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八卦漆畫收藏

八卦漆畫收藏

親愛的朋友們,現在讓我們沿著天街向東走。在天街的東端,我帶妳去參觀壹個被白雲環繞的“天宮”。這個大廳布局合理,結構嚴謹,裏面有許多精美的銅鐵小鑄件。而且,這座天宮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築群。相信大家看完之後都會感嘆,我們的祖先原來那麽勤勞,那麽聰明。唉,天上的宮殿是“畢夏廟”,泰山上畢夏·袁俊的上廟。古詩詞中,曾有詩人以“天門指畢夏廟,日月旗穿雲衣”“巍峨金殿被雲插”等句子來贊美它。

“畢夏寺”始建於宋真宗泰山,後人多次重建。畢夏寺原名趙真寺,晉代稱趙真寺。明代擴建後,改名為畢夏靈佑宮。畢夏寺的名字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後改名的。畢夏寺現在有兩個庭院和五個大殿。其最大的建築特色是殿頂有360個脊,象征壹年360天。

畢夏廟供奉的是畢夏·袁俊,道教尊稱其為“仙女畢夏·袁俊”,據說是玉帝的女兒。清代張二之的《關庵閑話》曾記載過這樣壹個小故事:漢成帝仁勝時,泰山上曾有壹對石刻金婚夫婦。五代時大殿塌了,石像也碎了。孩子們不知道散到哪裏去了,玉女卻掉進了泰山頂上的“玉女潭”。在宋真宗泰山的玉女池洗手時,壹尊石像浮出了水面。洗過之後,原來是曾經掉進玉女池的玉女石像。於是宋真宗命壹家公司為玉女建了壹座祠堂,取名為聖皇的女兒,給仙女玉女取名為畢夏·袁俊。”民間俗稱“泰山媽媽”,相傳是仙女保護婦孺。讓我們來到寺廟庭院裏的畢夏·袁俊大殿。大殿五列,重檐八角,金碧輝煌。

由於山頂的暴風雨和特別寒冷的冬天,畢夏寺的五個主要大廳很容易破裂。所以正殿的瓦和檐鈴都是銅做的。左右三座附廳、五座山門的瓦都是鐵的。寺前有壹香亭,亭中的塑像和裝飾品也是銅制的。是水獸鉚住了瓷磚防火。正殿外匾由乾隆皇帝題寫:“贊華東皇”,內匾由雍正帝題寫:“扶綏海寧”。這座廟是獻給畢夏·袁俊的。東西配樓分別供奉嚴奶奶和松聖皇後。據說這個畢夏·袁俊,陽光奶奶和松生娘娘是姐妹。三姐妹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這也是很多老年婦女堅持爬山的重要原因。就像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個領導的威信關鍵取決於他能否贏得群眾的支持。好像主要是作品能不能深入人心。

好,繼續參觀畢夏寺。

正殿前是“香亭”,裏面供奉著袁俊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給香客“開小竈”的地方。展館的兩側是兩座巨大的青銅紀念碑。這兩座面對面的巨大青銅碑俗稱“金碑”,東面的那座是明朝萬歷年間的“泰山天仙金闕碑”。西面是天啟時期修建泰山靈佑宮的碑文。亭前是明代嘉靖、萬歷年間鑄造的青銅鼎和萬歲樓。

南面大山門內有四尊銅像,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門神。左右是兩座鐘鼓樓。以前南樓門口有個歌舞樓。袁俊奶奶似乎也喜歡聽歌和看舞蹈。門外是金庫,俗稱“火塘”,袁俊奶奶在這裏收集捐款。壹整天,香煙繚繞,紙火升騰。考試集合

我們知道道教視泰山為“萬山之祖,五嶽之祖,天地之神,眾神之家”,所以畢夏廟的名聲遠播海內外,香火很旺。65438年至0982年,畢夏寺被定為全國道教重點寺廟之壹。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我們現在已經參觀完了這座“空中宮殿”,我們將繼續在其他景點參觀泰山。

