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貴陽甲秀樓貴陽甲秀樓歷史簡介

貴陽甲秀樓貴陽甲秀樓歷史簡介

1、甲秀樓在哪個省2、甲秀樓在貴陽哪個區3、關於貴陽甲秀樓詩句4、甲秀樓在貴陽什麽位置5、貴陽甲秀樓有什麽歷史?甲秀樓在哪個省

甲秀樓在貴州省。

甲秀樓是貴陽的標誌性建築,它始建於明代,坐落於市區內南明河中的壹塊巨石上,是壹座三層的木質閣樓。

甲秀樓景區主要分為三部分,即浮玉橋、甲秀樓、翠微園。甲秀樓建於明代萬歷年間,其名字取“科甲挺秀”之意。這座木樓高22.9米,***有三層,頂層題“甲秀樓”三字,遊客可登樓俯瞰南明河岸風光。

景點景觀

1、甲秀樓對聯

現樓內古代真跡石刻、木皿、名家書畫作品收藏中,清代貴陽翰林劉玉山所撰206字長朕為壹絕,比號稱天下第壹長朕的昆明孫髯翕大觀樓長朕還多26個字。它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該聯胸襟開闊,氣魄雄偉,甲秀樓美景於眼前。

2、甲秀樓書畫藏品

新建的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陳列院,收集收藏了貴州省苗族、侗族、彜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傳統服飾、手工刺繡品、民間蠟染數百余件,令人嘆為觀止。該館所陳列展示的民族傳統服飾和民族工藝品,是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體現。

甲秀樓在貴陽哪個區

甲秀樓,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翠微巷8號,地處南明河上,始建於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壹塊巨石為基設樓宇,歷代屢加修葺,現存建築為清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遺存。

甲秀樓分上下三層,均以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有小亭名“涵碧亭”;整體朱梁碧瓦,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甲秀樓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文化發展史上的標誌。

文物價值

2008年03月28日,甲秀樓作為“文昌閣和甲秀樓”的組成部分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甲秀樓是鬧市中的清幽之地,入夜後燈火輝煌,成為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聚焦點,在現代文明中閃爍著歷史的光芒,昂揚著"甲秀天下"的精神風貌,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文化發展史上的標誌。

關於貴陽甲秀樓詩句

1. 關於甲秀樓的詩句

關於甲秀樓的詩句1. 贊美“甲秀樓”的詩詞有哪些

有乾隆進士,曾任雲貴總督吳達善題寄《壬午仲春登甲秀樓》:“為尋勝地壹登樓,四面雲山盡入眸。多少春光題不出,_煙輕宕小橋頭。”

再有《甲秀樓即事偶詠》:“甲秀樓也曲徑幽,綠楊夾水蕩漁舟。而今回憶當年事,風景蒼蒼我白頭。”

劉春霖 甲秀樓長聯

上聯: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壹層更上,茫茫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衢;迢速關河,喜雄跨兩遊,支持那中原半壁。卻好把豬拱箐掃,烏撒碉隳,雞講營編,龍番險扼,勞勞締造,裝構成笙歌閭,錦繡山川。漫雲竹壤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

下聯:數千仞高淩牛渡,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滾滾驚濤挽住。憶秦通棘道,漢置戕河,唐靖且蘭,宋封羅甸;淒迷風雨,嘆名流幾輩,銷磨了舊跡千秋。到不如成月喚獅岡,霞餐象嶺,崗披鳳峪,霧襲螺峰,款款登臨,領略這金碧亭臺,畫圖煙景。恍覺蓬州咫尺,頻呼仙侶話遊蹤。

2. 關於貴州甲秀樓的歷史背景和重要的人文景觀

甲 秀 樓

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內小型人文風景區,猶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漢的黃鶴樓,成都的望江樓,昆明的大觀樓壹樣,甲秀樓是貴陽的市徽和標誌.

