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徐厚澤的社會評價

徐厚澤的社會評價

徐厚澤是壹位令人敬畏的科學家,因為他的研究領域的難度和他所創造的學術聲望。但在人們的談論中,他被稱為快樂的“老許”。

今年徐厚澤70大壽,幾個年輕人圍在他身邊,在他辦公室吵了起來。

壹群從外地來參加地調院學術研討會的專家不解:在徐院士的辦公室裏怎麽能喊得這麽大聲?這個研究所的年輕人真的不尊重老徐。

年輕人笑了。“在學術和工作問題上與老徐爭論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從來不怕他。”

大家都叫徐厚澤“老徐”。以至於徐院士的夫人楊惠傑經常聽到人們向她問好。妳家老許呢?

徐院士很溫和,從來不擺架子。任何人都可以找他談問題,在大地測量站工作,他總是願意陪著。

“如果我們有不同意見,心中有想法,我們從不隱瞞。我們可以直接告訴他。”對此,大地所的科研人員頗為自豪。

如有異議,徐院士從不以學術權威自居。他可以對年輕人說:“我會回去思考這個問題。”

徐厚澤做學術報告時,壹些剛進地調院大門的小夥子站起來提出反對意見,和他討論。他不僅沒有生氣,還說了壹句“說得好”。

徐院士喜歡和年輕人討論問題,讀學生的畢業論文。只要他在武漢,就必須參加學院所有的學生論文答辯和學術報告會、研討會。

徐院士表示,從學生身上受益匪淺,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徐厚澤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許多人已成為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主要科技骨幹。

徐院士出差的時候,用他學生的話說,對自己很“挑剔”。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院士們被期待來北京,總是住在中科院機關大樓後面的平房招待所。有壹次他從上海趕去北京開會,打車去機場大概要二三十元。他手裏拿著幻燈機到處找中巴。上車時,他驕傲地向送行的人伸出四根手指。“只要四塊錢。”徐厚澤說,項目經費要用於實實在在的科研。

作為壹名院士,他和普通人壹樣有自己的業余生活和很多快樂。

徐院士喜歡京劇。當他忙的時候,他會聽程的《鎖麟囊》或哼壹首《定軍山》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他說他能聽出京劇不同流派之間的細微差別。

徐院士也喜歡看足球。尤其是和中國的國際比賽,他不會錯過。

看電影,徐院士喜歡看經典大片,比如《亂世佳人》、《泰坦尼克號》。他喜歡電影的快節奏。記者曲淩雲、徐厚澤是我國著名的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地測量研究所培養的優秀科學家之壹,中國科學院首批研究生。1991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近半個世紀以來,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的探索中,為我國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與中科院其他研究所壹樣,大地測量學壹直有著求真務實、合作創新的優良學風。早在讀研期間,徐厚澤就受到了這種優良學風的影響。按照他的說法,只要進了科學院,就要做好兩件事:壹是打好理論基礎;二是培養科研能力。徐厚澤在研究生學習之初就從事橢球大地測量和地圖投影的研究。在方俊院士的指導下,他先後提出了利用等壓線和高斯-克魯格投影計算地球主題的方法。後來,方俊院士要求他轉向重力作為他的主要課題。為此,他在畢業論文中指出,中國的重力場比蘇聯復雜,在處理天文重力水準資料時應細化中心區的計算,用雙極系模塊代替莫洛金斯基的橢圓雙曲系模塊,首次在計算機上實現,受到當時大地測量界和蘇聯專家的稱贊。