夫子廟導遊詞

尊敬的來賓們:

妳好!受旅遊和接待部門的委托,我謹向所有訪問著名城市曲阜的貴賓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很高興有壹位導遊陪同。這是我們壹起學習的好機會。看完請留下妳的評論。

首先給大家簡單介紹壹下曲阜的歷史和文物。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孔子的故鄉,亞聖孟子的故鄉,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的都城,商、殷故國,魯的都城。三皇五帝中有四位在此居住和工作,歷史超過5000年。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許多文物。目前有文物112處,其中聯合國保護單位3處,世界文化遺產3處,國家級保護點4處,省級保護點12處,其他為市級保護。

最重要的是“三孔兩廟壹陵”和“三山兩林壹廟”。孔廟、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供奉中國公爵、孔子第壹弟子傅惠的廟宇,俗稱“兩廟”;“夷陵”是黃帝的出生地——少昊的壽丘墓;《三山》;孔子的出生地是尼山、漢組九龍山、九仙山(又名九三)。第二個森林是:世界上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森林,孔子父母長眠的梁宮森林;“壹寺”是李白、杜甫寫詩、答對、分別的國家園林“石門寺”,著名學者孔隱居的地方。

現在讓我們看看孔廟。孔廟,又稱聖祠,是祭祀孔子、孔子夫人、關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夫子廟和北京的>壹樣:故宮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築。專家對夫子廟講了四個字:最古老的建築、最宏偉的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建築、最突出的東方建築特色。從孔廟可以看出兩個問題:壹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第二,中國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於公元前478年,是在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建成的。孔子故居建有三座廟宇,陳列孔子的衣服、汽車、書籍等。、“20歲要拜”歷代皇帝對夫子廟進行擴建,15次大修,31次中修,上百次小修達到現在的規模。仿照故宮的孔廟分為三路九院。* * *有466座房屋和54座亭子,從東到西貫穿壹條中軸線。石碑近千座,占地327.5畝,兩李龍,長150米。我們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朝弘治年間的規模。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中國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 12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文物保護單位。孔廟修建時間長,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實屬罕見。

神道。萬仞宮墻前古柏生氣勃勃的部分被稱為神道。在重要的寺廟前,有壹種特殊的敬奉和被告知的方式,叫做“神道”。

萬仞宮墻。這個門是曲阜明城的南門,也是孔廟的第壹個門。上面掛著“萬仞宮墻”四個大字,是清乾隆皇帝的禦筆。出自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貢。魯為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學識淵博,堪比孔子。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不敢和我的老師孔子比。人的知識就像壹堵墻。我的墻只有壹寸高,還有我老師的幾面墻。也就是說,我的知識有壹個肩膀那麽高,壹看就沒有什麽深刻的;孔子的知識是我的幾倍。經過詳細的研究和全面的討論,妳就能了解他的全部。進門後可以看到祠堂的美,這是門外看不到的。後人為了形容孔子的淵博,從數孔夫子的墻壁到“百千千百千百千百千百尺”,直到明成祖封孔子為“天下文臣之主,歷代帝王之師”,稱贊孔子的學識為“萬仞”。擡頭壹看,沒有頂,這也說明墻很深,地基很堅實。這四個字是明朝的壹位欽差大臣寫的。為了顯示他對孔子的重視,乾隆把他的書法“萬仞宮墻”換成了他的禦筆。

金盛宇方震這個作坊建於明朝,是為了表達孔子精湛完美的知識,就像演奏音樂的整個過程,從頭到尾都是完整無缺的。古樂以敲鐘開始,從開頭開始,以壹擊結束,“於震”為落音,稱為“終連貫”。它贊美孔子的知識是聖賢聖賢的集合,所以叫“金聲玉振”,鐘聲以“於震”開始。這也是“善始善終”這個成語的來源。“金盛宇珍”是明代大書法家胡茂宗題寫的。

