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野生洞穴收藏視頻

野生洞穴收藏視頻

野外生存技能

摘要:野外生存技能是野外作者必備的技能。在野外工作,突發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就要求野外工作者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在逆境中生存。本專題詳細介紹了陰影定向計時、躲避動物襲擊、野外防寒、標記、應急、尋找食物和水、野外生火等方法。

學習目的:掌握野外生存技能。

第壹部分由影幹端點的軌跡定向。

當沒有指南針,或者指南針因為靠近大磁鐵而無法正常工作時,這是壹種簡單可靠的定向方法,可以在60°緯度範圍內使用。操作程序如下(圖12-1):

(1)在地上插壹根棍子或樹枝;

(2)用石頭或樹枝貼陰影端點;

(3)等待陰影端點移動壹定距離,然後標記新的陰影端點;

(4)通過兩個標記點畫壹條直線,這條直線就是東西向線(太陽從東向西運動,影子從西向東運動)。

第2節陰影端點軌跡的計時

陰影端點定向後,將木棒垂直連接到圖10-16中東西線和南北線的交點。東西線西段對應日出時間(壹般6:00左右),東段對應日落時間(壹般18:00左右)。南北線是正午。

第三節遇到危險動物的應急方法

在野外工作時,經常會意外遇到野生動物。壹些動物,如大象、熊、老虎和野牛,可能會攻擊人。這時必須采取壹定的應急措施,避免被野生動物傷害。以下是壹些避免被野生動物傷害的常用方法。

從動物的下風處接近;

沈默;

近了就爬樹;

如果被動物追趕,扔下衣服或其他物品分散動物註意力,迂回下山逃生。

第四節寒冷

晚上在樹林裏過夜很冷,要帶帳篷和被子。如果因意外不能回家,要把衣服全部穿上,幹衣服緊貼皮膚,濕衣服穿在外面。其他保暖方法還有:運動、生火、吸煙、多吃多喝、吃辣椒洋蔥、用辣椒和衣服摩擦凍傷部位增加血液循環、躲在隱蔽處、尋找幹洞、樹洞、石洞等。,或者用棕櫚葉、芭蕉葉做避風處。

巡邏人員經常因為大雨被困在野外,有時需要在樹林裏搭建臨時營地好幾天,所以需要搭建臨時窩棚。如果因為巡邏需要在寒冷的條件下過夜,要帶上帳篷和睡袋。但是在自然帶區域沒有必要。在幹燥的季節,用樹枝搭建壹個簡單的窩棚就足夠了。雨季要在窩棚頂部壓上塑料薄膜,防止雨水滲漏。

在潮濕地區,要帶壹件大號雨衣,也可以作為防雨窩棚的屋頂,鋪在地上休息。壹些雨衣可以扣在壹起做成壹個更大的棚屋。如果想在窩棚裏住壹段時間,最好用竹片或樹枝做平臺,把林下的濕地隔開。這必然會砍伐樹木。盡量避免在遊客經常光顧的地方進行不必要的砍樹或砍柴。

營地的選擇要考慮用水的方便和安全,不要在大枯枝的樹下或大型動物活動的路線上露營。

第5節標記

當妳發生意外或迷路時,妳應該留下標記,以便別人能找到妳。妳應該在妳走路的路上做標記。標記的含義應該盡可能清楚。

不要到處用模糊的符號標註;

不要用壹些永久標誌把保護區搞亂;

路過的小路上的小樹枝可以彎成臨時的標誌。即使晚上用手電筒,也能清楚地看到彎曲的樹枝,過幾天就能消失;

對於永久性的步道和勘測線,可用磷光漆、彩色膠帶或彩色圓環覆蓋在樹幹上,以免傷害樹木;

不要壹路砍,這樣不僅毀樹,也達不到劃線的效果;

在地上畫壹個箭頭,或者用樹枝標註行進方向,或者用枯枝過馬路;

不要把自己的名字或信息刻在樹幹上;

時刻註意別人留下的痕跡,或許能幫妳辨別方向。

第六節現場應急技術

巡警有時會生病、腹瀉、感冒、瘧疾、受傷等。當妳遠離醫院的時候,妳必須知道如何處理壹些簡單的問題,或者知道那些癥狀是非常危險的,妳必須立即打電話給醫生。

壹.瘧疾

瘧疾是熱帶地區非常常見的疾病。在農村,很多人都患過瘧疾,對它產生了壹定的抵抗力,所以只表現出輕微的癥狀。瘧疾的主要癥狀是:夜間突然發熱,早晨發熱,但虛弱疼痛,常伴有嘔吐、腹瀉等癥狀。發熱是間歇性的,壹般3-4天壹次。防控措施:不要將食物、用具放在不幹凈的地方;不要喝死水;晚上帶著蚊帳睡覺;早晚穿長袖衣服,防止感冒和蚊蟲叮咬。

