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請列舉壹些梵高的作品,簡單介紹壹下。

請列舉壹些梵高的作品,簡單介紹壹下。

梵高(文森特·範

梵高,1853-1890)出生於荷蘭農村的壹個新教家庭。早年做過店員、商務代理,也在礦區做過傳教士。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在生活中遭受過挫折和失敗。最後,他投身於繪畫,決定“在繪畫中與自己奮鬥”。他早期的繪畫風格是寫實的,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和法國寫實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認識了印象派和新印象主義畫家,接觸了日本浮世繪。視野的擴大使他的繪畫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畫開始從早期的沈悶、暗淡向簡潔、明亮、色彩強烈轉變。他在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勒的時候,已經擺脫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向了相反的立場。在阿爾勒,梵高想組織壹個畫家協會。1888年,高更應邀來訪。然而,由於他們性格的沖突和想法的差異,合作很快失敗了。此後,梵高的癲狂(有人將其記載為“癲癇”)時常發作,但在神誌清醒時仍堅持繪畫。1890年7月,他因精神錯亂開槍自殺,時年37歲。

這位容易激動又神經質的藝術家,在他短暫的壹生中,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傑作。他的藝術是心靈的表達。他曾經說過:

“我畫畫不求準確,只是想更有力地表達自己”。他不註重客觀形象的再現,而是註重對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討論梵高時說:

“他是他那個時代最富激情和抒情的畫家。.....對他來說,壹切都是有表現力的,迫切的,吸引人的。所有的形式和面孔都有壹種驚人的詩意。”“他覺得大自然的生命中有壹種神秘的升華,他希望捕捉到這種升華。這壹切對他來說意味著壹個充滿熱情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向人類傳達他吞噬壹切的熱情。”

(《論梵高》,奧爾夫·沙洛夫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第95頁)。

為了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梵高探索了壹種繪畫語言,叫做表現主義。他認為:“色彩不是為了達到局部真實,而是為了激發壹些激情。”在他的畫中,強烈而響亮的色彩對比往往達到了極限。而他激情的旋轉和跳躍的筆觸,使他的麥田、柏樹、星空如火焰般升騰顫動,震撼觀者的心靈。在他的畫中,強烈的情感完全溶解在色彩和筆觸的交響中。?

梵高將第二幅自畫像(這幅)視為心智健全的標誌。“我希望妳能看到我的臉比以前平靜多了,雖然在我自己看來,我的神色比以前有些呆滯。我又帶了壹張,是我生病期間試著畫的,不過我想妳會更喜歡這張。我創作這幅畫的時候故意畫的很簡單。妳見到老畢沙羅時,給他看看這幅畫。”

與梵高自己的看法相反,這張臉絕不是平靜的,他的表情也絕不是空白和呆滯的;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堅定,專註,永不退縮。作者用旋轉的冰藍色筆觸描繪了壹個似乎在顫抖的背景。背景襯托出壹個有著橘黃色頭發和胡須的主人,他來自中產階級,穿著大衣和馬甲。同時,畫家的臉上有壹種熟悉的氣質光澤。梵高作品的目的是暗示他想恢復自信。他讓提奧看看這幅畢沙羅的作品,這說明他渴望離開醫院,回到畫家的環境中。在同壹封信中,他還寫道:

“畢竟壹個人不僅要畫畫,還要認識人,時不時的調整自己的心情,通過和別人的接觸補充自己的思想。”梵高把這幅畫看作是自己身心恢復和有能力重畫的象征,所以回到北方後,他從泰奧手中接過這幅畫,帶到了俄耳甫斯。

這幅畫打動了奧爾夫的加歇博士,他想要壹幅復制品。然而梵高並沒有留下臨摹,或許是為了取悅恩人,他用這幅作品的色彩和筆法為醫生畫了壹幅肖像。

梵高的自畫像表現了現代畫家的氣質和抱負,是站在畫家的立場上追求的壹種烏托邦式的理想境界。

背景采用灰藍色連續曲線,產生漩渦般的效果。冷酷的表情與變化的背景形成對比。而他的眼睛,正如安東尼·阿德所說,“可以穿透壹個人”。?

《吃土豆的人》,梵高,1885,油畫,82× 114cm,阿姆斯特丹,國家文森特梵高藝術收藏。

梵高早年與社會下層的接觸,深深觸動了工人們的貧苦生活。他受到米勒的影響,想成為壹名農民畫家。

《吃土豆的人》是他這壹時期的代表作。這幅畫充分體現了梵高的社會道德感。他選擇畫那些農民,主要是因為他發現自己和這些可憐的工人之間有某種精神上和情感上的和諧。他在給哥哥西奧的信中寫道:“我想強調的是,這些在燈下吃土豆的人,是用伸向盤子的手挖地的。因此,這部作品描述了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如何誠實地賺取自己的食物。”

