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曾經有壹座外國人的銅像。根據碑文,他的名字是魯賓·赫德,頭上戴著海關和稅務總局的頭銜。第三代是壹級海豹,雙龍是二級寶興和呂林燕。大英帝國聖·米迦勒和聖喬治勛章獲得者。簡單來說,他就是赫德,壹個掌控中國海關,對當時中國各方面都有很大影響的英國人。
說他管事好像有點貶義,這來自官方說法。其實我覺得用控制這個詞更準確更中性,因為不管後人怎麽評價他,是褒是貶,都不可否認他對中國近代史的巨大影響,可以說是無可爭議的第壹洋人。
1854年,19歲的英國人赫德來到中國。他曾在英國駐寧波和廣州領事館擔任翻譯和助理。後來擔任海關總稅務司。1908回國,1911去世。清朝追授他太保太子爵位,官銜為正。
在掌管中國海關的近半個世紀中,赫德不僅確立了稅務總局在海關的絕對統治,而且還參與了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和教育活動。對中國近代史有著重要的影響。
我知道赫德起源於集郵,因為他設計了中國第壹套郵票,著名的大龍郵票。這套郵票又叫海關大隆,很奇怪,因為壹般來說郵票是國家郵政部門發行的,而中國的這套郵票是海關發行的,可見當時海關對中國的影響。
歷史學家陳旭麓老師曾經說過,“研究中國近代史,要認識三個人,壹個滿族人,壹個漢族人,壹個外國人,就是慈禧、李鴻章、赫德。”
他是晚清政治名人,被公認為近代中國最有實力的外國人。擅長幕後“業余外交”,是總理衙門的“親信顧問”。他的影響力不可忽視,“不僅在稅收和商業問題上,在外交和內政方面也是如此”。在過去,赫德通常以壹個突出的標題出現在歷史書上。作為晚清外交大臣,他的形象至今模糊不清,對中國的影響充滿爭議。
眾所周知,晚清腐敗觸目驚心,皇帝不可能下決心整治。它形成規則,各行各業的各級組織和人物,無論是潛規則還是明規則,都必須遵守。不做的話,在官場混不下去。
早在乾隆時期,中國就建立了海關,即廣東海關統壹管理港商征收關稅的貿易體系。而中國的大國優越心態,使得朝廷很少關註海關執行的實際內容,朝廷對“四大外賓服”的滿意度大於其從貿易中獲利的沖動。
他們擔心外國船上擠滿了蜜蜂,不方便管理。舊海關的技術相當簡陋,收入低。過了五個通商口岸,還是沒有起色。清朝海關腐朽、腐敗、混亂,通關占財政收入不到3%。
赫德作為壹名中國北方的實習翻譯,憑著自己的勤奮和精明,主持了壹段卓有成效的事業,很快得到了當時主管中國外交事務的恭親王的賞識。從此,他的政治命運開始了前所未有的轉變。在赫德的倡議下,易成立了總理府國務處,赫德後來正式成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這標誌著他以主角的身份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在這裏書寫了他壹生的輝煌。
赫德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時才28歲。他精通業務,彬彬有禮,願意從維護中國利益的角度處理事情,因此受到恭親王和宰相文祥的信任。鞏義王子甚至
最奇怪的是,赫德建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幹凈的“衙門”。在腐朽的舊帝制中,肅清了舊衙門中的腐敗,造就了清朝唯壹壹個廉潔高效的衙門,被譽為“世界行政史上的奇跡之壹”。
赫德執政後,海關收入從1865年的830萬元增加到1875年。到65438年至2009年70年代末,稅收達到3000萬元,壹度占清政府財政收入的三分之壹。
赫德掌管中國海關已經有半個世紀了。在此期間,他建立了壹套科學、嚴密、高效的管理體系,使得中國海關貪得無厭。他給海關工作人員開出的工資很高,最多能拿到9000兩的年薪,這讓沒有壹個海關工作人員願意貪。赫德以身作則,帶頭遵守規章制度。
赫德擔任晚清海關稅務總局長達半個世紀。他在任期間建立了稅收、統計、口岸疏浚、檢疫等壹整套嚴格的海關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關也建立了中國現代郵政體系。郵政、燈塔、海底電纜傳入中國,也為中國的政治和國防改革做出了巨大貢獻。
就像壹個職業經理人,在特殊時期與東方封建王朝結成了奇妙的夥伴關系。他保持了新海關機構的廉潔和高效。他在很大程度上讓中國的經濟在保證戰爭賠款的基礎上繼續努力。
他成功嫁接了中西文化,權衡了各國在中國的利益。作為壹個英國人,他把握了中英之間的利益分配比例,成為中國官場最重要的“中國第壹客”。赫德建立的高效海關管理體系,被民國歷屆政府完整繼承,並運行至1949。
作為在中國地位很高的“客臣”,清政府對他的態度也是充滿矛盾的。赫德壹直以“中國人的同胞”自居,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態度為清政府服務,贏得了“謙和有禮”的贊譽。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畢竟是英國人。當中英利益發生沖突時,他的立場不言而喻。用赫德自己的話說,“我是壹個英國人。”
當時主政朝鮮的李鴻章對他的態度很有代表性。這兩個人有點互相看不起。壹個是擅長政治的中國官員;壹個是國外就業,擅長經濟。他們互相依賴,互相防範。在李鴻章眼裏,赫德是壹個來中國占便宜的小人,“詭秘而專制,傲慢而自尊”;在赫德眼裏,李鴻章和其他中國官僚壹樣,是壹個“無能的人”。
但赫德掌控的海關對清朝的好處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朝廷所倚重的。況且赫德至少表面上是謹慎溫和的,所以清朝的官員對赫德是感恩戴德的。這些官僚對海關管理壹無所知。他們不願意幹預,也沒有能力管理。因此,在赫德的控制下,海關成為壹個獨立的王國,但同時又與外界相對隔絕。其內部管理高效廉潔,與清朝的腐敗形成鮮明對比。
畢竟赫德更像是壹個現代職業經理人。他主要關心的是關稅收入和經濟秩序的穩定。他對中國改革的建議,他對西方在中國利益的保護,甚至他與英國政府的密切關系都服務於這壹主題。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局面的持續和專業人才缺乏的困境,使他能夠任職近半個世紀,這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在晚清特殊的政治生態中,才出現了這樣的“皇權搭檔”,他的成功是不可復制的。
赫德壹直住在中國,他只回過兩次家鄉。但清政府實施新政後,也有意收回海關經營權。赫德老了,而我...
他再也沒有回國度假,於9月20日在白金漢郡的家中去世,1911。二十天後,武昌起義爆發,清朝覆滅。為紀念他,海關在外灘設置了著名的銅像,但在1942年,被對英宣戰的日軍拆除熔化。從此,他逐漸淡出了中國人的視線。
後人對赫德褒貶不壹,民國政府對他褒獎有加。20世紀80年代,臺灣島內發行了紀念他150生日的郵票。另壹方面,大陸將其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的象征,視為外國勢力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喪權辱國的象征。
很難評價他,要看站的角度,但有壹點是肯定的:他雖然不壹定是中國人的好朋友,但壹定是清朝的好朋友。他對清朝的所作所為,是對他壹生的貢獻。我們應該從歷史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