第二,傷寒

傷寒的主要癥狀是發燒、嘔吐和腹瀉。防控措施:保持食物和飲用水衛生;在有傷寒的地區,更要註意消毒和喝開水。急救:保持病人體溫;多喝水,補充上吐下瀉造成的脫水。

三、登革熱和斑疹傷寒

也是熱帶地區的常見病。這些患者體溫變化不大,主要是頭痛。防控措施:登革熱主要由昆蟲引起,斑疹傷寒由跳蚤引起,所以睡覺時使用蚊帳可以預防這兩種疾病;接種疫苗還可以預防斑疹傷寒;在襪子裏放驅蟲劑。

第四,水蛭叮咬

在潮濕的森林或水中被水蛭叮咬是很常見的。水蛭本身是沒有病的,但是如果被咬的傷口長期不愈合,就有可能被其他疾病感染。防控措施:不要在有大量水蛭的水中洗澡;在潮濕的森林裏工作時,穿上襪子,噴灑壹些驅蟲劑。傷口處理:如果持續出血,用衛生纖維或紙堵住傷口,並保持清潔幹燥。

動詞 (verb的縮寫)蛇咬傷

如果被無毒蛇咬傷,可按普通外傷處理。如懷疑被毒蛇咬傷,應盡可能捕捉毒蛇進行鑒定,並立即采取以下處理措施:

不要慌,不要跑得快,以免毒素擴散;

如果傷口出血,用嘴盡可能多地吸出有毒的血液。如果傷口太小出血,可以用衛生的銳器把傷口弄大壹點,再把有毒的血吸出來。

如有解藥,應立即按說明書註射或服用;

如果妳毒性很大,感到頭暈,妳應該盡可能走得慢壹些。如果別人搬桌子或幫妳擺好桌子,最好立即請醫生。

壹找到醫生,就要馬上把捕獲的蛇給醫生看,讓他正確處理蛇傷。

第七節以野生植物為食

壹、食用野生植物的鑒別

食用野生植物包括食用野果、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食用野生植物的識別是野外生存知識的主要內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戰時或特殊情況下,糧食供應被切斷,野生植物是主要應急食物。目前,各國軍隊都非常重視這項研究。日本自衛隊軍需學校早在1959就開始研究食用野生植物。現在,初級軍官和士官的課程中增加了野生植物的基本知識和烹飪方法,並建立了雜草園,用於教學和研究。日本陸上自衛隊優秀隊員攜帶的求生裝備中,有壹本《食用有毒植物鑒別手冊》。美國海軍陸戰隊法特瓦“個人保護措施”也談到了食用野生植物的問題。抗美援朝期間,我誌願軍後勤部整理繪制了76種朝鮮土地上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野菜圖集,供部隊識別食用。

我國幅員遼闊,寒、暖、熱區氣候完美,大部分屬於溫暖地帶,適合各種植物生長,其中約有2種可食用。野生植物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幾千年來,中國的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野生植物。

二、野果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南北山野的灌木叢中生長著許多可食用的野果。如:生長在低山常綠闊葉灌木中的桃金娘,山區落葉闊葉灌木中的杏、胡頹子,石灰巖山區落葉闊葉灌木中的玫瑰,河谷落葉闊葉灌木中的余甘子、沙棘、荊條、烏梅,以及山桃、柿樹、獼猴桃、醋、茅莓、李唐、堅果等。這些野果在夏天和秋天可以生吃。如果沒有鑒別食用野果的經驗,可以仔細觀察鳥類和猴子選擇哪些野果和幹果作為食物。壹般來說,這些食物對人體無害。

我國南北方常見的食用野果有:

(1)山葡萄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生長在山區的林緣。果實在九月成熟,可以生吃。它的嫩條可以解渴。

描述:藤本灌木,樹皮經常被剝成碎片。葉互生,葉柄長,葉圓形,寬8-14cm。圓錐花序,花小而密。漿果呈球形,直徑約8mm,成熟後變黑。

(2)杜斯別名:地國(吉林)。主要分布在東北的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壹帶。生於高山草原、水甸子或潮濕山坡,常成片生長。7、8月果實成熟,采摘生食。