“兩棵柏樹結壹個洞”。過了玉真坊,單孔石拱橋,東西各有壹棵古柏,故稱“兩柏擔壹孔”。這座橋的名字叫“盤水橋”,與皇宮旁的盤水池的水相通,所以叫“找水”。以前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望”。做官的希望升官,做生意的希望發財,活著的希望發跡。

寺墻外下馬碑,東西各有壹塊石碑,下馬碑和下轎子碑立於公元1191年。西邊的碑早就毀了,東邊的碑上寫著“官員在此等候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和普通百姓下了轎子,步行以示對孔子和孔廟的尊敬。

淩杏門建於明代,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改為石。“淩杏門”是乾隆禦筆。相傳天上銀河有“二十八夜”,其中有壹顆主管文化的星叫“運星”,又稱“星”、“天鎮星”,把孔子和天上主管文化的星連在壹起,說他是文化最高的。比如過去“文曲星”要先祭祀,有尊孔如天的說法。

太和袁琪坊這個作坊建於公元1544年的明朝,大贊孔子思想,主張“宇宙空間能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是最基本的東西,也就是宇宙的和諧,世界的生機。“太和”為山東巡撫曾所書。

去寺廟廣場。建於明代的“至尊殿廣場”由漢白玉砌成,飾以火焰球體。

德為天地,道為古今。在這個院子裏,東西兩側各建壹座奇形怪狀的牌樓,四周是木制的墻角,下面有八只怪獸,名為“龍獅”。相傳,它威武雄壯,神出鬼沒,能驅邪扶正。東側牌坊上寫著:“德為天地”,說孔子思想主張對人類的利益高如天地,功德可與天地相比。西側牌坊上寫著“道為古今之冠”,稱贊孔子的思想和方法為天下之冠。

神聖之門。三門並列,四臺同上,中央盤龍。這個門的名字來源於孟子。對於古代的四聖,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聖的聖跡概括為四句話:伯夷之聖為純,伊尹之聖為任,柳下惠之聖為和,孔子之聖為聖。“史聖”高度贊揚孔子不朽的思想,是壹個適合時代的聖人。皇帝來到曲阜,向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禮”,邁出聖門;歷代的“盛宴公爵”在他出生時就開啟了“神聖時間之門”。除了這兩種情況,這扇門都不是輕易就能打開的。走快門和高門。

趕緊往門口瞥壹眼。也就是說,孔子的知識是“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就有文化,誰先學誰就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看先讀為樂。

升起高高的大門。它是以顏回贊美孔子的壹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大師之道,揚得越高,鉆得越強。贊美孔子的學問叫“密高”,文言文難懂,叫“密間”。高度不是高不可攀的,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的。顏回說:“師傅循規蹈矩,和藹可親,有魅力,叫我有禮貌。”我的老師很有說服力,教我文化和禮貌。

韓石人。在陽高門的亭子裏有兩位具有很高歷史價值的韓石人。壹個是漢代地方官“亭長”,壹個是府門卒,兩人都守著魯王墓。石民壹直為歷代墓誌銘家所重視,這對研究漢代服飾和文字具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與故宮前的橋同名,又叫金水橋,又名碧水橋,三孔排列,碧水蕩漾。

紅道門過金水橋,是明朝皇帝欽點的“紅道門”,取《論語》中“人可傳道,不可傳道”之意。孔子是壹個普通的學者。他為什麽會成為聖人?贊美孔子總結聖賢聖賢的經驗,特別是推崇唐和的文武之道。“人可以傳道,說人可以指揮萬物的創造。如果他們不是道教徒,他們就不都是指揮官。這是贊美人的主觀能動性。”紅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面的四面碑是《曲阜沿革年譜》,記載了曲阜的沿革變遷歷史。它建立於元代,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西處士先生墓誌銘》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大中門。大中門是宋代孔廟的大門,稱為“中和門”,意思是用孔子的思想可以很容易地解決問題。到了明代,該廟改名為“大中門”,稱贊孔子的學問是人類知識的偉大成就。中道即“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為天下正道,中庸之理為天下”,不偏不倚,不易。離開了中間,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門。也就是說,我們不左不右,公平正確,向前進才是中庸之道。大中門東西兩端各有壹座瞭望塔,兩座用來守衛夫子廟。

