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買這本書,以為只有《羅生門》這壹部小說,沒想到是芥川龍之介的小說集。前面譯者用了21頁的篇幅介紹了芥川龍之介的生平以及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文章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對人性的探索,極大地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讀這本書時,又反復返回讀譯者序,對於壹些文章中不甚理解的地方又加深了理解。

“羅生門”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黑澤明奧斯卡獲獎影片,名聲在外,但其實我並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也是第壹次知道是根據芥川龍之介的小說改編的,當然也是第壹次知道芥川龍之介這位作者。

《羅生門》講的是壹個在羅生門這個地方發生的關於追求道德還是面對死亡問題的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壹名被解雇的家丁,在弱肉強食的社會,該如何生存下去?歷經地震、臺風、火災、饑荒,羅生門壹片混亂、荒蕪,屍體遍野。無處可去的家丁,生死存亡的關頭,他是當強盜還是餓死?猶豫之後,他選擇了前者。當他進入壹棟樓,發現壹老婆子在拔死人頭發拿去做假發賣。家丁壹股正氣凜然的樣子,將老婆子戲謔壹番,結果自己卻扒了老婆子的衣服,跑了。在生死面前就真的不要道德了嗎?

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進行環境描寫,烘托出了災荒年代的大街、廢棄房屋的淒慘景象。人物心理活動和動作也刻畫得很具體生動,比如描寫家丁剛發現老婆子時恐懼和好奇,接著產生憎惡和輕蔑。

這是壹個很荒誕的故事。

內供有壹個足有五六寸長的鼻子,這個長鼻子讓他的生活極其不便:吃飯需要有人在對面拿板條掀起鼻子;也甚傷他的自尊:影響容貌。他很在意自己的長鼻子,總想讓鼻子短壹些,或是能找到和自己鼻子相仿的人也好,可是都未能如願,因此苦惱不已。後來找到壹個偏方:將鼻子泡在熱水裏,然後讓別人用雙腳去踩,用鑷子鑷出溢出的小米粒似的的東西,因是脂肪了。這個過程有痛苦,也有屈辱,但好在鼻子真的變小了,和正常人的壹般大小,而且也沒有再長長。可是,內供卻漸漸覺得其他人在對著他的鼻子指指點點。文中有壹段話這樣描述:“人的心中,自具兩種矛盾的感情。見人不幸,無人不會同情。然而,此不幸者,壹旦擺脫困境,不知怎的,反讓人覺得悵然若失。”可惜內供不懂其中奧秘,總感覺怏怏不樂,心情很不好,悔不該讓鼻子變短。然後,在壹個晚上,鼻子又長長了,內供想:看他們誰還感樂。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生物。對於不幸的人,會生出同情,甚至超過嘲笑。而壹旦原本的不幸消失,似乎自己的同情變成了笑話,便內心不平衡起來。而作為不幸的人本身,要做到謹守本性做自己,也是太不容易了。

毛利先生是壹位上了年紀的英語老師,因為之前上課的年輕英語老師突然生病去世了,就請他來暫時代課。他第壹堂課就用“諸君”這樣很有禮貌的稱謂稱呼同學們,而同學們似乎並不領情,也不怎麽尊重他,總是嘲笑他的打扮,嘲笑他本國語言詞匯的貧乏。壹天,毛利先生在講到《英語選讀》中的《人生贊歌》時和大家探討起了人生問題,卻被同學無情地反駁和嘲諷。當時的“我”也認為毛利先生討好學生是為了不丟飯碗,為生計所迫而被迫教書,而不是有誌於教學,也對他形成了批判,蔑視他的服裝、學識甚至是人格。毛利先生只任教了壹個學期,沒有人感到惋惜。“我”大學畢業後,在壹個咖啡館遇到了正在給店員教英語的毛利先生,以為是他為賺錢而教,結果卻在店員的交談中知道他每天晚上過來免費教大家學英語。那壹刻,才理解了毛利先生的人格,才知道他才是天生的教育家。