形態特徵:小灌木,高50-60厘米。葉互生,倒卵形或橢圓形,1-3頂生,盆形,下垂,綠色和白色。漿果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cm,藍紫色,表面有白色粉末。

(3)黑箱果別名:藍元寶果(東北)。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等地。生於山地、濕地、草原或沿河山林。八九月果實成熟,摘下來生吃。

形狀:小灌木。到1.5m時,樹皮經常剝落。葉對生,長方形,長2-8厘米,淺綠色,下部有毛。葉腋花生,黃白色,7-15m長,帶白色粉末。

(4)茅莓別名:懸鉤子(昆明)和牙鷹(廣州)。

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生長在山坡上的灌木叢中或路旁陽光充足的地方。可食用的部分是果和幼葉。7-8月果實成熟,酸甜可口,可生吃。嫩葉曬幹後,可作為茶葉使用。根入藥,能養筋活血,消紅消腫。莖葉水煎可洗痔瘡。如果葉子被搗碎,他們能被用來治療惡性潰瘍。

描述:攀緣灌木。枝條和葉柄上都有毛和鉤刺。葉為羽狀復葉,有3小葉和5小葉,近圓形。上面的比側葉大,邊緣缺不規則的深齒,下面是白色的,有短毛。花單生於葉腋,或由數朵花簇成短圓錐花序,生於枝頂,主莖上有稀疏的刺,花瓣粉紅色,倒卵形。核果呈球形,紅色,核內有深坑。

(5)沙棘別名:醋柳、酸刺、沙棘、黃醋刺(西北)。

沙棘在我國分布於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雲南等地,常叢生於河岸兩側的沙地或沙灘上。9月-10月或霜降後果實成熟時,用刀將帶果的小枝剪掉,再用樹枝輕輕敲打果實。冬天,把沙棘枝和果實鋪在冰上,可以保存很久。水果可以生吃,味道微酸微甜。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以用作維生素濃縮物。

形態:多刺灌木。葉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8米,頂部綠色,底部銀白色。雌雄異株,雄花有兩個橢圓形裂片和四個雄蕊,雌花為管狀。果實核果,橢圓形或近圓形,多汁,長0.8-1厘米,直徑5。600萬.金黃色或橙黃色,許多緊靠在壹起,靠近樹梢。

(6)火炬果別名:九軍梁、赤羊子、鬥金梁、紅子(貴州)。在我國分布於江蘇、四川、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等地,生長於山麓和路邊灌木中。9月果實成熟-10,生食采摘。

描述:灌木高3米,有刺,有嫩條,葉具柔毛。葉長圓形或倒生,前端圓形或微凹,尖端小,基部逐漸變窄,邊緣具細圓齒,頂部深綠色有光澤,底部淺綠色。花是白色的,花瓣幾乎是圓形的。果近圓形,深紅色。

(7)余甘子別名:橙子(福建)、橄欖(雲南)。產於我國福建、臺灣省、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生長在疏林或向陽山坡的灌木中。11-65438+二月果實成熟,可生吃,果肉含維生素(豐富,先苦後甜)。

描述:灌木或小喬木,壹般高約2米。老枝黃或灰棕色,有條紋。葉在細小枝上互生,排成兩排,很像羽狀復葉,葉柄短,葉長方形。花是黃色的,非常小,簇生在葉腋裏。果實肉質,直徑約1.5cm,圓形略六邊形,成熟時黃綠色。

(8)桃金娘別名:當梨、壬子(廣東)、任山、任剛(廣州)。主要分布於福建、臺灣省、廣東、海南島、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喜生長於丘陵或荒野。秋天後采摘,果實含糖量高,可以生吃。

形態特徵:矮灌木,海拔1米以上,幼枝上有密毛。葉柄短,質硬,卵圓形或倒卵形,基部有3-5條葉脈,下面密被長柔毛,花玫瑰紅色,花瓣外有灰色絨毛,常2.3朵花簇生在壹個柄上,總柄比葉短,花下部有兩片小葉苞片和毛。果實為球形漿果,成熟時呈深紫色。

(9)胡頹子胡頹子別名:壽春子(湖南)、甜棒槌(湖北)。分布於我國山東、遼寧、河南、江蘇、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它生長在山坡和空礦上。果可以生吃並且藥用來控制痢疾。

形態特徵:灌木,通常多刺,高2米。4m,幼枝褐色。葉子呈橢圓形或長方形,頂端稍尖。邊緣呈波浪形,經常起皺。花銀白色,長約1cm,1-3花生於葉腋,常向上懸掛。果皮起初是棕色的,成熟時略帶紅色,內含橢圓形的硬核。