文同門,四大名牌,夫子廟地圖。大中門入口周圍有四個大紀念碑。西明弘治碑談壹般倫理。弘治碑右側有壹幅湖南長沙明代才子李東陽繪制的《孔廟圖》,價值不菲。

成化碑是明代成化皇帝朱見深所立。有兩種情況引起了歷代名人的關註。壹、成化碑書寫工整、規範、標準、精美、美觀,字體筆法有“名揚天下”的評論;第二,對孔子的評價最高。全世界的皇帝都評論過孔子。評價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和方法比作吃飯穿衣花錢,壹天都離不開。有了孔子的道理和方法,人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否則就是壹塌糊塗。正所謂有孔之道者天下,無孔之道者天下,反孔之道者必失天下。比如碑文說:“吾只在乎孔子之道,天下無壹日。如果有孔子的方式,它是簡單和道德的,壹切都在它的位置...孔子之道,猶如天下壹布壹粟,民生日用不可少...孔子生而為聖人,平天下,仁義廉恥,師道上升,從遊三千而為聖人。"

同文門取“人合”二字,意思相同。意思是齊心協力,團結壹致才能做好工作;文字要統壹,只有統壹的文字才能記錄歷史交流的經驗,隨意的文字就會混淆。文同門是奎文閣前的重要屏障。

奎文閣,原為圖書館建築,是收藏禦書的地方。建於宋天喜二年(公元1018),金章宗重修時改名為“奎文閣”。這座獨特而宏偉的建築,完全由木材制成,是中建建築中的孤例。幾經地震,奎文閣未毀。清朝康熙5年地震,“十間屋倒九間,壹間幸存,奎文閣屹立不倒”。明代高級官員李東陽曾撰文《夔文閣賦》,贊揚夔文閣的建築研究價值。它是門廊東端的紀念碑。

亭前東、西屋稱為“齋宿”,是祭祀人員齋戒、沐浴的地方。東院是盛宴公爵住宿的地方,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曾在這裏向孔子獻祭時洗手。西院是朝拜者停留的地方。孔子第70代孫孔趙荀,在院墻上集中了宋元明清時期祭拜孔廟的牌位130余塊,所以西寨宿又叫碑院。

十三座石亭。這是孔廟的第六個庭院。館內有55座碑,分別建於唐、宋、金、元、明、清。它們的內容都是歷代皇帝、欽差大臣對孔子的崇拜、對孔子的評價、孔廟的修繕等記錄,包括漢文、滿文、蒙文、八思巴文。南八北五,故稱十三陵亭。因為所有的紀念碑都是經皇帝批準建造的,所以它也被稱為皇家紀念碑亭。前排東數第三、第六亭建於晉代,為中國罕見建築。大車所載的所有古跡都叫“帝王碑”。據說龍王有九個兒子,而且是第八個兒子。它愛“文”,善於負重。石碑有字,厚重,適合其特點。它的形象應該是龍頭、龜身、鷹腿、蛇尾。

從東到北的第三個亭子是康熙皇帝豎立的紀念碑。北京西山采集的石頭經過大運河,運到經濟發達的南方這裏。專家計算,這塊碑重1.3萬斤,從濟寧出發沿途潑水結冰,有時只在牛臥之地行走。曲阜有好石頭,應該是從北京運來的,以示皇帝對孔子的重視。此院東南西南各有壹塊碑,記載著王公大臣修廟祭孔。書法價值很高。

這個院子東西各有壹個門,東邊是“崔玉門”,西邊是“官德門”。俗稱東華門、西華門。

從這裏開始,夫子廟分為三路,中間是大成門,左邊是金聖門,右邊是於震門,西邊是啟蒙門,東邊是成聖門。大城門的建築結構“犬牙交錯,勾心鬥角”。中插為“鉤心”,左右角尖為“鬥角”。大城門是雍正帝的禦筆。贊美孔子是集聖賢聖賢於壹身,達到至高境界。

