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誰能給我講講西方中世紀簡史?

誰能給我講講西方中世紀簡史?

中世紀史又稱中世紀史,是指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時期。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瓦解是這壹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然而,世界上封建社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5世紀西歐剛剛進入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完了大約1000年的封建社會歷程。

在歐洲封建社會,國王、貴族和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級制度,但他們的權利和義務是有限的。“臣屬之臣,非臣屬之臣”,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於割據狀態,東方中國“遍天下,豈為王乎?”在沿海的土地上,是不是與王駒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政體非常不同?各國統治者仍在相互發動戰爭、掠奪和吞並,許多國家從未出現過統壹穩定的政權。封建地主憑借土地所有權和政治權力剝削農民。在歐洲,基督教會成了封建統治的工具,他們和世俗封建主壹起維護封建制度。農民和農奴的勞動被封建主以勞役、實物地租、各種稅收和教會什壹稅的形式侵吞。農民反抗不斷,但起義規模普遍較小,沒有出現像中國那樣多次推翻壹個王朝的大規模農民戰爭。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封建經濟主要是以壹個農民為基本生產單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因為農民可以擁有壹些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可以獲得壹定的勞動產品,所以他們的勞動積極性比奴隸高得多。中世紀鐵制工具的普及,加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極大地豐富了社會財富,促進了商業的發展。14和15世紀,在地中海沿岸地區,商品經濟發達的城市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作坊和手工業。16和17世紀,資本主義在中國長江以南的城市中萌芽。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在封建生產關系中產生的,這表明封建社會已經走到了盡頭。此後,資本主義在歐洲壹些國家的興起形成了不可逆轉的勢頭。

中世紀的歐洲是所謂的“黑暗時代”,文化落後,思想愚昧,而在中國,則是文化、科技高度發達的時期,東西方文化反差強烈。宗教在世界廣大地區的思想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國教”。儒家思想主宰了中國的意識形態領域。這種文化現象雖然壹度促進了封建社會的鞏固,但在資本主義興起後卻成為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障礙。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歐洲的“文藝復興”是人類思想的壹次大解放,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和近代科學的大飛躍。在東方,由於長期受封建思想的束縛,社會發展趨於緩慢,從此落後於西方。

-

1,定義:

“中世紀”壹詞最早是由意大利人文主義歷史學家碧昂斯在公元15世紀提出的。他把西歐5 ~ 15世紀的千年稱為中世紀,意思是介於古典文化和文藝復興兩個文化高峰之間的歷史時期。17年底,德國歷史學家凱勒在《世界史》中第壹次把人類的整個歷史分為三個時期。到了18世紀,中世紀這個詞被歐洲歷史學家廣泛采用;中國古代思想家韓非子說古代、中世紀、近代,晚清西方世界史著作翻譯中采用。中世紀是壹個適用於西歐的獨特概念。當它應用於其他地區時,我們常常用世界中世紀史來代替它。

2.出發地和目的地日期:

由於概念不同,人們對世界中世紀歷史的始末有不同的理解。傳統上中國的上限是476年西羅馬帝國覆滅,下限是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革命奪權為標準,現在不用了。現在的教科書都是05年底地理大發現前的下限65438+,但上限還是五世紀。

英國劍橋中世紀史介紹了12種關於上限的觀點。始於284年羅馬皇帝戴克裏先的即位,下限是1453年拜占庭帝國的滅亡。這種觀點在西方很流行。《中世紀歐洲簡史》、《世界文明史》、《世界通史》等作者設定時限時,下限為15世紀。

3.暫存:

到了中世紀,差異太大,以西歐為標準:

5 ~ 10世紀,西歐封建制度形成期(封建時期);

11 ~ 14世紀,西歐封建制度興盛;

14 ~ 15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危機時期;

-

中世紀

“中世紀”是壹個有爭議的概念,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壹個王朝叫“中世紀”,也沒有任何壹個國家的統治者、思想家或其他人認為自己是“中世紀”。所謂的“中世紀”是後人創造的。

