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南陽橋摩崖石刻在哪裏?

南陽橋摩崖石刻在哪裏?

南陽橋摩崖石刻是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株洲縣南陽橋鄉竹園沖村的摩崖石刻墓碑是第九批省級保護文物,長期埋藏在深山老林中,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

“在其山上鑿之,說是懸崖。”這是對摩崖石刻比較權威的定義。壹般來說,壹般是指利用天然石壁來雕刻筆記。到了名山大川,興趣來了,滿腦子都是詩。我寫了壹首詩,壹篇作文,刻在石頭上,這就是懸崖。所以在景區常見。比如著名的黃山摩崖石刻,可謂名流薈萃,連康熙皇帝都忍不住心裏癢癢的。隨著他的皇家鋼筆的壹揮,他命令人們把他的才能刻在石頭上,讓世界看到。

當然,摩崖石刻也不全是詩詞、碑刻,還有雕像、圖畫。從內容到形式,可以因人而異。株洲縣南陽橋鄉的摩崖石刻,居然用天然石壁做墓碑,顯然是另類,全省罕見。

這面石墻,作為墓碑,屬於花崗巖。它細膩堅硬,經久耐用,表面平整,就像壹張沒有字跡的灰色紙,嵌在青山的中央。高約20米,寬15米。它呈長方形,傾斜角度約為75度。它能爬人。以前,孩子們經常喜歡不顧大人的警告,在這裏爬上爬下玩耍。下雨的時候,山坡上的雨水順著石墻傾瀉而下,非常漂亮。

這張沒有“寫”出來的“白紙”,就像是在等著有人在上面“寫”。此人便是清代秦賜的秀才易。他埋在墳墓裏但出土的墓誌銘清楚地介紹了他的生平。他的祖籍是山西太原。為了避災,他的祖先南遷,先是到了瀏陽,後到了醴陵,也就是現在的株洲縣南陽橋鄉。到伊石軍的時候,已經是13代了,也就是說至少應該超過150年。所以估計他的祖先是明朝中後期南遷的。至於他們避免了什麽樣的災難,就不清楚了。

從家境殷實來看,易家從祖上開始就非富即貴,因此可以推斷被殺的祖上應該是政府中人,因為商人壹般不會有危及全家的大災大難。但明朝中後期,宦官專權,黨爭激烈,官場刀光劍影。得寵時以春風為榮,壹人得道,雞犬升天;壹旦失去權力,妳將垂直跌入人生的谷底,或者面臨牢獄之災,性命不保甚至血流滿面!從易家發生的嚴重事件來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易家在官場權利之爭中失利,不僅失去了壹家之主的性命,也影響到了整個家族,於是倉皇出逃,從大城市千裏搬遷到湖南壹個不起眼的村莊,稍有風吹草動就再次搬遷。

由於家境殷實,易讀了大量的詩書,熱衷功名,遂了心願。考上了進士,做了七品官,類似於今天的縣教育局長。富可敵國的易終於可以快樂地享受生活了。他先是娶了原配劉,後又娶了接班人劉。娶壹大壹小,按照當時的標準和他的地位、經濟實力,算是“低配”,因為壹般鄉紳有3456個老婆,他至少是進士出身的教育局長,當然可以享受3456的“高配”。而易卻沒有“三四五六”,說明他與壹般的知識分子、土豪有很大的不同,他並不放蕩,由此可見明代理學對他的影響之大。

兩個姓劉的老婆給他生了四個兒子。除了0英年早逝沒有結婚,其他三個都當了官。老大和老三都是官員,老四是國家官員,有六個等級,比老子高壹級。父子二人同朝為官。在那個官員是稀缺社會資源的年代,易家是非常難得的成功人士,也是官家。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三個兒子都只按“標準”娶了二房。三個兒子生了四個孫子,四個孫子生了六個曾孫。當時衡量壹個大家族的標準除了權力和金錢,就是看有沒有接班人。如果沒有接班人,那就丟人了,大家庭也不會“大”了。所以,既有座又有票,還有壹大群子子孫孫的易家,是壹個值得驕傲和炫耀的大家庭,比如“五子中考”。

當初伊去世的時候,伊家作為正室和主室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花了很多錢請當地最有名的風水先生為他和他的妻子選擇墓地。當時像他這樣體面的家庭,是嚴格按照封建禮儀夫妻合葬的,所以現在原來葬他的地方,也就是後來葬他的地方,包括他的二配,都會和他壹起葬,中間的位置要先留給他這個丈夫,壹配和二配的墳墓就安排在他的左右兩邊,壹配在右邊,二配在左邊。左右順序絕對不能顛倒。

封建時代迷信很重,風水盛行。風水流行的本質是好運的流行。在上升通道被堵塞的封建社會,權力是世襲的,權力資源是稀缺的。所以,成功不壹定單靠勤奮就能獲得,關鍵還是要靠“天助”。所以_絲期待好運飛升壹鳴驚人,她將是田舍郎和黃昏的皇殿;富有的官僚希望通過好運把他們的財富傳給後代。正因為如此,無論貧富,都相當迷信風水。壹旦壹個地方被說成是風水寶地,那是天大的好事。每個人都想把它據為己有,被巨大的好運擊中。

風水這麽重要,從千千萬千秀才中“淘”來的易進士怎麽可能不特別重視呢?於是,他不惜重金請來了當地最有名的風水先生為他選地,希望借助風水寶地的神奇力量,保護和維護自己家族來之不易的無限風光“當家”。而重賞的風水先生,投桃報李,把當地唯壹的寶庫“虎跳溪”送給了他,因為粉山就像壹只老虎,腳下還有壹個池塘。這個地形就是風水學中的“虎跳溪”,這在方圓很少見,所以當時在當地引起了轟動。

