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與陶有關的勵誌詩句

與陶有關的勵誌詩句

1. 關於陶的詩句

關於陶的詩句 1. 與陶瓷有關的詩句

送許屯田詩 宋·彭汝礪 浮梁巧燒瓷, 顏色比瓊玖。

因官射利疾, 從喜君獨不。 父老爭嘆息, 從事古未有。

詠景德鎮兀然亭 明·繆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開, 舟帆日日蔽江來; 工人莫獻天機巧, 此器能輸郡國材。 贈昊十九 明·李日華 為覓丹砂到市廛, 松聲雲影自壺天; 憑君點出琉霞盞, 去泛蘭亭九曲泉。

贈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窯簿甚永窯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詩清動人, 匡廬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邊素瓷胎 清·弘歷(乾隆皇帝) 白玉金邊素瓷胎, 雕龍描鳳巧安排; 玲瓏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題宣德寶石紅釉碗 清·弘歷(乾隆皇帝) 雨過腳雲婪屋垂, 夕陽孤婺照飛時; 泥澄鐵鏃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詠宣窯霽紅瓶 清·弘歷(乾隆皇帝) 暈如雨後霽霞紅, 出火還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擬, 西方寶石致難同。

插花應使花羞色, 比畫翻嗤更是空。 年窯墨註歌 清·查儉堂 國朝陶瓷美無匹, 爾來年窯稱第壹。

不讓汝定官歌均, 何況永樂之坯宣德質? 戲紫蘅中丞 清·許謹齋 宣成陶器誇前朝, 收藏價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載, 邇來傑出推郎窯。

郎窯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覽精。 網羅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內紛縱橫。

範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誰復數。 約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間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遺意, 政治余閑呈藝可。 雨過天青紅琢玉, 貢之廊廟光鴻鈞。

景德鎮神遊 美·郎菲羅 偶作飛鳥來此地, 景德鎮上望無余。 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爐竈壹齊熏。

充滿天際如濃霧, 噴煙不斷轉如輪。 蒼黃光彩凝畫筆, 朵朵化去作紅雲。

重臨鎮廠感賦誌事 清·唐英 重來古鎮匪夷想, 粵海渾如覺夢鄉。 山面水心無改換, 人情物態有存亡。

依然商賈千方集, 仍見陶煙五色長。 童叟道旁爭識認, 須眉雖老未頹唐。

丁峁仲冬返洵陽,留別珠山陶署 清·唐英 廿載須眉江上翁, 漁濱棲息故鄉同。 馬鞍山碧裏村雨, 鴨尾船輕昌水風。

鬼儡豐神簫鼓外, 報酬事業榷陶中。 霜清使節洵陽道, 楓意如春萬樹紅。

窯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產佳瓷, 產瓷不產手; 工匠來八方, 器成天下走。 陶業活多人, 業不與時偶; 富戶利生財, 窮工身鍸口。

食指萬家煙, 中外賈客藪; 坯房蟻蛭多, 陶火燭牛鬥。 都會罕比雄, 浮色抵壹拇。

昌江雜詠(選二首) 清·淩汝錦 重重水碓夾江開, 未雨殷傳數裏雷; 舂得泥稠米更鑿, 祈船未到鎮船回。 百種佳瓷不勝挑, 霽紅霽翠比瓊瑤; 故家盆盎無奇品, 不羨哥窯與定窯。

浮梁竹枝詞(選壹首) 清·鄭風儀 碓廠和雲舂綠野, 賈船帶雨泊烏蓬; 夜闌驚起還鄉夢, 窯火通明兩岸紅。 陶陽竹枝詞(選九首) 鄭廷桂 蟻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畫青花; 而今盡是都鄱籍, 本地窯幫有幾家。

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廠裝將黃土來; 上下紛爭中渡口, 柴船才攏槎船開。 碼頭柴槎各分堆, 夥計收籌記數來; 窯位客行催要緊, 先後三日壹回開。

巧樣瓷名尚脫胎, 金邊細彩暗爐開; 壽溪不是儂家賣, 昨日新窯試照來。 青窯燒出好龍缸, 誇示同行新老幫; 陶慶陶成齊上會, 酬神包日唱單腔。

九域瓷商上鎮來, 牙行花色照單開; 要知至寶通洋外, 國使安南答貢回。 輕靈手巧補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 好約提籃小夥伴, 黃家洲上走洲來。

鵝頸灘頭水壹灣, 駁船禾稈積如山; 瓷件茭成船載去, 願郎遲去莫遲還。 五月節迎師主會, 六月還拜風火仙; 龍缸曾讀唐公記, 成器成人總靠天。

追贈昊十九 清·朱琰 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總後塵; 獨有琉盞在江上, 壺中高隱得詩人。

2. 請各位大俠,想想關於 陶藝 陶器 的詩句

白玉金邊素瓷胎

清·弘歷(乾隆皇帝)

白玉金邊素瓷胎, 雕龍描鳳巧安排;

玲瓏剔透萬般好, 靜中見動青山來。

題宣德寶石紅釉碗

清·弘歷(乾隆皇帝)

雨過腳雲婪屋垂, 夕陽孤婺照飛時;

泥澄鐵鏃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詠宣窯霽紅瓶

清·弘歷(乾隆皇帝)

暈如雨後霽霞紅, 出火還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擬, 西方寶石致難同。

插花應使花羞色, 比畫翻嗤更是空。

年窯墨註歌

清·查儉堂

國朝陶瓷美無匹, 爾來年窯稱第壹。

不讓汝定官歌均, 何況永樂之坯宣德質?

