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裴光德在中書省(指宰相府)任職時,有個官職也不小的老朋友從遠方來拜訪他。裴公招待他相當優厚,舉止行動相當親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內毫無拘束之感。乘機請求他在京城官府謀個判司做做。裴光德對他說: “您確實是個有能力的讀書人,但是這官給您做不合適。我不敢因為老朋友的私情而敗壞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後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妳,可能會獲得這個官職。至於我,萬萬不會這樣做。” 從文中看出裴光德是個怎樣的人? 裴光德是壹個大公無私,不徇私情,不輕易給故人謀壹官半職,任人唯賢的人。
2. 伶官傳文言文譯文譯文:
啊!盛衰變化的規律,雖說是由天命決定,難道不也是與人事有關的嗎?探究唐莊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了。
世間傳說晉王將要去世的時候,把三枝箭賜給莊宗,並且囑咐他說:“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來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約拜為兄弟,卻都背叛了我們而歸順了梁朝。這三者,是我遺留下來的恨事!現在給妳三枝箭,妳千萬不要忘記妳父親未了的心願!”莊宗接受了這三枝箭並把它們供奉在宗廟裏。以後出兵作戰,就派部下用壹副少牢去宗廟向晉王禱告,並請出那些箭,放在錦囊裏,讓人肩背著它,走在隊伍的前面。等到凱旋歸來後,再把它放還宗廟。
當他用繩子捆綁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著梁朝君臣的頭顱,送進宗廟,把箭還給先王,並把成功的消息報告亡靈的時候,那強盛的意氣,可謂壯觀了。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平定,然而壹個人在夜間壹聲呼喊,叛亂者就四下響應,只好蒼皇向東逃出,還沒碰見亂賊,軍隊卻已離散了。君臣們互相呆看著,不知該向何處去,以至於剪斷頭發,對天發誓,眼淚沾濕了衣裳,又是多麽的衰敗啊!難道是因為取得天下艱難而失去容易嗎?還是探究他的成敗過程都出自人為的原因呢?
《尚書》上說:“滿足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補益。”警惕與勤勞可以振興國家,安逸和舒適可以喪失性命,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當他強盛時,普天下的豪傑,沒有壹個能與他爭雄,到他衰敗時,幾十個優伶來困擾他,卻使他喪命亡國而被天下所譏笑。
可見,禍患常常是在細微的小事上積聚起來的,而聰明勇敢又往往在沈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難道僅是優伶就能造成禍患嗎?
3. 古文《徐稚傳》的翻譯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縣人。
家裏很窮,常常親自耕種,不是自己的勞動所得就不吃。做人謙恭節儉仁義謙讓,周圍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
屢次被公府征召,他都不肯就任。 當時陳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照禮節請求徐稚暫時代理功曹壹職,徐稚無法推辭,拜見陳蕃之後就退回去了,陳蕃在郡府不接待賓客,只有徐稚來,才特意擺設壹副坐榻,徐稚離開後就把它懸掛起來。
後來徐稚因有德而被舉薦,在家裏被授予太原太守的職務,但他都沒有就任。 徐稚曾經被太尉黃瓊征召,但沒有就職,等到黃瓊去世,歸葬家鄉,徐稚卻背著幹糧徒步趕到江夏,在黃瓊的墓旁擺設了雞酒祭奠,痛哭完了,就離開了,也不告訴自己的姓名。
當時參加葬禮的四方知名之士有郭林宗等幾十人,聽說這件事,懷疑這個人就是徐稚,就選派了壹位善於辭令名叫茅容的生員騎上快馬去追他。 在路上趕上了徐稚,茅容為他擺上了飯菜,二人談些農業勞動之事。
臨別,徐稚對茅容說:“請替我向郭林宗致謝,大樹要倒了,不是壹根繩子所能維系,為什麽要忙碌不停、四處奔波呢?”到後來,郭林宗的母親去世了,徐稚又前往吊唁,將壹把野草放到墓前就走了。眾人奇怪,不知這是什麽意思。
