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誰知道"倪"這個姓氏的來歷啊?它和這個"黎"有什麽關系

誰知道"倪"這個姓氏的來歷啊?它和這個"黎"有什麽關系

似乎沒有什麽關系吧,在這裏給您列出“倪”姓的來歷等內容,“黎”姓的來歷請參見:/dispbbs.asp?BoardID=112&ID=74184&replyID=&skin=1

■姓氏源流

倪(Ní)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黃帝後裔邾武公次子之後,以國名為氏(由郳氏改為倪氏)。據《通誌·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辭源》所載,春秋時期,邾武公將次子封於郳(故城在今山東省滕州境),建立了郳國,為邾國附庸。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郳氏。戰國時郳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為避仇,改為兒姓,再後又以原姓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漢初有禦史倪寬,其先即為公子肥的後裔。

2、出自春秋時邾國後人郳黎來之後,避仇改為倪氏。據《尚友錄》所載,春秋時邾國有郳黎來之後,別族為倪姓。

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 據《魏書·官氏誌》所載(下同),後魏代北復姓賀郳氏改郳姓,後又改為倪姓。

② 清滿洲八旗人有倪姓,世居寧古塔。

③ 今滿、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倪姓。

得姓始祖:倪寬。千乘郡(相當今山東省高青縣壹帶)人,西漢大臣,水利家。治尚書,歷侍禦史、中大夫、左內史等職,後拜禦史大夫。在任期間,重視水利建設,調發民工,於鄭國渠上流南岸,開辟六輔渠,使周圍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績卓著,得到人民擁護。寬乃顓頊後裔。周武王時,封顓頊後裔於邾,傳到夷父顏時,由於有功於周天子,就將其次子友(壹說肥)別封為附庸,居於郳,因郳為邾之附庸,所以又稱小邾國。其曾屢次從齊桓公尊王攘夷,所以榮耀壹時。戰國時郳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便以國為氏,後由於避仇,去掉“阝”旁成兒姓,後又加“亻”旁成倪姓。因郳國始封於誰眾說紛紜,莫衷壹是,而其後裔倪寬見諸史冊,名聲顯赫,故後世倪姓尊倪寬為倪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現在,在山東省的滕州和棗莊兩地,俱有叫做郳城的地方,根據考證,這兩處地方正是春秋時郳國的所在地,當然,也正是後世倪姓和 姓的最初發源地。郳國被楚滅國後,逐漸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落足,後繁衍昌盛,逐漸成為倪姓千乘郡望。戰國時,有宋國人郳說,說明此期已有倪姓人在河南落籍。兩漢時,見諸史冊之倪(郳)姓漸多,除郳寬外多為史書散見之人物,如皇妃郳姁、兵家郳良、揚州刺史郳諺、九真太守郳式、羌主郳庫、臨淮(今屬安徽省)人郳長卿、齊國臨淄人郳萌等。可見此際之倪(郳)姓仍主要繁衍於山東境內,並有入安徽北部壹帶者。至稍後的南朝,有江陰太守倪啟、尚書左丞同平章事倪曙,說明在漢魏之際,郳姓已改成倪姓,並說明此際因社會動蕩已有倪姓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倪姓於史書鮮見。隋唐之際,倪姓在北方的分布漸廣,今河北、河南、山西等境均有倪姓人活動的身影。唐末時,由於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始有倪姓大批遷往江南。兩宋時,倪姓入載史冊之人甚多,從其籍貫來分析,說明此期倪姓已分布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宋末,由於元世祖大肆圍剿南宋之殘留勢力,江南之江、浙、閩壹帶,烽火四起,元兵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百姓聞風而逃,故倪姓漸分衍於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元末,百姓再次遭受劫難,兵火過處,玉石俱焚,華東、中原、中南之地人口銳減。明初,明政府為恢復當地經濟,從山西大量移民,倪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壹,被分遷於今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河北等地。倪姓遷臺,時在清代,有倪姓從福建渡海而去。此期亦有倪姓人由山東闖關東去東北三省者。如今,倪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江蘇、湖北、上海等省市為多,上述三地之倪姓約占全國漢族倪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倪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壹百壹十壹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壹四。

