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趙完璧的趙完璧年表

趙完璧的趙完璧年表

1904(出生)生於四川省南充縣大同鎮天井溝(今南充市嘉陵區大同鎮龍池五村)六月二十二日(光緒三十年五月初九),父親趙,本名立山;陳媽媽。三代務農,小康之家。三個姐妹和壹個兄弟。清末讀書人陳度爺爺經常教育晚輩“做人要勤學”。

1908 -1916 (4歲-12歲)被父母送到離家壹裏多的碧山寺公學。尊敬老師,永不輟學。感覺比較誠懇,初任老師(學者)對他們的學業監督比較嚴格,經常會把問題單獨說明或者認真告誡。

1917-1920(12-15歲)就讀於縣城西部公辦小學(大同場),成績優異。雖然我學的大部分都是為了考試,但是為以後學習新知識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1921年(16歲)待在家裏,考慮安排。那年冬天,聽說張蘭老師回南充振興南充縣中學。家長同意準備考試。

1922 -1925 (17歲-21歲)後,考入離家70多裏的南充縣中學美術班。張蘭先生任校長,張秀書任校務主任。學校系統強大且紀律嚴明。

四年學制強調臨摹。臨摹介子園、點石齋、醉墨軒及古今名人畫。我還學習素描,水彩畫和靜物素描。由於努力,我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當時學校想讓他留下來當美術老師,因為不想陷入套路而拒絕了。

1926 -1928 (22 -25歲)對中國畫非常感興趣。農歷年後,在表哥楊培源的資助下到上海,考入上海新華藝術學院國畫系三年。名師潘天壽、朱、吳昌碩悉心指導,以優異成績畢業。

1929 -1931(年齡25 -27歲)從上海回到四川後,被聘為成都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私立四川藝術學院教授。欣賞四川大收藏家、大作家龔喜泰先生。龔老師有感而發,臨摹了自己收藏的古代字畫三年。

1932 -1937 (28 -34歲)1931年冬,戰爭所迫,回到南充六年。先後在嘉陵高級中學、嘉陵師範學校、南充縣中學、私立成大中學任教。其間,在鄉下天井溝辦了壹所“私塾”,供他的兒子和壹溝娃娃讀1-4年級,老師是趙。1934年,自制石刻水印16完成,開啟教學模式。收藏28幀山水、花鳥、人物。

1938 -1939年春(34 -35歲)聘請成都民辦復興高級藝術職業學校(原四川藝術學院)校長蔣為教務主任、國畫教授。

夏天強調實地寫生,帶領學生爬青城山寫生練習。在石天洞,青城山掌門彭春軒請先生作畫留念。王先生展示了他的論文,並在三清殿作了壹個景觀圖,這是宏偉的,所有的觀眾都感到驚訝。後來張大千先生看到這幅畫,稱贊道:“這幅畫極其開朗,四川的畫師應該是第壹。”

農歷五月初三,日軍飛機轟炸成都後,學校被迫多次疏散搬遷,經費嚴重不足,難以生存。彭縣光前寂靜寺(彭縣北門外三裏)大約壹年半的時間裏還叫復興高級藝術職業學校。

1940 -1941年(36 -37歲)學校遷至文家場樂平堂。蔣已經走了,萬弼先生是校長。更名為“西川藝術學院”。

前任主席楊森出川抗日,多次告急。他得到的回復是“不支持,如果真的很難,就關閉”。

趙先生以民族教育為己任。他壹方面傾家蕩產,賣畫補貼學校使用,另壹方面成立了董事會。新董事會的主席是謝無量,他在全國都很有名。副主席為歲服部主任黃,執行主任為,也是校長。

