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諸葛亮文言文節選

諸葛亮文言文節選

1. 誰有關於 諸葛亮 的文言文資料

誡子篇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前出師表

諸葛亮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壹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後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壹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壹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余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壹千余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壹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壹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 文言文閱讀

1.①親自,自身 ②地位低下,身份低微;低微鄙陋或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③感動,感激

2.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3.正反論證 句子為“親賢臣,遠小人,……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4.北定中原 攘除奸兇 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

5.心情:夙夜憂嘆

行動: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6.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關頭奉命出使。(只要能表達出原句的大意,語句通順即可。)

7.在當時對(用人等)內政建設方面有進步意義;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只要結合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3. 諸葛亮的《誡子書》閱讀答案 (原文略)

1C,夫是舉手發語詞,不翻譯

2 1)以平靜來修養身性,用勤儉來培養品德

2)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誌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3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 ,《誡子書》是修身立誌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誌,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4對偶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5同意 網上曾經看過這個問題,用來回答妳也正合適

少年讀到諸葛孔明“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總覺得虛偽,對於魯迅評價三國“狀諸葛機智而近妖。”壹句頗為贊賞。年近30,品味此句,忽而覺得是至理良言。

之所以從前覺得諸葛虛偽,是以為他在走終南捷徑,假裝歸隱,所謂“臥龍”,實則包含抱負和野心,比如他時常以管仲、樂毅自比。

如此壹個有才能的人,如何甘心在襄陽隆中種地?是因為時機未到,未逢明主。所謂時勢造人,在不適合的時候,做事情不順利,在不適合自己的環境裏,做什麽都要失敗。所以唯有淡泊,淡泊是壹種瀟灑和灑脫,是壹種看清了的欲走還留,是微微地笑。在艱難的亂世裏,誰能說老於林老泉下不是壹種理想的人生,諸如陶潛的不為三鬥米折腰的灑脫,去種菊南山下,難道壹味的是消極的?

寧靜是和諧,寧靜是找到自己的過程。真正的明白自己是什麽,找到自己的快樂所在,這樣的狀態是安靜的自足的也是自在的。是幾於道和真人的。也是找到了自己的佛。

唯有淡泊和舍棄,才能得到和超脫。唯有寧靜和沈默,才能明白道理和自己。等到自我修煉成熟和時機成熟了,就是另外的樣子了。所謂大隱隱於世,小隱隱於野。

大隱有自我,就無所謂自我人間,所以明誌。不會被別人左右,只會以自己的誌向和魅力、機智去折服影響別人,實現目標。唯有寧靜過後,才能走入喧囂,去面對雜音和幹擾,這個時候的態度是濟世的,是改變蒼生的,是積極地面對世界,求解,是以堅實和堅韌的自我去影響世界。