■歷史名人

倪 說:即郳說,戰國時期宋國人,壹說宋國大夫,著名哲學家,遊學稷下,以善辯著稱,較早提出“白馬非馬”的問題。

倪 萌:字子明,漢代臨淄(今山東省淄博)人。仁孝敦篤,遇荒年,民相食,與兄出城采蔬,被捉,欲食兄。萌言兄瘦,不如萌肥健,願代之。感其義不殺。

倪 寬:西漢武帝時威海(今山東省)人,自幼勤奮好學,但因家境貧寒,無力供讀,靠給學生做飯和為人傭工維持耕讀生活。每下地勞動,總將《五經》掛於鋤鉤,休息即讀。“帶經而讀”的故事廣為流傳。倪寬關心百姓疾苦,主張緩收租稅,減輕農民負擔。時逢武帝對外用兵征收錢糧。倪寬所轄京師,租收拖欠甚多,倪寬應有免職之罪。百姓聽說後,恐倪寬免官,互相傳告,爭交糧租,不幾天就交齊了。武帝深為驚奇。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倪寬奉詔與司馬遷等***定《太初歷》,糾正了當時所行歷法的錯誤,為發展中國歷法做出了貢獻。倪寬不僅精通經學,而且善文辭。倪寬曾做過9年禦史大夫,於漢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歸葬原籍。著有《倪寬》九篇、《倪寬賦》兩篇、《封禪頌》等。

倪 思:湖州歸安(今浙江省吳興)人,宋代學者、官吏。乾道二年進士,中博學宏詞科。累遷秘書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權直。歷任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以直諫著稱。其博學多才,著有《經鋤堂雜誌》、《齊山甲乙稿》、《兼山集》等。

倪 閃:字奏天,宋代沙縣的人,聰慧好學,喜好施舍。每逢外出,總隨身帶著錢財,遇見貧窮的人,就將錢放在他家裏,不管人家知道不知道,倪閃被地方舉薦,但多次考試都未考中,於是有人譏笑他說:“先生每天周濟窮人,為什麽卻多次落榜呢?莫非老天爺不長眼嗎?”倪閃更加奮發布施,絕無悔心。有壹年鬧饑荒,路旁餓死的人壹個緊挨壹個,倪閃設了個粥棚周濟災民,救活了上萬人。第二年,倪閃又去赴試,鄉裏人很多都夢見倪家門外錦旗高豎,上寫著“施粥陰功”四個大字。當年,倪閃果然中了狀元,後來官做到尚書。

倪 濤:字巨濟,宋代永嘉人。其父徙居廣徳軍。大觀三年(己醜)進士,官歷左司員外郎,貶監朝城縣酒稅。著有《玉溪集》。

倪 樸:字文卿,宋代浦江(今屬浙江省)人,居石陵村,因號石陵。嘗應進士舉,紹興末,草萬言書陳征討大計,復考山川險阻,成《輿地會元誌》四十卷,又著《鑒轍錄》五卷,指陳禦侮用策之失。淳熙中,為人所構,徙家筠州。以赦歸,寒窶終身。業古文三十年,有雜著六十篇,今僅存《倪石陵書》壹卷。事跡見明宋濂《倪石陵傳》。

倪 瓚:字元鎮(1301-1374),號雲林,江蘇省無錫人,元末著名畫家。擅長山水,多以水墨為之,風格簡淡幽雅,多寫平遠山林、枯木竹石,畫面上有很長的題跋,主張寫胸中逸氣,不求形似。其畫簡中寓繁,似嫩實蒼,於水墨山水畫有新的發展。與黃公望、王蒙、吳鎮並稱“元末四大家”。亦善詩文,作有《清悶閣集》。

倪 燦: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書法家、詩人。才學淹雅,博學鴻詞,參與修纂《明史》,所撰《藝術誌序》,窮流溯源,人稱傑作。書法詩格,秀絕壹時,有《雁園集》。