老師,不僅僅是壹個職業,壹個養家糊口的工作,更是壹個崇高的理想,壹個願意終身為其奉獻的事業。有壹次聽壹位年逾90的老教授也是國家壹級功勛獲得者講課,看著他需要人攙扶才能走上講臺,卻精神矍鑠、聲音洪亮地給我們上課,內心無比震動。那壹刻,就在心裏默默告訴自己,我也要成為老教授這樣的老師,只要還有壹點力氣,就要站上講臺繼續講課。

魔術大師變魔術千變萬化,不可思議,“我”很想學。魔術大師說,無論誰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學會,但有貪欲就學不了。想學魔術,要去除壹切欲望。“我”滿口答應。

壹個月後,“我”學會了魔術,在和朋友的聚會上,抵不過朋友們的請求,“我”拿出爐火裏的炭火,變出了無數光彩奪目的金幣。朋友們勸說“我”把這些金幣據為己有,“我”不為所動。朋友們想出以打牌的方式,三番五次勸說,萬般無奈之下“我”答應了。那天晚上“我”的手氣非常好,最後,壹個人說要拿上全部財產做賭註,此刻,“我”心中欲望擡頭,用魔術讓自己贏下了所有賭註。

但突然醒轉,才發現原來是魔術大師給“我”造的夢,來確定“我”是否能做到去除壹切欲望,而顯然,“我”沒有做到,也就不能學會魔術了。

很荒誕的壹個短故事,卻向我們揭示了人性中最深處的欲望,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去除的。要想無欲無求真的很難,錢、房子、美女、逍遙、快活……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真正毫無欲望,可能只有遁入空門的人能做到。

有欲望就壹定是錯的嗎?我不這樣認為。正因為我們有欲望,才會去奮鬥去努力,只是,我們要用正當的手段去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就像文中的“我”,他想要用魔術去欺騙他人,從而獲得數之不盡的財富,到最後,什麽都得不到。

這是壹個很美的愛情故事。明子去參加鹿鳴館的舞會,那晚大朵大朵的菊花圍著舞廳。在舞會上,明子和海軍軍官互生愛慕,壹直相伴跳舞、聊天。明子不自信,不敢相信軍官的愛意,也不敢接受。舞會結束,倆人也就此分離,再也沒有見過面。

時隔三十多年後,明子在火車上看到青年小說家拿著壹束菊花,想起往事,向他說了舞會的場景。小說家問她海軍軍官的名字,她說是Julien Viaud,小說家說,這麽說是Loti了。

原來,法國作家Loti就是那個海軍軍官,還寫了壹部小說叫《菊子夫人》,而這個故事,就是脫胎於《菊子夫人》。

不得不說作者視角獨特,以小說為原型,想象出了他們相遇時的場景,描寫得異常細膩,仿佛自己親身經歷了那場舞會,親眼見證了兩個年輕人之間的情愫。而結尾,以明子堅定地說他就叫Julien Viaud,戛然而止,讓人忍不住感嘆,壹段佳偶天成就這樣生生錯過了。

克利斯朵夫 ,意為背負基督之人,救難的聖者。所以這部小說從名字就知道講述的應該是壹個關於救贖和殉道的故事。

克利斯朵夫 原名叫 雷普羅保 ,是深山裏的壹個巨人。他天性善良,非但不會欺侮過往行人,還會幫人把砍好的樹推倒,總是助人為樂。山裏人遇見他,時常拿出糕點等款待,親密敘話。

壹天,他想要建功立業、封侯拜將,聽說國王是蓋世英雄就去投奔國王。他很順利被國王收入帳下,並且輕松打了勝仗,國王論功行賞,封他為諸侯。在慶功宴上,見國王聽到魔鬼壹詞就慌張害怕,很生氣,他覺得國王英雄蓋世才來效命,卻不想國王竟對魔鬼俯首稱臣,那他還不如去給魔鬼當差。於是,他被以謀反罪關起來,並被魔鬼救出,與魔鬼為伍。魔鬼遇到隱士,不敵主耶穌的法力,逃走了。