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歷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最先倡導修建甲秀樓的是當時的貴州巡撫江東之,他以河中的壹塊形狀像鰲的巨石作為基礎,修建壹座橋連接兩岸,並築壹樓用以培育風水,取名“甲秀樓”.建樓的用意深遠,不但刻意點明貴陽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勵人們努力學習,使貴陽“科甲競秀”、人才輩出。

自此以後,貴陽果然出了許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詩書畫三決”聞名於世的楊世友,清代的兩個狀元,文狀元趙以炯和武狀元曹維城。所以甲秀樓是貴陽人傑地靈的象征,是貴陽山水與文化的精華。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碑坊,上面題詞是“城南勝跡”,各位朋友可以在這裏留影。我們腳下的這座橋叫浮玉橋,它的橋面並不是平直的,而是有壹個起伏,像壹條浮在水上的玉帶,增加了橋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國的風景橋中,浮玉橋是有名的,它與杭州蘇堤上的“六橋煙雨”,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可以媲美。浮玉橋橫跨在明凈的南明河上,兩岸楊柳依依,非常美麗。

浮玉橋上的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約20米,四個角上刻有珍禽異獸的圖案,低層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護以雕花漢白玉欄桿,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的美感。浮玉橋原先有九個橋孔,橋下的寒碧潭在此回旋蕩漾,形成“長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觀。橋山的這個亭子叫涵碧亭,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壹起,剛好是個正圓,橋、亭、樓的影子壹齊映在水中,恍恍蕩蕩,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詩人更把這種感受寫成了壹副楹聯,用“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裏行”的詩句點出了它的神韻。

甲秀樓為貴陽主要名勝,素有“小西湖”之稱,歷代文人墨客往來於此,觸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寶,其中尤以清人劉玉山所撰長聯最為著名,洋洋灑灑174個字,凝結了貴州的歷史文化,開頭便是:“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壹層更上,眼界開拓。”

甲秀樓是鬧市中壹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內古色古香,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成為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聚焦點。

3. 有關甲秀樓的作文結尾

我們的甲秀樓

只要是貴陽人大概都知道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誌,是貴陽的徽章。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甲秀樓的歷史呢?我通過上網查資料,總算是知道了甲秀樓的建造時間和結構。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壹下吧。

甲秀樓始建於明朝萬歷26年(1598),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在甲秀樓旁我們最先在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題詞“黔南勝跡”,遊客們都會在這裏留影。牌坊前後有8個石獅子,它們不是通常見到的坐獅或臥獅,而是從高處俯沖下來的雄獅。接著是腳下的浮玉橋,橋全長90余米。它的橋面並不是平坦的,而是有壹個起伏,像壹條浮在水上的玉帶。浮玉橋橫跨在南明河上,它原有九個橋孔,橋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蕩漾,橋上的亭子叫涵碧亭。甲秀樓巍然屹立在橋邊的鰲磯石上,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壹起,剛好是個正圓。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樓高約20米。清人劉玉山寫了壹幅《甲秀樓長聯》,***206字,凝結了貴州的歷史文化。

甲秀樓是鬧市中壹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休息的聚集點。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誌,是貴陽的徽章!

4. 貴陽甲秀樓門口哪裏有首詩

具體地點不太清楚,尋找中,詩歌如下

許芳曉 《芳杜洲》

芳杜洲前春水生,

碧潭相映數峰青。

盈盈細草裙腰色,

隨著遊人綠進城。

劉春霖 甲秀樓長聯

上聯: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壹層更上,茫茫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衢;迢速關河,喜雄跨兩遊,支持那中原半壁。卻好把豬拱箐掃,烏撒碉隳,雞講營編,龍番險扼,勞勞締造,裝構成笙歌閭,錦繡山川。漫雲竹壤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

下聯:數千仞高淩牛渡,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滾滾驚濤挽住。憶秦通棘道,漢置戕河,唐靖且蘭,宋封羅甸;淒迷風雨,嘆名流幾輩,銷磨了舊跡千秋。到不如成月喚獅岡,霞餐象嶺,崗披鳳峪,霧襲螺峰,款款登臨,領略這金碧亭臺,畫圖煙景。恍覺蓬州咫尺,頻呼仙侶話遊蹤。

5. 有沒有 關於名勝古跡,亭子的詩句,成語,美句 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九月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日照香爐生紫煙,要看瀑布掛前川。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黃山