徐厚澤院士壹直與大地測量學面臨的任務和挑戰密切相關。20世紀60年代初,天文重力等級的計算方法通過與國家測量壹隊相同的測試和改進,被推廣到國家測繪局使用,並作為兩個操作模塊之壹納入局內重力計算細則。隨後,為了解我國山區地形和重力場的復雜變化,提出用現在廣泛使用的間接插值法代替天文重力水準和空間異常,並專門建立高精度天文重力水準網在鄂西北山區進行實驗。在隨後的幾年裏,他從事了大量的軍事和空間技術測繪保障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在1971年建成了中國第壹個以重力數據為中心的全球重力場模型。80年代初,他研究了高空擾動的重力賦值方法,與部隊戰友壹起構建了估算我國1× 1平均重力異常的方案,並成功應用於國防武器試驗。近10年,作為技術負責人參與了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國家重力網“85”系統的建立和“中國地殼運動監測網”的建立,探測和發現了青藏高原隆升和雲南麗江地震同震形變引起的重力變化。

徐厚澤院士在近代地球外重力場近似理論基礎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壹系列創新成果。在1963中,他提出了Weining Manez垂直偏差中函數的最佳逼近問題的解法,改進了權威的Molokin逼近公式。後來,他進壹步發展了具有邊界花園約束和截斷誤差估計的高度異常和垂直偏差的統壹近似方法。這壹成果在第17屆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上進行了報告,在國際大地測量界引起了巨大反響。他還提出了利用擴展到地球內部規則球體的虛單層密度來確定地球外部重力場的方法,拓展了瑞典皮埃爾·哈默的理論。上述研究成果獲得1987大地測量研究所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徐厚澤院士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從事了6年的地震監測工作,並被借調到北京國家地震分析預測中心。為了消除地震前兆觀測中的潮汐影響,他開始研究固體潮和載荷形變,在國內率先研制出重力潮汐的簡易理論值算法並推廣。後來在他的領導下,在中國武昌建成了國際先進的重力潮汐基準面,建立了中國沿海和東西部的重力潮汐剖面,研究了卷積與球函數相結合的海洋載荷計算方法,特別是他對重力潮汐改正精度的估計,在世界上是罕見的。他和他的學生壹起發展了壹種利用攝動級數展開求解地球潮汐運動方程的方法,這是世界上最方便的考慮地幔橫向不均勻性的地球潮汐形變理論。在固體潮研究中,他與各國科學家壹起,發起並制定了65438年至0997年國際超導重力儀觀測地球動力學研究計劃。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近20臺超導重力儀正在國際大地測量學會的框架下實施這壹計劃。

20世紀90年代以來,領導了衛星測高數據的分析研究,在海平面變化趨勢研究、海底地形反演、新構造發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近年來,他致力於衛星重力的研究。

徐厚澤院士的思想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他認為:“我們應該面對當今世界的高科技發展,站在歷史的高度,做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選擇,這才是跨學科發展的未來。”為此,他與20多所國外科研院所和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加強了學科交流,使壹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幹在大地測量、地球物理、固體潮等跨學科領域脫穎而出。通過合作交流,發現國際天文協會(IAU)和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IUGG)認可的Wahr固體潮模型的緯度依賴性是錯誤的,發展了獨特的小參數攝動方法,給出了新的數值結果,解決了國際上金星重力場零參考面漂移和修正bow的問題。在地球物理方面,在國際上首次精確推導了張德樂擺動的理論Q值,研究了喜馬拉雅地區的地殼運動狀態。

徐厚澤院士先後擔任國際大地測量協會執委會、國際潮汐委員會主席、國際重力委員會副主席、《國際大地測量雜誌》編委等職務,受到國際同行的關註和重視。

徐厚澤院士已經70多歲了,但他仍然時時刻刻關心著大地測量學的發展。近日,根據中國科學院院長盧永祥給地測院題詞“服務國家需求,勇攀測地高峰”的精神,積極為地測院建言獻策:圍繞地殼運動監測與地球動力學、地球系統質量分布與遷移、地球深部內部動力學、濕地生態研究、大地觀測技術集成與國家需求,組建創新團隊 以及重力、遙感和地理信息技術在國防和環境災害監測中的應用,以實現研究所。

作者:俞平凡劉林濤彭芳

  • 上一篇:《晨花夕拾》讀書筆記約500字。
  • 下一篇:談戀愛和打籃球哪個更吸引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