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郯城地震的遺跡

郯城地震的遺跡

地震遺跡是歷史地震最直觀的記錄,通過它我們可以對地震有更深入的了解。然而,距離1668地震已經過去了300多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繁衍、人類的建設和資源的開發以及洪水、戰爭等天災人禍,保存下來的地震遺跡少之又少。雖然地震學家通過實地調查和挖掘,發現了許多地震暴露的地面破壞遺跡,但在地表發現地震留下的遺跡是非常困難的。震區首府幾乎沒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築,目前所見的“莒國古城”的土基城墻也已被人類挖掘破壞,殘存的遺跡也沒有顯示出當時的特征。在極端地震區和低烈度區的外圍,仍保存著壹些古建築。雖然當時損壞了,有時也及時修復了,但現在已經很難看到地震痕跡了。如臨沂的春學堂、莒縣浮來山的劉勰故居、曲阜的孔廟、鄒縣的孔府、孟廟[8]。

1,自然遺跡在郯城地震的史料中,有二三十多個縣記載了山體滑坡或塌方等相關自然現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繁衍、農田開發、人居環境、水利工程和工礦設施建設,郯城地震造成的滑坡、噴沙、噴水等自然景觀逐漸消失。這些年來,雖然很多人去過有歷史記載的地方尋找山體滑坡等遺跡,但都沒有任何痕跡。但幸運的是,由於2000年春天棗莊山亭鎮熊耳山裂谷的發現,這裏發現了1668年郯城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現象。根據刁守忠的文章,熊耳山在棗莊市以北25公裏,毛寨村在主峰南麓附近,海拔483米。這座山雖然不高,但很陡。2000年3月初的壹天,壹個農民去山裏打獵,因為追趕獵物,發現了壹個大山洞。消息傳開後,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相關專家進行科學考察,在熊耳山發現並確認了該洞穴群。後來5月,熊耳山的天然裂谷和滑坡遺跡被進壹步發現,這是“山東獨有,全國罕見”。現場有完好的滑坡石堆,石頭的斷面比較新鮮。石堆裏有壹個石磨槽,和當地的壹個傳說有關。傳說山腳下曾經有壹個小村莊,住著五六戶人家。300年前的壹個晚上,山體突然震動,隨著壹聲巨響,山體崩塌,整個村莊被埋在壹個大石頭堆下。除了壹個小販和壹只出去下鄉遊玩的貓,村裏其他生物都被殺了。這個石磨當時是這個村的村民用來磨大米的。這個傳說的時間與1668年郯城地震的年代壹致,也與康熙的《易縣誌》中的記載壹致。裂谷兩壁巖石的棱角清新分明,易風化破壞的鐘乳石壁仍基本完好,甚至巖石頂上覆蓋的黃土也大致相同厚度,說明裂谷形成時間不長,是壹次性形成的。大裂谷兩盤的錯動是復雜的,主要表現為伸展排列、垂直滑動和水平左旋錯動,說明裂谷形成的動力學過程是復雜的。這些都被認為是1668郯城地震造成的壞裂谷和滑坡的證據。

2.地震遺跡現在能找到的遺跡比較多,主要是壹些古建築遺址和震損後更新時聾啞人做的碑文,很多都記錄了地震的情況和當時更新修復的建築的受損情況。地震遺跡分布廣泛,北起莒縣,南至江蘇省郫縣。截至目前,僅發現12棟。事實上,這個數字已經大大減少了。但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裏,農田水利、農業生產、道路建設都被破壞成了“四舊建築”。比如郯城縣塔上鄉紅石崖古寺曾有壹塊碑,現在被新村小學作為石頭建在教室墻上。很多地方的地震紀念碑都被破壞了,用來修橋鋪路或者做其他工程。臨沂城西泰山宮東牢寺碑被博物館收藏。從這些古跡的分布來看,它們分布在地震破壞嚴重的高烈度區和低烈度區,但大多數都在嚴重破壞區,反映了大量的嚴重破壞區,如泰山的官方紀念碑,重建的子孫堂的三義碑,祖先的墓誌銘,趙的紀念碑,李的紀念碑,延君寺的紀念碑,玉皇殿觀音寺。除了地震期間的破壞記錄,還有許多關於地震日期、時間和余震的記錄。比如奶奶廟碑,記載了山東同步地震,房屋倒塌,死傷無數。與嘉靖年間王懷業漢元崩相比,是“三堂序”...100多天前的6月,地震發生時,平地開裂,深井爆裂,地球上的壹棟房子倒了。從這些銘文的分布和描述可以看出,地面建築受到了當時地層不同程度的破壞。