仙人曬鞋排雲亭,

閑情暢遊夢幻境。

興致忽來踩高蹺,

不顧老虎喊救命。

春遊得道庵

得道雲山仙氣濃,幽幽曲徑古庵通。

萬般松石伴泉韻,千縷炊煙繞海蘢。

勝境含春花蘊雅,深林染雨月搖風。

登高遠望山門外,壹片新城入眼中。

謁玄武山

六百年來歲月深,粵東古衛耐人尋。

曾憑佛祖聲名遠,還賴英雄威武臨。

山不在高存國雅,城雖居僻合民心。

幾多美景承天意,鎮海安邦代代欽。

遊清雲山

清雲山上喜相逢,勝境定光煙靄中。

偶見迷途求普渡,曾經苦海得航蹤。

心燈明亮物難障,世道融和路易通。

放眼萬千尼眾影,無爭是否悟惟空。

遊甲秀樓

麒麟獻瑞水悠悠,千古登贏甲秀樓。

待渡追兵遺帝恨,荒亭進食啟民憂。

風調雨順幾朝過,物換星移壹目收。

塔影斜陽今復在,任憑史筆寫春秋。

詠紅海灣

紅灣壹水劈天開,千裏銀濤逐浪來;

帆底沙鷗繞老港,灘頭玉瓦築新臺;

大鵬鐵臂空中舞,聖母祥雲海上徊;

幸有群賢齊指點,毓秀山川孕雄才。

遊海豐蓮花山

勝日訪蓮花,遊人眾口誇;

青山隱古寺,綠水繞奇葩;

日麗銀瓶翠,夜深星月華;

依依惜別處,回味印真茶。

遊捷勝黎明洞

黎明石洞開,避亂莫徘徊;

夜宿風和月,日餐草與苔;

新濤如戰馬,舊國漸塵埃;

壯誌空遺恨,悠悠寄遠懷。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百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淒淒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講上使人愁.

題三閭大夫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自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6. 關於甲秀樓的資料

1.著名古樓閣甲秀樓 著名古樓閣甲秀樓矗立在貴陽南明河中的萬鰲礬石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鰲)。

有浮玉橋銜接兩岸。這壹傳統的中式建築始建於明萬歷二十五年(1598年)。

貴州巡撫江東之創修算起,到壹九八壹年市人民政府撥款維修為止,該樓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葺。歷經四百年的風吹雨打而仍舊矗立不倒,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是貴陽文化發展史上的標誌。

許多遊客來貴陽遊玩,首選也是甲秀樓 [編輯本段]2.甲秀樓是貴陽市市標(市徽)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這種構造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是獨壹無二的。我們可以在這壹特色上大做文章,來提高此樓的知名度和可鑒賞性,以吸引廣大的旅遊愛好者和建築專家來觀光、考察。

樓高約20米,飛甍翹角,12根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塑花石欄桿,翹然挺立,煙窗水嶼,如在畫中。登樓遠眺,四周景致,歷歷在目。

浮玉橋如白龍臥波,全長90余米,穿過樓下,貫通兩岸。橋上有涵碧亭,橋下有涵碧潭、水月臺,橋南有翠微閣,遙相呼應。

歷代文人墨客對甲秀樓題詠甚多,其中清人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膾炙人中,此聯比號稱天下第壹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還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

集山光水色為壹體的甲秀樓有壹種獨具魅力的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到此壹遊又是壹番別有情趣的享受。

[編輯本段]3.甲秀樓長聯 “五百年穩占鰲-磯,獨撐天宇,讓我壹層更上,茫茫眼界拓開。看東枕衡湘,西襟滇詔,南屏粵嶠,北帶巴衢;迢速關河,喜雄跨兩遊,支持那中原半壁。

卻好把豬拱箐掃,烏撒碉隳,雞講營編,龍番險扼,勞勞締造,裝構成笙歌閭,錦繡山川。漫雲竹壤偏荒,難與神州爭勝概。

數千仞高淩牛渡,永鎮邊隅,問誰雙柱重鐫,滾滾驚濤挽住。憶秦通棘道,漢置戕河,唐靖且蘭,宋封羅甸;淒迷風雨,嘆名流幾輩,銷磨了舊跡千秋。

到不如成月喚獅岡,霞餐象嶺,崗披鳳峪,霧襲螺峰,款款登臨,領略這金碧亭臺,畫圖煙景。恍覺蓬州咫尺,頻呼仙侶話遊蹤。”

[編輯本段]4.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05月25日,甲秀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編輯本段]5、門票價格 甲秀樓門票價格:4元/人 [編輯本段]6.甲秀樓的傳說 相傳明朝年間,貴陽這個地方出了壹位狀元②。

官府為了討好他,願出巨資修壹座藏書樓,作為他讀書遊藝的地方。為此,知府大人請了三位風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壹番之後,認為南明橋那裏是塊風水寶地,回來向知府大人稟報,確定就將藏書樓修在南明橋上,並且取名叫“甲秀樓”。