林宗說:“這壹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了。《詩經》不是說‘生芻壹束,其人如玉’嗎?只是我沒有這樣的品德來勝任啊!” 靈帝初年,朝廷想要用蒲輪車禮聘徐稚,適值徐稚去世,時年七十二。
徐稚的兒子徐胤,字季登,行為敦厚,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也隱居不出來做官。豫章太守華歆以禮請求他相見,他壹再稱病不去。
東漢末年盜賊縱橫,但他們都敬佩徐胤的禮讓品行,互相約束,不去侵犯他的住所。徐胤在建安年間去世。
擴展資料:
又北歷南塘其東有孺子宅,際湖南小洲上。 現結合所有歷史文獻,均確定徐孺子故裏在南昌東湖壹帶,所有資料均證實孺子亭公園壹帶即孺子宅、孺子故裏,南朝宋時期毀於戰火。
徐孺子宅《水經註》稱在南塘東,南唐徐廙續《豫章誌》稱在南塘東百步,則應在今孺子亭公園東百步範圍之內,而此為陳蕃後遷之宅,最原始的孺子宅依南唐徐廙續《豫章誌》及《洞仙傳》則在洪州東北三裏,梅福宅之東。 楊守敬考:《寰宇記》:“梅福宅在洪州東北三裏,西接開元觀東西池,書堂遺址猶存,在今南昌縣東北”。
參考資料:
蝜蝂是壹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擡起頭背著這些東西。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勞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終於被壓倒爬不起來。有的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東西象原先壹樣抓取過來背上。這種小蟲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肯停下來,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見到錢財就撈壹把,用來填滿他們的家產,不知道財貨已成為自己的負擔,還只怕財富積聚得不夠。等到壹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來的時候,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貶往邊遠地區,也算吃了苦頭了。如果壹旦被起用,他們又不思悔改,天天想著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財,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於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訓。雖然他們的外形看起來龐大,他們的名字是人,可是見識卻和蝜蝂壹樣,也太可悲了!
5. 蝜蝂傳的文言翻譯蝜蝂是壹種擅長背東西的小蟲。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擡起頭背著這些東西。東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困難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終於被壓倒爬不起來。人們有時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東西像原先壹樣抓取過來背上。這種小蟲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肯停下來,導致跌倒(最後)摔死在地上。
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見到錢財不避開,用來填滿他們的家產,不知道財貨已成為自己的負擔,還只怕財富積聚得不夠。等到壹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來的時候,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貶往邊遠地區,也算吃了苦頭了。如果壹旦被起用,他們又不思悔改,天天想著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財,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於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訓。即使他們的外形看起來龐大,他們被名為"人",可是見識卻和小蟲壹樣,也太可悲了!