1668年7月25日晚8時(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時),中國大陸東部最大地震發生在郯城。

瞬間電閃雷鳴,郯城縣李莊鎮發生了嚴重的地陷。馬嶺山多處破碎,縣城方圓百裏內房屋傾倒、噴砂、水淹,平地積水三四米深。到處都是哭喊聲,幸存者更是慘不忍睹,刺骨的風雨,伴隨著燈光和蒼涼。

地震震級達到裏氏8.5級,震中是郯城。郯城、臨沂和莒縣受災最為嚴重。受影響的地區覆蓋了十余省和我國東部海域,如河北、遼寧、山西、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記錄的受地震影響的地區超過400個,總面積近65,438。

天下奇災:在文史記載中編纂災史

大地震之前,總會有很多宏觀異常。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郯城地震沒有詳細的記載。僅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地震前曾出現過極端幹旱重澇、地下水位上升、動物異常等宏觀方面的異常情況。

郯城地震前四年,郯城西部發生大面積幹旱,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省的部分縣。“今年除了山東半島小麥收獲十分之二,其他地方夏秋無產,千裏裸地,樹木花草枯萎。”臨沂市地震局副局長閆說,地震前,許多動物,如牛、馬、驢、狗和雞,都出現了明顯的異常。陵縣、臨淄、淄川、泰安、海豐等地的史料中都有記載。“河水泛濫,全城雞鳴狗叫……”

此外,地震時還有地氣、地光、地聲等現象,如白色、黑色、渾濁的煙霧氣體,似乎來自地下。在震中周邊的江蘇贛榆、河南西華、山東高密等地,出現了黃紫色雲、紅色或火樣地光。地震前,地聲的特點是離震中越近,音量越強,其聲如雷鳴、奔馬、風吼、炮聲等。

地震發生的瞬間,郯城、臨猗、莒州、市、縣政府、官邸、龔雪、蒼嶴、民房、寺廟、神社、塔、橋等建築在極震區倒塌,引發地裂縫和噴砂、湧水、滑坡。康熙《郯城縣誌》載:“曾有壹次,樓中樹皆向前向後傾,上下者連二三次,然後顫倒。城樓、官宅、私宅、村廟壹時間倒塌在地。”康熙《益州誌》:“震可聞,自西北而來,聲如雷,城垛、宮殿、廟宇,壹時盡毀...平地裏的水有十多尺深,井裏的水有幾尺高,山崩地裂散落著朽木和沙土。”康熙《居州誌》:“益州地震,整夜搖如驚雷,官吏、房屋、廟宇、城樓、城垛都倒了,只剩下壹兩間破屋,百姓不敢入內。河水暴漲,城中無寸椽,下無寸土。”

當妳走在郯城麥坡地震遺址的紅棕色巖石上,妳的後腳還沒有離開6543.8億年前的土地,妳的前腳就要踩在200萬年前的紅砂巖上。在這裏,壹次又壹次的地質活動,讓兩組相差約壹億年的地層重見天日,奇跡般地並肩而立,形成了神秘的自然奇觀...

