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販毒更賺錢的十個行業。
這份榜單上排名前三的行業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牙科,奶茶,眼鏡。
有人計算過,中國有6543.8+04億人,平均壹張嘴22顆牙,總數是300億顆牙。
任何業務乘以654.38+0.4億都是不可想象的大市場,更別說牙齒了。
1
“種壹顆牙相當於買壹輛寶馬。”
“牙齒危機”遠比我們想象的嚴重。
2065 438-2007年9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中老年人牙周狀況較差,人均缺牙6-9顆。其中,中青年(35~44歲)缺牙率約為36.4%;老年人(65~74歲)情況更嚴重,缺牙率達86%。
更誇張的數據來自2019《飲食習慣與口腔健康白皮書》,顯示我國有口腔問題的人群高達93%。換句話說:
平均每100人中,只有7人口腔正常。
冷熱酸甜,不敢亂吃,半夜疼痛難忍,也影響形象...每個被牙齒困擾的人都有過拔牙換牙的沖動。
尤其是對年輕人,有些人甚至會取笑。禿頂,健忘,長斑,腰廢,這壹屆90後,牙齒都沒有了。
當妳下定決心去看牙醫,來到牙科診所的時候,妳傻眼了——
在媒體的報道中,有很多花大價錢換牙的例子:
2019上海的趙玉國(化名)種了兩顆牙,花了6萬多。
2018年,北京的余浩(化名)計劃種植1顆瓷牙,總花費近3萬元,相當於他當時近3個月的工資。
2017年,52歲的周女士到武漢大學口腔醫院種植牙,打了14種植牙,固定了28顆牙,花了近20萬元...
就連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副院長葉林教授也感慨:
種個滿嘴都夠買寶馬了!
壹輛寶馬大概40萬人民幣。在很多縣,這些錢可以用來全款買壹套房。
在6億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當下,看牙簡直是天價。
而且因為現在壹半甚至六成以上的牙醫都是年輕人,所以幾年前“90後正畸破產”的話題壹度躍上微博熱搜。
《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2020》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種植牙數量將達到約406萬顆,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壹,市場規模近6543.8+0600億元。
這1600億的背後,是無數人用真金白銀堆砌的牙齒在困擾。
“別看牙,牙疼;我看完牙都心疼。”
——這恐怕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寫照。
2
種植牙的價格是多少?
面對這麽高的價格,很多人捂著牙退縮:這顆牙比黃金值錢多了!
種植牙,為什麽那麽貴?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剝離了種植牙的上遊和下遊。
這個行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上遊:設備和耗材企業
中遊:設備經銷商
下遊:口腔醫療機構
屠園幹線網
在這個產業鏈中,上遊的牙科材料極其昂貴。
壹個硬性的現實是,目前國內90%的種植牙由於技術壁壘等原因被瑞士、德國、韓國品牌壟斷。其中,ITI種植體在瑞士的價格約為6000-20000元;德國BEGO種植體價格5000-10000元;韓國低端的JUST植入要5000-8000元。
除了進口牙成本高,種植牙還要經過廠家、全國總代理、地級市代理、招標機構、醫院等諸多環節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價格飛漲在所難免。
下遊,費用主要來自牙醫。
在很多人眼裏,牙醫的工作無非就是拔壹顆牙,裝壹顆牙,很簡單。但實際上,牙醫和其他醫生壹樣,專業性很強,培訓成本很高。
專業牙醫必須接受長期培訓:
10年碩士+3年以上臨床及依從性培訓,合計13年以上。更何況學習時間長達16-17年。
另外,口腔診療也是壹個比較長時間的工作,工作強度大,口腔手術的周轉率每天都不能降低。在疫情期間,牙科是最長的醫療服務之壹,因為
醫生在磨牙的時候會把唾液和血液做成液滴。壹旦患者攜帶任何傳染性病毒,臨床交叉感染的風險極高。
除了培訓成本高,更關鍵的原因在於稀缺。