1941年春,川康綏靖公署董事長鄧錫厚支持捐琉璃廠官地20畝,用於校址建設。

夏天我籌錢回老家賣產業,帶人去成都建學校。

秋天,在成都舉辦的第壹次個展,有100多件作品,受到好評。四分之壹的賣家把它們全部捐給了學校。

冬末,在鄧錫侯、黃、、傅真的支持下,學校從平甸遷到成都外東琉璃廠,建起簡易校舍。

1942年春(38歲),學校下班後開學,更名為閩韻藝術學院,萬璧任校長。

夏天,回到南充,著名畫家潘絜茲先生來訪,他忙著結束他與縣裏的第壹次會議。但潘先生對此印象深刻。

1943 -1945 (39歲-41歲)在閔書院對面建了五間小屋,用作工作室和家用。工作室叫“退思草堂”。

1943 3月21參觀徐悲鴻藝術展。

冬天,第二任妻子李漢青被介紹認識,結束了她八年的守寡生活。

抗日戰爭慘烈,全國各地的藝術家都到成都避難。每次展覽,王先生都要去觀摩學習。我看過很多次張大千先生的畫展。評價極高。都說張老師的傳統技藝極深,卻不學古人。因為張老師高尚的藝術道德,也能支持他以後的學業。所以經常請教張老師。

由於經常外出寫生、創作、辦畫展、賣畫幫助學校,趙老師分身乏術,把學校的日常工作交給了文學老師和他的經紀人。(王波和奈黃是懷瑾的妹夫)。

1946(42歲)抗戰勝利後,移居國外的學校陸續回到市區。萬弼先生在九眼橋旁發現了白塔寺,修復後可供師生使用。下半年,閔從琉璃場搬到九眼橋白塔寺上課,並在當時聘請了還健在的著名畫家岑教授畫國畫。萬碧老師還是校長。

1947 -1949 (43 -45歲)

1948之後,跟隨丈夫多年的學生李紹明代理校長壹年半。經常出去寫生,辦畫展。

1949年夏天,47cm×59cm的《紅樓夢大觀園》仿制品完成。另壹幅仿馬援的《峽下之舟》,因未裝裱,未參加1949在人民公園舉辦的個展,今天不幸留存。

從藝校復興到民韻藝術學院成立,他擔任校長十壹年,培養了很多人才。李文新、楊安迪於65438-0986年入選《中國當代畫家詞典》。還有、王、莫孟初、牟、、鐘佛祿、陶沫若(女)、耿、戴、、侯、、李希和、趙毓勉等。

1950 (46歲)成都解放後不久,莫力敏易雲學院與南紅藝術學院合並為誌明路公立四川藝術學院。6月回到老家,和南充的老婆兒子團聚。只是受到當地農會的限制。

土改開始於1951 (47歲)。他被錯誤地歸類為地主並被監禁。他作為反動地主被判三年徒刑,在南充縣監獄接受再教育。

1953-1954(49-50歲)被有關部門提前9個月釋放。1954年初,因為他在農村居住時間不長,又是專業技術人員,所以被允許從農村遷到南充市區。去制作地球儀和人體針灸模型,賣給市縣的中小學。

1955年(51歲),經南充、成都兩地公安部門同意,南充遷入成都素瓦爾街轄區,住在素瓦爾北街24號附2號。用石膏和石蠟做壹些水果工藝品交給成都工藝美術服務部謀生。

1956 (52歲)年初,《人民日報》刊登了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大展即將舉辦的消息,萬弼先生作了壹幅小寫的《現在蜀道不再難》寄到北京展覽。從3500多幅作品中選出的260多幅作品脫穎而出,獲得好評,入選《新觀察》雜誌封面。

夏天,我去四川儀隴縣馬鞍鄉林朗村朱德元帥的故鄉寫生,創作《朱德故裏》。它被北京朝花社、魏紫熙、吳葵等人的作品制成彩色風景明信片,在全國發行。

下半年,成都的壹送壹三發行達到高潮,萬筆先生進入成都工藝美術合作社(在棗樹街)。摘掉“地主”帽子,參加區市人大代表選舉。成都市工藝美術學會承辦四川省農業廳組織的農業展模特,派萬碧擔任領隊。因為創造了新的法律,效果不錯。四川日報為此發表了壹篇贊揚文章。