文/片記者張甄姬

20年後可能消失的遺址急需保護。

麥坡地震遺址的地質地貌原始而神奇,是遠古時代留在大地上的印記。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曾經與恐龍生活在同壹時代的地震遺址,正在被風雨侵蝕。

人為破壞逐漸縮小。“如果不加以保護,這個遺址大約20年後就會消失。”身為郯城縣地震局局長的陸軍對此憂心忡忡。

“下壹場雨會沖走很多東西,”徐誌芳說,他是壹名村民,6月5438+07日在工地附近除草。以前這些“紅土山”都是連在壹起的,現在很多山頭從中間斷開,壹片片地躺在溝底,規模小了很多。

溝下,紅山周圍的壹些空地被附近勤勞的農民開墾成了田地,種上了花生、西瓜、大豆等農作物。不時可以看到農民忙碌的身影在這片紅色中晃動。

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的農民,並沒有意識到身邊的這座“紅土山”有多麽重要。相反,因為這個斷層的沙土適合很好的翻沙,以前有村民偷土賣錢。如今,雖然村莊得到了加強,但由於在戶外,占地面積大,仍然很難阻止土盜。

社會上很多有識之士開始關註這個遺址的保護。從去年開始,紀錄片《大地震1668》的制作人汪峰和攝制組成員壹起,高度關註麥坡地震遺址的重要價值和當前需要保護的現狀,在影片中發出了“讓麥坡景觀永遠不要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的呼籲。

陸軍說,郯廬斷裂帶是世界上兩個巨大的斷裂帶,與東非大裂谷齊名,而南北長約2600米的麥坡地震遺址是郯廬斷裂帶出露最多的壹段,是最典型的壹段,也是最壯觀、最神奇、最有科研價值的壹段。保護這壹珍貴的自然遺產意義重大。

目前,對麥坡地震遺址的保護壹般有兩種思路。壹種是進行棚子保護,即將斷層劃定為重點保護區,搭建棚子進行保護。然後是膠水保護,就是用壹種特殊的膠水來固定故障,防止風雨的無情侵蝕。然而,由於缺乏資金,這些想法暫時無法付諸實施。

《紅土山》蒼涼而神秘。

17,記者來到舉世聞名的郯城麥坡地震遺址郯城縣高峰頭鎮麥坡村馬嶺山西坡。即使妳有心理準備,在那壹望無際的平坦田野中間,突然看到壹大片山溝和拔地而起的五顏六色的“火焰山群”,還是會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從馬嶺山西坡高處往下看,神秘城堡般的山丘層層疊疊,呈現出與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紅色。在這個大山溝裏,這些巖石呈東西向排列,形狀各異。雖然是石頭,但是不硬,壹只手就能抓住。經過多年的風化,這座紅山的表面變成了面粉般的沙子,所以當地人叫它“紅土山”。

更讓人驚訝的是,其他地方的山和溝都長滿了雜草,而“紅土山”卻不長,就這樣光禿禿的,滿是紅色,非常荒涼和神秘。附近翻地的村民張大爺說,這“紅土山上”沒有草。即使有些地方長了草,也是風把其他地方的土吹到這紅土山上,所以才長的。

在“紅土山”的東端,與之並肩而立,緊密結合在壹起的,是壹座褐色的巖石山。兩者緊密結合,但很明顯有壹條像刀壹樣直的分割線。分割線東邊略棕西邊略紅,兩種顏色分明。“壹步跨億年”地震留下奇觀。

麥坡地震遺址奇特的自然景觀令人驚嘆,但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兩種緊密依偎在壹起的紅色和棕色山丘的形成年齡相差約1億年。

郯城縣地震局局長盧軍說,紅色砂巖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約200萬年前),褐色砂頁巖形成於中生代白堊紀(約7000-14000萬年前),是恐龍生活的時代。按照年代推算,褐砂頁巖應該是目睹了恐龍滅絕的慘烈場景,經歷了人類進化的全過程。

當我們從紅棕色巖石的交匯處邁步時,後腳還在200萬年的土地上,前腳已經踏入“壹億年前”,也就是當地人流傳下來的“壹步跨壹億年”的說法。如今,凡是來這裏參觀或觀光的人,都會在這裏走壹走,感受“壹步跨億年”的神奇和歷史的滄桑。

