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紀·《早期拳擊目錄》
嵇與少林寺有著不解之緣。據文獻記載,有壹天,他“忽然看見兩只雞在爭吵,就悟了。”
其理”,所以槍法改拳,獨創創新,心性六位壹體。
據紀香河《始祖紀傳》:“我可直入河南少林寺,他在少林寺人緣甚好。嵇克學過少林拳。他是壹種新的拳擊。老和尚讓他去少林寺教拳。他在少林寺住了十年,教了很多人(包括和尚)。回到老人身邊。1927年,我的壹個民族兄弟吉連讓(當時61歲)路過少林寺。他在廟裏看到嵇克祖師的畫像,就對和尚說:‘這是我的祖師。’老和尚高興地說:‘原來是老夫子的後代,歡迎,歡迎。’於是我主持了壹場素餐”(見《體育文史》第4期,1983)。
11世紀孫繼祥提供的史料與《紀氏宗譜》中紀“傳夷河南”的記載相符。
1932年,唐浩先生在河南溫縣陳家溝考察時,發現了收藏的《心學六合拳譜》,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拳譜。全普包括雍正十壹年(公元1738)河南府李XX、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新子城、乾隆十九年(公元1745)汝州王和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
拳擊手冊的目錄是:
1.打,拿,行動;2.手;3.拳經總序;4.必須使用解決方案;5.手腳的妙用;6.小貼士;7.手短;8.十九問壹答;9.六合十大序列(三段、四尖、五行、姿勢、手法、步法、上法、刀法、三性調養法、內功);10.總點擊量;11.5.2去佛法;12.虎撲鷹捉;13.易進關菁戚跡;14.心學和心理拳;15.法語;16.論強化方法;17.興衰論;18.七十二法;19.壹般;20個穴位;21.把握生死;22.擺脫它;23.砸地方不合適。
因為當時義和團比較保守,只有唐浩抄了目錄,最後也沒讓他看全文。這本書在抗日戰爭時期丟失了。
值得註意的是,《拳譜》序言的作者均為河南人。由此可以推斷,信義六合拳最早流傳於河南,進壹步證實了文獻中關於嵇“傳藝於河南”的記載。
(2)《六合十要》兩個版本。
《心靈六合拳》早期拳譜已失傳,拳譜第九章《六合十要》僅存兩部秘本現存。壹個是曹《十法》的總結,被歷代形意拳奉為經典;二是《少林古傳秘籍》第壹章“十法”。
曹奔被山西形意拳研究所收藏,發表在《形意拳研究》第壹輯。《少林寺經》為晚清著名僧人季芹所收藏。季芹流傳於吳林山。
曹本有序言在正文前面,邵本則沒有。現在比較文本目錄的兩個版本,如下所示:
曹奔:壹天三節;二、四尖為氣;三閉五行;四體法;五步,六根手腳;第七,去法入法;八月鼓法、開法、切法、追法;九歲三性調養;十大強法。
從兩個版本的對比來看,可以肯定的是,它原本就是壹本書。人物因為分割和臨摹略有不同,但肯定不是兩個不同的拳譜。
從內容上看,“五行”作為十法之壹提出,“橫拳”壹詞首次出現,但尚未形成系統的五行拳。由此可見,五行拳並非始於曹時代。少林寺沒有五行拳,洛陽馬學禮也沒有五行拳。五行拳應該是從戴龍邦時代開始的。
少林寺僧人對這“十法”非常重視,代代臨摹,已成為指導“抓心”修行的經典
(三)心法在少林寺拳中的地位
少林寺拳分為外拳和內拳兩部分。外功拳法指:大小紅拳、通臂拳、羅漢拳、梅花拳、七星拳、朝陽拳、炮拳、長護心門;內功拳指的是:意念柄和柔拳。
心法是少林武僧的秘技,不僅傳給外人,普通武僧也是如此。所以少林寺有“十拳不如壹拳”的說法。千佛殿中的48個凹陷的足印是僧侶們長期修行心靈的見證。
千佛殿中的壹座毗盧閣,始建於明朝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重建於清朝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有7個廳,面積308平方米,廳內青磚地面有48個山麓,4排,呈之字形排列。坑長80-90厘米,寬50-55厘米,深6-8厘米。兩個坑的中心距離為110-130厘米。據筆者調查10年前,除千佛殿外,百壹殿和思賢院內的梯田均有腳坑,大小與千佛殿相同。最近寺廟裝修,千佛殿只剩下腳坑。由此可見,少林和尚們為了修心付出了多少心血!意念手柄在少林寺拳中的核心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四)心心相印的六合壹拳法比較
