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代表胡適白話文學思想和研究成果的重要著作,在中國文學研究領域首次梳理了白話文學的演變與發展,構建了中國白話文學史的編纂體系,在方法上開辟了中國文學史研究的新路徑。可以說,雖然《白話文學史》只是第壹卷,多為學界所遺憾,或被批評為著名的半本書,但它是中國白話文學研究的開山之作,早已成為胡適思想和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核心內容之壹。
壹、“白話文學史”版本。
胡適早期的大部分著作都是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上海亞東圖書館是由王蒙祚(績溪的壹個叔叔)和王元芳經營的。亞東圖書館不出版《白話文學史》的原因,主要是1927年6月下旬,胡適、徐誌摩、梁實秋、余上元等人在上海集資成立“新月書店”,計劃整理出版各種新書。
新月書店出版的第壹版《白話文學史》是6月1928。查胡適的日記,他在6月1928寫道:“我的白話文學史昨天出版,今天才看到”。由此可見,《白話文學史》出版的具體時間應該是6月1928。胡適對這本書的完成感到高興。他在6月1,1928日的日記中寫道:“昨天卷起文學史,* * *二十萬字零。這是壹年來唯壹的成就。”
?《白話文學史》出版後,在學術界引起了震動,受到了廣泛的贊揚,當然也受到了批評。雖然它是壹部學術著作,但在當時卻成了暢銷書,因為作者是壹位著名的、受歡迎的胡適。新月書店壹開始印了3000本,不到半年就脫銷了。到1933,已經印了15000多份。時至今日,據不完全統計,海峽兩岸的白話文學史版本已超過30種。
新月書店6月第壹版後,1928,當年2月出第二版,8月出第六版,1933。厚心悅書店經營虧損,1933年底被商務印書館接收。新月書店合並後,商務印書館6月再版《白話文學史》1934+00。
以下是新月書店版後《白話文學史》出版的編年概況:
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臺灣省樂天出版社先後四次出版《白話文學史》。
臺灣省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在20世紀60-70年代先後三次出版了胡適的《校本白話文學史》。
1986 65438+10月,嶽麓書社在中國大陸首次出版《白話文學史》,首印7000冊。2010轉載。
上海書店出版“民國系列”白話文學史1989。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1995出版,2003年還被收入《胡適全集》。
東方出版社3月1996,9月1996,6月2016出版。
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於1996,200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出版,2006年出版,2009年出版,均在羅教授指導下完成。
團結出版社2005年,2006年,2009年,2011,2013出版。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
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2013。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4。
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2014。
中國畫報出版社2014出版精裝集。
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2014。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2015。
吉林出版集團出版2016。
中國圖書出版社2016出版精裝版。
精裝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出版。
顧武宣發表於2017。
此外,上海三聯書店和民主建設出版社也出版過《白話文學史》。
2.白話文學史勘誤。
心悅書店6月初版《白話文學史》,1928附有六頁勘誤表,由胡適親自校勘。胡適在6月1928日的日記中說:“今勘誤仍多”,6月2日又說:“繼續勘誤”。1960年代以後,胡適在臺灣省重新修訂了《白話文學史》,後來臺灣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出版了《白話文學史自校》。但這個版本實際上只有兩三個簡短的補充。
但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心悅書店6月初版1928《白話文學史》勘誤表中指出的錯誤很多,在後來的各種版本中沒有得到糾正,壹直延續。更令人驚訝的是,臺灣省胡適紀念館出版的《校本白話文學史》也是如此,但第壹版的勘誤中也指出了不少錯誤。如第壹版勘誤表指出,在“漢代民歌”壹章中,“這些活文獻產生於地”,“繼”是錯誤的,應該是“自然”;“他們只是直言不諱地說了他們的歌”,“說”是不對的,應該是“唱”;“以策應為隊長”和“真”的錯誤,應該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比如《魏》。臺灣省胡適研究所和大陸包括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的自校本版本,仍然沿襲了原來的錯誤。
第三,新發現的白話文學史強調校本。
2017,17年2月,筆者得到壹本安徽績溪新月書店的《白話文學》六月初版的簽名本,扉頁上有胡適的書法:“交給建興,感謝他幫我校對。適合它。十七,九,二十四。”可以肯定地說,這種校本強調的出現,對於長期的白話文學史和胡適研究來說,無疑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新發現。
經考證,胡適親筆署名的捐贈者“建興”,即人,安徽績溪,時任上海亞東圖書館編輯,曾幫助王女士校對《白秋》。從稱呼習慣可以看出,溫文儒雅的胡適,直接將程健的行為稱為“遠足”,而不加“先生”,說明胡適與程建興不僅是老鄉,而且非常熟悉,壹直被視為身邊的親近之人,就像他平時對待徐誌摩等朋友,直接稱他們為“誌摩”壹樣。
已故國家出版局局長、國家出版委員會主任王先生於8月1983日在《對亞東圖書館的回憶》壹書的序言中說:“最後,說明亞東圖書館的編輯們在這本書前拍照的由來。這張照片是我父親保存的遺物。去年我侄子回雞西老家找的。照片前排左起第四人程建興是我的父親。他受過良好教育,工作認真踏實...可惜他在1930年春天去世,享年35歲。父親去世後,我留下了寡母和五個孤兒。我的大兒子只有十四歲,最小的弟弟只有三歲。不用說,我們家的生活很艱難。於是客戶介紹我去亞東當學徒,於是我在亞東幹了四年(1930-1934)...程復多是我在書末亞東圖書館朋友名單中的本名,但我在1938年將現名改為延安,姓王隨母姓。"
據該報報道,是先生的生父,於1930年去世,享年35歲。換言之,他在重新審視白話文學史不到兩年就英年早逝了。據推斷,程健生於1895年,比胡適小四歲。同時可以推斷,王先生應該從未見過父親對校本的重視,也從未知道父親生前整理過胡適的著作。否則,王生前也不會多次參加胡適的學術研討會,更不會在有關胡適研究著作的序言中口頭或書面提及。
胡適給程建興簽的第壹版《白話文學史》是1928年9月24日(巧合的是,程建興和他的同事在亞東圖書館編輯部的照片是同壹天),離該書出版只有三個多月。據此,程建興應該是胡適自校之後第壹個重新校勘《白話文學全書》的人。
程建興的校對是對《新月社》初版出版的《白話文學史》原著進行的。不僅在毛筆原處直接用紅字圈定並校正,還在毛筆原處加了壹些黑字,並由書法眉校對。《痕跡》壹書中的紅字是楷書,黑字是行書,都是美麗而有力的。程建興的校勘,從標點符號,到錯別字,到順序,到語錄,到出處,都很細致,壹改就是幾十處。
本文對臺灣省和中國大陸出版的各種版本的《白話文學史》進行了初步比較,包括臺灣省胡適紀念館出版的校本版本和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出版的校本版本。程建興指出,白話文學史的錯誤並沒有得到糾正,它們仍在各種流行版本中延續。正因為如此,程建興的《白話文學史校本》更顯珍貴,它可以彌補近90年來胡適巨著各種版本的不足和缺陷,對白話文學史的研究和胡適的學術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我非常希望胡適親筆簽名,感謝程建興最早的、也是迄今為止唯壹的《海峽兩岸白話文學史》,能夠早日出版印刷。相信壹定會引起兩岸學者和粉絲的關註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