主人親手種植了柏樹。大城門左邊那棵挺拔的刺柏是孔子種的。據記載,孔子在這裏砍了三棵檜樹。金鎮佑在位第二年(公元1214年),樹木枯萎又長出新枝,壹度“三枯三榮”。明朝萬歷年間,才子楊光勛寫了五個大字:“大師手植檜”。

兩條走廊。兩側兩排房屋,共80間,稱為“東西屋”,是供奉七十二賢人的地方。孔子自稱弟子三千人,六藝、文化、武功全面的七十二人,供奉在東西方。歷代帝王都有資格分享聖賢。比如董仲舒、韓愈、王明陽、諸葛亮、寇準、嶽飛。到了民國,已經封到156。最後壹位聖人是梁啟超先生。原來的雕像和牌位都改成了木質牌位。東西館現在展示了宋代以前歸鐘的石刻收藏。最珍貴的國寶是漢魏碑刻22首,書法價值極高的《禮記碑》、《義英碑》、《史晨碑》、《張夢龍碑》、《米芾碑》等都是稀世珍寶。Xi安現有“漢畫像石”65,438,000余件,是研究漢魏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和藝術珍品。洞北端陳列著584塊石刻,是孔子第六十九代孫孔虞姬、玉虹樓法貼所寫。

杏壇。它是為了紀念孔子的演講而建造的。孔子在土臺杏樹下給弟子講課。公元1018年宋代,第45代孔夫子孔道輔督修孔廟時,將正殿遷建擴建,在正殿舊址建亭,四周種杏,取名“杏壇”。杏壇是晉代著名學者黨懷英的篆書。亭子裏有乾隆皇帝寫的禦筆《杏壇贊》,這是他第壹次來曲阜。曲阜現存乾隆題寫的匾額、對聯、條幅50余幅。

大成殿這是孔廟的主殿,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安岱廟的天宮殿並稱東方三大建築。很有價值,歷史悠久的殿堂是大成殿。這座寺廟高24.8米,寬45.7米,深24.89米。由全石雕刻而成的28根龍柱環繞,工藝精湛,造詣深厚。特別是殿前廊有10深浮雕滾龍柱,真是世所罕見。10列20條龍,上下相對,纏繞壹珠,表情各異,都是壹樣的。越看越生動,在石頭上栩栩如生。這是徽州工匠的傑作。皇帝來曲阜拜訪孔子時,孔家用黃絹把龍柱包起來,不讓皇帝直接看到,怕皇帝不高興,就怪罪下來。其余18柱為八棱淺浮雕龍柱,每柱壹棱八棱刻九條龍,1989年72龍刻1296龍。這是壹件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珍品。概述大成殿雄偉壯觀。

五聖十二賢。大成殿有17尊。

五大聖人。至聖孔子,意思是聖人中的聖人,至高無上。孔子居中,頭戴十二冠,身披十二章禦袍,手持震撼桂冠,令人肅然起敬。兩邊是四根火柴:東邊是講聖子故事的傅盛宴子;西邊是聖曾子和聖孟子。東有六,西有六,稱為十二賢。孔子的弟子有11,如子貢、魯茲、冉求等。其中之壹是朱,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因善解五經四書,被封為聖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牌匾是孟子對孔子的贊美,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自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壹個人全面超越過孔子,所以稱之為“未出世之人。”《古往今來的楷模》是康熙題寫的,孔子被命名為“古往今來帝王之師,古往今來人類的楷模,帝王之師,做人的楷模。”“斯文在這裏”是光緒寫的,意思是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在這裏。壹個專門為孔子夫人的官方家庭建造的大廳。它是孔廟的第三大建築。關琦家是宋朝(河南商丘)人,65,438+09歲嫁給孔子,後來生了賢妻良母孔鯉。他比孔子早死七年,被封為“至聖師太”,享受像孔子壹樣的祭祀。寢殿周圍有28根雕鳳石柱,每根石柱上雕72只鳳凰,與龍的數量相同,稱為龍鳳殿。孔子的事跡以石刻和漫畫書的形式記錄下來。有120塊圖文並茂的石刻,是孔子的後裔、明朝總督何所建。吳縣的著名畫家畫了壹些石頭,刻在寺廟的內墻上。是中國第壹本完整的人與文學連環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殿正面“萬世宗師”為康熙禦筆,孔子之冠為唐代大畫家吳道子所繪。大殿的東端是康熙朝孔子的禦碑,西端是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所畫的孔子行走於教中的畫像。俗稱“孔子的小影子”,最接近孔子的面貌。還有宋代米芾贊美孔子的篆書:“孔子為孔子大,前無孔子,後無孔子,孔子為孔子大。”明確壹點,孔子是偉大的!無與倫比,史無前例!

