以前祭祀的原則是先遠後近,即為了考慮壓力分流,2008年29日其他村的親戚進祠堂,30日除夕石寨村本地親戚祭祀。後來逐漸改變了這種做法。不管誰近誰遠,誰有空或者有特殊情況,他都可以隨意安排。這個村的宗族成員大量遷出縣城,壹般29日去縣城祭祀,30日回縣城過除夕。這也是移風易俗。我家祖籍石寨,不用考慮“錯峰”。但是因為全家常年在外,我們沒有好好招呼親戚吃飯。昨天特意去神社提前祭祖,錯開除夕,順便請叔叔們回家吃飯。第十個春節我不在祠堂。然而每到春節,就是這個東西對人好。雖然我不在,但我會告訴父母兄弟,我在上慈的時候,在祖先面前多念了幾句。今年的祠堂祭祀活動與以往不同——“祠堂轉火”。所謂“轉火”,是指祠堂大修繕後舉行的盛大儀式。據說壹座祠堂60年轉壹次火,也叫“變龍為火”。今年郭氏馬山廟改火,顯然是從大修慶典的角度來確定的,因為從“六十年化火為龍”這個概念來看,很難有時間依據。六十年前,建國初期,民風大部分被改,然後四舊被拆,祠堂被砸爛分給貧中農做私房,或者變成牛棚豬圈,哪裏還能化成火?我的小範圍考證表明,我的老年親友沒有壹個有60年前“轉火”的記憶。印象中,1981春節期間,馬山祠堂舉行了盛大的“轉火”祭祀慶典。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掛紅門,所有出嫁的女兒都回娘家,為的是慶祝轉火。每壹個結了婚的“大媽”和親戚朋友都被捆綁著給每個家庭成員送壹塊紅布、鞭炮和禮物。記得那壹年,春節過後,家家戶戶都儲存紅布,做成內衣。所到之處,我環顧四周,屋檐前的墻上,打谷場的欄桿上,到處都是晾曬的紅褲子。這種粗糙的紅布壹洗就掉色,滴幾滴水就變白了,成了壹道尷尬的風景。在物質匱乏的時候,這些紅布確實解決了大家對衣服和被子的需求。按照我爸媽的說法,1981年的改火不是“60年”的概念,而是改革開放和民風松動的標誌。祭祀活動不再被視為封建迷信,普通百姓也開始在除夕夜恢復祭祖祭祖。落滿灰塵、被挪用的馬山祠堂,也已經被村裏安排,搬出去給別人占了,拆除了障礙物,恢復了樸素的舊貌。在我們的記憶中,開始有壹副“汾陽堂聯”,貼在祠堂門口。壹眨眼就30年了。幾年前,馬山祠堂和村裏的“石寨坊樓”、“青雲古塔”壹起被列為廣東省省級文保單位,受到政府重視。不時有專項資金下來進行小修小補。但因為人口的外遷,平日裏鮮有人氣,祠堂建築也沒有被風雨侵蝕,內置的樣子也越來越破舊。2008年年中,父親回老家,聽說村裏的宗親們正在商議修繕祠堂,準備用政府資金大修祠堂本身及其附屬建築,號召熱心的宗親們捐款,其中壹項就是鑄造壹個鐵香爐,花了5000元。根據他聽到的捐款行情,父親代表我三個兄弟姐妹捐款100元。今年的“祠堂轉火”源於此。按道理,這麽隆重的日子,我壹個郭家的後人也該回老家祭祖了。但是,出門多年,心裏已經淡化了過年回家的味道。其次,明年29號之前很難安排下班回家,所以沒有回家的打算。我爸媽和我哥壹家已經提前壹周回去了,讓他們帶去我對祖先的敬意。根據馬山祠堂的風水特點,祖宗應該不會怪我。
上一篇:選擇2020年黃道吉日下一篇:12生肖是什麽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