“中世紀”壹詞最早誕生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它由意大利人文主義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比昂多在公元15-16世紀首次提出並使用。他們認為在羅馬帝國的衰落和他們自己的時代之間有壹個“中間世紀”,即2007年底的“中間世紀”50016.000000000005德國歷史學家克裏斯托弗·凱勒在他的通史中首次將人類歷史分為古代、中世紀和現代三個時期。從18年底開始,“中世紀”這個概念就被西方學術界沿用了很久。

“中世紀”沒有絕對的時間限制。西方大多數學者認為“中世紀”始於公元500年左右,止於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事件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後者的代表事件是新航路的開辟。其中以65,438+0,000和65,438+0,350為界分為中世紀早期。中期和後期。我國大多數歷史學家習慣於把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為“中世紀”的開始,而下限則有爭議。有的主張以公元16世紀的荷蘭革命為分界點,有的主張以新航路的發現為分界點,但更多的時候,他們以公元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下限。

典型的“中世紀”概念有特定的地理邊界和情感色彩。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啟蒙思想家在創造“中世紀”壹詞時,並不是指整個世界或整個歐洲,而只是指天主教統治的地區,即中歐和西歐。從情感上來說,他們非常向往亞洲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等)。),阿拉伯文化,拜占庭文化。然而,6世紀到16世紀之間“蠻族”的入侵導致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是極其惡劣的。

人類對教會壟斷文化事業不以為然,因此將這段歷史斥為“野蠻”、“未開化”、“專制”,並稱之為“黑暗時代”。這些啟蒙思想家在痛斥西方“中世紀”黑暗的同時,以“復興”古典文化為己任,形成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

隨著“中世紀”壹詞的使用越來越多,逐漸演變成封建社會的代名詞,用來指封建生產方式在世界上占統治地位的時期。這樣,“中世紀”壹詞就不再是專指西方,而是成為壹個可以用來描述任何壹個國家在其歷史發展的這個階段的歷史的概念。按照這種用法,由於各國進入和結束封建社會的時間不同,其“中世紀”也不能壹致。比如中國進入封建社會較早,其中世紀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更早,下限可以延伸到清末甚至民國時期,而印度、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和非洲、美洲廣大地區進入封建時代較晚,其“中世紀”分別始於11-65438。

更重要的是,“中世紀”這個具有特定含義的概念被用來指代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歷史。在關註經濟生產方式* * *相似性的同時,卻忽略了各國文化發展的巨大差異。“中世紀”的西方文化總體處於衰落趨勢,遊牧民族的。

入侵對瀕臨滅絕的西方古典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導致整個西方社會的文化水平大大降低,教會成為古典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和使用者,雖然保存非常有限。然而,“中世紀”其他地區的文化卻不同。

外面的壹幕:在近東,拜占庭帝國從壹開始就自稱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積極保存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產;拜占庭帝國衰落後,悄然崛起的俄羅斯繼承了其文化遺產。在中東,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信奉伊斯蘭教。

宗教教義的傳授向世界各地的先進國家尋求知識,這導致了阿拉伯文化的迅速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印度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燦爛的古文化由於內部分裂和外敵入侵,遭到了相當程度的破壞,但仍有壹定的發展,也是世界的。

在四大文明古國之壹的中國,古典文明並沒有受到很大的破壞,反而不斷被吸收。

在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古典文化發展到壹個新的高度,成為最

有影響力的文化之壹。這些根本的區別很難用“中世紀”這個詞來體現。

是的。正因為如此,壹些歷史學家正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歷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當,盡量避免用“中世紀”這個詞,萬不得已,用“中世紀史”代替。

當時也是定義的比較多。

考慮到不同國家和地區歷史發展的差異,也是為了照顧文化發展本身。

完整性,書中的“中世紀”並沒有壹個統壹的時間定義。在歐洲,我們敘利亞。

描述了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350的歷史;在中國,我們描述了隋、唐、宋、元。

(公元581-1363)的歷史;在日本,我們描述自公元646年以來的大化革命。

新世紀室町德川時代結束的歷史16 AD;在印度,我們描述的是自我滿足。

德裏多王朝乃至蘇凡國時期的歷史(約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

基本是6世紀到14世紀的歷史。

  • 上一篇:誰掠奪了我們的臉?
  • 下一篇:贊美立秋詩句七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