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11歲男孩在河邊洗手,偶遇“寶寶”。3000年前的古代青銅劍被重新發現。
他的父親拒絕以高價從私人捐贈者手中購買這把劍。文物專家表示,這是商周時期的文物,有很大的考古價值。
高郵市臨澤鎮壹名11歲的小男孩,在玩耍時把手弄臟了。他去河邊洗手,居然“洗”出了壹把灰黃色的青銅劍!經高郵市文物部門鑒定,這把青銅匕首鑄造於商周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目前,該劍已被高郵博物館收藏。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這把只有26厘米長的匕首,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是商周第二件青銅器,也是高郵發現的第壹件青銅兵器。
再次見到太陽——從壓迫/迫害中解脫出來
男孩在河邊洗手,從泥裏拔出壹把生銹的匕首。
發現這把青銅劍的孩子叫楊俊熙。今年初夏的壹天,活潑調皮的小俊熙和壹群朋友在鎮上玩耍。在玩完他們的臟手後,他們來到南林社區菜市場橋的何琳河邊洗手。
洗著洗著,眼尖的小俊熙發現手邊有壹個黃色的尖銳硬物。
“應該是埋在土裏的刀或者劍!”小俊熙壹直特別喜歡刀、槍和劍。他興奮得連手都顧不上洗,全身心投入到挖“硬物”周圍的泥土中。
好在水裏的泥比較軟,很快,他就拿出了壹把生銹的短劍。
洗完後,楊俊熙興奮不已,興奮地對身邊的幾個朋友喊道:“妳們快來看,我發現了什麽?”是壹把劍,壹把古代的劍!"
幾個朋友看到小俊熙找到了“寶貝”,都饞了,搶著去玩。
在讓他的朋友們輪流觸摸和玩耍後,肖俊熙把這個“寶貝”帶回家,交給了他的父親楊金海。
當楊金海看到這把灰黃色的劍時,他第壹眼就覺得它不尋常。據估計,這是壹把非常古老的劍,可能具有很大的考古價值。
"老陽家的兒子從河裏找到了寶藏!"幾個朋友回家後,消息不脛而走,鄰居朋友都趕過來“看稀奇”。有人提出以高價從金揚海購買,但他不同意。
楊金海說:“這東西不是我自己的,它是地下的。
地下的是文物,屬於國家。我沒有權利自己做決定。
3日,他將此劍送到高郵市文物局,捐獻給國家。
昨天上午,高郵市文物局和高郵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來到臨澤鎮,給楊金海送去了收藏證書和獎金。
這條河靠近古漢溝,可能會有更多的發現。
高郵市臨澤鎮負責人告訴記者,發現寶劍的老周何琳河與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古漢江相連,壹直是連接大運河的流動河流。這條河也與秦代挖掘的子嬰河相交。
近年來,老周的何琳河部分河段斷流,河床淤塞,河道長滿蘆葦、野菖蒲等植物,成為壹條死河。
去年,老周的何琳河被納入環境改善範疇,並進行疏浚。
我說不準,就是因為這個疏通,青銅劍才能出現。
這位負責人說,老周的何琳歷史悠久。既然在河裏發現了青銅劍,那麽河裏會不會有其他文物,甚至更多更有價值的文物?目前,臨澤鎮正在研究保護方案,將上報上級部門,由專業人員有計劃地進行科學合理的發掘。
出身不凡
距今3000多年,極具考古價值。
據高郵、揚州等地文物和考古人員初步鑒定,此劍由劍身和劍柄兩部分組成,長26厘米,屬商周青銅古劍。
據考證,商朝距今3600年,周朝距今3054年。中原青銅劍始於商代,起初劍身較短,長度只有二三十厘米。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長度壹般在50到60厘米,戰國晚期的劍長度在70厘米以上。
所以從劍的材質、長短、形制分析,這次出土的青銅匕首是商周時期的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高郵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長盧誌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青銅劍沒有特別腐蝕,沒有變形,保存完好。
“商周時期就開始有青銅鑄造技術,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才盛行。
所以商周青銅器比春秋戰國時期少,考古研究價值大得多。"
呂誌偉說,這把劍是高郵地區發現的第二件商周青銅器,第壹件是2007年在本市三多鎮發現的“銅鈸”,是壹件樂器,所以這把劍也是高郵地區發現的第壹件商周青銅兵器。
在商周時期,高郵屬於吳越之地,被中原人視為“蠻夷”。當時,定居點、村莊和城鎮已經形成。
秦朝時,這裏建有郵亭,故名高郵。
劍的主人可能是商周貴族。
“這把劍上沒有發現文字和紋飾,但從造型上看,非常精致,頂部有壹個小洞。這個小洞應該是用來裝劍耳的。經過考證,我們傾向於認為是貴族佩戴的劍。
呂誌偉介紹,商周時期生產力低下,對武器的控制也很嚴格。只有有壹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才有資格佩戴像劍這樣鋒利的武器。
從形制和材質來看,這種匕首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可以裝飾防身,但不是武士和武將佩戴的樣式,而是身份的象征,所以更有可能是文官和貴族的佩劍。
青銅劍的主人是誰,現在還不得而知。可能是當地貴族的,也可能是路過的貴族掉進河裏。
它的確切價值是多少,它還隱藏著多少激動人心的信息,還有待進壹步考證。
目前,當地文物部門已要求上級對此進行更高級別的“會診”,還這把商周青銅劍歷史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