(10)烏飯樹別名:烏飯樹葉(浙江)。它分布在華東、華中和華南。它們大多生長在馬尾松林下。水果在夏秋兩季成熟,可以生吃。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高約1.5米。枝密,枝細,嫩葉和芽上有褐色絨毛。葉互生,葉質硬,卵圓形或長圓形,先端尖,基部漸細,邊緣有尖齒,上脈有稀疏剛毛。9月開花,花白色,生於葉腋,通常下垂,長2-6厘米。果實為小球形漿果,直徑4.6m,成熟時呈黑色,味甜。

(11)野生栗子、椰子、木瓜野生栗子、椰子、木瓜容易識別,是應急求生的好食物。

野生栗樹生長在山野的灌木叢中。成熟或未成熟的栗子可以在火的余燼中烤,也可以搗碎煮熟。

椰子樹主要生長在海岸上,當椰子果實成熟時,椰子汁是可以飲用的。果肉可以煮。樹頂上生的雪白嫩嫩的白菜地,可以生吃,也可以煮著吃。

木瓜樹生長在所有熱帶地區,尤其是湖泊和沼澤。成熟的木瓜是黃色或綠色的,可以生吃。未成熟的木瓜果實含有乳白色的汁液,塗在動物肉上可以使肉質變軟(不要弄到人的眼睛裏,會引起強烈的刺痛感,甚至失明)。木瓜的嫩葉、花、莖都可以煮,但壹定要煮兩遍以上。

第三,野菜

野菜的食用加工方法很重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解毒除臭。總結我國群眾的實踐經驗,主要有以下幾種加工和食用方法:

首先是生食。野菜以無毒美味著稱,如苦菜、蒲公英、小根蒜等。將野菜挑洗幹凈,用開水焯壹下,加調料食用。此外,已知無毒且組織較嫩的野菜,如Malmi和Tolai,可煮沸或在沸水中煮沸3-5分鐘,然後分鐘後撈出蔬菜,擠出汁液,然後加入調味料冷食。這將消除壹些痛苦。

二是直接清炒或蒸,將刺五加、薺菜、野莧菜、金雀花、扁蓄、鴨跖草等已知無毒無味的野菜嫩莖葉清洗幹凈。剁碎後煎熟。或者加在主食裏做粥,饅頭,包子。

第三種是煮泡。這是壹種受人們歡迎的飲食方式。這種方法可以用於壹些味道苦澀,可能有輕微毒性的野菜。例如敗醬草、肥麻、水芹、珍珠蓉、迪恩菜、芽菜、楊梅等。采摘嫩莖葉洗凈後,放入沸水或鹽水中煮5-10分鐘,然後取出放入清水中浸泡數小時,並不時換水。浸泡時間視野菜的苦味而定,必要時可以過夜。然後可以炒菜或者主食做饅頭、饅頭等。

海邊的海藻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加工食用。

中國南北方常見的野菜有:

(])苦菜別名:苦蘑菇、苦山、碎骨炒(江蘇)、野菜(廣東)、苦菜(湖北)。它分布在全國各地。在山野和路邊,容易收集。3-8月,嫩莖葉可洗凈生吃。微苦。

形態:莖高0.6-1m。葉互生,大部分邊緣裂開,周圍有短刺。近根葉窄,綠色,表面灰白色,果肉白色,莖葉光滑柔軟。夏天開黃頭

花狀的

(2)蒲公英別名:婆婆納、紫花地丁、黃花草。它分布在全國各地。它生長在田野和路邊,很容易收集。3-5月,嫩葉可洗凈後再吃,味道略苦。5-8月采花,放進去。

在湯裏烹飪。

形態:全株地上叢生,高9-18cm,體內乳白色。葉緣不規則羽狀分裂,亮綠色。數個花莖,從葉簇基部生出,與葉等長或略長,上部密被白色絲狀毛。花頭為頂生,均為黃色舌狀花。

(3)蒓菜別名:魚腥草。它生長在全國各地。在溝,銀行,水池和潮濕的地方野生。幼苗可以當蔬菜吃。葉子含有揮發油。秧苗煮好後,換三次水,加油加鹽,調節飲食。全草入藥,為聾尿解藥。對於毒蛇咬傷,可將鮮草搗碎敷於傷口周圍,或煎湯熏洗患處,也可單煎服。在浙江,野菊花、玉米、蒲公英和小薊常被水煎服,用於治療毒蛇咬傷,如蝗蛇、竹葉青和焊頭。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上部莖直立,下部莖匍匐,節上有須根,有褐色鱗片。葉心形,先端漸尖,邊緣全緣或波狀,頂部綠色,底部紫色。穗生於莖頂端,柄細長,上半部有4片白色總苞,呈倒卵形。果實成熟時,頂部開裂,種子多,橢圓形。

