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壹、易縣觀賞石資源概況
遼寧省義縣是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從目前情況來看,大致分布在該縣中西部7個鎮238平方公裏的面積內。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地質學家格利普根據他在義縣發現的美索不達、狼鰭魚、蜉蝣等古生物化石,將遼西的古生物化石命名為“熱河動物群”。此後,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家顧誌偉將以狼尾魚-蜉蝣-東方剛竹為代表的化石群稱為“熱河生物群”。隨著古生物化石的不斷發現,遼寧義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古生物學家的高度關註。
調查組與當地領導進行了討論。
綜上所述,易縣古生物化石資源具有類型多、數量大、分布廣、保存好、賦存層位多、化石產地多等六大特點。義縣古生物化石大部分形成於中生代晚侏羅世-早白堊世,約1.4.5億~ 1.2億年前。至今已發現近20種,包括孔子鳥、反鳥、現代鳥、翼龍、鳥腳類、角鼻龍、蜥腳類、龜、蛙、魚、蝦、介形類、昆蟲、雙殼類、腹足類、植物、孢粉、矽化木和輪藻。如申報書所述,易縣地區的這些古生物化石包括在天上飛的,在水裏遊的,在陸地上走的,在土壤裏長的。不難看出,遼寧義縣古生物化石資源豐富。古生物學家說,遼寧義縣是古生物化石的寶庫,是世界上第壹只鳥飛翔、第壹朵花綻放的地方。
除了古生物化石資源,易縣還埋藏著螢石、水晶、瑪瑙等觀賞石。隨著觀賞石的發展,水晶和瑪瑙的開發利用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
第二,資源的利用
義縣乃至整個遼西地區古生物化石資源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自發現以來就引起了國內外古生物學者的極大關註。多國古生物學家參與研究,取得了壹批重要研究成果;並且每年都有突破,使得易縣的古生物化石在全世界古生物研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培養古生物學家的搖籃,造就了壹批國內外知名的古生物學家。
易縣作為古生物化石科研基地,每年組織古生物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國內外專家和愛好者撰寫文章、出版書籍,積累和傳播古生物科學知識。
隨著古生物學家對易縣古生物化石研究的深入,以及古生物化石特別是龍、鳥的種屬的突破,易縣古生物化石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關註。1994年,義縣人民政府建立了遼寧省第壹個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義州化石博物館;1996,該館被原地礦部確定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遼西分館,原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該館題名。目前,宜州化石博物館設有恐龍、動物、植物、科普電影等五個展廳,收藏化石近萬件,其中精品200余件。宜州化石博物館的建立和豐富,為古生物學家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更重要的是為熱愛古生物化石的青少年和普通人提供了認識和了解自然的平臺。近年來,益州化石博物館先後被命名為“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基地”、“遼寧省科普教育基地”、“錦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自開館以來,宜州化石博物館已接待了數十萬遊客,其中包括壹大批國內外專家學者。
為普及古生物化石知識,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高尚情操,從中小學生做起保護古生物化石資源,易縣人民政府組織縣教育局等相關部門,以全縣觀賞石資源現狀為基礎,根據青少年思維能力和認知規律, 策劃編寫了壹套科普讀物《化石探索》,作為課程逐步完善,在全縣中小學實施普及教育。 這很有價值。
據了解,目前國內很多博物館的古生物化石展廳都陳列著在遼寧義縣發現的古生物化石標本。易縣政府積極支持熱愛古生物化石的收藏者在各地建立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利用義縣的古生物化石和矽化木建立了廣東深圳的大型博物館。
為了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遼寧省易縣政府還組織力量,在易縣適當開發螢石、水晶和瑪瑙。
第三,資源保護的現狀
實地考察
