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誰能給個德國柏林城市的詳細介紹 包括經濟政治旅遊等

誰能給個德國柏林城市的詳細介紹 包括經濟政治旅遊等

柏林(德語:Berlin),德國首都, 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韋爾河流經該市。柏林扼東西歐交通要沖,北部距離波羅的海、南部距離捷克均不到200公裏。

基本概況

柏林位於歐洲的心臟,是東西方的交匯點。城市面積883平方公裏,其中公園、森林、湖泊和河流約占城市總面積的四分之壹,整個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之中,宛若壹個綠色大島。 人口約339萬。

從十九世紀普魯士王朝開始,柏林壹直是"日耳曼帝國"的首都。柏林早在13世紀時已成為貿易集鎮,17世紀發展成為地方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它是德國首都和最大城市。戰後,東、西柏林分道揚鑣、各自發展。1990年兩德統壹,柏林結束了壹個城市、兩種制度的局面,重新成為德國的首都。柏林扼東西歐交通要道,往北距離波羅的海、往南距離捷克均不到200千米。

柏林經濟、文化事業均非常發達。鳥瞰柏林,其周圍被森林、湖泊、河流環抱,城市仿佛沈浸在壹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亞歷山大廣場電視塔,四周環以現代化的旅館、商店、會議廳、教師會館等大型建築,氣魄雄偉、造型美觀。庫爾費斯騰達姆商業街長3千米,商店、服飾店、畫廊鱗次林比。著名的菩提樹街,是歐洲最著名的林蔭大道。

此外,用乳白色花崗巖築成的勃蘭登堡門、有800年歷史的聖母教堂、市政廳、博物館島上的古老建築群、"水晶宮"***和國官、洪堡大學等亦十分著名。古老的夏洛特堡宮周圍分布著埃及博物館、古董博物館、史前早期博物館和應用美術館等重要文化建築,其內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古老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直側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1957年落成的銀色、屋頂呈蚌殼狀的會議大廳是現代建築的代表作之壹。

柏林還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學術交流場所之壹,建有現代化的國際會議中心。兩年壹度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也吸引著世界級影星和電影愛好者的關註。

自然氣候

柏林市處於德國東北部的低地平原上,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緯度較高,因而壹年四季氣溫較低,但柏林即使是冰冷刺骨、湖面冰封的時候,也算得上非常美麗,不過不容質疑這是個適合夏季旅遊的城市。因為從5月開始,嚴冬般的柏林才開始轉暖,而9月以後柏林又開始進入"嚴冬"了,所以去柏林旅遊,最好避免冬季出行。

柏林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之間的過渡型,年平均氣溫9.4℃。冬季較冷,1月平均氣溫-1℃;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 580毫米,年內分配較均勻,惟夏雨略多。冬季常有降雪,降雪約占年總降水量的1/4~1/5。年平均積雪期50天。

地理環境

地處北德冰磧平原上,地勢低平稍有起伏 ,平均海拔35米。自然最高點位於克羅伊茨堡,海拔66米。施普雷河橫貫市區,西流註入哈弗爾河。後者蜿蜒曲折,形成串狀哈弗爾湖泊群,東端分布有米格爾湖等湖群,大湖泊成為城市的水源,有幾大片森林分布其間。因多森林、湖泊 ,被譽為“森林與湖泊之都”。

歷史沿革

勃蘭登堡公國

柏林是壹個很古老的城市。這裏最初是易北河東北的壹片沼澤地,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兩個聚落點,名字分別是柏林(Berlin)和科恩(C?lln)。直到12世紀,日耳曼人驅逐了定居在這裏的斯拉夫人後,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兩個村鎮,並且沿用了其斯拉夫名字。柏林在1237年建成,位於施普雷河東岸,是商人的聚居區,科恩位於施普雷河西岸,是漁村。

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為壹市,名字定為柏林,在阿斯卡家族的統治下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14世紀,柏林加入波羅的海和北歐的重要商業同盟——漢薩同盟。但是此時的柏林只是神聖羅馬帝國邊疆的壹個荒蠻城鎮。

1411年,來自德國西南地區的霍亨索倫家族的腓特烈出任邊境總督(Markgraf),平定了該地區的戰亂,並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從1415年起,柏林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的首府。1640年到1688年,腓特烈·威廉壹世(大選帝侯)開創了柏林在文化和藝術上的繁榮,興建了皇宮、軍械庫、教堂和波茨坦離宮,為柏林贏得了"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譽。