戲紫蘅中丞

清·許謹齋

宣成陶器誇前朝, 收藏價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載, 邇來傑出推郎窯。

郎窯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覽精。

網羅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內紛縱橫。

範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誰復數。

約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間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遺意, 政治余閑呈藝可。

雨過天青紅琢玉, 貢之廊廟光鴻鈞。

重臨鎮廠感賦誌事

清·唐英

重來古鎮匪夷想, 粵海渾如覺夢鄉。

山面水心無改換, 人情物態有存亡。

依然商賈千方集, 仍見陶煙五色長。

童叟道旁爭識認, 須眉雖老未頹唐。

3. 描寫陶瓷的詩詞

《減字木蘭花·門外青驄月下嘶》

年代: 宋 作者: 周紫芝

門外青驄月下嘶。映階籠燭畫簾垂。壹曲陽關聲欲盡,不多時。鳳餅未殘雲腳乳,水沈催註玉花瓷。忍看捧甌春筍露,翠鬟低。

《試院煎茶》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古語雲煎水不煎茶。)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従活火發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長苦饑,分無玉碗捧蛾眉。

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

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壹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

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4. 形容陶瓷的句子

1. 雨過天晴雲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

2. 色自粉青泯火氣,紋猶鱔血裂冰膚。修內器猶在,閱年六百余。雖輸銅暈綠,漫擬玉無暇。

3. 鮮明艷似美人霽,熱烈真如火焰紅。何止珠山留勁腕,早傳春色滿人間。

4. 柴窯為魁,世不壹見。問其制: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未知然否?

5. 泥土在爐火高溫中中羽化自己,只為熔煉變成陶瓷讓人們另眼相看。

6. 千百年來,多少精品陶瓷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泥土演變而,可看到光鮮美麗的外表下,很少能想起它們曾經受過多大的苦難。

描寫青花瓷的優美句子:

1. 我是壹尊傳世的青花瓷!我是泥土和清水的凝合,是釉料與烈火的升華,是唯美與堅強的交融。毛筆在宣紙上走出筆鋒的濃淡,瓶身的釉料染成濃艷的牡丹,高遠寧靜的潑墨山水輕輕地繪在我身上,鏤花的香爐升起的檀香的白煙縈繞在我的周圍。我就是這樣,富有靈氣的出生。那似乎是詩人在用妙言佳詞制造壹個夢,壹個輕柔飄逸的美夢,正是那些唯美與浪漫讓我擁有了註定不壹樣的命運。

2. 執壹盞茶,細品,面對著素白玉胚的青花瓷,我的思緒開始瓢遠。素白玉胚如妳素面無華,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側鋒勾勒的玄青色牡丹如妳回眸壹顧的盈盈笑靨,含蓄美麗如含苞未放的花蕾。

3. 先是壹個瓶子,壹只碗……壹個個典雅的瓷器從方文山的歌詞裏跳出來,浮現在我的眼前。原本雪白的瓷胚上,慢慢現出了壹朵朵,壹束束簇擁的青花,它們盡情地盛開在素胚上,它們生長地很快,壹片連著壹片,將整塊素胚快占滿了,只留下壹點點空隙,青色的牡丹,青色的葫蘆葉,無風卻飛揚著張開懷抱,迎接我驚詫的目光。牡丹的花瓣慵懶地張開著,花藤擁抱著牡丹,小小的牡丹葉隨水波輕輕蕩漾,在靜止的青花瓷瓶上,飛揚著、輕舞著、蕩漾著。

4. 青花瓷,那壹縷晨光中盈盈郁郁的花草,那綠瓦飛甍下倚欄遐思的女子,那山林野湖間飛旋鳴叫的鳥雀……壹切都是栩栩如生。仿佛那壹只玉壺,壹尊梅瓶也是壹個獨立的世界。那些故事,那些經歷,都在那壹回首間,向妳輕輕的,低回婉轉地傾訴。那種如歌似怨的境界,令人不禁心生憐惜。青花瓷,往往是壹拿起便放不下的,看壹眼也再也無法忘卻。

5.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壹,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壹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壹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6. 指尖輕輕劃過桌上的青花瓷,那釉色卻如絲如雨般流進我的心中。素白玉胚素面無華,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側鋒勾勒的玄青色牡丹如回眸壹顧的盈盈笑靨,含蓄美麗如含苞未放的花蕾。人間四月籠煙雨,江南清明多惆悵。裊裊煙,蒙蒙雨,朦朧而婉約的美,千裏江風,絲絲醉人面,這美隨著江風飄去,去到了那我去不了的地方。細雨飄霏清風搖。是誰在窯燒邊經千年的等待?

5. 陶者古詩內容

原文:

陶者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譯文:

燒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門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卻沒有壹片瓦。

那些富貴人家,十指連泥也不碰壹下,卻住在鋪滿瓦片的高樓大廈。

註釋:

⑴陶者:燒制陶器的人。這裏指燒瓦工人。

⑵陶:同“掏”,指挖土燒瓦。

⑶無片瓦:沒有壹片瓦。

⑷沾:同“沾”。

⑸鱗鱗:形容屋瓦如魚鱗般整齊排列。大廈:高大的屋子。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註,所註為孫子十家著(或十壹家著)之壹。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上一篇:貝貝私人收藏倉
  • 下一篇:這天價路特斯Elise堪比如今的Evija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