這來自壹個歷史悠久的階層。為什麽它會沖出地面暴露在我們面前?為什麽壹億年以上的“祖先”褐色砂巖頁巖與“後代”紅色砂巖並肩而立?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是自古以來反復的地質活動。臨汾市地震局副局長閆說,每壹次地質活動都會引起地層的斷裂、移動和逆沖,最終使兩組不同年代的地層“重見天日”,巧合地靠攏在壹起。從麥坡地震的活斷層形態來看,它不是壹兩次大地震形成的,而是經過幾次特大古地震最終形成的。

“過去的奇異災難”制造了地震中的活動斷層。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背後是人類的災難。麥坡地震活動斷層是經過多次特大古地震後最終形成的。目前能找到的郯城大地震的最早記錄,是300多年前的“郯城地震”。

1668年7月25日,郯城發生8.5級地震,波及中國東部十余省,有記錄的震害面積達654.38+09萬平方公裏。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大陸東部發生的最強地震。“郯城野老哭沿鄉,聲稱地震中毒。突然,當他聽到空中的雷聲時,大地被掀翻了...我擡頭壹看,前面沒人,當時也看不到房子。”時任郯城縣知縣的馮克深寫下了《災民之歌》,真實地描述了郯城地震的慘烈情況。

地震造成至少數萬人死亡,也改變了山川景色,分流了河流。據考證,正是在這次地震中,原本由北向南流動的沭河在馬嶺山東坡突然轉向西流。陸軍說,1668郯城地震對麥坡地震活動斷層的形成有壹定的影響,也正是類似這樣的幾次地震,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麥坡地震活動斷層。

除了歷史記載,古建築的廢墟、地震破壞後重建的碑文、地面的震損遺址也反映了大地震的破壞情況。

郯城縣史誌辦前主任徐敏超說:“由於破壞嚴重,震區的郯城幾乎沒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築。”在極震區的北端、外圍和低烈度區,雖然保留了壹些古建築,如浮來山的丁琳廟、敬經樓等,但由於當時被破壞後及時修復,現在很難看到地震痕跡。臨猗博物館《重修泰山殿碑文》、《莒南縣板泉鎮白場村王墓始祖碑文》、《蘭山區白沙埠鎮中井村重修小兒廟、三義廟碑文》等。這些石碑,或完整或不完整,都描述了郯城地震。

此外,從近年來野外調查和發掘的地震跡象來看,嚴說:“變形帶延伸至120公裏。其中,強斷裂帶北起莒南縣板泉,南至郯城縣毛祠村。長約70公裏的地段,有地震斷層、構造裂縫、軟弱層理褶皺、砂土液化、噴水噴砂、山體滑坡等變形類型。”

地震斷層明顯出露。從臨沭縣雞山附近的七級山到郯城縣的毛祠,地表出露壹條近30公裏的斷層。它是1668年郯城地震形成的地震斷層,是沂沭斷裂帶最新的破壞。地裂縫也是郯城地震引起地面變形的主要形式之壹。它們沿沭河河漫灘、階地呈帶狀分布,北起莒縣,經莒南、臨沂東部,南至臨沭稷山,形成壹條長約80公裏,寬5 ~ 15公裏的構造裂隙變形帶。通過對形變帶本身的分析對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對地面的破壞是由南向北逐漸減弱的。

1668年7月25日晚8時(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時),中國大陸東部最大地震發生在郯城。

瞬間電閃雷鳴,郯城縣李莊鎮發生了嚴重的地陷。馬嶺山多處破碎,縣城方圓百裏內房屋傾倒、噴砂、水淹,平地積水三四米深。到處都是哭喊聲,幸存者更是慘不忍睹,刺骨的風雨,伴隨著燈光和蒼涼。

地震震級達到裏氏8.5級,震中是郯城。郯城、臨沂和莒縣受災最為嚴重。受影響的地區覆蓋了十余省和我國東部海域,如河北、遼寧、山西、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記錄的受地震影響的地區超過400個,總面積近65,438。

天下奇災:在文史記載中編纂災史

大地震之前,總會有很多宏觀異常。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郯城地震沒有詳細的記載。僅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地震前曾出現過極端幹旱重澇、地下水位上升、動物異常等宏觀方面的異常情況。