(《論梵高》奧爾夫·沙洛夫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第149頁)。

這幅畫中,壹個淳樸的農民家庭圍坐在壹張狹窄的餐桌旁,桌上掛著的壹盞燈成為畫面的焦點。昏暗的燈光照在農民憔悴的臉上,使他們顯得格外突出。低矮的屋頂使房間更加擁擠。陰郁的基調給人沈悶壓抑的感覺。畫面構圖簡潔,形象純粹仆人。畫家用粗獷有力的筆觸描繪出人物布滿皺紋的臉和瘦骨嶙峋的身體。背景色又細又淡,襯托出前景中的人物。梵高自己稱這幅畫為“表現主義的誕生”。他說:

“我不想讓畫中的人物變得真實。壹個真正的畫家不是根據物體的實際情況來畫物體,……而是根據他自己的感覺。我欽佩米開朗基羅筆下的人物,盡管他們的腿太長,臀部太大。”有人指責他在這幅畫中的形象不準確,他的回答是:

“如果我的角色是準確的,我會感到絕望...我只想制造這些不準確和偏差,重塑和改變現實。是的,它們可能是不真實的,妳可以這麽說——但它們比真正的真相更真實。”

(《論梵高》,奧爾夫·沙洛夫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第150頁)?

《向日葵》,梵高,1888,油畫,95×73 cm,倫敦,泰特美術館收藏。

梵高於1888年2月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在這裏,他被南方明媚的陽光深深地激動著。在給埃米爾·伯納德的信中,他表達了自己的狂喜。他說那裏的河水是綠色的,夕陽像熔爐壹樣熔化金子,太陽是金色的。“在我眼裏,這裏的鄉村寧靜而多彩,...跟人們在日本版畫裏看到的壹模壹樣。”他愛上了遍地生長的金色向日葵。他想象用“壹系列黃色變化”來畫壹組黃色或藍色背景的向日葵靜物畫,並裝飾他在Al的房間。他壹口氣完成了六幅向日葵畫。在這些畫作中,他以抒情的風格充分展示了那些金黃色花朵的絢麗光彩。這

這不是壹幅傳統的描繪自然花卉的靜物裝飾畫,而是壹幅展示太陽的畫,壹首對陽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歡樂頌歌。畫中向日葵花在陽光下盛開,仿佛“生成在後臺燃燒”。正如梵高自己所說,“這是愛的最強之光!”

梵高表現向日葵的手法也很巧妙。他用1的簡化手法來描繪物體,使畫面充滿了平面感和裝飾意味。畫面以黃色和橙色為主,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莖幹。紋理上的密集色點具有引人註目的效果。粗獷豪放,紮實有力的筆法,不同的走向,在明亮燦爛的背景上尋找不同的結構和色彩,使向日葵光彩奪目,感人至深。?

《星夜》,梵高,1889,油畫,74×92 cm,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1889年,梵高的瘋狂再次爆發。在與高更激烈的爭吵後,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用手帕包起來交給了壹個妓女。之後,他被送到了聖雷米的瘋人院。他在那裏呆了壹年零八天。在此期間,他仍然勤奮地畫畫,完成了150多幅油畫和100多幅素描。他此時的繪畫已經完全傾向於表現主義。在他的畫中,像波浪和火焰壹樣翻騰的圖像充滿了憂郁的精神和悲劇的幻覺。油畫《星夜》是他這壹時期的代表作。

這幅畫展現了壹個高度誇張、強烈震撼的星空場景。巨大的、卷曲的、旋轉的星雲,誇張的星光,不可思議的橙色月亮,大概就是畫家在幻覺和眩暈中看到的東西。對於梵高來說,畫中的形象充滿了象征意義。月蝕出來的月亮隱含著某種神性,讓人想起梵高很樂意提到的雨果的壹句話:

上帝是日蝕中的燈塔。而形似火焰的巨大柏樹和夜空中飛舞的龍卷風般的星雲,可能象征著人類奮鬥、拼搏的精神。

在這幅畫中,天地之間的景象變成了壹種濃厚而有力的顏料糊,沿著畫筆的軌跡湧動。整個畫面似乎被壹股洶湧澎湃的洪流吞噬。景色瘋狂,山巒動蕩,月亮星雲旋轉,翻滾直入雲端的柏樹看起來像壹團巨大的黑色火焰,反映出畫家躁動不安的感情和瘋狂幻想的世界。

梵高在這裏,而不是被動地沈溺於他的情感洪流中的形象。他可以把自己從作為藝術家的作品中分離出來,用對比的因素尋找某種與畫面大趨勢相沖突的方式,從而加強情感的刺激。我們在畫中可以看到,前景中的小鎮是用短而清晰的橫筆畫描繪出來的,與上部彎曲的筆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個小小的黃光畫在小方塊裏,和星光的圓形形成鮮明對比。教堂細長的尖頂穿過地平線,柏樹的頂端剛好穿過漩渦狀的星雲。

  • 上一篇:天壹閣的細節
  • 下一篇:閱讀知識的三個要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