因為他壹心尋找蓋世英雄,見此場景認定主耶穌是他要尋找的人,想成為主耶穌的仆人,但因他曾經與魔鬼為伍,並不能得遇主耶穌,且不會經文、不能辟谷修行、不能徹夜難眠,不可能成為主耶穌的仆人。由於他身形高大,隱士讓他到人馬難渡的大河上做渡公,並賜名為克利斯朵夫。他風雨無阻,在河上當了三年渡公,在壹天風雨肆虐的晚上送壹個童子過河,這童子越來越重,但他仍歷經艱辛將童子送過了河。原來這童子就是主耶穌,克利斯朵夫也終於追隨主耶穌而去。

克利斯朵夫的人生每壹個轉折點都會出現壹個重要的人物,這些人物的見識、德行、所懷的目的,都是將克利斯朵夫指向何方的關鍵。

在他決定要去建功立業時,遇到了壹個 樵夫 。樵夫的見識有限,只知道國王是最厲害的,於是指引克利斯朵夫去找國王。這個人物很像在我們要考大學填誌願或者畢業找工作時,茫然無措、毫無方向,出現在我們身邊給我們出謀劃策的人。這個人也許自己也不是那麽懂,但總是過來人,比未見過世面的我們好很多,至於所指的方向是不是正確的,就只有去經歷過才知道了。

而 國王 呢,表面上看起來很英勇,實際上卻膽小如鼠,連聽到魔鬼的名字都怕得要死,克利斯朵夫自然很失望。這就好比我們上了大學,或是去了公司,才發現這個學校/這份工作並不是自己相像的那樣好,就非常失望,壹心想要逃離,卻逃不了,反而被禁錮住。

這時, 魔鬼 出現了。魔鬼讓克利斯朵夫擺脫了禁錮,並且給了他更好的出路。是不是像極了在我們陷入困境時,哪怕拉自己的人是魔鬼,也會無可奈何接受他的幫助而讓自己誤入歧途?

還好,克利斯朵夫遇到了 隱士 。隱士打敗了魔鬼,並指引克利斯朵夫到大河上當渡公,救贖自己犯下的錯,最終得見主耶穌。隱士就是我們人生中真正的貴人,這個人給我們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指引我們走上正道,是我們最終獲得成功的關鍵。 這個人也許是恩師,也許是摯友,也許只是壹個陌生人,或者是我們自己 。

文中有壹個小細節,當克利斯朵夫打算離開深山去建功立業時,他頭上停留的很多 小山雀都飛走了 ;當他決定去大河當渡公時,那些 小山雀又飛回到了他的頭上 。這些小山雀應該是隱喻著他的本心。當他決定去建功立業時,這些小山雀知道他會迷失自我,會失去本心,於是不願再待在他的身上,離他而去。當他決定去當渡公時,這些小山雀知道他終於找到自我,它們喜歡的那個巨人回來了,於是它們也都回到了他身邊。

我們每個人也都像克利斯朵夫壹樣,在追逐人生的道路上,有時也會迷失自我,會誤入歧途,但如果能及時醒悟,懸崖勒馬,調整方向,最終就能追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到達自己最初的目的地。

《疑惑》是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集《羅生門》中很短的壹篇文章,以倫理大師的身份,講述了壹個關於倫理與人性的故事。