倪若水:字子示,槁城(今屬河北省)人,唐代名臣。進士出身,開元初官至中書舍人、尚書右丞。後調其出京,任汴州刺史。出任汴州刺史時,修孔廟,倡教育,興辦州學、縣學政尚清靜,風化大行,州百姓稱頌不已。唐玄宗派人捕珍禽異獸於南方,倪若水上奏章諫止。玄宗看過奏章,親自寫詔肯定若水的意見,遂停止捕鳥,盡放所捕珍禽。並賜物40段,嘉獎他直言勸諫的精神,召其入朝,提升為戶部侍郎。開元七年,復授官尚書右丞。是年,卒子位。

倪文壹:福安(今屬福建省)人,南宋代官吏。鹹淳年間進士,官安仁縣尉,清流知縣。元兵南下,歸隱,元世祖征召不赴。

倪文俊:沔陽(今屬湖北省)人,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號蠻子,從徐壽輝起義,任元帥,曾屢克元軍,1356年,迎徐壽輝於漢陽,重建天完政權,自任丞相。後謀殺徐壽輝未果,遂奔黃州,被其部將陳友諒所殺。

倪元璐:浙江上虞人,明末官吏、學者。萬歷進士,累官至戶部尚書兼翰林學士。詩文為世所重,書畫俱工,落墨超逸,善行草書,工畫山水竹石。李自成破北京時,自縊而死。有《倪文貞集》。

倪稻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書畫家、詞家。少工填詞,遊吳公之門,名播吳越。性嗜金石,精篆隸。善畫蘭,筆疏墨淡,饒有逸情。

倪映典:字炳章。安徽合肥人。嶽王會會員。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安徽任炮兵管帶,與熊成基計劃在安慶運動新軍起義。事被清吏偵知,後南下廣州,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宣統元年(1909年)同盟會南方支部成立,任運動新軍總主任。宣統二年率新軍在廣州起義,壯烈犧牲。年僅25歲。

倪嗣沖:安徽省阜陽人,北洋軍閥皖系首領。早年投淮軍,後附袁世凱,二次革命時,奉袁之命攻占安慶,任安徽都督。袁死後,附段祺瑞。1920年直皖戰爭,皖系戰敗,被解職。

倪誌亮:北京人,中***高級將領。黃埔軍校畢業,1926年加入中國***產黨。曾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兼紅軍大學校長、八路軍129師參謀長、西滿軍區副司令員等職。解放後,任駐朝大使、解放軍監察部副部長等職。並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將軍銜。1965年逝世。

■郡望堂號

1、郡望

據《姓氏考略》記載:即郳氏,兒氏,避仇改為倪。望出千乘。

千乘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千乘,故城在今山東省高青縣高苑鎮北。轄境在今山東省北部博興、高青、濱縣等地。

2、堂號

倪姓的堂號主要有:“教化堂”、“千乘堂”、“經鋤堂”等。

五、宗族特征

1、倪姓是由郳、兒姓改姓而來,原因是避仇,但始於何時,現無從考證,待有識之士去解開這千古之謎吧!

2、宋代以後,倪姓之傑出人物始多見於史。僅在宋朝,就出現了倪思、倪閃、倪文壹、倪濤、倪祖常、倪樸、倪天隱等名垂青史的人物。

■倪姓宗祠通用對聯

〖倪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姬姓;

望出千乘。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倪的起源和郡望。

世承魯緒;

系衍邾封。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聯典指倪姓出於姬姓。周武王時,封顓頊後人於邾,邾侯又封子於婁。婁地處今山東省滕縣東。子孫以國為姓,得郳氏。為避仇,改為兒姓,後又加“亻”旁改為倪姓。

書呈八策;

畫列四家。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末浙江省上虞人倪雲璐,字玉汝,號鴻寶,天啟年間進士,歷任編修、國子祭酒,官至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曾上書《制實八策及制虛八策》,抗擊魏忠賢余黨楊維垣壓制東林黨的行為。能詩文,善行草,工畫山水竹石,有《倪文貞集》、《倪易內外儀》。下聯典指元代畫家倪瓚,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等,無錫人。家中極富,築雲林堂清閟閣收藏圖書文玩,並作為吟詩作畫的場所。初奉禪宗佛教,後入“全真教”。元末戰亂中,賣出田宅,疏散家財,浪跡太湖壹帶,寄居田莊佛寺。擅長畫山水,創造了“折帶皴”寫山石法,多取材於太湖壹帶景色,疏林坡岸、淺水遙岑,意境清遠,自稱“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作品中簡中寓繁、似嫩實蒼的風格,對明、清文人山水畫很有影響,後人把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元四家”。又工書法。詩文有《倪雲林先生詩集》、《清閟閣集》等。