6. 蝜蝂傳文言文1. 行 爬行 輒 就 卯 擡起
卒 最後,最終 或 有時 已 停止
2. A
3. 1 背東西 2負擔,指小蟲身上背的東西。註 沒加點實在不知道哪個詞
4. 蝜蝂是壹種擅長背東西的小蟲 句式 判斷句
5.
這是壹篇寓言小品,借小蟲蝜蝂事,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惡面目和心態,它的寓意為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要太貪心。本文雖然短小,卻像是壹面明鏡,映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者善於觀察生活,寫小蟲持物負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於思考社會人生問題,寫貪官汙吏的貪婪成性入木三分。文章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敘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千載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7. 陳循傳文言文和譯文文言文:(景泰)二年十二月進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帝欲易太子,內畏諸閣臣,先期賜(陳)循及高谷白金百兩,江淵、王壹寧、蕭鎡半之。比下詔議,循等遂不敢諍,加兼太子太傅。尋以太子令旨賜百官銀帛。逾月,帝復賜循等六人黃金五十兩,進華蓋殿大學士,兼文淵閣如故。循子英及王文子倫應順天鄉試被黜,相與構考官劉儼、黃諫,為給事中張寧等所劾。帝亦不罪。
譯文:景泰)二年十二月,晉升為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皇帝想更換太子,內畏懼各位內閣大臣,事先賜予(陳)沿等高谷白金百兩,江淵、王壹寧、蕭鐵的。等到下詔議,陳循等人於是不敢勸諫,加官兼任太子太傅。不久任命太子令旨賜給百官銀兩布帛。過了壹個月,上帝又賜陳循等六人黃金五十兩,進華蓋殿大學士,兼文淵閣照舊。沿子英和王文的兒子王倫參加順天鄉試落榜,相互構陷考官劉儼、黃諫,為給事中張寧等人彈劾。皇帝也不罪。
8. 鮮於詵傳文言文翻譯鮮於侁字子駿,閬州人。
是唐劍南節度使鮮於叔明的後代。性莊重,刻苦學習。
考中進士,任江陵右司理參軍。慶歷年間,天下大旱,皇上下詔征求直言,鮮於優推究災變形成的原因,又分條陳述當世的失誤有四個方面,他的話切合事理。
唐介和他是同鄉,在上級官吏前稱贊他,接連上書推薦他。鮮於優極力陳述左參軍李景陽、枝江縣令高汝士的美德,請求轉為推薦他們,唐介更加認為他賢德。
調任黟縣令,兼管婺源。奸民汪氏富有而狠毒,橫行鄉裏,因事犯法,官吏來拜見說:“汪氏家族敗壞了不少前任的縣令,現在不放了他,會給以後留下禍患。”
鮮於侁發怒,立刻杖打他,惡人都隱沒了蹤跡。通判綿州。
綿州在蜀州的左邊,官吏貪汙成風,甚至要士卒供給他們木炭、草豆,賣水果蔬菜多收取余利。鮮於侁壹切都不拿取,知州以下的官吏都效法。
趙撲出使蜀,向朝廷舉薦他,沒有來得及任用。聽從何郯之召,簽書永興軍判官。
萬年縣令不稱職,抓丁上百囚犯,官府讓他前去審理,幾天之後,使監獄壹空。神宗下詔征求直言,鮮於侁為蔡河撥發,應詔陳述十六件事,神宗喜愛他的奏文。
下詔大臣舉薦人,範鎮推薦鮮於侁應選,任利州路轉運判官。當初,王安石住在金陵,名聲很大,士大夫期望他任宰相。
鮮於侁討厭他以激烈的言辭取得君主的信任和重用,對人說:“此人如果被重用,必定把天下搞壞搞亂。”現在,上書議論時政,說:“值得憂患的事有壹,值得嘆息時事有二,其它背逆治理國家大體而人民抱怨的,不能壹壹列舉。”
他的意思是專指王安石。王安石大怒,詆毀陷害他。
神宗說:“鮮於侁有文學才能,可以任用。”王安石說:“陛下如何知道?”神宗說:“有他的奏章在。”
王安石才不敢說話。起初,助役法實行,下詔各路分別定出助役緡錢數額。
利州轉運使李瑜定了四十萬,鮮於侁爭論說:“利州百姓貧困土地貧瘠,有這壹半就行了。”李瑜不聽,分別把想法報上去。
當時各路的役書都沒有完成,神宗肯定鮮於侁的意見,告訴司農曾布讓他頒布下去作為規定口因此貶黜李瑜,提升鮮於侁任副使,並兼提舉常平。所屬百姓不要青苗錢,王安石派官吏查訪處理,並且追問鮮於侁不發青苗錢的緣故。
