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公共圖書館如何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公共圖書館如何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250文獻識別碼:A篇號:1673-0992(2011)06-0000-01。

摘要: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內涵入手,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性和社會責任,探討了圖書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措施。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功能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在政府強化公共服務職能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建設,實現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支持公共文化事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環境。因此,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那麽,作為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是什麽?如何發揮自身的作用?服務大眾,這是本文將要討論的幾個問題。

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涵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現代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共財政等社會資本為補充,公共文化機構等文化機構和社會組織為補充,提供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產品,滿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規體系、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體系、公共文化生產供給體系、公共文化經費保障體系、公共文化人才保障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評價監管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五大基本功能:公平性、便利性、多樣性、公益性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性質。在我國,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文化機構、非政府組織和企業構成了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其中,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主體,負責組織和監管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機構,仍然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中堅力量。

二、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1.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文獻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在各種社會機構中,只有圖書館作為中介機構,承擔著保存人類文化經典的重任。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文獻保存對象的形式,從最初的龜甲獸骨、紙莎草泥板,到現代的印刷書籍,再到現在的磁盤、光盤、膠片等。,只要是人類社會留下的文化遺產,都可以成為圖書館保存的對象。因此,從古籍到現代數字信息,豐富多樣的圖書館資源成為先進文化理論研究、文化知識傳授、優秀文化傳承、文化娛樂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支撐。

2.傳遞科學信息是現代圖書館的重要職能。圖書館作為社會文獻信息的收集中心,儲存著大量的社會文獻信息。通過向公眾提供各種服務,圖書館可以廣泛傳播儲存的知識和信息,並通過公眾的充分有效利用,將其轉化為科技和文化成果,物化為直接生產力,從而在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社會發展進步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圖書館作為開展社會教育的重要文化和科學教育機構,是公眾終身學習和教育的重要基地。這種教育是通過公眾閱讀來傳遞文化科學知識的社會活動,讓公眾利用圖書館自主學習和更新知識,這是任何學校教育都無法比擬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老化極快,圖書館的這種教育功能將更加明顯。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最新的知識和信息,使他們更新知識,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養。只有圖書館才能負擔得起如此大範圍的國民教育和普及教育。

4.提供文化娛樂活動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共文化空間,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好所存儲的社會文獻信息資源,為公眾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使他們開闊文化視野,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我們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動,向公眾提供文化展覽、學術會議、大型展覽、報告和知識講座,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圖書館通過為公眾提供閱讀資源和環境,成為傳播和活躍公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是社會文化生活的中心之壹。期刊文章的分類查詢在期刊圖書館。第三,公共圖書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對策。

1.抓住機遇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中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用公共財政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討論文化發展戰略時,強調要堅持文化的公共利益,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為公共圖書館事業指明了方向,為公共圖書館帶來了發展空間。因此,在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壹方面,要積極組織館員學習十七大報告,深刻認識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和任務。另壹方面,要大力宣傳公共圖書館的社會作用,增強公眾對圖書館的認同感和親近感。增強各級政府對圖書館的認識,爭取公眾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改善辦館條件,完善服務設施,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務水平和能力,讓更多的人在公共圖書館體系的保障下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

2.提高認識,創新服務理念。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化環境下個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關註社會公平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系統在保證公平的同時,貫徹以人為本的意識,倡導人文關懷,其實質是全面倡導免費、平等、開放、免費的圖書館精神和服務。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創新服務理念。壹是樹立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在硬件設施上滿足人性化的要求,為讀者提供寬敞的借閱環境;在軟件環境上,要營造尊重和理解讀者的良好氛圍。在圖書采購、圖書分類編目、圖書館系統等方面。我們應該以讀者為中心,調整不合理的開放時間和繁瑣的借閱制度,取消對讀者年齡和進入公共圖書館的限制,確保和實現公眾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二是樹立“藏用結合,以用為主”的服務理念。傳統圖書館在文獻資料管理上,重藏輕用,重在收藏,藏書數量是衡量壹個圖書館的重要標準。在信息社會,無論館藏信息資源是紙質形式還是電子形式,只有被讀者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效益,利用次數越多,效益越大。因此,圖書館在行使收藏職能的同時,應更加註重流通職能,以滿足信息時代公眾對多元化文化服務的需求。

3.改善服務,保障公民文化權利。文化服務的目標是實現每個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文化權利作為壹項基本人權,也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提供多種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務,維護和實現公眾的文化權益,滿足公眾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1)創新圖書館服務模式。構建覆蓋全社會的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立足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完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壹是構建借書還書“壹卡通”運營體系。通過實現網上檢索、聯合編目、館際互借,“壹卡通”服務網點遍布城鄉,為公共圖書館向社會提供普遍、平等的服務創造了條件。二是整合合資企業,構建網絡信息服務體系。如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實施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立了以省級圖書館為中心、區(縣、市)圖書館為分中心、社區和鄉鎮(村)服務點為依托的三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整合,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信息資源輸送到基層服務網點,讓公眾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成果。(2)實行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免費服務是圖書館公共責任的價值取向,也是公眾對圖書館責任的價值訴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IFLA發布的《公共圖書館宣言》,公共圖書館應該是免費和可訪問的,公共圖書館應該向所有人免費提供服務,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基於這種理念,公共圖書館應該向公眾免費開放,而且這種免費也應該是全方位的。在我國,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公共圖書館還沒有提供免費服務,但在我國壹些經濟發達地區,公共圖書館已經逐步對讀者實行免費服務。盡管全面實施公共圖書館免費服務任重道遠,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政府對公共圖書館的財政投入將會加大,公共圖書館實現完全免費的公共文化服務將成為現實。這是圖書館職業自律的要求,也是圖書館人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3)為弱勢群體建立知識援助服務。民主政治倡導社會公正和平等,主張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IFLA在1999發布的《圖書館與知識自由宣言》宣稱,每個人都有理解、表達、傳播和創造知識的自由,保障這些權利成為圖書館和信息機構的核心責任。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機構,為弱勢群體提供知識援助,是圖書館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壹方面,要營造關愛弱勢群體的良好環境,消除弱勢群體獲取信息的障礙,開辟服務渠道,豐富服務內容,保障和實現城市低收入居民、農民工和殘疾人的基本文化需求。另壹方面,通過提高弱勢群體的生存技能,開展自主學習,使他們擺脫困境,具備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參考資料:

【1】鐘曉峰。公共講座和加強圖書館服務。圖書館學報,2007(6):113-115。

[2]繆建新。公共圖書館講座品牌的構建。圖書館學報,2005 (8): 38-39。[3]王宇。淺析公共圖書館講座集群模式的構建。圖書館論壇,2007 (5): 51-53。

  • 上一篇:小班分享玩具教案(合集8篇)
  • 下一篇:閱讀《夏洛特的網》900字(6篇壹般性文章)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