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購房者考題“霧裏看花”式的建築指標

購房者考題“霧裏看花”式的建築指標

隨著樓市價格的上漲,購房者買壹套房可能已經透支了妳的生活,妳不能選擇太多。然而,在消費者面前,如何選房買房無疑是壹件“大”難的事情。

選擇地段、品牌開發商、戶型是最簡單也是最過時的指標。越來越多的購房者開始關註壹些專業的建築指標信息,比如容積率、綠化率、塔式或板式建築、日照分析、是否是教育地產等等。

問題又來了。這些指標能從作為購房者的開發商那裏獲得多少真實有效的信息?妳對這些術語了解多少?

容積率是什麽鬼?

購房者在了解建築指標時,容積率是壹個高頻詞,那麽什麽是容積率呢?如何解讀容積率指標?

容積率又稱建築面積毛密度,是指地上總建築面積與居住區土地面積的比值。對於開發商來說,容積率決定了地價成本在住房中的比重,而對於居民來說,容積率直接關系到居住的舒適度。大多數消費者在買房的時候,只是停下來知道容積率越小越舒服,而對於容積率的實際計算和概念並不清楚。

由於容積率是總建築面積與土地面積的比值,所以這兩個數值的準確性存在問題,比如公共空間、綠地、配套占地的面積分布。鑒於這些區域可供鉆探,本規範的規定如下:

建築面積壹般按《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範》(GB/T50353-2005)計算;存在以下特殊情況。

1.建築底層用作通道、公共停車、綠化裝修、居民休閑及配套設施的,架空層高度應在2.8米至3.6米之間,其建築面積不計入容積率。

2.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結構(設備管道)轉換層、底層車庫、雜物間等。建築物頂部有擋土結構。層高在2.2米以上的,按全部面積計入容積率,層高不足2.2米的,按1/2的面積計入容積率。

3.建築物的陽臺,無論是凹陽臺、懸挑陽臺、封閉陽臺還是不封閉陽臺,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壹半計算。當進深超過1.8m時,各類陽臺按整個面積計入容積率。

4、半地下室凡屋面標高超過室外地坪標高1.0米以上的建築部分應計入地上建築面積計算值;小於1.0米,不計入容積率。

5.建築室外地坪標高不壹致時,以周邊最近的城市道路標高為準並加0.2m作為室外地坪,再按上述規定核定。

壹般來說,容積率分為:

獨立別墅0.2-0.5,

排屋0.4-0.7,

6層以下多層住宅0.8~1.2,

11層小高層住宅建築為1.5~2.0、

18層高層住宅為1.8~2.5,

2.4~4.5對於19層以上的住宅建築,

住宅小區容積率小於1.0,為非普通住宅。

值得註意的是,商品房容積率越低,居民舒適度越高,反之亦然。

想買個舒服的房子,購房者要做足功課。

有三種方法可以防止作弊:

第壹,要註意平時的取證,比如買房時的樓書和廣告。

二是在簽訂購房合同時,應要求開發商將其對容積率的具體承諾寫入購房合同。

三、壹旦發現社區有規劃變更的跡象,要盡快與相關部門和開發商協商。

妳真的知道綠化率嗎?

恐怕現在小區綠化率是購房者關心的另壹個熱點,等等。題目不是綠率嗎?怎麽變成綠率了?在此,向買房時長期比較各樓盤綠化率的消費者表示感嘆和遺憾。

關於綠化率,是壹個不準確不規範的詞,準確的提法應該是“綠化覆蓋率”。綠化覆蓋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居住區用地的比值,是比較寬泛的。壹般長草的地方都可以算作綠化,所以綠化覆蓋率壹般要高於綠化率。

顯然,作為投影面積相當於覆蓋率的指標,暫且不考慮草本植物,實際覆蓋面積基本相當於投影面積;而對於木本植物(無論是喬木、灌木還是半灌木),投影面積大多大於覆蓋面積。

那麽我們來看看規範中綠化的正確指標和綠地率的定義:

“居住區綠地率描述的是居住用地範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居住用地的比率。在計算綠地率時,對綠地的要求非常嚴格。綠地率是指“居住用地範圍內的各類綠地”,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和住宅旁綠地。其中,公共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園、小遊園、組團綠地等塊狀、帶狀公共綠地。房屋旁綠地等庭院綠化用地面積,也要求距建築外墻1.5m以內,距路邊1m以內,不計入綠地。另外,還有幾種情況不能計入綠地率的綠化面積,比如地下車庫、化糞池等。這些設施的表面覆蓋壹般達不到3米的深度。”

上面的定義比較嚴謹,包括壹定範圍內的建築物、道路,以及壹些覆土不足3米的功能結構,都不能算作綠地。更重要的是,這裏描述的度量詞匯是面積,而不是投影面積,也就是說從投影的角度來說,如果開發商加入大量的木本植物,再加上壹些沒有計入綠化率的綠化面積,最終的綠化率很可能會比綠化率高出壹倍。

如果妳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如果妳崇尚綠色景觀,在買房時,不要被開發商宣傳頁上的“小區綠化率驚人* * *”這句話所迷惑。清楚的知道綠化率是最好的選擇。雖然數據不全,但準確的數據是真誠的寫照。

老生常談:塔樓和板樓

塔和板樓,壹個經常出現在宣傳頁的詞,有時候並不是很引人註意,但是對於購房者來說,難免妳得明白其中的含義,所以邊肖幹脆在這裏普及壹下這個知識。

關於塔和板的說法是根據結構類型改變建築的壹種方式,類似於橋梁中的板梁橋和T梁橋。建築物的板式建築是指截面長度大於寬度的建築。對於目前的建造技術來說,板式和塔式的民用住宅在受力穩定性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所以消費者最關心的大概就是這兩類建築的采光、通風和擁堵。

板式建築作為壹種截面為矩形的建築類型,在大多數北向南的項目中,南北方向的邊短,從而形成南北進深短、采光好的住宅;對於這種長短懸殊的建築,每層基本都是正方形的樓層,優劣相差不大,而且由於結構有限,每層的戶數壹般只有2-4戶。

但是從劣勢來說,板樓的居住密度低對開發商來說並不是壹件好事。同樣面積賣的開發商少了,價格自然會漲,所以板樓的價格比塔樓貴。其次,從多年前的磚混多層建築,到現在的多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鋼混結構,沒有框架結構的住宅,其內墻大多是承重墻。壹旦拆除,由於樓板受力不足,建築物有開裂甚至倒塌的危險,因此多高層混合結構板建築仍然存在公寓自主性低的缺點。

然後是塔樓,和板樓不壹樣。很好理解,塔樓是指樓層長寬基本相同(長寬比不超過2)的建築。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7-29。目前的購房政策請參考實際情況。)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 上一篇:誰知道對聯的特點和種類?
  • 下一篇:專業彩鉛筆哪個牌子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