地點確定後,知府大人又請來了本地最有名的壹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帶著他們來到南明橋上看壹回,便下令選個黃道吉日動工修建。 知府走後,石匠師傅打了壹壺酒,把木匠師傅請到家裏,兩個人喝了三盅之後,石匠嘆口氣對木匠說;“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樓,哪個敢違抗。

只是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這壹座橋貫通南北,橋上要是再修了藏書樓,這橋就成了狀元公的地盤,交通要道不就成了壹塊禁地嗎!日後哪個還敢從橋上經過?有錢的倒可以坐船擺渡,沒錢的呢,就只好望河興嘆了。尤其是那些進城賣菜的、推車挑擔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說:“大哥說得有道理,這南明橋確實是個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經畫好了圈圈,妳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辦呢?” 石匠說:“顧不得知府大人了。我們還得替百姓著想,不然,日後妳我世世代代都要背罵名。”

木匠說;“聽大哥的意思,這藏書樓不修了?” 石匠說:“當然要修,只是換個地方就是了。” 木匠問:“換在哪點?” 石匠說:“沿河下去壹百二十步,就是塊好地方。”

木匠覺得這主意好,就決定這樣辦。 當天晚上,貴陽城內陰雲密布,大雨瓢潑。

這兩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師兄師弟,徒子徒孫召集到南明河邊,連夜攔河修橋,鑿木造樓。遠近的居戶人家本來就擔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橋上造藏書樓,斷了日後過河的通路,現在聽說兩位匠人另選了壹塊地方造樓,壹個個都冒著風雨,趕來相助。

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邊擔石挑土,架梁立柱,只聽到人聲沸騰,驚天動地。等到東方發白,大雨停了的時候,壹座精巧玲瓏飛雕梁畫柱的樓閣已經矗立在碧波蕩漾的南明河新橋的鰲磯石上了。

當“甲秀樓”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出現在樓閣上之後,知府大人才聞訊來到南明河邊。他見藏書樓沒有建在南明橋上,十分惱怒,立刻傳令叫兩個匠人來回話。

衙役們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那個石匠和木匠的蹤影。知府大人沒有辦法,只好將就拿這座九眼新橋上的藏書樓給狀元公了。

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兩位匠人因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樓後,就帶著妻子兒女遠走他鄉了。所以直到今天,人們壹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樓的兩位匠人倒底姓什麽,叫什麽。

註: ①甲秀樓,位於貴陽市城南,南明河中鰲磯石上。初修於明代,後經多次改建和重修。

樓與浮玉橋相連,柳岸堆煙,風景十分秀麗,是貴陽壹大風景名勝。 ②貴陽在清光緒年間出了個趙狀元。

所謂明朝年間出了狀元,實系訛傳。

7. 有關甲秀樓的作文結尾

我們的甲秀樓只要是貴陽人大概都知道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誌,是貴陽的徽章。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甲秀樓的歷史呢?我通過上網查資料,總算是知道了甲秀樓的建造時間和結構。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壹下吧。

甲秀樓始建於明朝萬歷26年(1598),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在甲秀樓旁我們最先在看到的是甲秀樓的石牌坊,上面題詞“黔南勝跡”,遊客們都會在這裏留影。

牌坊前後有8個石獅子,它們不是通常見到的坐獅或臥獅,而是從高處俯沖下來的雄獅。接著是腳下的浮玉橋,橋全長90余米。

它的橋面並不是平坦的,而是有壹個起伏,像壹條浮在水上的玉帶。浮玉橋橫跨在南明河上,它原有九個橋孔,橋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蕩漾,橋上的亭子叫涵碧亭。

甲秀樓巍然屹立在橋邊的鰲磯石上,從遠處眺望,半圓形的橋孔與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壹起,剛好是個正圓。給人以“鏡中景,水中樓”的朦朧感覺。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樓高約20米。清人劉玉山寫了壹幅《甲秀樓長聯》,***206字,凝結了貴州的歷史文化。

甲秀樓是鬧市中壹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休息的聚集點。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誌,是貴陽的徽章。

8. 有沒有 關於名勝古跡,亭子的詩句,成語,美句 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九月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日照香爐生紫煙,要看瀑布掛前川。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王之渙《登鸛鵲樓》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黃山 仙人曬鞋排雲亭, 閑情暢遊夢幻境。 興致忽來踩高蹺, 不顧老虎喊救命。