普魯士王國時期

1701年,選帝侯腓特烈壹世加冕為普魯士國王,柏林成為普魯士王國的首都。從18世紀的腓特烈·威廉壹世和腓特烈大帝開始,柏林在中世紀的老城區西部修建了大量的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築,組成了被稱為“腓特烈城”(Friedrichstadt)的新城區。其西部邊界是三座廣場及城門:巴黎廣場和勃蘭登堡門(Pariser Platz und Brandenburger Tor);萊比錫廣場和波茨坦門(Leipzig Platz und Potsdam Tor);美盟廣場和哈勒門(Belle-Alliance Platz und Hallesches Tor)。

柏林在七年戰爭中曾被奧地利和俄國軍隊占領,1806年被法國軍隊占領。雖然城市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拿破侖下令將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女神馬車拆下來運回法國,並於1814年才歸還。

從19世紀初開始,柏林再次進行大規模擴建。建築師朗漢斯(Langhans)和申克爾(Schinkel)修建了眾多新古典主義紀念建築,如國家劇院、遠古博物館、國立美術館、勃蘭登堡門、椴樹下大街,以及博物館島的眾多博物館建築:老博物館、新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帕加蒙博物館、腓特烈皇帝博物館。柏林為此獲得了“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稱號。

另壹方面,普魯士皇家園林總監林奈對柏林的城市綠化作出了出色的規劃,建設了以柏林動物園為中心的大規模城市綠化帶,修建了由椴樹下大街和夏洛滕堡大街組成的柏林“東西軸線”,連接起柏林東部政府區與西部商業和園林區。

1810年,柏林大學成立。從1837年起,普魯士開始了工業化進程,在柏林建立起西門子等工廠。1848年革命時,柏林也發生了起義。

德意誌帝國時期

1862年,威廉壹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1871年,柏林成為德意誌帝國的首都。1894年,建築師瓦洛特建造了國會大廈。

到20世紀初,柏林已經在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上達到倫敦、紐約和巴黎的水準,成為又壹個世界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期間柏林建造了大量的道路、橋梁、地鐵和車站建築,興建了豪華的辦公大樓和商業區、住宅區,在1900年,柏林人口已經達到270萬。

魏瑪***和國

第壹次世界大戰沒有給柏林帶來嚴重的破壞,但是在1919年柏林爆發了工人起義和內戰。1920年發生了卡普暴動。同年4月27日,柏林同其周圍的8個城鎮、59個村莊合並為“大柏林”,柏林的人口壹夜之間增長了壹倍,達到400萬。在深受20年代經濟危機之苦的同時,柏林也進入了新思潮、新藝術層出不窮的時期,這段時期被稱為柏林的“黃金的藝術年代”。

第三帝國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同年2月27日發生了國會縱火案。1936年在柏林舉辦了第16屆奧運會,納粹德國將其作為展示自己的櫥窗。1938年的水晶之夜事件中,柏林發生了打砸搶猶太人財產的事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希特勒幻想在戰後將柏林建設為其歐洲帝國的首都,更名為“日耳曼尼亞”(Germania)。他的禦用建築師斯佩爾為此設計了龐大的沙盤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由於盟軍的空襲和蘇聯紅軍的進攻,柏林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1943年11月22日,英國皇家空軍派出764架轟炸機,展開大規模轟炸柏林的“柏林戰役”,炸毀了東起蒂爾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門子施塔特的整片區域。從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柏林戰役”壹***對柏林發起13次大規模空襲,其中9次的轟炸規模在500架以上,摧毀了柏林1/4的市區,四郊和市區內的150多座電氣、軍火、通訊設備和軸承工廠,炸死1萬多人,並使150萬人無家可歸。市區90%的建築被摧毀,樹木全部被砍光,水電系統也遭到破壞。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調集了22000門大炮和白俄羅斯方面軍的10個集團軍,開始對柏林的總攻。5月1日蘇聯紅軍的旗幟插上了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5月8日德國投降。

冷戰時期

隨著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不僅僅德國,而柏林也按照戰前柏林的行政區界線被分成兩個部分——由蘇聯控制的東柏林(範圍包括戰前23區中的12個區),以及由美國、英國、與法國控制的西柏林。柏林變成了蘇美冷戰的聚集點。