宋朝遺逸;

漢吏循良。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福安人倪文壹,字元芳,鹹淳年間進士,任安仁縣尉,曾妥善安撫鄰境的少數民族。後官清流知縣。元兵南下,歸隱而不再做官,曾拒絕元世祖的征召。下聯典指西漢千乘人倪寬,少年時家貧而愛讀書,為人家耕種時,常把經書帶到田頭。武帝時,射策補廷尉文學卒史,曾代掾史寫奏章,受到武帝稱贊,後歷官左內史、禦史大夫。為官受到吏民信任和敬愛,事跡被寫入《史記·循吏傳》。

衣冠全節;

饘粥陰功。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倪元璐,致仕還鄉,聞京師陷,衣冠拜闕,自縊死。下聯典指宋倪閃好施與,歲大饑,煮粥濟人。

〖倪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詞名播吳越;

詩風傳江浙。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書畫家、詞家倪稻孫,字米樓,仁和人。少工填詞,遊吳谷之門,名播吳越。性嗜金石,精篆隸。善畫蘭,筆疏墨淡,饒有逸情。下聯典指清康熙舉人、書法家、詩人倪燦,字總音公,錢塘人暗公,錢塘人。才學淹雅,博學鴻詞,參與修篡《明史》,所撰《藝文誌序》,窮流溯源,人稱傑作。書法詩格,秀絕壹時,有《雁園集》。

〖倪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威震鄂湘三千裏;

名列元末四大家。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倪文俊(?-1357),號蠻子,沔陽(今湖北沔陽西北)人,遷居黃陂(今湖北省黃陂)。出身漁民。從徐壽輝起義,任元帥。治平五年(1355年),大破元威順王寬徹普化水軍於漢川(今湖北省漢川),連克湖北許多州縣。太平元年(1356年),迎徐壽輝於漢陽,重建天完政權。自任丞相。後率軍入湘,大勝。太平二年被其部將陳友諒所殺。下聯典出元末畫家倪瓚,原名廷,字元鎮,號雲林,無錫人。世為豪富。擅長山水,多以水墨為之。其畫簡中寓繁,似嫩實蒼,於水墨山水有新的發展。與黃公望、王蒙、吳鎮並稱“元末四大家”。

〖倪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品學兼優,聞名遐邇;

書畫俱妙,落墨超逸。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明代進士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號鴻室,上虞(今浙江省上虞東南)人。天啟進士,授編修。後擢戶部尚書兼翰林學士。詩文為世所重,書畫俱工。落墨超逸。風節文章,與現科進士黃石齋絕似。

勸農緩刑,政令孚於黎庶;

修學訓士,教化洽乎儒林。

——佚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名人倪寬的事典。下聯典指唐代右丞倪若水字子泉,蒿城人。出任汴州刺史時,政尚清靜,風化大行。後拜右丞卒。

稱耆宿能文,與高鶚吳麟媲美;

有賢郎踵武,繼荀尤薛鳳成名。

——由雲龍撰倪姓宗祠通用聯

本聯為由雲龍挽近代名人倪宣三挽聯。

■附錄:倪姓典故、趣事

〖倪瓚煎茶顯潔癖〗

元末至正年間(1341年-1368年),江南災荒連年,義軍揭竿四起,元廷強征暴斂,局勢動蕩不安。家產殷實的畫家倪瓚為逃避官租和義軍,遂散其資財,循跡於五湖三泖之間,往來於宜興、常州、湖州壹帶,棲居村舍和寺觀達二十年之久,寄情山水詩畫。直到朱元璋掃滅群雄,北逐元廷後,江南秩序恢復安定,倪瓚才於洪武初年返回無錫故裏。

