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國力強盛,長安宮金碧輝煌。大明宮北面有壹座太嶽池,蓬萊山孤懸於此,池周圍建有400余座回廊。興慶宮以龍池為中心,周圍是幾組院落。西苑是三個內園中最美的。花園裏有假山、湖泊、沼澤和運河。長安城東南角有芙蓉園、曲江池,在壹定時間內對外開放。它實際上是壹個古老的公共遊樂園。
唐代,麟遊縣天臺山的頤和園九成宮很有名。臨潼縣驪山腳下的華清宮是壹座避寒冬宮。
大明宮
遺址位於陜西省Xi市東北部的龍首塬上。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八年(634年),在長安宮城東北角的禁園中修建永安宮,次年改稱大明宮。隆碩二年(662),高宗皇帝李治擴建,改名蓬萊宮,後來成為唐代皇帝在長安居住和聽政的主要場所。唐朝末年毀於戰亂。1961年,其遺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宮矗立在龍頭之巔,與鐘南山遙遙相對,俯瞰長安城,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宮城平面是壹個不規則的長方形,南寬北窄。北城墻長1135米,南城墻(即長安城北城墻的壹段)長1674米。西墻與南北墻垂直,長2256米。東墻曲折斜。宮城的宮墻有三個平行的東西。所有宮墻都是夯土墻,只在與城門交接處和城墻轉角處的內外表面鋪磚。城基寬13m,深1m,城墻底寬10m。宮城北面的東、北、西三面墻外,有平行的夾城。嘉城西、東兩側距宮城55米,北嘉城距宮城160米。恭城南墻中央的丹鳳門是正門,東面是閻正門和王獻門,西面是苻堅門和興安門。西墻中間有右銀泰門,北面有九仙門。東墻有左印臺門;北墻中間是玄武門,東面是韓隱門,西面是蕭晴門,玄武門北面夾著厚重的玄門。當時北門壹帶是皇軍在北衙的駐地,關系到朝廷安危。因此,在不到200米的距離內有三個門(包括玄武門中的重門),這些門的基地址仍然存在。
據記載,大明宮分為外朝和內朝兩部分。外朝沿襲了唐太極宮的三朝制,沿南北軸線列有大朝的漢元殿、倭朝的鄭玄殿和長朝的陳子殿。三大殿的東西兩側各有幾個廳堂和閣樓。壹些官方機構附屬於海外朝鮮部分,如中書省、門下省、弘文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皇宮的壹部分以以太池為中心。蓬萊山依池而建,繞池而設曲廊。大殿周圍,亭臺樓閣,寢殿在池南。這是皇帝和皇後居住和休息的地方。每個大殿的具體位置需要進壹步考古發掘來確定。
漢元宮,大明宮中軸線第壹宮。這是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漢元寺利用龍頭的原始高地作為寺基。現在剩下的遺址比南梯田高10米以上。廟的東、北、西三面是夯土墻,白灰。大廳寬度11,每個房間寬5米多,進深4個房間。北墻距北內槽柱中心5米,內槽柱南北跨度9.8米。寺廟被次要的走廊包圍著。廟址上有方柱基礎。下面的方形部分長寬為1.4m,高0.52m。上凸盆高10cm,直徑84cm。僅從這個構件的大小,就能看出漢元殿的規模。寺前衛龍長75米,鋪面平段為素方磚,坡上為蓮花方磚,兩側為青石勾欄,有石柱和斷頭頭。漢元殿東西兩側前有香鸞閣和奇峰閣兩個亭子,由壹條長方形的長廊與漢元殿相連。這個龐大的宮殿建築群體現了唐代建築的雄渾風格,成為後世宮殿的典範。
林德廳是皇帝舉行宴會,觀看雜技舞蹈和制作佛教作品的地方,位於太爺池以西的高地上,距離恭城西墻90米。宮殿遺址的橋臺由夯土制成,周圍是磚墻。呈長方形,南北長130米,東西寬約77米。上下兩層,殿宇和玄關都建在上層橋臺上。林德寺由前殿、中殿和後殿組成。中殿為正殿,東西寬9間(除壹間為兩山墻)。前廳也是東西寬9間。兩座山與中殿齊平,前後無墻。兩端各4間,其中7間深,3間深,地面也鋪了石板。後廳與中廳僅壹墻之隔,兩山與中廳兩山對齊,縱深3間。地面用方磚鋪成,大廳四周有回廊。廟的後側是東邊的余壹樓,西邊是相鄰的建築,兩層樓前有東閣和西閣。建築和亭臺均建在夯土平臺上,亭臺樓閣和回廊襯托三大殿,形成壹組具有唐特色的大型建築組合。
興慶宮
遺址位於陜西省Xi市東郊,是唐代長安三大宮殿之壹。另外兩個是大明宮和太極宮。開元二年(714),唐玄宗故居所在地興慶廣場建成。宮殿布局不對稱,南面有壹大片花園區,與宮殿相脫離。唐天佑元年(904)被滅。
據記載,興慶宮被壹道東西向的橫墻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宮殿區,正門為西墻興慶門;南部是壹個花園區。東邊通過嘉城與大明宮相連。正殿為興慶殿,主要建築有大同殿、南潯殿、新社殿。龍首渠穿越宮殿區,穿越瀛洲門東側東西橫壁,流入花園區龍池。園林區以龍池為中心,東北角有沈香亭。宮殿西南有勤政樓和萼香會樓,是唐玄宗宣布大赦、改元、受降、受賀、會見、宴請的地方。整個宮殿沒有全局中軸線,這在古代宮殿建築中並不多見。場地南北長1250米,東西長1080米。1958期間,在遺址內進行了發掘,其中有壹個門遺址,寬5間,長26.5米,深3間,寬19米。中室深西側為夯土臺,土臺外側與南宮墻相連,明室中除開間路外。這個地方曾經被認為是勤奮辦公樓的所在地。但也有人認為與文獻中所包含的位置和尺度不相符。
曲江池
中國唐代著名景點,位於唐代長安城東南角,因水流蜿蜒曲折而得名。秦時稱開州,自宮建為“宜春園”。漢代,這裏開鑿運河,修建“宜春侯元”和“樂遊園”。隋營都(大興城)時,宇文凱將其地雕成池。隋文帝稱水池為“芙蓉池”,稱花園為“芙蓉園”。唐玄宗恢復“曲江池”名稱時,該園仍稱“芙蓉園”。據記載,唐玄宗的引產水是通過黃渠從城外註入曲江的,為芙蓉園建了亭子。芙蓉園占據城市東南角的壹個廣場,突出於城外,四周有圍墻,總面積約2.4平方公裏。曲江池位於公園西部,水面約0.7平方公裏。整個公園以水景為主,自然風光,海岸線蜿蜒,可供劃船。水池裏種著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樓、堂、閣在花木中若隱若現。曲江池作為唐代長安的壹個景點,定期開放,大家都可以去參觀,尤其是中和(農歷二月初壹)和上思(農歷三月初三)。中原(7月15日)、重陽(9月9日)、每個月的暗日(月末的那壹天)也很熱鬧。現在池址還在,園林設施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