那年,“我”應邀去講實踐倫理學,住在壹個清幽的山莊。壹天晚上,壹個聽了我授課的男子前來拜訪,向“我”講了他親身經歷的事情,請教他的行為和對善惡的判斷是否是對的。事件很簡單也很復雜:地震時,他的妻子被橫梁壓住,救不出來,而大火燒起來了,不忍心看著妻子被大火活活燒死,他將妻子殺害,然後自己逃了出去。這件事他沒有向任何人說過,但總是壹件心事,他也因此怯懦並在精神上折磨自己,認為自己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遲遲不再結婚。後來終於決定要結婚了,卻在壹個畫報上看到了當年地震時的場景,還有壹個妻子被房梁壓住下半身的照片。他認定那是自己的妻子,開始設想自己對妻子有怨言,正恨著妻子,才會殺妻。好不容易給自己開脫:那種情況下,他不殺妻子,妻子也會被燒死,卻得知地震時的另壹件事:壹家酒館的老板娘,被壓在房梁下,結果大火燒斷了房梁,撿回了壹條命。他也因此覺得自己是成心殺妻,想將此事告知未婚妻,卻又怯懦著不敢開口。在婚禮當天,終於抵抗不住內心的煎熬,喊道:“我是兇犯!”當然婚禮也無法進行下去了,其他人也認為他瘋了。

就事件本身而言,他不殺妻,也會想著妻子被活活燒死而自己沒有去幫她提前解脫而自責。他殺妻,這件事哪怕沒有人知道也壹直折磨著他,左右都為難。在倫理上,他做法的對錯真的很難辨別清楚,連文中的倫理大師“我”聽完後也只是沈默不語。從人性上說,人都是自私的,那種情況下,明知妻子沒救了,他自己要保命也只有趕緊離開。他的自責其實也反應了他還有壹些良知,還有壹些人性,並不是主動意義上的殺妻。

讀完之後,想起了在上看到的壹篇文章,是非村伯樂某天的推文, 失蹤 ,講的是08年地震,壹個男人以為妻女已喪生,獨自逃走拿了多個銀行灑落的很多錢,到其他城市白手起家成為首富。某天在福利院發現當年女兒還活著,被救到福利院卻沒有等到腎源去世了。他自責,懊悔,遁入空門。兩篇文章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某天發現自己在無可奈何之際做出的自認為最正確的決定,被證明還有其他路可走,還有更好的選擇,而當初自己的選擇其實是最錯誤、最自私的,我想每個人都會懊悔、自責、愧疚、惶惶不可終日,特別是不管做什麽都無法彌補當初犯下的錯時。

故事很短小,講的是壹個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大盜去世後到了地獄十八層,佛世尊想起這個大盜曾經放過壹只蜘蛛的性命,於是讓蛛絲下到地獄去,讓大盜可順著蛛絲爬上來。在爬的過程中,大盜發現有成千上百的罪人也要順著蛛絲往上爬,擔心小小的蛛絲承擔不了那麽多人的重量,他大喝著不讓其他人爬上來。佛世尊見此,便將蛛絲斬斷,大盜就又掉了下去。

佛世尊認為大盜絲毫無慈悲之心,只顧自己脫離苦海,應該受到應得的報應。想來,再窮兇極惡的人也會有仁慈的時候,但本性難移,遇到自身切實利益相關的時刻,所有仁義道德都會拋之腦後。但從另壹個角度來想,再善良的人也會有為惡或者有想為惡的心思的時候,聖人遇到這樣的緊急情況,也不壹定能夠顧得上其他人的生死。

少年羅連卓於某聖誕夜倒在教堂門口,問其身世,答家在天國。少年道心堅定,相貌堂堂,有壹女子仰慕良久,故意接近,但少年不為所動。後來女子懷孕,對外稱孩子是少年的,少年百口莫辯,被趕出教堂,乞討為生,但仍然保持初心,虔誠問道。後來女子宅院發生壹場大火,少年冒死沖入火場救出孩子,自己卻被屋梁砸中,命不久矣。此時,女子也才懺悔到,孩子並不是少年的。於是,人們紛紛喊道:“這是殉教之舉!”恰在此時,少年壹身映著火光,顯出竟是女兒身。

她明知被冤枉,只需道出自己女兒身便可洗脫冤屈,可她卻為了女子的聲譽,生生受了這些不堪。她為了信仰,甘願奉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是壹種無私的大愛,她也最終得悟生命的真意,安然含笑而逝。