春遊得道庵 得道雲山仙氣濃,幽幽曲徑古庵通。 萬般松石伴泉韻,千縷炊煙繞海蘢。

勝境含春花蘊雅,深林染雨月搖風。 登高遠望山門外,壹片新城入眼中。

謁玄武山 六百年來歲月深,粵東古衛耐人尋。 曾憑佛祖聲名遠,還賴英雄威武臨。

山不在高存國雅,城雖居僻合民心。 幾多美景承天意,鎮海安邦代代欽。

遊清雲山 清雲山上喜相逢,勝境定光煙靄中。 偶見迷途求普渡,曾經苦海得航蹤。

心燈明亮物難障,世道融和路易通。 放眼萬千尼眾影,無爭是否悟惟空。

遊甲秀樓 麒麟獻瑞水悠悠,千古登贏甲秀樓。 待渡追兵遺帝恨,荒亭進食啟民憂。

風調雨順幾朝過,物換星移壹目收。 塔影斜陽今復在,任憑史筆寫春秋。

詠紅海灣 紅灣壹水劈天開,千裏銀濤逐浪來; 帆底沙鷗繞老港,灘頭玉瓦築新臺; 大鵬鐵臂空中舞,聖母祥雲海上徊; 幸有群賢齊指點,毓秀山川孕雄才。 遊海豐蓮花山 勝日訪蓮花,遊人眾口誇; 青山隱古寺,綠水繞奇葩; 日麗銀瓶翠,夜深星月華; 依依惜別處,回味印真茶。

遊捷勝黎明洞 黎明石洞開,避亂莫徘徊; 夜宿風和月,日餐草與苔; 新濤如戰馬,舊國漸塵埃; 壯誌空遺恨,悠悠寄遠懷。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壹去不復返,百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淒淒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講上使人愁. 題三閭大夫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自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甲秀樓在貴陽什麽位置

甲秀樓,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翠微巷8號,地處南明河上始建於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以河中壹塊巨石為基設樓宇,歷代屢加修葺,現存建築為清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遺存。

甲秀樓分上下兩層,均以白石為襯,層層收攏,從橋面到屋頂約20米高;何明河從樓前流過,匯入涵碧潭;建築壹側,石拱“扶余橋”連接兩側,橋上有壹座名為“涵碧閣”的小亭;整體柱梁壁瓦,三層金字塔形屋頂,三檐四角。繡樓是貴陽歷史的見證,文化發展的象征。

2008年3月28日,甲秀樓作為文昌閣和甲秀樓的組成部分,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貴陽甲秀樓有什麽歷史?

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歷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明萬歷年間(1573—1620)巡撫江東之於此築堤聯結南岸貴陽甲秀樓,並建壹樓以培風水貴陽甲秀樓,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

天啟元年(1621年)焚毀,總督朱燮元重建,改名“來鳳閣”。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撫田雯重建,並恢復原名。

明清以來甲秀樓便是文人騷客聚集之處,高人雅士題詠甚多。現樓內古代真跡石刻、木皿、名家書畫作品收藏中,清代貴陽翰林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為壹絕,比號稱天下第壹長聯的昆明孫髯翕大觀樓長聯還多26個字。

擴展資料

甲秀樓上下三層,白石為欄,層層收進,由橋面至樓頂高約20米。南明河從樓前流過,匯為涵碧潭。樓側由石拱“浮玉橋”連接兩岸,橋上原有小亭壹座叫“涵碧亭”。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高22.9米,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花石欄桿。浮玉橋為九孔,稱“九眼照沙洲”。解放後臨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現能見七孔。樓基和橋雖經多次洪水沖擊,歷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

甲秀樓分為三大部分貴陽甲秀樓:第壹部分浮玉橋貴陽甲秀樓;第二部分甲秀樓主體建築;第三部分翠微園。浮玉橋頭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設有“城南遺跡”四個大字,橋上建有“涵碧亭”。主體建築甲秀樓飛甍翹角、石柱托檐、雕欄環護。翠微園是壹組由拱南閣,翠微閣,龍門書院組成的明清古代建築群。

參考資料來源貴陽甲秀樓:百度百科-甲秀樓

  • 上一篇:吳昌碩旗石篆刻
  • 下一篇:哪款diptyque香水好聞?Tiptik香水推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