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長城已經六十多年了。我知道長城是聽《義勇軍進行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起新的長城。”六十多年來長城和我結下了不解之緣,解放後五十多年,我壹直奔走在長城上下。
有的人認為長城是偉大的工程,藝術不是太重要。實際上工程十分重要,藝術也十分偉大。為什麽這麽說,不管哪壹種建築,不管什麽樣的工程,都有主要功能,它首先要用,必須要滿足它功能的需要,實用,加上經濟、美觀、堅固。長城的主要功能就是軍事防禦,這個是首要的。兩千年前司馬遷已經有了很精辟的結論,他說:“因地形,因險制塞。”軍事上就是要利用地形,地形利用好了,壹夫當關,萬夫莫開。長城從建築的設計、工程地形、地理、地質,都完成得非常好。
第二點,長城的施工修建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這也是壹條很了不起的經驗。長城的這些建築,各個地方用各種材料。山上用石頭;在平地,黃土高原用土,有的用土石結合;在陽關、玉門關,用沙礫、蘆葦,很有創造性,非常偉大。我們要利用自然,適應自然,這是了不起的建築設計思想,而且建築施工標準也非常高。
另外就是長城的建築藝術。從我去過的幾個地方看,長城的建築藝術非常偉大,壹是它建築的類型非常完整,可能所有的建築形式都有了,各式各樣,各種等級的城,各個地方的鎮城。比如明朝九鎮之壹的大同城,它城墻、城樓,寺廟、衙署多得很,藝術水平高極了。明朝的“代王”封在大同,代王府現在沒了,大同代王府裏的九龍壁比北京九龍壁,顏色褪了,差壹些,但它的藝術價值比北京的還要高。拿山海關來說,“天下第壹關”的城樓,建築非常雄偉。象河北宣化,明朝是宣府鎮,那兒的鼓樓、鐘樓建築藝術很了不起。張家口、大同過去有很多敵樓,敵樓上的磚雕非常精美。司馬臺的敵臺在壹個非常小的地形上,建得很高、很雄偉。明朝九鎮中的榆林,有很多很多的樓、臺,還有廟和衙門等等,建築布局、結構、雕刻,藝術價值非常高。這壹點還要好好研究。
有人說長城只是個雄偉的工程,談不上藝術,這是不對的,其實長城的藝術內容非常非常之多。應該說:長城雄偉的氣勢,偉大的工程,精湛的藝術。的的確確,長城不僅是個工程,也包含了偉大的建築藝術。
(根據錄音整理)
中國建築藝術網訊:二千多年來,長城,以它渾厚壯美的軀體,呵護著中華民族的生息,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成長,沿著那古老斑駁的城墻,回味在空氣中飄蕩的遠古幽思,和那塵封已久的王者之氣。長城,已經成為壹個民族的精神寄托,成為壹個民族的象征符號,成為壹代又壹代華夏兒女無法割舍不斷的情結。
今天,在長城腳下,壹個叫做張欣的中國女性,帶著12位來自亞洲的傑出建築設計師,建造了壹個彰顯當代精神的建築藝術作品,為古老的長城增添了當代中國的氣息,也為中國建築史畫上了重重的壹筆,成為亞洲建築藝術登上國際舞臺的標誌,這就是“長城腳下的公社”。
2002年,在威尼斯雙年展第八屆國際建築展上,項目的策劃人和投資人張欣女士"因其大膽的創新精神,積極推動12名亞洲建築師設計建造出極富當代精神的私人住宅"而壹舉榮獲威尼斯雙年展"建築藝術推動大獎”;同時,用木材和硬紙板制作的參展模型也被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這是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的第壹件來自中國的永久性收藏藝術作品。
比鄰長城,與長城相呼應,兩種建築,兩個時代,壹個橫跨兩千多年的話題,使這個地方從壹開始就充滿了無限想象的空間。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長城腳下的公社,與長城進行壹次親密對話。
長城腳下的公社
森林小屋建築師:古谷誠章日本
我認為建築的主要功能是讓人和人、人和物相遇。建築的壹個突出任務就是讓人們能站在壹個從未去過的地方,面對從未見過的景觀,未知的地形和風光,不管是都市還是大自然。
同時,建築還可以是人們聚集的地方,是人們在都市或大自然中壹個不知名的能夠彼此相識相遇並建立聯系的壹個地方。因此,建築能成為在那兒相遇的所有人***同的記憶,不管他們是偶然或特意碰到的。通過建築物廣大的記憶空間,它還可能提醒人們在某個特定地方相遇的某個人的價值。
