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位於晉江地區的磁竈窯址(金角山窯址)是泉州郊區最大的古窯址群。距泉州古城21.4km,距泉州港江口碼頭不到20km。
背景
制瓷技術是中國古代的壹項偉大發明。自7世紀以來,瓷器在東西方貿易和文化技術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0世紀以來,瓷器成為中外貿易中最大的商品之壹,風靡全球。中國?是的同義詞。?
泉州海外貿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泉州陶瓷業的發展。10-14世紀,窯址遍布泉州,已發現150多座外銷瓷窯,居全國之首。歷史上的名窯有磁竈窯和德化窯。?
?
?
磁竈窯址
發展歷史
磁竈窯所在的晉江磁竈是泉州瓷器的主要產地,擁有最得天獨厚的陶瓷生產自然資源。位於晉江西北部的紫毛山南麓,為西北高東南低的丘陵地帶,瓷土埋藏豐富;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盛,可為窯爐燃燒提供燃料;晉江九十九河支流梅溪穿境而過,水運便利,距泉州港僅十幾公裏。磁竈窯選址科學,梅溪河兩岸山坡建窯選址可開土就地取用。柴?用水淘洗沈澱粘土方便,且船只運輸能力大,運費低,較好地解決了陶瓷制品在運輸過程中易破損的問題。既能直接高效地解決產業鏈問題,又能以最低的成本解決原料供應和產品運輸問題,使產品價格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自宋代以來,窯業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唯壹出路就是技術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爭取發展。在產品種類、釉色和裝飾技法上有所創新;制坯、上釉和燒制技術的創新;管理模式創新。解決產品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問題,主要靠泉州海商。因為泉州海商熟悉海外市場需求和磁竈窯行業,所以他們提供海外市場需求的信息來指導磁竈窯產品的生產。泉州海商了解海外市場需求的途徑有兩個。第壹,從?生活在西藏?壹起生活。二、來泉?凡尚?。熟悉郭凡的風俗習慣是壹種面向市場的模式。另壹種市場化的模式是定制燒(也稱定制燒),軍方是東南亞穆斯林定制的燒器。?
磁竈窯業也跟隨泉州港在同壹時期從興起走向鼎盛。產品雖廣,但生產工藝多種多樣,因地制宜,獨具特色,面向海外市場,遠銷東亞、東南亞、東非多個國家和地區。10-14世紀,磁竈窯從壹個普通的家用窯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場所。以出口為主,內銷為輔?我公司是出口陶瓷的生產基地,飛盛在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展廳“磁竈窯:宋元時期泉州外銷陶瓷生產基地”?
磁竈、磁窯專題展聚焦生產和出口兩大主題。
生產
金角山窯址是泉州古窯址的典型代表。它有得天獨厚的基本條件:壹是瓷土豐富,二是有適合建窯的山,三是有便於交通的溪。
根據2002年至2003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修復後的金角山窯址總體布局包括瓷土提取區、臨水淘洗區、制瓷區、燒瓷窯等。它們利用山坡建造,然後從梅溪運到江口碼頭,隨泉州港的商船出口到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
金山義山窯遺址保存的遺跡反映了陶瓷生產的完整過程。?
梅溪
梅溪是磁竈窯古瓷器的主要水運通道,由西向東經晉江流入泉州灣。從磁竈窯運輸陶瓷的船只可以直接從梅溪到泉州灣的碼頭,然後出口海外。磁竈窯系中的窯大多位於梅溪兩側的丘陵上。?
向國外或國內其他地方銷售
磁竈窯的陶瓷生產與泉州港的發展和繁榮密切相關。10-14世紀,磁竈地區窯業發達,考古發現12窯址。
磁竈窯的技術特點:
1,釉色豐富,有藍釉、醬釉、黑釉、青釉,彌補了瓷土粗糙的不足,凸顯了揚長避短的智慧。
2.裝飾手法多樣,有雕刻、摘花、印模、疊貼、鏤空、彩繪等。
3.窯具很獨特。德化窯用匣缽燒制,磁竈窯用墊柱燒制。
4.裝飾圖案:從圖案上可以看出磁竈窯的突出特點是海外定燒,如伊斯蘭風格的纏枝花、雲紋照片等。
清末以來,瓷爐、瓷窯的生產由日用瓷器向建築陶瓷轉變。?
磁竈窯生產陶瓷的工藝包括:取土、煉泥、制胚、裝飾、施釉、烘胚、燒成。
隆堯模式
磁竈窯龍窯模型,窯像壹條龍壹樣沿山坡而上,故名龍窯。?
磁竈窯出口情況:
1.出口範圍: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
2、出口器皿:日用陶瓷。
3.導出依據:①晉江縣誌、諸番誌、海島誌等史料記載清晰。②泉州後渚宋代沈船考古發現,表明有磁竈、磁窯產品。(3)航線上也有豐富的發現,在中國領海發現的?南海壹號?、?華光礁島?沈船;在海外,有大量典型的磁竈出口對象,如韓國新安沈船、印尼爪哇沈船、菲律賓呂宋沈船、切帕拉沈船等。
軍事領袖,也叫幹凈瓶,是穆斯林隨身攜帶的聖物。伊斯蘭教在東南亞的廣泛傳播,刺激了人們對軍事領袖的需求,於是磁竈、磁窯抓住商機,大量生產此類物品,銷往海外。
左坊遺址
車間場地位於金椅東坡,面積約250平方米。地勢東高西低。考古發現,有6個人工修整的平臺,包括1儲泥池、1沈澱池、10陶罐、3個柱孔、4個墩、6個灰坑和陶車坑,由窯址完成。其服役年代為10-13世紀(五代至南宋)。
Y3窯址
Y3窯位於隆堯窯東西向,剩余長度為41米。現有的窯底、窯墻、窯門、混合砌築的護窯墻、側面的窯道等。Y3時期約為10-12世紀(五代末至北宋末)。
Y2窯址
這是位於挖掘區中部的Y2,也就是西北?東南走向的隆堯,是四個窯址中保存最好的,傾斜余長60.88米。窯頭的火室位於山腳,窯體綿延在山坡之上。從遠處看,它像壹條長龍臥在山中。這就是龍窯名字的由來。窯底坡度逐漸減小,形成自然抽力,自然加大火力。現存的火室、窯室、窯尾、窯頂、窯門、窯道、窯墻等相關遺跡,是宋元時期磁竈、磁窯的典型代表。Y2主要生產青瓷和帶醬黑釉,燒制年代約為10-13世紀(北宋末至南宋)。
Y4窯址
Y4窯遺址為東西走向的龍窯,有窯底、窯墻、1窯門、窯護墻等遺跡。
保護管理
土遺址保護面臨的主要威脅是風雨侵蝕、蟲害和自然風化。鑒於雨水的侵蝕:我們建造了壹個保護性的展覽棚,以防止雨水流入。遇臺風等災害性天氣,加強防護和巡查,及時對窯址地面進行人工排水,災後由專業人員進行專項評估和維護。