易縣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觀賞石資源的保護。為普及古生物化石知識,增強人們對這壹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意識,2002年2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易縣根據《遼寧省古生物化石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建立了古生物化石省級自然保護區,采用先進的科學管理制度,保護各類古生物化石資源和各化石產地的生態環境;結合易縣古生物化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現狀,制定出臺了易縣古生物化石等觀賞石資源保護的壹系列法規和措施。成立“遼寧省義縣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管理辦公室”,下設器官管理科、保護站、化石博物館等職能部門,相關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成立了遼寧省第壹個專門保護觀賞石的公安分局和派出所。采取集中爆破掩埋的方式,封閉盜掘化石現場,組織人員常年巡查監管各類化石保護區,嚴厲打擊了亂采濫挖化石的違法犯罪活動,有效遏制了古生物化石的亂采濫挖。
易縣采取“疏”而不“堵”的政策,“導”而不“限”民眾對古生物化石的愛好和觀賞需求。在“保護第壹”的原則下,把觀賞石的科學開發利用作為發展旅遊業,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壹項重要任務。近年來,易縣加大仿石工藝品開發力度,先後建立了1觀賞石市場、10觀賞石商店、1化石地質公園等6個生產經營場所。員工3500人,年交易額近億元。
經過多年的持續宣傳教育,保護古生物化石資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理念已經被當地群眾認可和接受。保護古生物化石資源也成為當地大多數人的自覺行動。
四。資源前景
遼寧義縣作為獨特的古生物化石基地,從科研角度看潛力巨大,至今仍有許多古生物學家的門類、屬、種有待發掘、研究和命名。隨著研究程度的提高,包括義縣在內的整個遼西地區的古動植物研究無疑會有新的發現和突破。正如義縣縣長所說,遼寧義縣的古生物化石不同於其他類型的觀賞石,不能過分強調它的交易性和商品性,而應註重它的科研性和稀有性。我們申請“觀賞石之鄉”的唯壹出發點,就是要用全新的理念去認識古生物化石,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去保護它們。我們應該把黟縣這個罕見的古生物化石寶庫完整地作為自然遺產留給我們的後代。
易縣政府期望被命名為“觀賞石之鄉”的另壹個目的是讓這個縣的古生物化石資源成為當地旅遊業發展的壹個亮點,從而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作為壹個縣的地方領導,應該說對這個縣的古生物化石資源有這樣的了解是難能可貴的。基於這壹認識,2005年4月,義縣政府與德國有關方面達成協議,投資200萬歐元在義縣古生物化石保護區建設“遼西義州化石地質公園”。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成,進入室內裝修和化石標本采集階段。此舉充分顯示了易縣古生物化石資源的世界性影響力。
在考察中,我們還了解到易縣政府對觀賞石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壹些規劃前景。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根據古生物化石資源的稀有性和不可替代性,以科學研究為目的,進行適度開發和有效利用。加強以古生態環境和物種進化為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通過與著名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逐步培養壹批專業知識強、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幹;吸收不同渠道的資金,保證充足的科研經費,推出壹批高質量、新思維的科研成果和必要的基礎資料,為易縣觀賞石的保護和科學開發利用奠定理論基礎;有計劃地通過探槽工程,對義縣組、九佛堂組、沙海組、阜新組地層,特別是義縣組含化石地層,開辟人工剖面,購置必要的儀器設備,為古地理研究提供條件;收集、交換或購買國內外各種化石標本(模型)及相關圖書資料,為古生物研究奠定化石產地基礎,建立遼西古生物化石和地質科技檔案,為古生物研究提供更加完善的條件和環境。
逐步加大城市建設和景觀技術投入,加強自然保護區植被的恢復和發展,維護自然保護區的地面生態平衡和物種多樣性,提高化石產地及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容量。不斷加強化石產地外圍及周邊地區的綠化工作,綠化荒山,保持化石產地外圍及周邊地區的生態平衡;政府將逐步加大投入,加快化石產地的基本建設、公路建設和與外部自然人文景觀的網絡聯系,使易縣成為科研、科普、愛國主義教育和旅遊的基地;未來,我們將建成中國最完整的古生物化石展示中心,集化石文化交流、交易、研究為壹體的旅遊貿易中心,國內大型化石基地,使易縣逐步成為以古生物化石為主的觀賞石文化之鄉。
聽地質公園規劃介紹。
專家組調查後,建議“觀賞石之鄉”命名評審委員會根據命名條件討論通過。
中國觀賞石協會專家檢查組:
顏,中國觀賞石協會顧問,原國土資源部科技司司長。
李鐵剛,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地質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中國觀賞石協會《珍寶》雜誌執行主編、地質出版社副總編輯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