1957 (53歲)在成都人民商場為教育部門租鋪面,做手工藝品,加工教學模型。

1958 (54歲)夏秋之際,因為上訴借款的問題,被認為翻案,重新戴上了“地主”的帽子。從此不允許發表任何作品,不允許任何單位的正式作品。剝奪政治權利,限制行動自由,請假上街取消請假。掃地、掃廁所、洗大門等義務勞動很辛苦。

1959年春(55歲)搬至鼓樓街道三桂前街51號後樓。

萬弼先生的次子丘夏畢業於郭蕊醫學院,分配到阿壩州黑水人民醫院工作。

成都有壹家竹簾廠,生產竹簾。萬碧先生以畫竹簾為職業。同時,他還畫了壹把有王、、的扇子。

1960 -1962 (56 -58歲)繼續以畫竹簾和扇子為生。

1962上半年,成都竹簾廠關閉。以做紙扇和給兒童玩具打蠟為生。

1963 -1965 (59歲-61歲)繼續勞動改造,生活艱難,但他從未停止對中國畫的探索和追求,並不止壹筆地練習,完成了黃楊木雕的《趙楚俊賽》。

1965年夏天,所有學校實行班線,萬碧老師的小女兒原憲初中畢業,各科平均分88.5分,未能升入高中。醫院證明有病,就免下鄉。他被安排在東城區嬌子街三多巷的壹個電控組。為此,萬弼先生失去了壹個人的生活負擔。

1966年(62歲)夏天,“文革”開始,作品幾乎被毀。耗時兩年完成的黃楊木雕《昭君出塞》也落了海。大女兒袁殊是錦江中學的壹名66歲的學生,也受到了批評。完成壹組筆筒“弄下”的雕塑。

1967 (63歲)生活在恐懼和困難中。

1968 (64歲)完成了白蠟樹的“果蔬園”。為了響應周恩來總理的號召,國畫畫家應該多做出口畫,以贏得外匯。萬弼先生立即發函聯系廣交會,廣交會派專人到成都了解情況,並對成都外貿負責人說“允許出口趙完璧紙帛畫”。於是王先生成了出口四川絲畫創匯第壹人。

6月1969 -1970 (65 -66歲)1969 10送《紅樓夢大觀園》等七件絹畫樣品到廣交會參加70年春交會。因為他們是“地主”,每件作品都不允許命名。

日本人很喜歡王先生的絲畫,把貨都訂了,又要了五幅。為了完成秋交會的送貨任務,我被分配到了上巷街道上巷的壹個生產隊。我沒日沒夜地工作,但當我完成任務時,我失去了健康,我只得到490元人民幣,包括樣品。

1971-1973(67-69歲)仍留在生產組。每個月20元花生活費做壹些工藝研究,開發地形地球儀,但由於條件和設備差,翻沙失敗。同時他還創作帛畫,會為國家創造外匯。完成黃楊木雕《知識青年下鄉》、《紫檀工藝櫃》(現存四川大邑劍川博物館)。

1974年夏天(70歲),生產隊認為沒有潛力可挖,壹分錢不給就踢出去了。大女兒還是知青,每月只靠小女兒給的15元生活。

1975-1977(71-73歲)大女兒趙淑媛1976年回到成都,先在水印社畫扇子,後在工藝美術廠(後為錦城畫院)畫竹簾,後當當代教師多年。雖然她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但她怕女兒有不好的前途,就默許她改做縫紉,後來她成了著名的設計師。

1978年(74歲)將《清城八百裏》大型綠綢畫送至廣交會,外商爭相購買。接連做了十份,還是不夠。這壹次的收入是1000多元。

當《人民日報》刊登中央平反冤假錯案的決定時,萬弼先生因被錯誤地劃為地主而上訴至南充縣法院。

  • 上一篇:簡單短句情話
  • 下一篇:雕版印刷的價值形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