鮮於侁說:“青苗法規定,願意借的就借,百姓不願借,怎能強迫!” 左藏庫使周永懿守利州,貪婪暴虐不守法紀,前任使臣害怕他的兇惡,不敢詢問。鮮於侁把他捉到獄中,流放到衡湘,於是請求更換文臣作為守臣,同時更換班列統領縣事。
總***居部九年,治所離闐中很近,姻戚紛繁,不以私情對待他們,使他們都很高興。蘇軾稱贊鮮於侁上不危害法令,中不廢棄親戚,下不傷害百姓,認為是“三難”。
二稅要交納絹和絲綿,鮮於侁奏請聽任百姓可以將零星絹綿交納。後來有壹叫李元輔的人,總是變著法多收取,父老們流淚說:“老運使立下的規矩,怎麽能改變呢?”鮮於侁的侄子鮮於師中也任這個職務,所以稱他“老”作區別。
調到東西耍路。黃河在澶淵決口,議論想不堵塞,鮮於僥說:‘;東部州匯聚水的僅有兩水灘,夏秋季雨水過多,尚且溢出造成危害,如果放縱大河水入,百姓就成為魚了。”
作《議河窘》呈上,神宗高興地接受。後來兩路合成壹路,鮮於僥任轉運使。
當時王安石、呂惠卿當政,正直的人大多不被容納。鮮於僥上奏:“我有薦舉的權力,但當朝者不是賢才,我感到羞恥。”
所以凡是他所薦舉的如劉摯、李常、蘇軾、蘇轍、劉攽、範祖禹等人,都是正直不合時宜的人。元豐二年召他入對,任命他知揚州。
神來說:“廣陵是重鎮,很久沒得到合適的人,現在我選妳前去,要好好地治理。”蘇軾從湖州入獄,親戚朋友都和他斷絕交往。
路過揚州,鮮於侁前去見他,臺吏不讓他見。有人說:“妳和蘇軾相知很久,那些往來的書信,應該燒掉不要留下,否則,將會獲罪。”
鮮於侁說:“欺騙君主辜負朋友,我不忍心這樣做,因為忠義分擔譴責,是我所願。”被舉吏所牽累,罷為主管西京禦史臺。
哲宗即位,想到東部地區被役法所困,吳居厚聚斂殘害百姓,放逐了他,又讓鮮於侁出使京塞。司馬光在朝廷上蛻:“以鮮於侁的賢才,不該讓他居於外任。
在蠻魯地區,已經非常雕敝,需要鮮於僥前去救助,怎樣才能得到壹百個像鮮於侁這樣的人,分布在天下呢?”士人百姓聽說他又來了,像見到了慈父慈母壹樣。召他任太常少卿。
侍從討論神宗配享的事,有想以王安石、吳充配享的,鮮於侁說:“前朝宰相中賢能的,誰能在富弼之上?”於是用富弼配享。任左諫議大夫。
鮮於侁看到哲宗年幼,首先講君子和小人消長的道理很全面。又說:“制舉,是選取人才的要害,國朝尤其因此而得到人才。
王安石掌權,忌諱人詆毀非議新政,於是廢除了制舉。現在廳搜羅俊傑賢才,開通畜路,應恢復六科的原貌。”
又請求罷去大理獄,允許兩省、諫官互相往來,減少特奏名舉人,嚴格出官的法令,京東的鹽能夠通商,恢復三路義勇軍以緩保甲,罷去戎、瀘的保甲以寬民力,事情大多加以施行。在職三個月,因病請求離朝。
除集賢殿修撰、知陳州。下詔滿壹年進升待制。
不久,去世,年六十九歲。鮮於侁刻意經術,著有《詩傳》、
9. 高懷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高懷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節度齊王行周之子。懷德忠厚倜儻,有武 勇。行周歷延、潞二鎮及留守洛都,節制宋、亳,皆署以牙職。晉開運初,遼人侵 邊,以行周為北面前軍都部署。懷德始冠,白行周願從北征。行周壯之,許其行, 至戚城遇遼軍,被圍數重,援兵不至,危甚。懷德左右射,縱橫馳突,眾皆披靡, 挾父而出。以功領羅州刺史,賜珍裘、寶帶、名馬以寵異之。及行周移鎮鄆州,改 信州刺史,仍領牙校。又遷信州刺史,從行周再鎮宋州。 晉末,契丹南侵,以行周為邢趙路都部署禦之,留懷德寧睢陽。會杜重威降契 丹,京東諸州群盜大起,懷德堅壁清野,敵不能入。行周率兵歸鎮,敵遂解去。漢 初,行周移鎮魏博,及再領天平,以懷德為忠州刺史領職如故。周祖征慕容彥超, 還過汶上,宏賜行周甚厚,並賜懷德衣帶、彩繒、鞍勒馬。 行周卒,召懷德為東西班都指揮使、領吉州刺史,改鐵騎都指揮使。太原劉崇 入寇,世宗討之,以懷德為先鋒虞候。高平克捷,以功遷鐵騎右廂都指揮使、領果 州團練使。 從征淮南,知廬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戰廬州城下,斬首七百余級。尋遷能捷 左廂都指揮使、領兵州防禦使,賜駿馬七匹。南唐將劉仁贍據壽春,舒元據紫金山, 置連珠砦為援,以抗周師。世宗命懷德率帳下親信數十騎覘其營壘。懷德夜涉淮, 遲明,賊始覺來戰,懷德以少擊眾,擒其裨將以還,盡偵知其形勢強弱,以白世宗。 世宗大喜,賜襲衣、金帶、器幣、銀鞍勒馬。世宗壹日因按轡準
說實話,妳給的分兒有點少,不可能有人花大力氣給您逐字逐句翻譯的(又沒資料可以讓我復制)。不過幸好我比較喜歡助人為樂,不辭辛苦,所以就把大概意思說給妳聽好了。 第壹段:高懷德字藏用,是真定常山(高俅是宋初高懷德的後代嗎?高俅是水滸傳的人物,他和高懷德有關系嗎?不是,因為高俅的資料實在太少,他的出生日期都不詳。 最近有的專家這麽認為: 高俅的祖先是大唐高麗屬將高仙芝,是高仙芝與高麗妓 女的私生子的後代,隨高仙芝來到中原,但因出生不好,並且壹直被罵為“高麗奴”