(4)馬齒莧別名:馬蛇子葉、螞蟻葉(東北)、麻子菜(江蘇)、長壽菜(河北)、五星草(上海)、瓜子菜(廣東)。它生長在全國各地。常生於田野、荒地、路旁。全草可食用,味道平淡。通常在5-9月中旬采摘嫩莖葉,用開水燙軟汁液,然後輕輕擠出汁液,加入調料即可食用。全草入藥,可治痢退熱,有消炎利尿作用。搗碎外敷腫脹部位很有效,也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痔瘡。

形狀:肉質草本,嫩多汁。莖多分枝,圓形,通常紫紅色,通常平展在地上。葉互生對生。葉子很厚,肉呈瓜子狀。花小,黃色,5瓣,3-5朵花簇在葉子上。開花後,果實上覆蓋著黑色的種子。

g)刺參別名:大薊、大薊(江蘇)、大薊(湖北)、刺參(甘肅)、奇奇亞(河南)。它生長在全國各地。它在田野裏無處不在,很容易收集。全株可食用並且有壹種暗淡的味道。從4月到6月,采摘嫩葉,用開水燙,炒或做成湯。但是壹次不要吃太多。吃多了容易拉肚子。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略帶紫色,有縱橫條紋,白色細毛,高25-5厘米,葉互生,無柄,橢圓形全葉或稍具齒,兩側有綿狀毛,邊緣有金色小刺。頭狀花序,生於枝條頂端,全管狀花,紫色。

(6)芒草別名:荸薺(湖北)、菱角(廣東)、乳草(甘肅)。它生長在全國各地,生在田野、路旁、溝渠裏,很容易采集。幼嫩的幼苗是可食用的,並且有壹種暗淡的味道。3-4月收集全草,洗凈,翻炒做湯,根可以煮。蔬菜可以曬幹,吃的時候用水煮。醫學上可用於治療腹瀉、痢疾(單味水煎),以及目赤腫痛、高血壓及各種出血性疾病。

形態特徵: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5-40厘米。葉子有兩種:根葉和莖葉。根生葉具柄叢生,葉深羽狀全裂,有時淺裂或不裂,莖生葉無柄,莖基部托住,邊緣有齒,嫩葉有香味。春天,莖被拔出,排列成總狀花序,穗直立,開小白花。

(7)野菜別名:細莧菜、白莧菜、假莧菜(廣州)。全國各地都有生長,主要是華東、華中、中南。生於荒野或路邊草叢。味道很淡。春天開花前,吃它嫩嫩的莖葉,用開水浸泡,取出後油炸,做成湯。適合冬季大量幹燥使用。

描述: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葉長柄,橢圓形,長2.5-6厘米,先端鈍,常凹。靠近根部的葉子通常是紅色的。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少,濃密,綠色。

(8)掃帚的別名:掃帚、掃帚、掃帚。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是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生於田野、路旁,容易采集。味道很淡。5-7月,采集3cm以下的嫩芽做湯。燒開水後,也可以涼著吃,炒著吃。

形態:壹年生草本植物,高30-45cm,莖直立,枝繁茂,綠色或黃綠色,形成橢圓形或近圓形植株,秋季變黃,常用作金雀花,故稱金雀花。葉互生,緊密,幾乎無梗。它是線形和披針形的。花小,黃綠色,排列在樹枝上的穗狀花序裏。

(9)扁蓄別名:豬屎豆、竹屎豆、大血藤(江蘇)。它分布在全國各地。生於田野、荒地、河邊沙地的路邊,容易采集。味道很淡。3-6月采摘嫩莖葉,煮熟或炒熟,剁碎或用面粉蒸成餅,或曬幹備用。醫學上可治小便不利、濕熱淋證、痢疾。

形態:1壹年生草本。莖平臥或直立,高10厘米,綠色,稍具角。葉互生,長方形或線形,先端鈍;花小,白色綠色,每1-5朵花從莖基部叢生於葉腋。小堅果呈三角形,黑色或棕色。