據《少武略》“心分十二大勢,十二變。”《曹植十術小結》序言介紹,心六合拳早期拳法為:“前後六勢;壹個勢就是十二個勢。十二勢仍屬壹勢,有剛柔之分。第壹種是剛性的,差別是堅實的;軟的在後面,特別奇妙。”這兩個記錄是壹致的。
據德根大師介紹,意念手柄的內容有:啟動手柄、左右手柄、轉動手柄、場地手柄、垂直手柄、騰躍手柄、亮翼手柄、展開手柄、推動手柄等。
據少林武術黨校校長梁以全介紹,意念手柄的名稱有楔形手柄、虎撲手柄、倚身、雞形步、遊龍飛步、馮丹朝陽、葉底偷桃、虎撲、毒蛇探洞等。
雖然名字不壹樣,但是姿勢還是壹樣的。每只手都是單拳,沒有套路,壹左壹右練,動作壹條線。
以僧人經常修習的兩種心法為例:
壹:主動出擊。
立正,垂手,向前看;然後,雙手握拳,護住胯部,拳頭向外,雙手相對,間距寸;微微扣住肩膀,將頭轉向左側;向左前方看。它類似於意念六合拳中的“熊出洞”(壹種輕立)。然後擡起左膝,調整左臂,屈肘;同時右拳向前,右腿直立。然後懸空的左腿向前邁壹大步,形成弓步;同時左拳易手,順勢撲上,右拳收回,楊拳護住右肋。形似和神似六合拳中的這個“虎撲柄”。然後擡起右腿踩在上面,再踏出右腳,做出“風卷”式;擡右膝出右腿的同時,右拳以“天炮”式擊出;左掌護住右肘,然後做出“落地槍”式;用右拳劈開,用力打在左掌上;右腳抖地,拳頭和腳都發出聲音,兩個聲音是壹體的。這個配方比陳太吉傳裏的“金剛道”強多了。壹左壹右,兩種重復練習。
第二:左右手柄(楔形手柄)。
開始練習,雙腿半側蹲;雙腳壹前壹後;後腳趾與前腳趾在壹條線上;兩臂下垂;雙手握拳;左臂掛在胯部之間,拳心朝左;右臂掛在右腿外側,拳心朝右;妳的手背正在尋找它。想走路時,左腳趾擡起,離地壹寸,腳跟不離地;左腳踩,右腳踩。它的姿勢和步法類似於河南信義拳的“踩腿”。然後起身左轉,左手變掌在胸前;使右拳為“天炮”;同時擡起右膝;用妳的左手保護妳的右肘。然後蹲下用右拳砸;左掌變拳再打,還是右肘內側。這和心法六合拳的“手劈”式大致相同。把這個公式壹左壹右按下去,反復練習。
要領:從橫向開始,裝訂起來;摔倒了就該摔倒。它像“馮丹朝陽”壹樣升起,又像“猛虎撲食”壹樣落下。
意念手柄和意念六合拳除了具體名稱不同外,姿勢、運動特點、練習要領都是壹樣的。
李天際在《形意拳的發展與演變》中寫道:“心術拳,又稱心術拳,在中國嵩山少林寺流傳已久,是寺院流傳下來的最精美的拳種之壹。在1963,筆者觀察到少林寺老僧武在練習“心法”。其運動特點確實與流行的形意拳相似,米對形意拳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線索。”
作者考證出吳不是和尚。他的父親,外號武咕嚕,自小在少林寺出家。他的法號靜勤,由展菊法師等大師傳世。他是晚清少林寺的出家人之壹,尤其擅長心術。40歲時,季芹回到了世俗世界,他出生在山區,並傳遞了他的心。看了少林寺的文獻、資料、實物,沒有記載該寺在清朝以前的意圖。千佛寺的腳坑始於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由此判斷,心靈始於清朝。
(5)初步結論
從文獻比較和動作比較可以確認,心心六合拳的最初拳法應該是紀“傳術河南”時在少林寺留下的壹個分支。從此被少林寺僧人視為不可外傳的佳作,在少數僧人中代代相傳。Xi之心雖異於古人,但總體上仍保持其本色。
(摘自自念佛居士《心六合拳與少林心法柄》壹文。
註:唐浩(1897-1959)是我國現代著名的體育史學家、武術史學家。20世紀30年代任中央武術博物館主編,對少林、太極武術的起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