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總統制的基本進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思想醞釀和內部規劃階段。
早在戈爾巴喬夫執政初期,蘇聯壹些法學家和政治學家就公開提出研究三權分立理論,吸收其有益成分的問題。但是,這些學者的評論在當時是沒有市場的。在65438-0988年的CPSU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戈爾巴喬夫在報告中提出了“法治國家”的概念和“法律至上”的思想,活躍了分權理論的研究。
1989年5月,蘇聯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分權的過程始於CPSU、蘇聯政府和蘇聯議會之間的橫向關系,其特征是權力向蘇聯的轉移。接著戈爾巴喬夫提出了建立新的國家和社會管理體制的主張。
從1989年底開始,CPSU政治局委員雅科夫列夫起草了《CPSU行動綱領》,其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總統制的問題。在CPSU二月全會前夕,戈爾巴喬夫雖然沒有在公開場合直接提及總統制,但他還是秘密或公開地派出壹些代表團到美、法等國考察西方的議會制和總統制。與此同時,蘇聯壹些著名學者和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派發表文章或談話,闡述建立總統制的必要性。著名法學家b .托波寧的文章也揭示了總統制的壹些思想。
第二階段是CPSU中央委員會於2月正式提出建立總統制。
2月提交CPSU中央委員會討論的CPSU行動計劃草案明確指出:“CPSU認為,三權分立,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對管理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用列寧的話說,就是要把蘇維埃制度的優點和議會制的好處結合起來。在發揮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和最高蘇維埃的作用的同時,我們需要壹個可靠和有效的機制來執行改革政策和所通過的法律。因此,國家元首職位的設立——總統制在社會上越來越確定。
戈爾巴喬夫還首次公開提出建立總統制的問題,要求賦予總統“將改革政策付諸實施的壹切必要權力”。在二月的蘇共中央全會上,有許多熱門的話題和激烈的辯論。但在建立總統制的問題上,大部分代表在發言中表示支持,只有駐波蘭大使布羅維科夫表示強烈反對,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最後全會通過了包括建立總統制在內的CPSU行動計劃,只有葉爾欽投票反對CPSU行動計劃。
第三階段是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會議和最高蘇維埃會議,為建立總統制作具體準備。
就在CPSU中央委員會二月全會後,戈爾巴喬夫於二月六日召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會議。會議壹致同意在蘇聯建立民主總統制,並決定於近期召開第三次特別人民代表大會,正式建立總統制。
戈爾巴喬夫在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會議上獲得成功,隨後於04年2月14日召開了蘇聯最高蘇維埃第三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400多名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議員)討論了與建立總統制有關的問題。
在04年2月14日的會議上,戈爾巴喬夫在制定總統時間表上受挫。這壹天,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提出了兩個建議。
第壹個建議是:請議員同意在2月27日召開臨時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建立總統制。對此,委員們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總結起來有三點:第壹,總統制相關的法律文件還沒有準備好,到2月27日只有兩周時間,準備工作很難完成。第二,我對上次人代會閉幕不到兩個月就召開臨時人代會感到不解。第三,我認為建立總統制的時機尚未成熟。
最後,本議案表決結果為:241票贊成,161票反對,32票棄權。由於贊成票沒有超過規定的2/3多數,2月27日召開臨時人民代表大會的提議被否決,只好另選吉日。
第二個提議是把討論總統制列入這次最高蘇維埃會議的議程。議員們采納了這壹建議,並同意為特別人民大會確定另壹個日期。
在2月27日的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戈爾巴喬夫在建立總統制方面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經過緊張的準備,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向最高蘇維埃會議提交了總統制法律草案。經過辯論,大多數議員都確信總統制必須盡快實施。盡管成員們在建立總統制的具體問題上仍有分歧,但會議在兩個方面取得了突破:壹是以347票贊成、24票反對、43票棄權通過了建立總統制和修改憲法有關條款的決定;二、決定非常人民代表大會於12年3月至13年3月召開,討論建立總統制,同意代表非常人民。
第四階段是召開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會,正式確立總統制。
第三次臨時人民代表大會原定召開兩天,因爭論激烈推遲兩天至15。雖然會上規定壹個提案需要三分之二多數票才能通過,但還是有幾十個提案,頻繁投票。
3月14日深夜,蘇聯第三次臨時人民代表大會投票選舉總統。3月15日,蘇聯公布總統選舉結果,1329人投票贊成,占2245名登記代表的59.2%,占投票代表的70.76%。有495名代表投了反對票,54票無效。根據法律,在投票時獲得登記的蘇聯人民代表總數壹半以上的候選人被視為當選。至此,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聯首任總統,宣誓就職,任期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