郯城地震前四年,郯城西部發生大面積幹旱,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省的部分縣。“今年除了山東半島麥收十分之二,其他地方夏秋無產,千裏裸地雕零。”臨沂市地震局副局長閆說,地震前,許多動物,如牛、馬、驢、狗和雞,都出現了明顯的異常。陵縣、臨淄、淄川、泰安、海豐等地的史料中都有記載。“河水泛濫,全城雞鳴狗叫……”

此外,地震時還有地氣、地光、地聲等現象,如白色、黑色、渾濁的煙霧氣體,似乎來自地下。在震中周邊的江蘇贛榆、河南西華、山東高密等地,出現了黃紫色雲、紅色或火樣地光。地震前,地聲的特點是離震中越近,音量越強,其聲如雷鳴、奔馬、風吼、炮聲等。

除了史料記載,原郯城還從古建築廢墟、震損後重建的碑刻、地面震損遺址等方面反映了大地震的破壞情況。

史誌辦主任徐敏超說:“由於破壞嚴重,震區的郯城幾乎沒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築。”在極震區的北端、外圍和低烈度區,雖然保留了壹些古建築,如浮來山的丁琳廟、敬經樓等,但由於當時被破壞後及時修復,現在很難看到地震痕跡。臨猗博物館《重修泰山殿碑文》、《莒南縣板泉鎮白場村王墓始祖碑文》、《蘭山區白沙埠鎮中井村重修小兒廟、三義廟碑文》等。這些石碑,或完整或不完整,都描述了郯城地震。

此外,從近年來野外調查和發掘的地震跡象來看,嚴說:“變形帶延伸至120公裏。其中,強斷裂帶北起莒南縣板泉,南至郯城縣毛祠村。長約70公裏的地段,有地震斷層、構造裂縫、軟弱層理褶皺、砂土液化、噴水噴砂、山體滑坡等變形類型。”

地震斷層明顯出露。從臨沭縣雞山附近的七級山到郯城縣的毛祠,地表出露壹條近30公裏的斷層。它是1668年郯城地震形成的地震斷層,是沂沭斷裂帶最新的破壞。地裂縫也是郯城地震引起地面變形的主要形式之壹。它們沿沭河河漫灘、階地呈帶狀分布,北起莒縣,經莒南、臨沂東部,南至臨沭稷山,形成壹條長約80公裏,寬5 ~ 15公裏的構造裂隙變形帶。通過對形變帶本身的分析對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對地面的破壞是由南向北逐漸減弱的。

1668年7月25日晚8時(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時),中國大陸東部最大地震發生在郯城。

瞬間電閃雷鳴,郯城縣李莊鎮發生了嚴重的地陷。馬嶺山多處破碎,縣城方圓百裏內房屋傾倒、噴砂、水淹,平地積水三四米深。到處都是哭喊聲,幸存者更是慘不忍睹,刺骨的風雨,伴隨著燈光和蒼涼。

地震震級達到裏氏8.5級,震中是郯城。郯城、臨沂和莒縣受災最為嚴重。受影響的地區覆蓋了十余省和我國東部海域,如河北、遼寧、山西、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記錄的受地震影響的地區超過400個,總面積近65,438。

天下奇災:在文史記載中編纂災史

大地震之前,總會有很多宏觀異常。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郯城地震沒有詳細的記載。僅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地震前曾出現過極端幹旱重澇、地下水位上升、動物異常等宏觀方面的異常情況。

郯城地震前四年,郯城西部發生大面積幹旱,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省的部分縣。“今年除了山東半島小麥收獲十分之二,其他地方夏秋無產,千裏裸地,樹木花草枯萎。”臨沂市地震局副局長閆說,地震前,許多動物,如牛、馬、驢、狗和雞,都出現了明顯的異常。陵縣、臨淄、淄川、泰安、海豐等地的史料中都有記載。“河水泛濫,全城雞鳴狗叫……”

此外,地震時還有地氣、地光、地聲等現象,如白色、黑色、渾濁的煙霧氣體,似乎來自地下。在震中周邊的江蘇贛榆、河南西華、山東高密等地,出現了黃紫色雲、紅色或火樣地光。地震前,地聲的特點是離震中越近,音量越強,其聲如雷鳴、奔馬、風吼、炮聲等。