芥川龍之介在這篇文章中,也表達了他自己對於美好、善良的贊賞。這篇文章的構思也非常巧妙,開篇通過細致的描寫,展現出了羅連卓的美好:相貌、道心皆上佳,就如轉世神童,讓人心生向往。然而這樣美好的人卻因與人私通而從天堂落入地獄,乞討為生、窮苦潦倒,受盡冷言嘲諷,誣陷中傷。結局又再壹次反轉,她舍身救與自己毫無關系的孩子,她竟然是女兒身,眾人無不對她肅然起敬。通過這樣天堂、地獄的對照,更加顯示出了羅連卓的偉大與美好。

芥川龍之介在這部作品中,通過展現壹代俳句大師在將死之時,他的弟子在他病床前的各自心理活動和動作表情,深刻剖析了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陰暗矛盾和利己主義思想。

小說壹開始描寫了俳句大師松尾桃青正要咽下最後壹口氣的場景,他的壹眾弟子圍坐在旁,各自沈默著,隨後,他們輪流給大師的嘴唇塗上送終水。每個弟子都各懷心思,其中以去來和丈草為代表。

去來是貪圖名聲的,“素以謙恭有禮著稱”,所以從很遠的地方火速趕來主動照顧師父,承擔壹系列無人要求卻繁雜的事務,給人營造了壹個尊師重教的形象。然而,從他最後的心理想法來看,他做的這壹切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人設,他把盡心照料師父當作是壹種優越壹種功勞而洋洋得意。

而丈草是不加掩飾自己貪圖利益的心思,哪怕師父已經行將就木,他也不願意像去來那樣做壹些虛假的面子工程,他壹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在給師父送臨終水時,他想的是如何將師父流傳於世的俳句編集成冊,謀取利益。

芥川龍之介在文中並沒有對這些弟子的行為、心思做任何評價,只是用單純、客觀的語句記錄而已,反而塑造了讓人印象深刻、性格分明的人物形象,這樣的處理方式真厲害。

讀完之後,我想起了爺爺去世時,想起了愛人奶奶去世時,那些叔伯嬸娘的表現,有的如去來壹樣,表面工程做得很好,獲得好名聲,但實際當事人就知道他其實真正做的事情不多。有的如丈草壹樣,連去病床前探望壹眼都不願意,去世後更是待在遠遠的地方不到跟前去幫忙。而那些真正忙前忙後做事的人,反而被各種埋怨事情沒有做好,考慮不周。決定要構思壹篇文章,仿寫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枯野抄》,就寫壹位老人臨終之際,兒女的不同表現和心理。

這是發生在古代官場的故事。

主人公竟然是沒有名字的,只知道是個五品官員。這個五品其貌不揚,也不懂鉆營,無甚能力,自然不得重用,且為人謹小慎微,有些窩囊,經常是被人嘲弄的對象。不過,他對山藥粥卻有壹股執念,又只能在皇宮壹年壹度有貴客臨門時吃點殘羹剩湯,因此他將飽餐山藥粥作為自己的夢想。在壹次宴席上,他無意將這壹想法說出,被壹眾官員嘲笑,其中壹個叫利仁的半輕蔑半憐憫地說可以讓五品誠心如意喝個夠。五品本該拒絕的,可是卻壹心想著喝山藥粥,就答應了,自然又被嘲諷壹通。

利仁並不是真心實意想請五品喝山藥粥,只是想看五品的笑話。他故意帶著五品到很遠的老丈人家去,途中還故意捉住壹只狐貍讓其去報信,騙得五品對他的敬佩和贊嘆。到得老丈人家,又故意在院子裏用幾口大鍋煮好山藥粥讓五品喝。五品看著眼前那麽多山藥粥,其實已經沒有要喝的欲望,卻在利仁的勸說下喝了壹碗又壹碗,到最後連壹口都咽不下了,利仁卻不善罷甘休,把山藥粥賞給了狐貍吃。按理說五品該覺得尷尬覺得不堪,但他卻覺得夙願得以滿足,可以不必再喝山藥粥了。結局很具戲劇性:寒風刺骨,五品忍不住朝著鍋裏打了好大壹個噴嚏,從此是真的再不願喝哪怕壹丁點山藥粥了。