夫子廟西路是祭奠孔子父母的地方。他的父親葛亮叔叔和他的母親顏之載被皇帝命名為國王凱和夫人盛凱,並有國王凱大廳,臥室大廳和金殿等建築。

夫子廟東路分為兩部分,前院是孔子舊居,有壹口“孔子老井”。孔子為第九代藏書的地方叫“魯比”。現在我們看到的經典應該是《魯比》。為紀念孔子對兒子讀書的教育,建了壹座“詩堂”。孔子說“不學詩,無話可說,不學禮,無所立”,意思就是不學詩,不會說話,也不知道如何立身。在詩詞禮堂裏,有壹位著名雕塑家石柯先生,他雕刻了壹幅模仿中國畫的石雕《聖跡圖》。後院是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神龕。

先生們,孔廟就像壹所歷史和知識的學校。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只看到了主要的,我要介紹的。孔子是聖人,是偉大的旅行家。他周遊世界14年,宣傳自己修身養性、齊家治國的知識,收集有價值的信息。有很多關於聖人的遺物,值得壹看。雖然我們在壹起的時間很短,但我們的友誼將會永存。希望您有機會再來曲阜,我們壹定為您服務好。

夫子廟到此為止。謝謝妳的合作。歡迎再次光臨。

齊國歷史博物館導遊詞

臨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都城。從西周初年姜太公封齊建國,到春秋時桓公稱雄,戰國稱雄,創立稷下學宮,主張百家爭鳴。到西晉末年,臨淄已經是諸侯國的首都1300多年了。戰國時期,臨淄城有七萬戶人家。“臨淄路上,車樞紐撞,人摩肩接踵,連成壹簾,舉袖成簾,汗流成雨,家財萬貫,誌存高遠”;西漢時期,臨淄還是壹座“十萬戶,城租數千,富者多,超過長安”的世界名城。

姜太公、齊桓公、管仲、晏嬰、司馬懿、齊威王、孫臏、田單等先賢智者都曾在這裏大顯身手,為齊國歷史和中華民族歷史譜寫了輝煌篇章;為齊文化和中華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

2000多年過去了,雖然金碧輝煌的宮闕樓閣不復存在,但齊國的古城墻和宮闕基座依然存在,城內外矗立著150多座齊王和名士的陵墓。齊國古城以人造景觀、文物古跡著稱,地上地下文物極其豐富,被譽為“地下博物館”。國家采取了各種保護措施。市、區人民政府充分利用齊文化發展文物旅遊,建設了城堡般的齊國歷史陳列館、東周烈馬館、臨淄石刻藝術館、齊古城排水道口、孔子聞韶處等兼具文物價值和觀賞性的文物旅遊景點,形式各異,各具特色。僅僅從十幾件文物中,就能窺見大國風采,領略昔日霸主的榮光。