---------------------------------------------------
謝謝采納哦
10. 朱常洵傳 文言文翻譯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開始,王皇後無子,王妃生下長子,即為光宗。朱常洵在其後出生,母親鄭貴妃最受神宗寵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內外大臣懷疑鄭貴妃謀立自己的兒子,便紛紛就此事上奏,盡管許多人相繼被貶官放逐,但仍不斷有上奏反對者。神宗為此十分苦惱。萬歷二十九年(1601)才立光宗為太子,而封朱常洵為福王,福王的結婚費用達三十萬,營造洛陽的宮邸達二十八萬,是平常規定的十倍。廷臣請求福王前往藩地,為此上奏數十上百次,均未獲答復。直到四十二年,神宗才命他啟程去藩地。
在此之前,海內興盛,皇帝所派稅使、礦使遍布天下,每月都有進奉,明珠異寶、文毳錦綺堆積如山,其他搜括盈余數以億萬計。現在這些財寶大多用來資助朱常洵了。朱常洵臨行出宮門時,神宗四次將他召回,囑咐他三年入朝壹次。並下詔賜其莊田四萬頃。經有關官員力爭,朱常洵也上奏推辭,才減去壹半莊田。中州肥土不足,便選取山東、湖廣之田加以補充。朱常洵又上奏請求得到已故大學士張居正被抄沒的家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四川鹽井專賣和茶稅。伴讀、承奉諸官,借管理莊田為名,乘車出入黃河南北、齊楚之間,所到之處都被他們擾得不得安寧。朱常洵又請求得到淮鹽壹千三百引,在洛陽設店與百姓進行交易。宦官到淮、揚供鹽,他們從中侵吞,動輒就要求數倍之鹽。而中州以前食用的是河東鹽,因改食淮鹽的緣故,凡非福王店鋪所出食鹽則禁止出售,河東鹽引被阻止通行,邊餉因此不足。廷臣請求改由河東供鹽給福王,並且不再與百姓進行交易。這個建議未被采納。神宗久居深宮,對群臣的奏章壹律不予察看。唯獨福王的使者記名於門籍,由中左門進出宮中,壹日之內數次提出要求,早晨上奏,晚上即可得到滿意的答復。四方奸人紛紛改名換姓,逃亡在外,探聽風聲,趨利若鶩。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萬歷年終之時。
到崇禎帝時,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禮。朱常洵終日閉閣酌飲醇酒,所愛唯有婦女、歌舞。秦中流賊四起,河南也遭大旱、蝗災,人們互相殘食,民間壹片雜亂,都說先帝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洛陽富於皇宮。經過洛陽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錢百萬,卻讓我們餓著肚子死於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正住在家中,聽說之後很害怕,便將其中利害關系告知朱常洵,而朱常洵並未放在心上。十三年冬(1640),李自成接連攻陷永寧、宜陽。第二年正月,參政王胤昌率軍警戒防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把三將召入宮中,擺酒設宴,倍加禮待。數日之後,賊軍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縋城而出,手持長矛沖入賊營,賊軍才稍微退卻。夜半時分,王紹禹的親軍從城上招呼賊軍,互相談笑,揮刀殺死防守城墻的士兵,焚燒城樓,打開北門引賊入城。朱常洵縋城而出,藏匿於迎恩寺。第二天,賊軍跟蹤而至將其捉拿,朱常洵就這樣遇害。兩名承奉伏屍而哭,賊軍揪住他們,讓他們離開。承奉掙紮著喊道:“福王已死,我們也不願再活,只求壹付棺木收容福王屍骨,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賊軍見他們這麽有義氣,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壹付桐棺,載於斷車,兩人就在旁邊自縊而死。王妃鄒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懷慶。賊軍火燒王宮,大火持續三日,仍然不絕。此事傳至朝廷,崇禎帝震動悲悼,輟朝三日,命河南官府為福王改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