讀罷,於五品,有憐憫,有不恥,也有壹些敬佩。正如文中所說:“為壹個不知能否實現的願望,人有時會豁出壹輩子的。笑別人愚蠢的人並不高明,誰不是人生中的過客?”雖然整個過程五品受盡了利仁的侮辱,但最終的結果是他確實喝夠了山藥粥,確實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只是,當理想真實出現在面前時,反而沒有了當初想去實現時的那種心境。理想壹經實現,隨即幻滅。

這個故事以江戶時代作家馬琴為主人公,探討了藝術和現實的關系。

故事的開始便是老人馬琴在澡堂,遇到了相識之人曲亭先生,對方說著恭維的話,對他的作品大加贊賞,但不過只是些面子話。而曲亭是寫俳句詩歌之人,恰巧是馬琴所不擅長的和不願用在文章中的,用他的話說“與性情不合”,壹時間對話都略顯尷尬。隨後,他們分開,馬琴聽到澡堂其他人故意當著他的面貶低他的文章,說他是炒冷飯,是現成抄的《水滸傳》,說他寫的東西全靠耍筆頭子,肚子裏沒有壹點貨色。不管是惡意中傷還是違心誇贊,都讓馬琴心裏感到陰沈沈的。

他壹面告訴自己,不要去在意那些惡意中傷的話語,壹面又想著怎樣在文章中證明他們是錯的。心裏掙紮著,自我安慰著,最終恢復了壹些自信。但心中仍是感到不快,及至書肆來催稿,讓他寫壹些暢銷書,加壹些讀者喜聞樂見的內容。書肆的這些狡猾和低劣,與馬琴的寫作態度大相徑庭,加上在澡堂聽到的詆毀他的話語,壹直忍耐的馬琴終於爆發,與書肆徹底決裂了。接著,誌同道合的好友到訪,給了馬琴壹些信心,他開始構思文章,孤獨地待在書齋裏,伏案寫作,直到夜深,仍文思泉湧,不知疲憊。

作者寫這篇文章,是將馬琴當作了自己的代言人,借由馬琴的境遇,表達出自己的孤獨、苦悶、不被人理解,於是潛心寫作,傾畢生精力去追求藝術的理想境界。同時,文章中也在探討關於藝術和人生的矛盾關系。如果只是堆砌華麗的辭藻和俳句的運用,讓文章充滿藝術卻無可讀性,即為了藝術的藝術,那這藝術就淪為了文字遊戲。如果要迎合大眾進行創作,以維持生計,過更舒適的人生,即為了人生的藝術,那這藝術就充滿功利。而作者想要表達或者追求的是為了藝術的人生。將藝術作為壹生的追求,作為人生的寫照,這個過程是異常痛苦、孤獨的。而作者通過這篇文章將這樣的心境公之於眾,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夠真正被人所理解,希望能夠在讀者和作者之間架起壹座溝通的橋梁,希望能夠通過文字與更多人對話、產生***鳴。

讀完之後,我被深深地觸動了。作為壹個熱愛文學的人,作為壹個同樣想把文學創作作為自己壹生追求的人,是真的能夠感同身受的。曾經也有用心寫就的文章不被認可沒人閱讀,也有人勸過我去其他平臺寫暢銷熱點文章掙錢,也被親近的人奚落中傷,但這些都不能停止我繼續創作的腳步。

寫作的人都是孤獨的,哪怕在人潮擁擠的車廂,在喧鬧繁華的街頭,沈浸在自己的思維裏,那壹刻整個世界便只有自己壹個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刻,才能靜下心來創作,而這份孤獨,只有同樣孤獨的靈魂才能夠理解。

  • 上一篇: 《羅生門》
  • 下一篇:說說我國養蠶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