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裏在河南陸毅”證據老子故裏在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既有古代文獻,又有出土文物為證,考察的地理位置完全接近。同時,也證明了老子故裏在楊過的說法是不充分的。關於老子故裏的位置,古今學者提出了很多意見。其中,的理論(劉龐生1998)最具結論性,流傳最廣,而的理論最具迷惑性和謬誤性(孫2002,2003)。本文從四個方面重新論證了陸毅的理論,而楊過的理論是不成立的。關於老子故裏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老子列傳》。上面寫著:“老子也是楚庫縣李湘曲仁裏人。”楚是古代的楚國,古縣是現在的鹿邑縣,(或賴鄉)是鹿邑縣。
太清宮鎮,老子故裏以東,曲仁裏是鄉政府所在地——太清宮集。這是鐵證,歷朝歷代,歷久彌新。例如,古庫縣現在是陸毅,有幾個公共和私人著作。
地下證據確鑿。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隊在太清宮鎮出土多周。
河南陸毅太清宮龍山文化遺址出土了唐、宋、元時期的青銅鼎文物和銘文,發現了宋代宮殿遺址。整個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其中有壹個3000平方米,是故宮太和殿的兩倍。上世紀80年代,河南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修復,修建了太極堂、三聖母院堂、娃娃堂、圍墻、山門等。,並重新雕刻了老先生的玉像,安放在太極堂。在陰山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了春秋至商代的夯土建築、祭祀坑、馬坑和大型墓葬。馬坑發現三處四坑,壹般是四匹馬合葬(所謂壹床)。馬骨架排列有序,以四馬騎大車的姿勢擺放。馬頭上有青銅飾品和皮帶的痕跡,每匹馬都埋有壺、盆等陶器。大墓為漢形墓,有兩座墓,南北長47.5米,寬7.5米。墓內共發現13具被埋人骨骼和1具狗骨骼。墓中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包括68件青銅容器、20多件武器和工具、80多件玉器、100多件陶瓷以及大量的錢幣、貝殼和骨頭。出土的青銅器多為酒器,方器較多,如方尊、方子等。比較特別的造型是壹個龍形的天蓬,上面蓋著三個龍牌躺在上面,下面是壹根蘆葦。淡黃色的液體依然保存在酒中,酒香依舊。有些青銅器上有銘文,如長子、長子口、戈丁。其中長子口最多,可以確定墓主人應該是“長子口”。玉器有戈、刀等禮器,也有壁、環、黃、柄、條等禮玉和佩飾,還有牛、虎、鹿、鳥等玉雕。出土有石編鐘、銅鈸、骨排簫等樂器,5件骨排簫,其中兩件較好,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的排簫實物,將排簫制作的歷史提前了數百年。根據出土器物的特征和埋葬習俗,該墓的年代應為商代末期至周初(劉玉振2003)。從考古發現可以看出,早在商代末年、周初,這裏就是中央王朝的軍事據點或方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