(10)鴨跖草別名:朱碧、蘭科、竹葉菜、雞冠花、鴨菜花、竹葉。全國各地都可以生長,生在野外的路邊、溝渠、陰涼處,容易采集。口感平淡,嫩莖葉多汁。五六月份可以當菜,炒著吃或者做成湯,或者和面蒸著吃。作為壹種藥物,它可以用來治療各種感染和發熱疾病(用單壹味道的水煎服),以及各種出血,痢疾,蛇咬傷等。

形態學:藥草。莖向上傾斜,基部優於地面,有時生根。葉片披針形的具綠色脈。這些花是深藍色的。芽小,有總梗。

(11)湖泊、池塘中的菱角、荷花、蘆葦、苔蘚、菱角、荷花、蘆葦、苔蘚都是人們熟悉的食用植物。

菱角(荸薺,荸薺)生於湖泊河流的靜處,通常成片蔓延。菱角生在水下,上面有漂浮的葉子。菱形的外殼堅硬有棱角,煮熟後可以剝開。

荷花漂浮在湖泊、池塘和緩慢流動的溪流中。當蓮子成熟時,胚芽可以取出來煮。荷花的幼莖和幼葉也可以煮,但煮之前要先把幼莖上粗糙的外層剝掉。

苔蘚要放在長流水裏吃。釣上來後用木棍漂洗,拌上調料,用樹葉包好放在火上燒,也可以煮熟。燃燒後氣味芳香,是傣族人民喜愛的食品。

第四,蘑菇

蘑菇(蘑菇)在中國分布很廣,是人們喜愛的壹種食物。平時吃的有:蘑菇、草菇、口蘑、猴頭菇、雞肉等。蘑菇壹般炒著吃,或者做湯吃。藏族同胞經常在野外采摘,用火烤,用鹽蘸,風味獨特。

形狀特殊、易於識別的食用菌是。

(1)猴頭菇別名:刺猴頭,猴頭菇。

全國各地均有發現,生於橡樹、核桃等闊葉樹的立木、腐木上,或生於活立木的受傷部位。食用前洗凈切碎,翻炒或煲湯,或曬幹備用。藥用可益五臟,助消化。

形態:形似猴頭,故名。鮮對為白色,幹燥後呈淺褐色,塊狀,直徑3.5-lOcm,基部較窄;除基部外,還有均勻分布的肉質針狀刺,發達下垂,長1-3cm。

(2)雞排別名:雞絲菇、雞絲菇(臺灣省)傘菇。主要分布在江蘇、福建、臺灣省、廣東、四川、貴州等省,以雲南為最多。這種真菌在雨季從地下白蟻巢穴中生長出來。吃法和猴頭菇壹樣。

形態:剛出土時,帽為圓錐形,拉伸後中央有壹乳突(似雞嘴),直徑3-2cm以上。濕時發粘,表面光滑微黃,乳突部呈褐色或花皮狀,常呈放射狀裂開。蘑菇肉和蘑菇變白,寬度5-15m,不規則。菌柄為白色至灰白色,地下部分為棕色至黑色。表面光滑,肉質,易裂。長約3-20cm,直徑12 5cm,底座最大可展開3 5cm。

另外,形狀特殊、容易識別的食用菌是竹蓀,產於我國西南各地的竹林中。竹蓀竹蓀造型獨特有趣,海綿狀的梗上有壹條白色的網狀蘑菇裙。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穿裙子的女士。吃蘑菇要特別註意鑒別毒蘑菇。民間有很多區分蘑菇和食用菌的說法。比如1)毒蘑菇顏色多樣,美不勝收;無毒蘑菇多為白色或棕色。(2)菌蓋上有肉瘤,菌莖上有菌環,有團藻毒素;相反,它是無毒的。(3)毒蘑菇多生長在骯臟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地方;無毒蘑菇大多誕生在比較幹凈的地方。(4)毒蘑菇采集後容易變色;無毒蘑菇則不同,不易變色。(5)大多數毒蘑菇柔軟多汁;無毒蘑菇密度大,易碎。(6)毒蘑菇的汁液渾濁如牛奶;無毒蘑菇清澈如水。(7)毒蘑菇味苦、苦;無毒蘑菇很好吃。(8)煮蘑菇時,鍋裏放燈心草,壹起煮。蒸煮後,如果燈芯草變成藍綠色或紫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其他的還有: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變黑。如果加入牛奶,牛奶會立刻凝固,洋蔥放進去也會變。

  • 上一篇:那些是世界7大奇跡?
  • 下一篇:錦州北鎮市旅遊景點介紹遼寧省錦州附近旅遊景點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