我們先去齊國歷史博物館看看吧。

我們現在看到的古堡式建築是齊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十大異形博物館之壹。它是以連接齊國古城大小部分的形式建造的,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東、南兩扇拱形圓門,門楣上嵌有“窮奇傅園”四個大字,寓意“匯集和展示齊國精美瑰麗珍寶的第壹府”。其內部裝修采用漢代風格,古樸典雅,別具壹格,使陳列內容和形式與外部環境和室內氛圍相得益彰。

我們先來看看序堂。我們首先看到的是齊長城的照片。齊長城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之壹。它建於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500年。它起於平陰縣方門,向東延伸,在膠州市朱曉入海,全長1000多英裏。

序廳中間矗立著三根直徑為0.6米的巨型圓木,頂部鑲嵌著對角線為1.2米的菱形不銹鋼圖案。粗糙的原木與精致的花紋形成強烈對比,寓意深刻。它是齊國歷史博物館的標誌,也是古代“氣”字的象征。

序堂第三部是《齊國地理圖》,是張春秋晚期的齊國地圖。高3.5米,寬6米,古樸典雅,做工精細。齊地處黃河下遊,東接華北平原,東至黃海渤海,西至黃河,南至沂水穆棱,北至無棣,,方圓二千余裏,占據山東省大部分地區。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齊朝的展廳。先齊時期的展覽內容為五部分,15展廳,既突出了歷史,又突出了文物,形成了齊國的歷史展覽序列。先說前齊時期。

在齊國建立之前,臨淄周圍已經形成了豐富的古代文化。目前,最早的發現是後李文華時代。因為是在1990年臨淄之後的李官莊發現的,所以稱為後李文華,距今8300-7300年。是比北新文化早壹千多年的文化。這些文物都是從後李文華遺址出土的,主要特點是造型簡單,質地柔軟,以紅陶帶砂為主,紅褐色占絕大多數。生產工具多為蚌類,石器很少。

大汶口文化是由北新文化發展而來的。於1959在山東泰安大汶口首次發現,並以此命名。從6500年前到4500年前,社會已經進入宗法制度。陶器以紅陶為主,也有灰、黑陶和少量硬質白陶,以手工制作為主,後期有輪制,形制較為規整。制作工具以磨制石器為主,骨、角、齒也多而精美。1973年,在臨淄薛佳遺址出土了許多大汶口文化陶器,如紅陶器和灰陶器。

後來大汶口文化轉化為龍山文化,是龍山文化時期齊先民生產生活的場景。讓我們進壹步了解龍山文化。請繼續訪問。

龍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壹種文化。1928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城子崖,故稱龍山文化,距今4500-3900年。12臨淄地區已發現龍山文化遺址,其中最大的是桐林天王遺址,面積50萬平方米。這張照片是遺址的地層剖面圖,上面的層次代表了不同時期的文化層。陶器以灰陶為主,黑陶次之,紅陶、白陶少見。黑陶中有壹種薄而有光澤的“蛋殼陶”,如“薄如紙,明如鏡,黑如漆”,顯示了先民精湛的制陶技術,達到了頂峰。

這個叫陶器,是壹種炊具。上半部分可以是蒸飯,叫甑,下半部分可以是開水,叫甑。腰部中間有壹個孔,可以讓蒸汽通過。身高115cm。壹頓熟飯可以十幾個人同時吃,體現了重男輕女家庭的繁華。

嶽石文化是晚於龍山文化,早於商文化的壹種文化。因平度嶽氏遺址而得名,在距今3900年至3600年的夏朝歷年之內,即其器物形式上具有相同的特點,各具不同的地方色彩;使新石器文化和青銅文化有機地聯系起來。臨淄地區出土的方孔石鏟是嶽石文化的代表性實物。

商部落最初是東夷族的壹個分支,其早期大部分活動在今天的山東省。商朝農業比較發達,多種谷物用於釀酒。手工已經能夠鑄造精美的青銅器和燒制白陶。交流也擴大了,更大的城市出現了。齊古城遺址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漁歌和表明,齊國建在商代遺址上。

  • 上一篇:不思議迷宮怎麽獲取鉆石
  • 下一篇:中考優秀作文素材:壹縷清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