建造在長城腳下美麗森林中的住宅區為人們提供了壹個新的機會,去結識原本陌生的人,同時擁有當地獨特的地形優勢和遠處蜿蜒的長城景觀。它的室內設計,充分利用了當地的木材,讓人們覺得即使在室內也仍然置身於森林中。在這兒,人們能感受到,如同瑞士雕刻家、畫家加柯梅蒂(AlbertoGiacommetti)所描述的,“在森林廣闊的懷抱中,人變成了壹個光球”。在這樣的建築中,與妳珍視的朋友***同經歷四季的變化,妳壹定能與加柯梅蒂產生***鳴。
這個項目使用的是當地的原材,但通過新穎的建築方式形成了獨特的空間。從立著不少垂直口子的房間望出去,人們能看到他們所擁有的景色的每個不同層面,產生景隨人移的效果。畢竟,在挑選他們自己的居住地時,人們不是被動而是非常主動的。享受您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在這個建築和山水、森林間的漫步還僅僅是壹個開始。
土宅建築師:張永和中國大陸
這棟建築從當中被分成兩半,藉以引入了不同的景致、空間,也帶入了"山水"意境。水的部分,有條小溪直直地登堂入室,在入口的玻璃地板之下粼粼閃光。中庭,則由壹側的山巒與另壹側住屋分裂的兩翼***同圍塑空間,柔和地處理了自然地京與人造建築間的分際。
這座分裂的房子並非壹成不變。兩半間的角度可自由調整,俾使配合不同的山坡地形。根據每個特殊基地的地理狀況,分裂之屋可以整合成單棟的、或變形為平行的、互相垂直的、壹長條或背對背的各式建築。換句話說,分裂僅是彈性建築的多樣狀態之壹。
分裂之屋同時也是生態學的:承重墻以土埆配合木頭支架組成。土埆厝在中國是相傳已久的建築形式之壹,除了減少環境沖擊的優點外,還具有隔熱隔音的功效,使房屋冬暖夏涼。利用結合傳統建築的方式,我們表達了對創造現代中國民居的企圖,而非陷落於盲目仿效古建築形象的窠臼中。
俱樂部建築師:承孝相韓國
籍由將景觀的概念從它原本與土地嚴苛的關聯中解放,並且將之放在傳統都市風格中解讀,可能開啟探索超越科學疆界的現存特質的機會。
我心中湧上壹陣本案的執行將可能將是人類無理意誌的感慨。甚至是壹些平房的遺跡都像是被偉大的自然擊倒而毀壞。我興奮地思考該如何在此作設計。從基地勘查回來後,首先想到說自然元素應該被保留,如石、樹木,甚至是壹些既存的人造物也是。
考慮基地以及其估據斜坡所需的最體,考慮量體該被切分數個個別的部分以優先設計虛空間。這是與自然溝通最好的方式,室內外與虛體實體空間。被分割的最體將會融入環境與其經房屋當中。建築做為景觀元素是這個設計的用意,它容納了相異的文化與不同的機能。
所以在這裏建築並不是視覺的表現而是壹個不同背景的人們可以與彼此以及自然會面溝通的場所。現有的自然與人造建築以及人們***同創造新的景觀。我稱之為"文化地景"。
此文化地景是新的自然,新的場所與新的生命。
俱樂部的基地位於"長城邊社群"案子就計畫地與地點而言都是的中心。為了可從房屋便利可及,它位於南邊與東邊山谷端點的位置。從基地看西邊向著長城,是整個基地景觀最美的。向東的視野開展向東側山谷而南北側面像山脈。基地內坡面約0到10度,從東向西北向南斜下來。俱樂部的計畫是給房客與住戶用的設施,像是兩種餐廳、遊泳池、畫廊、雜貨店、管理中心與員工宿舍。這種建築將是許多人會面、多元文化交流、各種機能發生的場所。相較於其它機能,遊泳池的量體大到應該被切成壹些小部分。
中國餐廳擁有10個私人包廂,每壹間配上10個不同主題個別圍閉的庭院,配合上彈性的隔間當餐廳以壹個大空間的方式使用時,這些庭園形成相當特別的景致。特別是透過缺口的光線將房間扭曲而賦予廊道神秘的場景。
除此之外,其它機能系統化的以走廊連接而根據基地現場的高程配置。遊泳池與在中國餐廳上方的西餐廳俯瞰長城很棒的景致而傍晚時可以進攬晚霞的艷麗。
進入大廳時可見到美麗的樹木,是基地上原有的。地景是俱樂部的延伸,擁有線性的元素連接建築與道路。有噴泉、木頭平臺、停車場,但是某些外部空間仍將維持原狀。所有的人造元素謹慎的置入現存的景觀中。邊緣地帶應小心的處理。
必然的結果是這建築會看起來像五個從山裏延伸出來的長條物件,而不會像是被建造在地面上而已。材料是另壹個表現設計哲理的方法,所以說材料的調和設計概念是不可或缺的。
此建築以自然的材料建造,像是木料、不銹鋼板以及石材。不銹鋼板是經過時間銹蝕而改變顏色,所以會與自然隨季節與年月的色彩搭配。石材與混凝土的組合是從基地擷取的,而此舉將保留基地原本的涵構。最後它們會像是在那裏待了很久壹般。起源我們過去美好的記憶是構成我們現在的重要的壹個原因。
更加詳細的資料:/html/arch2.html
/c?word=%B3%A4%B3%C7%2C%BD%A8%D6%FE%3B%D2%D5%CA%F5&url=/bbs/UploadFile/2004%2D11/20041115222618559%2Edoc&b=0&a=40&user=baidu
/read-144243195-251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