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發行量對郵市的影響,猶如氫氣球上的承載體,載體越少、越輕,氫氣球升級越高;載體越大、越重,氫氣球飛得越低。現列壹《郵票發行量斷年比較表》,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郵票的發行量與郵票的升值潛力正好成反比。
發行量較少的紀、特、編號票
“紀”字頭紀念郵票從1949年10月8日發行紀1開始,至1967年3月10日止,18年間***發行124套。“特”字頭特種郵票從1951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特1郵票,至1966年5月10日止,16年發行75套。紀念郵票平均每年發行6.8套,特種郵票平均每年發行4.6套。紀、特郵票合計平均每年發行11.4套。
如表所示,1951年***發行紀、特郵票4套,全年發行量為665萬套,平均每套發行量為166萬。如今1951年紀、特郵票的市場參考價是面值的1380倍。十年以後的1961年,全年發行紀、特郵票10套,全年總發行量為2265萬套(幾乎只是90年代壹套郵票的發行量),平均每套郵票發行量226萬。1961年紀、特郵票,目前郵市參考價是面值的360倍。1961年的郵票發行量是1951年的3.4倍,而1961年郵票的市場參考價是1951年26%。
編號郵票從1970年8月1日開始,至1973年10月15日***發行21套,平均每年發行5套左右。列表以1971年為例,全年發行5套,年發行量為1570萬套,平均每套發行314萬。目前,1971年郵票的市場參考價是面值的545倍。1971年的郵票發行量是1951年的 2.36倍,而1971年郵票在郵市的升值價是1951年郵票的39%。
J、T郵票的發行量是禁示牌 J、T郵票從1974年1月1日發行T1開始,至1991年11月19日止,***發行353套,歷時18年,平均每年發行19.6套。列表截取1981年和1991年為例。
1981年***發行J 、T郵票23套,全年發行量為1.4846億套,平均每套發行量645萬。全年面值14.83元,目前年票郵市參考價為464.4元,比郵票面值增長了31倍。如果將1981年的J、T郵票發行量進行分開比較;J票全年發行12套,年發行量為1.12億套,平均每套發行933萬,目前郵市參考價是面值的13倍;而T票全年發行11套,年發行量3646萬套,平均每套331萬,目前郵市參考價是面值的36倍。發行量對郵市的影響,從1981年J、T郵票發行量對比即壹目了然。J票的年發行量是T票的3倍,而J票在郵市的參考價是T票的36%。
1991年,當J、T郵票全年發行量達到5.99億,平均每套郵票發行量為2852萬時,經過14年的市場經濟檢驗,至今在郵市仍然失去增值的潛能。它給人們壹個警示:市場經濟是鐵面無私的,郵票發行量應該是有限制的,必須進行科學論斷。若違背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將事與願違,損害國家郵票的聲譽。
泛濫成災的編年郵票
進入1992年,我國對紀、特郵票實行按年編號至今。
1992年,從郵票發行套數看只有20套,可是全年發行量卻比1991年翻了壹套,猛增到11.5428億,平均每套發行量也是上壹年的2倍。壹時間,編年郵票在郵市泛濫成災!新郵壹面市就打折,這壹年的郵票幾乎全軍復沒。如今,1992年的年票郵市參考價是郵票面值的8.5折。 莫須諱言,大部分購買郵票的收藏者、投資者,是受20世紀80年代郵市狂潮的影響,看中郵票的升值潛能。如今新郵壹出就打折,誰願做賠本的買賣呢?他們只好棄郵另謀投資方向,導致郵票收藏隊伍激劇下降,集郵協會的會員也降到了極限。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我國集郵人數只有300萬人左右。
集郵者、收藏者、投資者的流失,使全國大大小小的郵市沒有了人氣。十年後的2001年,全年郵票的發行量雖然比1992年下降了50%,平均每套發行量縮減三分之二,這壹年的郵票仍然逃脫不了打折的命運。2001年的年票,目前市場參考價是面值的8.3折。
2003年,郵政部門對郵票發行量采取果斷舉措,大膽地縮減郵票發行量。全年郵票發行量為2.86億套,比2001年又降了50%,每套發行量也幾乎比2001年減少了50%,郵票才勉強擺脫了打折的厄運。
從目前郵市行情看,仍在水平線以下,只有9.3折。
2004年的郵票數雖然與上年相同,不知何故總發行量又增加800萬套,平均每套郵票增加300萬印量市場經濟是無情的:郵市行情反饋,2004年年票行情比2003年年票下降了1個百分點!
誠然,郵票發行量並非是影響郵市的唯壹因素。但是,不能否認它在郵票收藏中,對郵市的升值起著重要作用。誠望郵政部門認真、科學地對待郵票發行量問題。縱觀我國50余年的郵票發行史,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在我國逐步建立、健全市場經濟的今天,郵票發行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就目前而言,每年發行新郵12套左右,年發行量控制在1億套以內,平均每套郵票發行量在600-900萬足矣。使郵票收藏者、郵人、郵商都能有利可圖,郵市才能有望復蘇。
壹、 郵票的影響力與發行量
郵票的第壹屬性是郵資憑證,但現在用於郵資的紀特郵票很少;郵票是壟斷生產行業,始終沿用計劃經濟的發行體制,這是歷史原因而致;由於郵票的特殊屬性,又不能再生產,同樣壹種郵票成本幾分錢,但價格確差異很大;郵票不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這就決定著人們可買可不買,假如就為了增長知識而買不值。因此,買郵票的有兩種可能,壹是收藏,變相儲蓄;二是純集郵,用於研究;後者不受發行量的影響,前者,對發行量要求較高。現在,人們對商品價值的影響力要求特別高,希望投資少見效快的商品,有股票、彩票、期貨和房地產等;這就說明郵票不是投資市場的唯壹選擇,郵票的發行量要適應當今市場的需求,發行量大了,供大於求,市場飽和,其價格就會下跌。97的大潮翻盤就是因發行量過大沖擊市場而致,使市場壹下跌入深淵,這壹跌讓郵人苦苦熬了十年。所以,發行量對於市場極其重要!
二、 郵票的作用力與發行量
郵票已有160多年的歷史,隨著歷史的發展,紀特郵票和普通郵票的作用也不壹樣,紀特郵票主要用於集郵和收藏,而普通郵票用於郵政通信,這是當前的事實。由於紀特郵票是記錄國家社會主義發展建設的大事跡,具有特定的作用和意義;紀念的事件大小不同,政治意義和影響力不同,郵票作用也不盡相同。因此,其發行量又與郵票的作用有關,作用越大,影響力越深遠,郵票的需求量就大,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要發行的郵票需求量必然大,不但我國需求大,外國的集郵界需求也大。因此,他的發行量就要按需求定量,才能適應社會和市場,國內和國際的需要。
三、 市場的競爭力與發行量
市場經濟的規律是競爭的規律,市場經濟的價值是需求的價值;有競爭就有規律,有需求才有價值。郵票也是如此,其競爭力越大,價值就越大,競爭力就激烈。尤其是集郵展和國際性的博覽會表現的更加突出,這就對精品要求特別高,對發行量要求更直接,同時,又可提高郵票的國際影響。所以,好的郵品競爭力強,對大眾的影響力也大,對郵票需求量就大,這從嫦娥和奧運郵票就可以看出。實踐證明,競爭力與需求量成正比,與發行量成也成正比,這就要求做好做大做強精品,打出中國特色的集郵品牌,才能適應時代要求,才能符合更廣大集郵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