當時世人稱倪瓚為“倪遷”,這是因為他愛潔成癖又性情孤僻。倪瓚結束浪跡生涯,返回故裏後,生活安逸,其性格得到充分張揚。顧元慶《雲林遺事》中還記有這樣壹則故事:

朱元璋最賞識的壹統天下的功臣徐達,在無錫鄧尉山構築了壹座養賢樓,專以“雅集”天下的文人墨客,壹時間,名士趨之如鶩,麋集於此。

在如許人中,倪瓚算是名聲最響亮的人物,而且所作所為常常使人不解,人嘆為怪癖。譬如,有壹次倪瓚來了茶癮,他不取近在眼前的湖水,而是派隨從去挑遠在山裏的七寶泉泉水。那隨從辛辛苦苦挑來兩桶泉水,準備倪瓚煎茶。誰知他上去只取了前桶水來煎茶,卻嘩地壹下倒了後桶水來洗腳。這不是太浪費了嗎?眾人大惑不解,於是有人忍不住問他這是何意?

倪瓚的回答似乎很有道理,他說:“前桶水不會碰上什麽不幹凈的東西,所以我用來煎茶。但後桶水說不定就會被挑擔人的屁所汙穢,所以我只用來洗腳。”

這種潔癖最為無理!不說挑擔人路途中換肩會使兩桶水前後位置顛倒,就說用已穢之水來洗腳,又有何潔可言?壹邊在煎茶品茗,壹邊腦子裏已穢之水還瀝瀝淅淅,其茶更有何潔、何香可以稱道?甚至還不如後來江南富貴之家的取水之道:前桶水貯用,後桶水幹脆倒光。

■中國人民解放軍倪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倪誌亮中將

倪誌亮(1900-1965),北京市人。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加入中國***產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被捕入獄,廣州起義時被起義部隊開釋,遂參加了起義作戰。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東北紅軍遊擊隊隊長,遊擊支隊支隊長,紅1軍第1師3團團長,紅四方面軍第11師師長,第4軍軍長,紅四方面軍參謀長兼紅軍大學校長,右路縱隊司令員,紅四方面軍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步兵學校校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參謀長,晉冀豫軍區司令員,晉冀豫邊區遊擊縱隊司令員,軍委四局副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北軍區、嫩江軍區、嫩南軍區司令員,西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軍政大學副校長,中南軍政大學副校長兼武漢警備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大使,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副教育長、教育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壹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65年12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5歲。

倪南山少將

倪南山(1911-1989),安徽省至德(今東至)縣高山鄉人。1935年4月加入中國***產黨,同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高山鄉、至德縣區蘇維埃主席,江南特委肅反委員會主席,皖浙贛江南紅軍獨立營特派員,中***休(寧)婺(源)中心區委書記。堅持了南方遊擊戰爭,隨部隊轉戰皖南、江西、浙江等地,在敵人嚴密封鎖和殘酷“清剿”的艱苦環境中浴血奮戰。

抗日戰爭時期,任江西抗日義勇軍第2支隊政治宣傳隊隊長,新四軍軍部軍法處典獄長,第2支隊司令部執法科科長,江南指揮部軍法處科長,蘇中軍區第二分區政治部保衛科長,蘇浙軍區政治部保衛科長,新四軍1師2旅6團特派員。參加過江蘇句容盆山湖主攻戰,江蘇金壇西太山反攻戰、黃橋決戰等著名戰役,作戰勇敢,指揮果斷,戰績卓著,為全國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解放戰爭時期,任蘇浙軍區留守處參謀長,皖浙贛邊區遊擊支隊隊長,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福建省區第壹副司令員,福建省軍區政治委員,中***福建省委書記,政協福建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等職。1976年12月以副兵團職離休。始終保持戰爭年代優良作風,深入調查研究,忘我學習和工作,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部隊、民兵和預備役建設殫精竭慮,付出了畢生的精力。

1955年9月被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9年1月11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

  • 上一篇:時間的抒情句子
  • 下一篇:達夫姐妹的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