地震發生的瞬間,郯城、臨猗、莒州、市、縣政府、官邸、龔雪、蒼嶴、民房、寺廟、神社、塔、橋等建築在極震區倒塌,引發地裂縫和噴砂、湧水、滑坡。康熙《郯城縣誌》載:“曾有壹次,樓中樹皆向前向後傾,上下者連二三次,然後顫倒。城樓、官宅、私宅、村廟壹時間倒塌在地。”康熙《益州誌》:“震可聞,自西北而來,聲如雷,城垛、宮殿、廟宇,壹時盡毀...平地裏的水有十多尺深,井裏的水有幾尺高,山崩地裂散落著朽木和沙土。”康熙《居州誌》:“益州地震,整夜搖如驚雷,官吏、房屋、廟宇、城樓、城垛都倒了,只剩下壹兩間破屋,百姓不敢入內。河水暴漲,城中無寸椽,下無寸土。”

郯城-臨沂地震,郯城-莒縣地震,郯城麥坡地震。

郯城縣和臨沭縣部分地區烈度達到十二度,其他地區烈度達到XI度。地震發生時,地面壹側的樹木被覆蓋,數百個山谷倒下。城垛、公共椽子、官邸、寺廟等。都在同壹時間被摧毀,滑坡被切斷,地面旋轉成壹個深,沙子湧入井。郯城城樓、村廟如平地崩塌,地裂縫湧出,噴射高達兩三尺。地裂縫或縫太寬無法穿越,或縫太深無法查看,李家莊數千個城鎮合並;益州人無空間,平地水深十余尺,井裏湧水數尺高,地裂;莒州百裏無屋,馬靜滑坡散。陸吾孤山被劈成兩半,嚴家谷、旋風和馬岐山被劈成兩半,城內四鎮到處開裂。當地到處都是死屍,很多人都埋不了;暴雨烈日,瘟疫痢疾接踵而至,人們被疏散。

x度區北至諸城,南至新沂,西至蒙陰、費縣。郭城的政府房屋完全損壞,無數居民喪生,山體滑坡,地裂縫和黑砂水,公寓裏的水有幾英尺。

九度區北至濰坊、宜都,南至江蘇省的郫縣、沭陽,東至日照、交縣,西至兗州、鄒縣。沒有爛官宅,沒有很多人畜傷亡,沒有地裂山崩,沒有沙中噴湧的水。

八度區北起濟南至昌邑、即墨,南至江蘇鹽城、漣水,西至巍山、濟寧、泰安,面積9萬平方公裏。無數的城墻和官方建築被傾倒,大部分人和動物被壓死,導致地面下沈和山體滑坡。

ⅶ區北起膠東半島,至惠民、德州,南至安徽省淮北、蚌埠,至江蘇省盱眙、寶應、大豐,西至河南省菏澤、商丘,面積近20萬平方公裏。城垛和房屋是多麽的糟糕,人民把死人壓傷了,地面裂成了黑水。

ⅵ區北起黃河口,南至安徽省安慶、宣城,南至上海,北至河北省薊縣、邱縣,西至河南省安陽、鄭州,面積近40萬平方公裏。壹般都有記載,房屋經常被傾倒或砸向人。

沂水縣記載“千戶毀”,章丘縣記載“龍山滑坡”。

2.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在《聊齋誌異》第二卷《地震》壹文中作了生動的描述。以下引自《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發生大地震。於(編者註:今臨淄),方和他的堂弟李喝了壹盞燭酒。突然聽到雷聲,從東南方向傳來,往西北方向去。很多人驚駭不已,不明白為什麽。少數情況下,酒杯被打翻,房屋的橫梁和椽子交錯。互相照顧。時間長了,就知道地震和疾病往往會出現。只見亭臺樓閣,仆從復起,墻倒屋塌,孩童唱女號,壹片喧嘩。人頭暈站不起來,坐在地上側著身子轉。河水泛濫,全城雞鳴狗叫。過壹段時間,我會做決定。視街而定,男女裸體相見,競相告白,忘了自己是裸體的。後來聽說壹口井不能斜,壹座塔南北易移,棲霞山裂,沂水陷,寬數畝。這真的很奇怪。

