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宅男’...專家擔心他們會成為隱性青年。”2008年3月14日,《南方都市報》相關報道引起眾多網友討論。許多人擔心年輕的宅女沈迷於網絡,她們的交流能力會下降。
對比日本“宅男”的壹些特點(比如依賴網絡,不想上學,不想工作,很少出門,不喜歡見陌生人,喜歡收藏,單身等。),這些年輕人的行為確實很容易與網癮、自閉、被動、思想守舊、不適應社會等問題聯系在壹起,大眾的擔憂不無道理。
也有人對此提出抗議:“宅男”是指壹群熱愛動漫或者以動漫為業的人,並不是任何壹個呆在家裏的人都被稱為“宅男”。盡管爭議不斷,但越來越多的人將“宅男”等同於“不愛出門的人”。
互聯網的普及使“房子”成為壹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宅女很少或從不出現在酒吧、KTV、運動場、商業街等公共場所,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自娛自樂。她們的主要活動離不開居民區,不怕被稱為宅女。
我們身邊有多少年輕人待在家裏?他們的生活真的像我們想象的那麽隱秘嗎?中國青年報社研究中心和新浪新聞中心聯合開展的壹項調查(涉及4610人)顯示,56.9%的人認為自己身邊有宅男宅女。
妳夠“家”了嗎
自稱“六星宅女”的潘瀟這樣描述自己的每壹天:起床,穿著睡衣對著電腦,不停地按F5刷新網頁,然後玩遊戲,看電影看漫畫,壹首歌反復聽壹天。家裏有方便面和各種幹糧。餓了就隨便吃。手機總是調成震動,電話壹響或者有人敲門妳就緊張。QQ和MSN常年看不到或者幹脆不在線。有時候會突然想找個人說話,說了幾句就不耐煩的跑了。出行地點限定在住處兩公裏以內,人多。
在那個地方妳會感到很累。“有時候,我想出去走走,但起床化妝梳洗後已經是下午了,就放棄了。”潘瀟告訴記者,她是廣州的壹名大四學生,因為要寫畢業論文,所以壹直呆在家裏。
“六星宅男”的稱號來自潘瀟在網上參加的壹次宅男宅女測試。她得了六顆星的高分,評語是:和現實中的人交流讓妳覺得麻煩,或者無聊,壓抑。互聯網對妳來說越來越不可替代,它會成為妳逃避現實的避風港。“‘六星’不是最高分。有人得了七星。”潘瀟補充道。
29歲的江友是北京壹家公關公司的員工,負責聯系和接待客戶。他每天加班到深夜,卻自稱“周末宅男”。“每個周末,我都在家睡覺,睡到自然醒。起床後在網上閑逛,然後做飯,吃飯,看電影,洗衣服。我可以整天呆在室內。
F4式的長發,土氣的眼鏡,超重,穿著襯衫,背著背包,聳肩(經常坐在電腦前造成的),這是日本電影《摩托車手》中塑造的經典宅男形象。如今,在我們身邊,地鐵裏壹個西裝革履的白領,很可能就是壹個周末宅男。
喬楠是“外向男外向女交友俱樂部”QQ群的群主,管理127成員。他告訴記者,群內成員的真實身份包括無業青年、學生、銀行職員、廣告從業者、自由設計師、教師、商人、程序員、翻譯、媒體工作者等。他們大多在19-36歲之間,生活在城市,在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上網、看電影、看書、打遊戲。每個人在家呆的時間最少兩天,最多三個月。有的長期在家,有的周末壹般在家。每個人的居住程度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人都喜歡呆在家裏。“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這是我們的口號。”
說到宅男宅女為什麽不喜歡出門,潘瀟的語氣有點無奈:“其實有時候我也想出去走走,但是又覺得沒地方去。商業街總是擠滿了人,公交地鐵也擠滿了人。電影和書可以在家看,音樂可以在家聽,甚至運動也可以在家做。我爸媽總是問我,‘整天在家能幹什麽?’我問他們,‘我出去能幹什麽?’他們也無話可說。"
在宅男宅女聚集的網絡社區裏,有人這樣描述自己成為“宅”的過程:“從小就很安靜,不喜歡人群。作為獨生子女,家裏人不放心我在外面跑,所以經常把我關在家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我對親戚朋友的感情不是特別強烈。交際圈小,畢業後同學間聯系斷了。從中學開始,強迫自己主動和別人交流完全沒有效果,被打擊後我會繼續呆在家裏。呆在家裏的原因是不想和外人交流。興趣不同,就不能在壹起聊天。那樣地
後來發現在網上更容易,可以找到有相同愛好的人。我習慣性的逃避現實生活,所以待在家裏。"
經常和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的喬楠發現,人們不想出門的原因往往是天氣不好、麻煩、失戀、失業、出門要花錢、放不下電腦、喜歡安安靜靜做事、討厭人多的地方、童年習慣等等。喬楠的理由更直接:“我就是喜歡待在家裏的感覺,很舒服。”
互聯網的發展對宅男宅女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項民調發現,58.5%的人認為宅男宅在家裏的原因是過度依賴網絡,26.4%的人認同“這是網絡時代的必然趨勢,誰也無法阻止”。
截至2007年6月5438+2月3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總數已達21萬,僅比美國少500萬,居世界第二。網上娛樂、網上銀行、網上購物、網上交易、網上訂餐等名詞不再新鮮,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兼顧生活、娛樂和工作。
是壞習慣還是新的生活方式?
本次調查中,48.5%的人認為“宅在家裏”會讓年輕人失去動力和活力,應該引起高度重視,47.1%的人對男女宅在家裏感到擔憂,認為“這是壹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有專家建議,宅男宅女應該接受心理咨詢。
潘瀟的父親也很擔心女兒的“宅女”生活:“她每天回家用電腦上網,壹天只吃壹頓飯。父母說十句話她只答壹句,不跟同學玩,也不出門。”
相比之下,38.1%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個人愛好,與他人無關”。32.4%的人認為“這是社會壓力對年輕人的影響,可以理解”。壹個“宅男博客”有這樣的描述:房子是壹種生活狀態。不值得為別人浪費時間。創造生活的樂趣就在於妳是引領潮流的引領者!人生只有壹次,要做自己真正感受深刻的事!
宅男宅女自娛自樂,父母卻很少容忍他們整天待在家裏。在老壹輩人眼裏,每天按時出門上班叫工作,有時間做運動,逛街,打牌,和朋友聊天叫生活。而這些,在互聯網時代,足不出戶就能做到,不再是出門的理由。
在大多數宅男經常流連的網絡論壇上,“如何才能讓父母不再談論自己”成了熱門話題。“我最近在家,我爸媽受不了了。我受不了每天在我耳邊嘮叨。父母真的不可能認同房子的生活嗎?”
調查中,40.5%的人認為自己可能在40歲之前成為宅男宅女。參與本次調查的北京網友Hob goblin003說:“40歲是壹個很好的分界點。身邊很多朋友都希望40歲前賺夠壹輩子的錢,早點退休,在海南或者其他風景優美的城市買套房子,然後找個女朋友。
開始宅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