《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2017》顯示,我國有167227名口腔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占全部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的5.3%,平均每10萬人擁有16.7名牙醫,遠低於韓國和英國的45名。
牙科人才的高成本和稀缺性使得他們的收費很高。
這壹點在口腔醫院龍頭企業通策醫療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其運營成本長期在55%左右,運營成本的主要構成是產品材料和醫務人員工資,其中醫務人員工資可占運營成本的70%。
換句話說,牙醫是靠技術生活的工匠。
還有壹點就是種植牙、烤瓷牙、洗牙、正畸、種植牙基本不在醫保範圍內,因為在現在的觀念裏,這些項目都不是治療項目,而是“醫美”項目。
費用高,醫保不能報銷。種植牙貴壹點都不奇怪。
三
直線下降的“牙草”
300億牙的業務,6543.8+0600億的市場規模,只是壹個很小的起點。
市場壹擴張,資本就瘋狂了。打開眼搜,輸入關鍵詞“牙科”,相關公司多達27437家。在牙齒美容、牙齒健康和牙齒修復方面,新成立的企業超過7000家。
這其中,就不得不提壹般的政策性醫療。2017年末,通策醫療的股價還在30元左右徘徊。但在2021,公司股價壹度飆升至320元:
短短三年,漲幅接近10倍。
因此,通策醫療也被稱為“齒中茅臺”。
但誰也沒想到,短短半年多時間,通策醫療的總市值已經減半,回到了起點。截至2022年2月15日,通策醫療總市值為499.62億,市值縮水超過800億元。
從高點看,通策醫療的股價已經跌了60%以上,幾乎回到了解放前。
按理說,牙科市場這麽火,通策醫療是頭部企業,應該是繁榮的。為什麽會遭遇如此暴跌?
在通策醫療的財報中可以找到壹些答案。
2021前三季度,通策醫療營收265438+3600萬元,同比增長44.16%。單看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5,438+02.44%,環比增長65,438+09.4%,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88%,環比增長44.6%。
這個增速乍壹看還可以,但由於機構普遍預期至少兩位數的增長,所以真的是滑鐵盧。
除了業績上的失速,更重要的原因來自於集中采購。
去年8月,浙江寧波醫保局下發了壹份名為《關於進壹步明確歷年種植牙醫保賬戶支付的建議(征求意見稿)》的文件,其中明確提到:
以“調整種植牙項目統籌醫保支付標準”為工作目標,關於收費標準,寫明“目錄內國產品牌種植牙收費標準為每顆3000元,目錄內進口品牌種植牙收費標準為每顆3500元。”
壹旦真的降價,對通策醫療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據鳳凰網財經統計,浙江省內通策醫療的毛利率高達46.9%,而省外毛利率僅為28.3%,相差近壹倍。
更關鍵的是,通策醫療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浙江省。2020年,同策醫療90%的收入將來自浙江省,光坑口醫院將支撐同策醫療80%的利潤。
圖袁遺歐
壹旦大本營被攻破,對利潤的影響可想而知,也難怪市場如此擔憂。
四
樂章結尾部
就在前幾天,通策醫療又火了。
這次不是因為牙齒,不是因為業績,不是因為股價,而是因為董事長。
2月7日,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劍明發了壹條微博,透露了去景山寺燒香祈福的動態,卻無意中暴露了自己違反當地防疫政策,“開門”進寺的行為。
這波“凡爾賽”被吃瓜群眾抓住了。批評過後,他們都嘲諷道:
佛都真的有“元”人嗎?
回顧過去,通策醫療通過壹次成功的公立醫院改制而崛起,成為a股首家醫療服務上市公司。以優質醫院資產為後盾,通策醫療在客戶資源、市場份額、商業模式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並得到了市場的回報。
但面對時代的風暴,“燒香拜佛”是沒有用的,忍著才是王道。目前無論是全科醫療還是牙科行業都是如此。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都會想起壹位長者說過的話——
妳以為他在風口浪尖,其實他在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