3.當時的郯城縣令馮克深(清代邵武縣人,康熙秀才)在地震後積極為災民出錢,隨後縣令馮克深寫下《災民之歌》,詳細描述了地震後民眾的生活:

郯城野老漢沿鄉哭,說地震中了毒,忽聽空中雷聲,大地頃刻傾覆。或像在危險的斜坡上奔跑的馬,或像巨大的海浪搖動著軸,突然沙泉四處湧出,壹下子,旋轉幹了。裂開裂縫陷進深坑,難以止住,陰風細語鬼神,大地壹片灰暗霧蒙蒙。死裏逃生,互相呼喚,互相追逐,有很多迷茫。我擡起頭,沒有看到我前面的人。我側身看不到當時的房子。我蓋了壹個時空的藏委會,破了,殘了。壹千個村子裏有幾個村子能活下來?年輕女孩在黃昏時獨自呆著,老婦人自首去照顧她們的孤兒,每天晚上都有鬼火。家家哭月下新魂,屍腐無棺,半埋蘆葦。

1668年7月25日晚8時(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時),中國大陸東部最大地震發生在郯城。

瞬間電閃雷鳴,郯城縣李莊鎮發生了嚴重的地陷。馬嶺山多處破碎,縣城方圓百裏內房屋傾倒、噴砂、水淹,平地積水三四米深。到處都是哭喊聲,幸存者更是慘不忍睹,刺骨的風雨,伴隨著燈光和蒼涼。

地震震級達到裏氏8.5級,震中是郯城。郯城、臨沂和莒縣受災最為嚴重。受影響的地區覆蓋了十余省和我國東部海域,如河北、遼寧、山西、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有記錄的受地震影響的地區超過400個,總面積近65,438。

天下奇災:在文史記載中編纂災史

大地震之前,總會有很多宏觀異常。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郯城地震沒有詳細的記載。僅從現有的歷史資料來看,地震前曾出現過極端幹旱重澇、地下水位上升、動物異常等宏觀方面的異常情況。

郯城地震前四年,郯城西部發生大面積幹旱,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安徽等省的部分縣。“今年除了山東半島麥收十分之二,其他地方夏秋無產,千裏裸地雕零。”臨沂市地震局副局長閆說,地震前,許多動物,如牛、馬、驢、狗和雞,都出現了明顯的異常。陵縣、臨淄、淄川、泰安、海豐等地的史料中都有記載。“河水泛濫,全城雞鳴狗叫……”

此外,地震時還有地氣、地光、地聲等現象,如白色、黑色、渾濁的煙霧氣體,似乎來自地下。在震中周邊的江蘇贛榆、河南西華、山東高密等地,出現了黃紫色雲、紅色或火樣地光。地震前,地聲的特點是離震中越近,音量越強,其聲如雷鳴、奔馬、風吼、炮聲等。

地震發生的瞬間,郯城、臨猗、莒州、市、縣政府、官邸、龔雪、蒼嶴、民房、寺廟、神社、塔、橋等建築在極震區倒塌,引發地裂縫和噴砂、湧水、滑坡。康熙《郯城縣誌》載:“曾有壹次,樓中樹皆向前向後傾,上下者連二三次,然後顫倒。城樓、官宅、私宅、村廟壹時間倒塌在地。”康熙《益州誌》:“震可聞,自西北而來,聲如雷,城垛、宮殿、廟宇,壹時盡毀...平地裏的水有十多尺深,井裏的水有幾尺高,山崩地裂散落著朽木和沙土。”康熙《居州誌》:“益州地震,整夜搖如驚雷,官吏、房屋、廟宇、城樓、城垛都倒了,只剩下壹兩間破屋,百姓不敢入內。河水暴漲,城中無寸椽,下無寸土。”

  • 上一篇:適合老人的禮物便宜又實用
  • 下一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好的單詞、句子和段落中摘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