中國文人的情懷多是外儒內道的,對立統壹的。只有多壹點淡泊才能明白些自己,只有多壹些寧靜才能知道遠方。

~~~~~~~加油

4. 課外文言文閱讀諸葛亮上後主表(晉)陳壽臣初奉先帝①,資仰於官

(1)本題考查斷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開.句意為:如果我死的時候,不能讓家裏有多余的錢,不能讓外邊有剩余的財物,這會辜負陛下的.“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均句意完整,結構清晰.故句子斷為: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2)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於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註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句中重點詞有:“外”,外邊.句子譯文是:至於我在外邊,不再有另外的調度,平時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給,不再去搞別的生計,來增加微小的收入.A:翻譯錯誤;B:翻譯錯誤;C:翻譯錯誤;D:翻譯正確.故選:D.(3)本題考查評價人物形象.評價人物形象要根據文中故事情節以及人物的言行舉止具體分析,並從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質方面進行概括.“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表現了諸葛亮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廉潔奉公,不謀壹已之私.答案:(1)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2)故選:D.(3)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廉潔奉公,不謀壹已之私.。

5.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5—8題

5.C 6.B 7.D 5.表:上表,上奏章。

動詞6.B且:暫且,姑且。A為:作為/是。

C乃:於是/是,就是。D於:在,表處所/比,表比較7.作者沒有“規勸”和“吸取歷史教訓”的意思參考譯文:諸葛亮字孔明,瑯琊國陽都縣人,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身高八尺,經常把自己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都有不贊同,只有博陵崔州平、潁州徐庶與諸葛亮是好朋友,認為確實如此。當時先主屯兵新野。

徐庶會見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對先主說:“諸葛孔明這人,是壹條臥龍,將軍願意見他嗎?”先主說:“您同他壹起來吧。”徐庶說:“此人只登門求見,不可委屈招來。

將軍應該屈駕拜訪他。”於是先主到諸葛亮家拜訪,***去了三次,方才見到。

章武三年春,先主在永安病危,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將後事托付給他。建興元年,後主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建丞相府,設置官屬,以處理政事。

政事不論大小,都取決於諸葛亮,南中幾郡同時起來叛亂,諸葛亮因為新遭國喪,所以還不便發兵征討,而是姑且先遣使訪問吳國,並締結和親。於是蜀與吳成為盟國。

三年春,諸葛亮率軍南征,這年秋天平定了全部叛亂。大量軍用物資都由南中供給,國家因而富饒。

於是練兵講武,準備大舉北伐。建興十二年春天,諸葛亮統率全部大軍,由斜谷開出,用流馬運輸,占據武功縣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在渭水之南對壘。

諸葛亮經常擔憂軍糧供應不上,使自己的的大誌不能實現,因此分兵屯田,為長期駐兵打下基礎,耕墾的蜀兵摻雜在渭水的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居,軍隊從不擾民以利己。就這樣相持了壹百多天。

這年八月,諸葛亮病重,死在軍中,當時五十四歲。軍退之後,宣王仔細觀察他安營築壘的處所,說:“真是天下奇才!”根據諸葛亮的遺命,他被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利用山作墳,墓坑剛夠容納棺材,以平時穿的衣服放殮,不須陪葬器物。

起初,諸葛亮自己上表給後主說:“我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畝頃,子弟的衣食,自有富余。至於我在外任官,沒有別的用度,隨身衣食,都仰賴公家,不另外經營產業,以增加絲毫財富。

到了我死那壹天,不使內有剩余的絹帛,外有贏余的錢財,以免辜負陛下。”他死之後,的確正象他所說的那樣。

評語:諸葛亮作丞相的時候,安撫百姓,明示法度,精簡官職,因進制宜,以誠待人,秉公辦事。竭盡忠心,有益於世的人雖仇必賞;違犯法令,怠慢職事的人雖親必罰。

……善再小也無不獎賞,惡再細也無不貶斥。全國的人都既畏懼他而又愛戴他,刑法政令雖然嚴峻,卻沒有人怨恨,這是由於他用心公平而且勸戒分明。

真可說是精通政治的良才,差不多可以同管仲、簫何匹敵了。不過連年興師動眾,未能成功,大概隨機應變的軍事謀略不是他的特長吧。

6. 關於諸葛亮的所有古文,詩詞,電影

《三國誌》: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 治世能臣諸葛亮---小強繪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誌》: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三國誌》: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雲:“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三國誌》:“黃沙屯,諸葛亮所開也。”

司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三國誌》: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水經註江水》:“諸葛亮北征,以此堰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普洱府誌·古跡》:“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

《蜀相》中這樣寫諸葛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書憤 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楊慎所引的武侯廟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

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

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編輯本段]關於諸葛亮的歇後語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辦法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

註釋:也叫做“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三個臭皮匠”的源頭應該是“三個臭裨將”,也就是三個副將。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秘莫測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明 [編輯本段]關於諸葛亮的俗語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壹樣。

不出茅廬 知三分天下

運籌帷幄之中 決勝千裏之外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聰明莫過於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頂壹個諸葛亮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既生瑜,何生亮? [編輯本段]關於諸葛亮的成語 赤壁之戰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顧茅廬

胸中藏有百萬雄兵

關於諸葛亮的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壹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註釋: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獲) 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

東和:(東和孫權)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陣:(擺設八卦陣)

酬三顧:(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蠻:(平定南方叛亂) 用火攻:(指赤壁之戰)

  • 上一篇:語文課前三分鐘發言,抒情討論,寫山水文章急!!!!!!!
  • 下一篇:誰給我壹個在北京旅遊的路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