伊石軍高興得無法形容。他甚至暫時忘記了喪妻之痛,驕傲地站在墓地上查看風水。就在這個時候,伊偶然發現,眼前斜坡上的石墻和自己的墳墓簡直是絕配,看起來就像是專門為自己的墳墓豎立的天然墓碑!這使他更加得意洋洋。他覺得這真是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連老天都給了他壹個不壹般的大墓碑!而且他還想到,他家作為當地最有名氣的家族,確實需要立個大碑與之相配,以擴大顯赫家族的聲勢!同時,作為壹個知識分子,他也有壹個通病,就是喜歡到處跳舞,炫耀自己的優雅。他走過很多名山大川,見過很多名人達官貴人,他們把自己的才華刻在石頭上。雖然不輸大家的才華,但他只是壹個小官吏,壹個被淹沒的地方小名人。他不能在外面放肆。但是,在他家鄉這樣的小地方,他是領導。他是壹流的人才,壹流的名人,還想在汪洋裏囂張!於是他堅定了這個在外人看來近乎異想天開的想法,決定由自己這個本土第壹天才來書寫碑文,讓家鄉的每壹個人都能欣賞他的墨寶,並傳承給後人。

後來乾隆五十五年死在他前面的時候,他覺得自己老了,擔心自己再拿不住筆了。於是他立刻行動起來,親自用大字為兩位女士題字,然後又花重金請來了當地最有名的石匠在石墻上刻字。

這種罕見的摩崖石刻墓碑就這樣誕生了!墓碑右側刻有“頂上袁、墓”,左側刻有“易刊”字樣***14。字體縱橫壹米多,超高難度的大型楷書,由易書寫,剛勁、端莊、典雅。可見它確實有巨款,作品確實寫出了很高的藝術價值,值得欣賞和把玩。

易,生於康熙(1713)貴思,卒於嘉慶(1797)定思,享年八十歲。他死後,作為丈夫,他娶了他的兩個妻子。他的墓在兩位夫人中間,兩位夫人左右侍奉他。

後來他的後代不知什麽原因遷到了醴陵;後來,偏偏這個墓是別人為了奪風水而埋的。只說從背後盜墓“不葬”,“虎跳溪”的風水寶地,壹不小心變成了“籠中貓”。因為是“閉嘴”,那家的人沒有壹個是好的。其實為了風水,在別人祖墳上埋墳也是不擇手段的,這也是事實。這樣缺德家庭的後代能好起來嗎?

大約1971,墓被破壞,墓上的石頭和墓碑被用來修建水利工程。然後墓被盜,墓園裏只留下壹塊漢白玉墓誌銘。幾經周折,在民居中被縣文物局發現並收藏。

根據墓誌銘,易是壹個學者,不善於管理財富和擴大家庭財產,但他不是壹個守財奴和守財奴。他壹生樂善好施,在住處修建橋梁、孔廟、書院,熱衷於自己壹個人的公益事業,造福壹方百姓。所以他在當地雖然顯赫,但德高望重,口碑很好。甚至在這個家裏,他帶頭解決問題,他挺身而出承擔責任。所以只要他在場,原來拉麻紗的事情就能理順,原來難做的事情就能做好。其實不是他有多高明,而是他總能率先突破利益的束縛,帶領大家做理性的事情;只是他勇於承擔責任,主動履行責任,僅此而已。

這看似簡單,做起來卻真的很難,可見儒家思想塑造的傳統知識分子可愛可貴的壹面。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把修身齊家作為治國平天下的道德基礎,所以真正的儒家知識分子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倫理道德和道德責任感;他們都重義輕利,關心家裏的每壹個人;每個人都看重榮譽,追求“生前成名,死後成名,立於天地之間”的崇高人生境界,並不以爭利為恥。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優秀傳統知識分子的靈魂,是我們的中國之魂!從易進士身上看到這種靈魂是令人欣慰的,所以易進士在壹定程度上具備了國士的品格!也正因為如此,摩崖石刻墓碑及其墓誌銘突破了壹般意義上的歷史文物價值,具有穿越時間經緯的持久光輝。

其實易筋經的精神已經很好的傳承給了後人。即使遷到醴陵後,他們的後代仍多次聘請高級石匠回來雕刻被風雨侵蝕損壞的墓碑。正是在他們後人的精心維護下,歷經200多年風雨侵蝕侵蝕的摩崖石刻墓碑依然保存完好。在聽說祖墳被盜,墓誌銘失蹤後,其後人努力尋找,找到了株洲縣文物局。因為是不能帶回家的文物,所以要給祖先的遺物拍照。這種尊重祖先、超越物質的精神追求,是對祖先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這很有價值。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南陽橋鄉:南陽橋鄉和周平鄉合並為周楠鎮。明代鄧在0鄉駐地建橋壹座,名“南陽橋”,該鄉由此得名。原籍醴陵縣,1959劃入株州市郊區,屬周平公社。1961年為南陽橋公社,1965年劃歸株洲縣,1984年改為南陽橋鄉。南陽橋鄉位於湘江東岸,靠近江南岸,與縣城隔江相望。全鄉總土地面積561平方公裏,總人口2.23萬人,轄17個行政村。

  • 上一篇:北京哪裏的室內活動,可以帶孩子去玩?
  • 下一篇:變頻器電壓與頻率的關系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