1948年為了反對盟國在德國西部實行的貨幣改革,以及迫使盟軍退出柏林,蘇聯對柏林展開了長達半年的封鎖。盟國通過柏林空運挫敗了蘇聯的企圖。

1953年6月17日,東柏林工人展開了抗議生活水平下降而舉行起義,起義不久即被蘇聯軍隊鎮壓下去。1958年11月10日,赫魯曉夫宣稱四大國對柏林的占領已經過時,要求美英法從西柏林撤軍,並稱6個月之內西柏林應當成為蘇軍可以自由進出的“自由城市”。

由於大量東德居民通過不設防的柏林分界線湧入西柏林和西德, 1961年8月13日,東德建起了柏林墻。10月25日,美國坦克開到弗裏德裏希大街南部的查理檢查哨,試圖進入東柏林,與90米開外的蘇軍坦克對峙了16個小時。此後柏林成為東西方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沿。

由於存在種種歷史問題和制度上的缺陷,1989年,東歐國家民眾掀起了對社會主義和***產黨政權的總抗議。1989年11月9日深夜,東德被迫宣布開放柏林墻。1990年10月3日,德國重新統壹,柏林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柏林墻被拆除。

1991年,德國議會投票決定在2000年之前將首都從波恩遷回柏林。此後柏林展開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在國會大廈北面修建了新的國會和總理府。以前是柏林墻腳下布滿地雷的警戒地帶的波茨坦廣場重新成為柏林的商業中心。德國已經恢復了其在歐洲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地位。

行政區劃

柏林原來分為23個區。2001年1月,柏林實施行政改革,把23個區合並為12個區(Bezirke)。每壹個區再細分成為分區(Stadtteile),代表著傳統的都市化地方。在行政改革以後,地方政府之間的重組仍然不斷。現時,整個柏林的12區合***有96個地方政府,而每個地方政府亦再由數個街道(Kiez)組成。

柏林12區都有各自的區議會(Bezirksamt),有五位評議員(Bezirksstadtr?te)及壹位區長(Bezirksbürgermeister)。區議會成員由區大會(Bezirksverordnetenversammlung)經選舉產生。不過,柏林市的區並不是獨立的都市,因為區政府的權力有限,而且隸屬於柏林的參議員。各區的區長合組成為區長議會,並由柏林市的市長領導,向柏林參議員提供意見。

分區並沒有各自的政府。

人口狀況

總人口 (2006/11) 3,405,000

人口密度 3,818/km? (9,889/mi?)

市區 3,700,000

都會區 4,262,480

經濟概況

柏林是德國主要工業區。工業以電機、電子、儀器、儀表最為發達,其次是機械、冶金、化工、服裝、食品加工、印刷等部門。工業多分布在城市邊緣的施潘道區、夏洛滕堡區、克羅伊茨貝格區、滕珀霍夫區及克珀尼克區、特雷普托等工業區。農業用地在柏林面積中占相當比重,為其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是附近地區尤其是東部腹地生產的小麥、燕麥和其他農產品的集散地。交通發達,有環形鐵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動脈,並與多條鐵路交會,加之空中走廊可與全國各地及歐洲其他國家的主要城市聯系便捷。

交通網絡

柏林是國際知名大城市,人口密集,也是旅遊城市。可是壹點也不堵車,原因是平常私家小車並不開出。人們不是坐地鐵、輕軌、公***汽車,就是騎自行車。柏林有10條地鐵和15條輕軌,有環形的和大量穿越而向外輻射的,織成了壹張大網,四通八達,構成了歐洲最大的交通網絡之壹。車輛間隔時間很短,隨時有電子提示,哪輛車還有幾分鐘到。到柏林的人,大部分人都坐火車進去,坐火車出來,不坐出租車,直接坐地鐵,換輕軌,很是方便。所以,柏林的環境、天空是比較清澈的。

觀光遊覽

柏林經濟、文化事業均非常發達。鳥瞰柏林,其周圍被森林、湖泊、河流環抱,城市仿佛沈浸在壹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亞歷山大廣場電視塔,四周環以現代化的旅館、商店、會議廳、教師會館等大型建築,氣魄雄偉、造型美觀。庫爾費斯騰達姆商業街長3千米,商店、服飾店、畫廊鱗次櫛比。著名的菩提樹街,是歐洲最著名的林蔭大道。此外,用乳白色花崗巖築成的勃蘭登堡門、有800年歷史的聖母教堂、市政廳、博物館島上的古老建築群、“水晶宮”***和國宮、洪堡大學等亦十分著名。古老的夏洛特堡宮周圍分布著埃及博物館、古董博物館、史前早期博物館和應用美術館等重要文化建築,其內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古老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直側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1957年落成的銀色、屋頂呈蚌殼狀的會議大廳是現代建築的代表作之壹。

