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溫州中考作文題總是備受關註。2010中考作文題目:《做壹個“行者”,溫州考生會捧出怎樣的優秀作品?本期《繆欣》精選了三篇今年我市中考高分作文,請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金哥老師點評,為讀者解讀這壹作文題目。
解讀2010溫州市初中語文學業考試論述題,是在壹個歷史節點上實現平衡,實現二合壹,完成三大轉折。
首先,取得平衡
達到開放與限制的平衡,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平衡,提倡“真作文”。
把握好作文題目的“度”,意在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內心感受,讓每壹個考生都有話可寫、有話可說、有話可說。同時,題目中的“行者”限制性更強,盡量避免構圖。《做壹個行者》適合敘事、抒情、思辨,讓那些擅長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考生發揮作用。
第二,實現兩者合壹
打通讀寫,倡導知行合壹,啟發新的寫作方式。
這篇作文的引言意味深長。壹、打通閱讀與寫作,將言語感知與言語表達有機聯系起來,以卷內生動的閱讀實例作為“做壹個行者”的引子,引發學生的感受。二是主張知行合壹。在這些行者身上,他們都有* * *的特質,他們為自己的理想負責。知行合壹的精神照亮了每壹個行走在現實生活中的學生,啟迪我們的學生,妳們不僅僅是學習者,更是有思想的行動者。
第三,完成三大轉身
從溫柔之風到渾厚之風,從沈思到行動,從從小愛世界到熱愛世界,讓生動的筆法與渾厚硬朗的文風並存,引領寫作新潮流。
作文的介紹以壹個明確的含義“行者”開始,用行動詮釋生命的意義,用行動表達生命的美好。“行者”已經超越了作曲的意義。在人生的轉折中,起起落落就是人生的山山水水。
做壹個“行者”,用壹個陽剛的名字來定義。曾幾何時,我們的作文是花花雪月,小橋流水,陰柔風吹遍大江南北。我們失去了漢唐精神和魏晉風骨,面對現實的行動也迷失在歷史的塵埃裏。做壹個“行者”,打地板,號召我們的學生雷厲風行,腳踏實地,讓作文裏流淌的生命氣息和氣質,像土地壹樣厚重,像風壹樣浩蕩。
人生需要兩極,陰陽相生,剛柔並濟。女人味太濃的時候,需要男性化的灌註。生活需要呢喃話語的慰藉,需要雄壯歌聲的吟唱;靈魂需要涓涓細流的滋潤,也需要長江的激蕩。“天道強,君子要自強不息”。當那個蒼老而熟悉的聲音在妳心中回響時,妳是否已經明白了生命的意義?
做壹個“行者”,用行動的名字來定義。當我們的智慧停留在書本上,無限精彩的世界就被關在了門外。“眼高手低”是當前教育的弊端,“不關我們的事,高高掛起”是社會的癮。我們需要在地球上行走的“行者”,而不是大聲說話的“智者”。壹次行動勝過壹千次提問。表演壹次勝過壹千次。“紙上談兵太淺,要實踐。”讓我們以知識為點,以精神為尺,用雙腳丈量大地,那麽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的長度,還有智慧的深度和生活的艱辛。這是我們日漸衰落和狹隘的精神世界獲得精神突破的開始。
“行者”,做妳對別人做的事,做妳當下做的事。人生低谷時,“行者”會意氣風發地飛躍;當別人有困難時,“行者”會伸出援手;當別人報以善意的微笑時,“行者”也會報以同樣的微笑。用心是“行者”的內心告白,堅決前行是“行者”的行動指南。
壹次次行走,“行者”壹路播撒陽光,壹路收獲風景;壹路高歌,唱響生命的篇章。我想,當我們的學生以“行者”的姿態行走時,收獲的不僅僅是人生的風景,更是未來人生的精神走向。做壹個“行者”,以大愛之名定義。古往今來,無數“行者”用心中的大愛踐行著壹個樸素的道理——愛不與眾不同,愛不與眾不同。大禹為了百姓的幸福,不肯進家門;魯迅直面生命的吶喊,喚醒了人的覺醒;玉樹地震中的無名英雄以無私的奉獻,舉起了生命的奇跡。演員,改變世界,創造奇跡。
