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化谷物。老神珠的特點是線條和凹槽不規則,凹槽橫截面呈“U”形。天然礦石風化顆粒的凹槽內部形狀像壹片枯葉,長期存放甚至埋藏在地下形成的風化顆粒不規則,深淺不壹。現代設備可以制作出有點自然和不規則的凹槽圖案。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仿風化紋就像用刀在樹葉上劃了壹刀,凹槽的橫截面呈“V”形。但有些老珠的風化紋不壹定很明顯,這是由於長期佩戴習慣不同,與表面磨損有關。壹般來說,如果風化線明顯,天珠的表面是暗淡的,而如果風化線較淺,天珠的表面是光亮的。大部分透明天珠的風化線都是平行的直線。少數天珠有魚鱗和直線。真天珠上的風化紋,數量、大小、深淺、形狀不壹,呈散狀。在高倍放大鏡下,可以看到從正品內部長出的風化紋。觀察西藏老珠最好準備壹個20倍以上光線的放大鏡。反復觀察壹些老珠,自然就明白區別了。
2.兩個端口。有人說西藏的神珠兩頭都是白的,這真的是無稽之談。由於天珠長期佩戴多代,兩端摩擦損耗嚴重,主料體白色部分突出,所以天珠兩端會呈白色。有些天珠還完好無損,還保留著原來的顏色。兩個白珠是藏天珠不是真的。另壹方面,我們也可以從珠子佩戴的傾斜角度來判斷長時間佩戴的那串珠子的長度和珠子的位置。因為每個人擁有的天珠的大小和珍貴程度因人而異,做成珠子時的位置慣性也不壹樣。
3.長孔。古代的重物鉆孔,而不是現代的電動工具高速鉆孔。繩子穿了壹千多年,天珠的孔很光滑,沒有棱角,孔很寬。另外,少數天珠的孔內會有魚鱗和朱砂斑,這是任何假天珠販子無論用什麽手段都復制不出來的。少數孔中也會出現風化線。
4.溫暖的感覺。天珠的表面應該自然地有壹種有光澤的、像蠟壹樣濕潤的感覺。因為年代久遠,老珠自然風化,形成表面凹凸不平,反射光感差。天珠的光澤和保暖性主要取決於佩戴的情況和時間的長短。平時經常佩戴,供奉給佛,煙會顯得更加潤澤有光澤。壹顆西藏天珠因為年代久遠,表面肯定是有深度感的,而光澤度高的天珠必然是顏色較深,牙白線會有些發黃。少數老珠表面無光澤,經火供或野外長期暴曬而鈣化,只要仔細觀察,用心體會。
5.朱砂斑。西藏老天竺的朱砂斑,就是天然礦物中所含的鐵。經過長時間的磨損和與大氣中所含物質的接觸,由礦體本身所含的鐵氧化形成氧化鐵,它通過礦體的孔隙由內向外延伸。從老天竺表面看,呈點狀而非線狀,顏色有的是褐色,有的是絳紅色(朱砂不僅表面是天然的,內層也是天然的)。比如老珍珠的朱砂點在珍珠表面,呈凸出的半圓形,用針就可以處理掉。很快,朱砂斑又會長出來,仿佛老珠有了生命。其他帶黑點的天珠,都是已經火供過的天珠。在宗教儀式中燒火後,原本紅色的朱砂點變成了黑點。有的人覺得身體好,運氣好的時候是紅色的,身體不好的時候就變成黑色了。
有業內人士認為,天珠有些材質容易長出紅色朱砂斑,比如II型天珠。壹般來說,有紅色朱砂點的天珠價值要高於沒有紅色朱砂點的天珠。神珠不壹定有朱砂點,有朱砂點的不壹定是神珠。西藏天珠的鑒定,不能僅憑紅色朱砂點來判定,否則會誤入歧途,落入臺灣省和日本珍珠商的圈套。藏族著名學者白瑪多吉寫過《天然圖騰瑪瑙與蝕刻瑪瑙的比較研究》壹文,說:藏族人搔抓皮膚流血,血液會滲入天珠,從而形成朱砂斑。對於這些千奇百怪的理論,讀者是可以清楚地區分的。
欣賞天珠,應從珠形、圖騰、出血、孔洞、巖石、風化、表皮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而不應以單壹因素判斷天珠的真偽。
欣賞和鑒別天珠是個技術活,需要慢慢學,不是壹朝壹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