市內米特區西南緣挺立著勃蘭登堡門, 是曾經作為柏林象征的凱旋門,建於1791年,全部用乳白色花崗巖築成,門樓上聳立著用青銅鑄造的勝利神像。勃蘭登堡門東側延伸著菩提樹下大街,為長1.2千米,寬 60米的林蔭大道,兩旁宮殿林立,和現代化建築群交相輝映。威廉大街由北往南穿過菩提樹下大街,曾是希特勒政府活動中心。東為亞歷山大廣場,有新建的辦公大樓,是原東柏林市政府所在地。旁有宏偉的***和國宮,外表全部用巨型特制玻璃鑲嵌而成,是原民主德國人民議院召開會議的大廈。勃蘭登堡門西側有過去的帝國大廈,已部分修復。往西蒂爾加滕區中聳立著1957年落成的議會大廈,是現代建築的代表作之壹,在此舉行過上百個國際會議。該區西端為柏林動物園,建於1841年,飼養著許多珍貴動物,為世界最大的動物園之壹。蒂爾加滕區西南延伸著庫爾菲爾斯特達姆林蔭大道,兩旁現代化商店林立。柏林植物園和植物博物館建於17世紀,原是皇家花園,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市區西部沿哈弗爾河分布著大片湖泊和森林,其北是奧林匹克體育場,1936年為舉行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專門修建,體育場周圍有占地 100多公頃的遊泳場、冰球場、網球場和賽馬場。市內還有洪堡大學(建於1809 年)、自由大學 、藝術科學院、博物館、圖書館及歌劇院等文化設施,文化事業發達。由於特殊的歷史和宜人的景觀,旅遊業發達。

著名景點:柏林中央車站、博物館島、德國總理府、德國科技博物館、德國國家博物館、國會大廈、勃蘭登堡門、6月17日大街、菩提樹下大街、查理檢查站、柏林電視塔、波茨坦廣場、禦林廣場、聖赫德韋格大教堂、柏林大教堂、尼古拉小區、亞歷山大廣場、柏林動物園、選帝侯大街、夏洛滕堡宮、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東柏林、西柏林、聖母教學、市政廳、***和國宮、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仁義大廳等

文體教育

柏林位於東西歐交通要道。柏林城市仿佛沈浸在壹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普魯士風格的古建築與現代化的商業摩天大樓交相輝映。柏林正在重建“文化之都”,現有3座歌劇院、整個大型管弦樂團和幾十座劇院以及無數的世界級博物館。柏林的建築多姿多彩,蔚為壯觀。即有巴洛克風格的燦爛絢麗的弗裏德裏希廣場,也有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申克爾劇院,既有富麗堂皇的宮殿,也有蜚聲世界的現代建築流派作品。柏林是座文化名城,全年幾乎都有文化節。

文化

柏林擁有眾多的歌劇院、劇院和樂團。同時還有大量的電影院、夜總會和舞廳。

德意誌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

國家歌劇院(Deutsche Staatsoper)

輕歌劇院(Komische Oper)

柏林劇團(Berliner Ensemble)

柏林劇場(Schauspielhaus Berlin)

柏林愛樂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

體育

柏林體育運動隊列表:哈化柏林 (德甲足球聯賽)

柏林曾在1936年成功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

教育

柏林有四個比較著名的大學:

柏林自由大學

洪堡大學

柏林技術大學

柏林藝術大學

著名人物

卡爾·弗裏德裏希·申克爾

約翰·戈特弗裏德·沙多(Johann Gottfried Schadow)

威廉·馮·洪堡

亞歷山大·馮·洪堡

庫爾特·圖霍夫斯基

瑪蓮娜·迪特裏茜

貝爾托·布萊希特

埃裏希·米薩姆

沃爾特·格羅佩斯

阿道夫·希特勒

友好城市

美國洛杉磯(1967)

法國巴黎(1987)

西班牙馬德裏(1988)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1989)

俄羅斯莫斯科(1990)

波蘭華沙(1991)

匈牙利布達佩斯(1991)

比利時布魯塞爾(1992)

印尼雅加達(1993)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1993)

墨西哥墨西哥城(1993)

中國北京(1994)

日本東京(1994)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1994)

捷克布拉格(1995)

納米比亞溫得和克(2000)

英國倫敦(2000)

  • 上一篇:請問什麽是輕小說?
  • 下一篇:遼寧省大窪縣旅遊景點介紹大窪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