當大愛把我們團結在壹起,我們的行動就有了深深的關聯,就有了“老人和老人,年輕人和年輕人”生動而堅實的註腳。壹葉搖壹葉,壹浪打壹浪,森林才會壯觀,大海才會壯闊。那麽,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就會變得有意義。
從作文批改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在我們的預期中,考生發揮正常。但我還是發現有些作文原創性不強,過分強調自我,不善於從生活中提取素材,表達能力差。只有這樣,我們才應該提倡原創與借鑒並行,氣韻生動與簡約並重,自我與自我並存,思想與語言相結合,動作中的構圖,構圖中的動作。(溫州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金哥)
中考高分作文賞析
做壹個“行者”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成為壹名“行者”。
在安靜的夜晚,我喜歡獨自坐著。我喜歡架起二胡,慢慢拉弓。木頭的味道充滿了鼻子。有些銹的還比較緊,兩根弦重疊,我可以輕搓,重滑。松香掉在我褲子上,我也不介意。拋開身邊的物質,在悠揚的音樂中,我仿佛來到了另壹個天堂。我深深迷戀二胡。
但是突然有壹天,我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對二胡有很高的敬意。我站在教室裏,高興地談論著我長大後想成為壹名二胡演奏家的願望。大家都饒有興趣地看著我跳舞,眼裏卻有嘲諷。他們為這位鋼琴演奏者的英勇表演歡呼沸騰。他們看到街邊坐著的乞丐偶爾拉二胡,就轉向我,眼神裏有說不清的顏色,讓我心痛。看著街上的老乞丐,聽著他斷斷續續沙啞的二胡聲,我無言以對。學生們漸漸走遠,我卻停在角落裏,壹直發呆。
我還是喜歡深深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只有二胡默默陪伴。黑暗中,我是壹個孤獨的歌手,唱著別人不愛聽的老歌。然後,終於有壹天晚上,我決定讓這悠揚的響徹雲霄。
我開始頻繁參加藝術節,在班級聚會上,我也背著二胡來回穿梭。當我拿起二胡,我在那裏。我像壹個老人在月光下嘆息,像敲著拐杖呻吟。我不要求聽者落淚,但我要求他們傾聽我內心的聲音,傾聽我對二胡的依戀,喚醒他們沈睡的心。我竭盡全力撕毀了賽馬中的最後壹個A?vagho?a。我不想讓大家熱血沸騰,但我想讓他們感受到我內心的憤怒——為什麽要笑二胡,吼鋼琴?
當音樂結束時,我會靜靜地站起來,向他們鞠躬。我感謝他們聽得目瞪口呆,因為我知道他們已經明白了我想說的話:二胡的背後是中國的智慧和文化,華麗、樸實、瑰麗、風情,可以用兩根弦演奏。
我們不能忘記那是我們的聲音,來自中國的吶喊。
做壹個“行者”,用自己的行動傳達自己的願望,願喚醒大家沈睡的心。行動,雖然微不足道,卻為文化傳承之路開出了壹朵美麗的花。我,驕傲!
如果可以,我要做壹個“行者”,帶著我的二胡環遊世界。
評論
二胡,帶我走出身體的枷鎖,讓我很快樂,但“土氣”的二胡比不上“洋氣”的琴,甚至會遭遇壹種微妙的戲弄。就是這種調侃,喚醒了我的行動,拿起了二胡,讓別人聽出了我的心和中國的吶喊。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對大義作了微妙的表述,作者在行動中追求它,巧妙地將個人感情與民族感情交織在壹起。文章強調用詞的精煉,如“停”,像擱淺的船,黯然神傷;“終”,那虔誠和虔誠都在其中。還有長而有節奏的句子。
做壹個“行者”
曾經看過壹個故事,看完之後讓我百感交集。
壹位老農有壹個非常聰明的兒子,他非常自滿,總是稱贊他的才華。壹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兒子在講他的“英雄傳奇”。老農站起來,對他的兒子喊道:“舉起手來!”兒子不懂卻做到了。老農眼裏含著淚說:“孩子,爸爸這輩子沒前途了,就指望妳了。但是請記住,妳的手高於妳的頭。壹切都不是說說或想壹想,而是去做。”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壹個成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高科技“飛行”世界裏,行動似乎正壹步步從我們身邊悄悄流逝。我們早就習慣了有很多冷冰冰的機器代替我們做壹切事情。我們只想讓生活更舒適。
