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的《將死》向我們揭示了這樣壹個話題。
在《死亡之約》中,作者選擇了壹家臨終關懷醫院作為寫作場景,這可謂是人類幾乎被遺忘的角落。在作者細膩的筆下,可以看到壹幅幅垂死的畫面,死亡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大家面前。作者親身生活在充滿死亡氣息的房間裏,模擬死前的感受和心理,正如文中所說:“那壹刻妳幾乎老了,閉上眼睛幾乎能聞到死亡的氣息……”。死亡看似可怕,其實不然。在這篇文章中,死亡並不是人們所想的那樣。因為在死亡現象的背後,作者還塑造了壹群陪伴臨終者的人,包括臨終關懷醫院的院長,壹個有進取心、堅持原則的女人;後悔選錯職業卻兢兢業業的齊大夫;還有護士小白,在死亡的背景下,她越來越多地展現了生命的美麗和優雅。她年輕美麗,用行動和內心詮釋了美的內涵。那就是:女人最好的不是美貌,而是善良。善良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讓女孩的臉上閃耀著聖潔的光芒,看起來特別動人...他們總是本著“老有所養、老有所養、幼有所愛”的精神,給予他人真誠的愛和關懷。同時也是對自身價值和尊嚴的肯定,更是對人類生命的超越。正是因為他們精心守護著垂死的人,把人性的精神傳播到個體生命的垂死階段,淡化死亡,把人性的美好詮釋得如此真實感人。
說到死亡,我們會顫抖,但當我們面對壹個生病的人,壹個徘徊在生命邊緣的人,我們也害怕他們的疾病會不經意間進入我們的身體,害怕他們的身體會因病而變得瘦弱幹癟,害怕他們的眼神會空洞無神。然而,在作者眼裏,在小白眼裏,他們並不有害,就像嬰兒壹樣。妳對他好,他對妳好,很純潔。和他們相處充滿了平和與寧靜。這是世界上最親切的角落。給垂死的人壹個真誠的微笑,他們會記住妳。
其實死亡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神秘。它就像壹根又輕又暖的羽毛。那壹瞬間就是飛翔的感覺,所有的痛苦都沒有了。我們的民族善於忍受痛苦,我們以堅忍著稱。每個病了很久的英雄都說,把良藥留給別人,我能忍。我們的醫生習慣於告訴患者,如果太晚了,就應該再次使用止痛藥。因此,在西醫看來,中國人過於註重生命的數量,而忽視了生命的質量。為了維持壹個病人的生理生命,中國的醫生會使用很多殘忍的醫療手段。我們關註病人的生理指標,完全忽略了病人在這個過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到了人生的盡頭,人生就沒有意義了,關鍵是人生的味道。當死亡壹定要來的時候,就像壹個嬰兒的誕生,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它更舒服,更順利。我們國家缺乏死亡教育,死亡摻雜了太多悲傷恐怖的描寫。揭開死亡的面紗,既然我們遲早會去那裏旅行,我們就應該給將要去的人壹張正確的導遊圖。"
看完文章,我的感受是臨終關懷不僅僅是為臨終病人提供醫療護理,更是為所有人提供死亡教育。告訴人們:既然每個人遲早都會進入不同性質的垂死階段,那就要早做準備,尤其是精神上和身體上。當然,我們應該看到開展臨終關懷作為死亡教育的巨大困難。因為現代社會是壹個崇尚年輕、活力、健康、享受的時代,關註的中心是美女如雲、健康男人如星的音樂、電影、體育圈。老、病、死,要麽被人們有意識地抹去,要麽被人們不經意地忽略。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必然會老、會病、會死,但人們還是不願意在年輕、健康、遠離死亡的時候去思考,更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人必然要面對的情況。但是,現實的發展是,不管妳想不想,不管妳接受不接受,老、病、死總會在某個時候到來。沒有心理準備的人,面對社會提倡的這些相反的價值觀,會很恐慌,不知道該怎麽辦;而不願意接受老、病、死的人,必然會承受更大更強的生活痛苦和對死亡的恐懼。《約死》這本小說在生命的邊緣,散發著壹些壓抑的情緒,但它傳遞的精神是非常積極的。王蒙這樣評價畢淑敏:她真的是壹個真正的醫生,壹個好醫生,她會成為文學的白衣天使。畢淑敏用自己的經歷寫篇章。那些意味深長的文字,有激情的,有悲傷的,有豪邁的,有委婉的,但不變的是,她始終憧憬光明,挖掘人性之美,用她獨特的手術刀拯救受傷的靈魂。
我不是想賣這本書,只是希望朋友們有空的時候看看。也許妳會有另壹種人生體驗。
from:/thread-118265-1-1 . html
生命在於行動。沒有行動,就像剝了皮的青蛙,連標本都不如。當死亡必須到來的時候,就像嬰兒的誕生壹樣,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它來得更舒服,更順利。
在死亡面前,壹切都顯得渺小。生死的魅力,豐富了世界。無論我們在那個世界的什麽地方,我相信我們都應該快樂和微笑。
其中壹個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場景:“壞了很久的路燈突然亮起來,整個院子就像白晝壹樣。在最亮的地方,妳會看到很多像蚊子壹樣飛舞的影子。是的,他們在這裏。這裏都有,而且真的很多。那個年齡的人。好不容易聚壹次,他們在跳舞……”這不是鬼神論。每次讀到這裏,都能看到路燈下舞動的影子。他們真的在開派對嗎?這種感覺不僅僅是感動。我真的很希望能和他們交流,但是我又害怕打破他們的美好。有時候走在路上,看到路燈下的飛蛾,我默默為它們祈禱。希望他們在另壹個世界壹切都好。
我相信,即使看到這些,大家內心的困惑也絲毫不會減少,但同時會有壹種超脫感,就像我們仰望星空,感受到壹種自然的和諧和巨大的力量。雖然有些問題仍然沒有答案,但已經變得不那麽重要了。時間總是無情的流逝,促使我們不要因為思考太多而浪費時間。
“死亡是壹片輕盈而溫暖的羽毛。那壹瞬間就是飛翔的感覺,所有的痛苦都不復存在了。”越飛越高,妳會發現,妳走得越高,就離天堂越近。
這個世界普遍不在乎時間的流逝,無論是愉快還是痛苦,都可以在壹瞬間停止。在死亡吞噬時間之前,每個人似乎都有很多時間花在荒謬和懺悔上。人生的不可預知性,意味著壹點點運氣和心安。
真正快死的人,都在忙著思考身後的事情。
是的,我們會變成煙霧。煙會在天空中飛舞。最終會落地。構成我們生命最基本的小粒子攜帶著我們的信息,在宇宙中穿行。這是壹張亂七八糟的牌,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重新變成人形。我們會變成自然界的任何物質,或明或暗的俯視世界,在無限中沿著永恒的軌道盤旋。珍惜這個大好機會,直到最後壹刻。
對於這本書來說,感觸最深的是對過去的記憶,因為它讓我們把目光轉向了自己。在死亡陰影下的臨終關懷醫院,親人朋友過去的經歷,過去的歡樂和幸福,都成了浮雲。只能在淚水和悲傷中回憶,不斷沈浸在對人生的思考中,所以更有感觸。
事實上,不僅是對那些即將死去的人,對每個人來說,死亡都是不可預知的。在預約死亡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珍惜生命。
人生看似漫長,但我們真正能為社會做貢獻的時間只有三四十年。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坦然面對死亡,坦然預約死亡,這才是我們中國人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