還有,當我們走在幹凈的街道上,沒有人會彎腰去撿紙屑,而是冷冷地說壹句:“不要緊,環衛工人會掃的。”當我們看到那些不遺余力幫助我們的人遇到了困難,我們只會大喊:“加油,妳能行的!”“沒有跡象表明那些口袋裏的手想要伸出來。當我們看到壹張試卷的時候,想起來壹定很容易,但是在考試的時候就很難寫了。行動遠不如思想,但比這壹切更重要。
有句老話:“讀萬卷書,走萬裏路。”可見,做壹個“行者”是多麽重要。這個道理流傳了幾千年,但是很多人不理解。
唉!也許這就是壹個時代的悲哀吧!但是我們不能放手。看看那些歷史足跡:魯迅用直面人生的吶喊喚醒了人民;海倫·凱勒以堅定的意誌實現了人生的蛻變;越王勾踐最終成就了興國大業。這些歷史古跡在不知疲倦地召喚我們成為“行者”。
過去的昨天就讓它隨風而去吧,但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做壹個未來的“行者”。
我們是激情陽光的90後,不要讓自己成為“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讓我們做壹個“行者”,用行動詮釋生活的意義,用行動表達生活的美好!
評論
壹篇被敘述和討論的文章是很自由的,也就是令人興奮的。壹個經典的故事引出“行為”的話題,再從大社會、小現象的角度引出“行動遠不如妳所想,但比壹切都重要”的理解,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指出“行動遠不如思考”是壹個時代的悲哀,並願意以90後的名義用行動詮釋“行者”的意義。
做壹個“行者”
打開書,我很羨慕席慕蓉寫的三毛撒哈拉歷險記,流連於草原。合上書,我想為什麽不用自己的行動見證這份美好,於是幹脆收拾行李出發了。
我去過井岡山,放棄坐大巴,堅持用腳踐踏紅土地。因為這個原因,我的腳總是被石頭砸傷。粗糙的紅米難以下咽,走到半山腰就氣喘籲籲,但我堅持“行者”二字。壹路茂密的樹林,奇異的竹子,壹路上淳樸的當地人,到了黃泥崗時的喜悅,所有坐車時體會不到的東西,都被我拍在了行動中。當我到達山頂時,我不禁想起了毛澤東說的“在山裏行走像鐵壹樣難”。剎那間,我真的收獲了壹種堅持和毅力,我在行動上從壹個矮子變成了巨人。
贛州的浮橋我也去過。起初,我看到那座看似脆弱的浮橋橫臥在浩瀚的河流上。我膽怯了,想轉身離開,但看到大家都已經踏上了,只好硬著頭皮伸出壹只腳。突然頭暈目眩,我踩了幾步,但很快調整好重心,大膽向前走。古浮橋“嘰嘎嘰嘎”的聲音很好聽,就像淺淺唱昆曲壹樣。彎下腰,我看到牢牢釘進木樁的釘子有點生銹,許多古老而美麗的裂縫從木板上延伸出來,壹點點下沈。不知道從宋代開始,這座浮橋上聽過多少人的腳步聲。但有了岸邊的古城墻,我猜想他們是壹群遊遍天下、關心人間的俠客,唱著“為民哀莫大於心死。”潺潺的河水,還會見證壹群背上茶籃走來的客家婦女,歡歌笑語,留下她們的活力。過去無數的步驟加重了它的深度。
快到最後的時候,我有點舍不得,只好壹小步壹小步的踩下去,想著如果剛才轉身走了,怎麽能收獲這些年留下的美好痕跡呢?只有通過我的行動,我才見證了這段歷史的深度。
回來的時候行李裏裝滿了長大後的堅定意誌,也明白了歷史沈澱下來的美好,當然還有更多...
我不再是壹個簡單的行者。作為壹個行者,我是在用自己的腳踩自己的心。
評論
作者的敘述很幹凈,缺少華麗的細節,但有張力。文中的聲、色、形、神,與人物的意境完美契合。文中的每壹個字都洋溢著情感。寫風景就是寫人。文章中的聯想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如果說伍爾夫的《墻上的斑點》是富有想象力的,是楚楚可憐的。這樣的美源於行動,作者在行動中獲得對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